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开始时腹腔内罗哌卡因表面麻醉用于术后肩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妇科择期全身麻醉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 n =100),罗哌卡因表面麻醉组( A组)和对照组( B组)。建立气腹后,A组在腹腔镜直视下于腹腔内将0.075%罗哌卡因0.9%氯化钠溶液100 ml喷洒在两侧横膈膜下区域。记录术后2、4、8、12、24、48 h 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患者呼吸、血压、脉搏、恶心呕吐( PONV)、额外镇痛需求等情况。结果 A 组患者肩部疼痛阳性率为27.0%, B 组患者肩部疼痛阳性率为43.7%,经术后2、4、8、12、24 h肩部疼痛VAS评分结果显示,A组患者疼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患者术后有镇痛需求3例,B组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均未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开始时行腹腔内罗哌卡因表面麻醉可有效,安全降低术后肩部疼痛发生率,减轻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产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择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患者120例,按术后镇痛所用罗哌卡因浓度不同分为三组[A组(0.25%罗哌卡因)、B组(0.2%罗哌卡因+芬太尼)、C组(0.2%罗哌卡因)],每组40例,观察术后4 h、12 h及24 h内镇痛效果、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恶心、呕吐程度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同时记录患者按键注药次数和48 h镇痛药物累计消耗量.结果 A组镇痛效果及满意度优于C组(P<0.05),镇痛药溶液累计消耗量明显低于后者(P<0.05),A、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肛门排气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均P<0.05),而运动阻滞三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0.2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陈慧  闫薇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787-1788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组(A组)30例和氟比洛芬酯联合生理盐水局部浸润组(B组)30例。两组均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补救镇痛例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B组术后4、8、12 h HR、MAP、VAS均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B组有7例患者给予曲马朵补救镇痛,出现恶心、呕吐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0.0%(6/30),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中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硬膜外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分为A,B 和C 3组各20例。A组:0.25%罗哌卡因150 ml;B组:0.15%罗哌卡因150 ml;C组:右美托咪定1.0 mg/kg+0.15%罗哌卡因150 ml。观察患者术后4、12、24、48 h VAS镇痛、镇静以及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记录术后24 h运动阻滞程度和术后恶心、呕吐、尿储留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 h组间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24和48 h A组和C组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运动阻滞程度评分A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0.15%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疗效好,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局麻药引起的下肢神经麻木,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芬太尼混合液用于妇科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并与单纯罗哌卡因液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A组)和罗哌卡因—芬太尼组(B组)均采用百特APⅡ镇痛泵,A组PCAE镇痛液为0.125%罗哌卡因液,B组PCEA镇痛液为0.15%罗哌卡因—芬太尼(2mg/L)混合液。观察两组术毕、术后6、12、24h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PCEA累计用药量(CC)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肠排气时间。结果两组各时点HR、MAP、呼吸、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肠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无运动阻滞现象发生。术后6h,A组的CC明显多于B组(P<0.05);而术后12、24h,A、B两组间的CC相差更大(P<0.01),A、B两组间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能使罗哌卡因用量大为减少,并延长罗哌卡因的镇痛时间,镇痛效果更加确切,而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内应用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应用安慰剂对照和双盲的研究方法,将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术前以0.5%罗哌卡因逐层浸润各切口并喷洒腹腔。B组为手术结束时以0.5%罗哌卡因先喷洒腹腔再逐层浸润各切口。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记录术后1、3、6、24hVAS评分。3、6、24h腹腔内和切口疼痛VRS评分。结果A、B组术后6h内VAS低于对照组,A、B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3h切口和腹腔疼痛VRS评分A、B组低于对照组,A、B组间无差异,术后6hA组腹腔内疼痛VRS评分显著低于B组及对照组。结论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腹腔内喷洒可明显降低腹腔镜手术后早期VAS评分,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前与术后给药对镇痛效果无明显影响,但术前腹腔内浸润在减轻腹腔内疼痛方面可能优于术后给药。  相似文献   

7.
唐春林  朱志荣 《医药导报》2004,23(9):0645-064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中下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中下腹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A、B、C 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0.2%罗哌卡因,B组给予0.25%罗哌卡因,C组给予0.125%布比卡因加吗啡6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共60 mL。A、B组自控镇痛负荷量为1 mL,维持量为4~6 mL·h 1,患者自控量每次1 mL,C组相应参数为3 mL,1 mL·h 1,每次0.5 mL。采用疼痛目视模拟标尺法(VAS)[分为安静下(R VAS)、咳嗽时(C VAS)]评分间接评估各组麻醉镇痛效果,观察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镇痛期间循环状态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R VAS 评分差异无显著性,C VAS评分B组最佳,A、C两组次之。B组下肢麻软发生率25.0%,A、C两组均无;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40.0%,眩晕发生率55.0%,皮肤瘙痒发生率35.0%,A、B组均无。结论:0.2%和0.25%罗哌卡因用于下腹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良好,0.2%罗哌卡因比0.25%罗哌卡因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分别复合氢溴酸高乌甲素和吗啡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氢溴酸高乌甲素20mg+0.15%罗哌卡因共100ml;B组,吗啡10mg+0.15%罗哌卡因共100ml,两组均采用100mlPCA泵,流量2ml/h,单次PCA0.5ml,锁定时间15min,比较两组镇痛效果,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镇痛效果均满意,但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罗哌卡因复合氢溴酸高乌甲素术后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伍用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年龄20~55岁,体质量42~65kg,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0.238%罗哌卡因伍用0.003%布托啡诺组(A组),对照组为0.238%罗哌卡因伍用0.004%吗啡组(B组)。观察术后4h、8h、12h、24h、48h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效果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罗哌卡因伍用布托啡诺用于妇科手术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较好,安全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对甲状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进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利多卡因组(B组)及对照组(C组)。A组于切皮前用0.5%罗哌卡因10 m L对切口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肿瘤切除后逐层缝合前用0.5%罗哌卡因10 m L分别进行喷洒;B组用0.5%利多卡因以同样方法进行局麻及创口喷洒;C组不用局麻药。分别于术后1,4,8,12,24,48 h对3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VAS评分>4分者,静脉注射盐酸曲马多注射液100 mg止痛并记录使用总量,同时记录3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4,8,12,24 h时,A组VAS评分低于B、C组(P<0.05);术后1 h时,A、B组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B、C组患者用曲马多例数较A组多(P<0.05);B、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A组高(P<0.05);3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肿瘤手术用0.5%罗哌卡因局部麻醉,术后能产生良好镇痛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围术期不同时间应用曲马多对术后镇痛和恶心呕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惠军  石峥  李天佐 《中国医药》2011,6(4):441-442
目的 探讨围术期不同时间给予曲马多对术后镇痛和恶心呕吐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54例全身麻醉妇科手术患者,按照静脉给予曲马多的时间不同分为手术结束组、手术结束前组、麻醉诱导前组3组.术后3组均安装艾克孚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泵(PCA),术后随访24 h,记录3组患者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各时间点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视觉模拟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组8 h内患者的PC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其他2组[(0.6±0.8)次比(1.9±1.1)次、(1.6±1.0)次,P<0.05];术后1 h,手术结束前组恶心呕吐程度最重,手术结束组、麻醉诱导前组与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0.9)分比(0.6±0.5)分、(0.5±0.6)分,P<0.05],术后4、8和12 h,手术结束组的恶心呕吐程度最严重,与其他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给予曲马多,既可增强术后镇痛的作用,又能降低曲马多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algesic effect and the influence on nausea and vomiting of tramadol during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perioperation. Methods Fifty-four patients undergoing gynecologic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using tramadol: after operation instantly group, before the end of surgery group and befor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group. 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intravenous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 pump. The vital signs, pain scores and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were observed 24 hour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vital signs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 > 0.05 ). At 8 h after PCA, the number of PCA in befor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group was obviously reduced(P <0.05). At 1 h after PCA, the patients in before the end of surgery group experienced the severest nausea and vomiting( P <0. 05 ). At 4 h, 8 h and 12 h after PCIA, the patients in after operation instantly group experienced the severest nausea and vomiting ( P < 0.05 ).Conclusion Using tramadol befor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not only has a good analgesic effect, but also de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afte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预防性镇痛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且行术后静脉镇痛的妇科患者7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A组于切皮前静注右美托咪定;B组于术毕静注右美托咪定;C组切皮前和术毕均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镇痛药使用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SAS评分、肛门排气时间、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追加情况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并记录诱导前5 min (T0)、切皮后5 min (T1)、术毕时(T2)、拔管前5 min(T3)、拔管即刻(T4)、拔管后5 min(T5)和拔管后15min(T6)各时点的MAP、HR、R、SpO2数值,并记录术后2、4、8、24、48 h的Ramsay评分、VAS评分.结果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SpO2均>98%,R均> 18次/分.A组术中镇痛药使用量明显少于B、C两组(P<0.05),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也明显少于B、C两组(P<0.05).与T0比较,A组T1时点、B组T3时点的HR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T4、T5时点MAP、H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C组比较,A、B两组术后48 h内追加地佐辛例数明显较少(P<0.05),拔管时SAS评分和在术后2、4h的Ramsay评分,以及术后2、4、8、24、48 h的VAS评分明显更优(P<0.05).在术后不良反应方面,C组发生寒战3例,尿潴留、便秘2例,恶心、呕吐4例,B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A组发生恶心、呕吐1例.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有利于增强术后镇痛效果,但与其术后镇痛相比,右美托咪定预防性镇痛可明显缩短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时间,且术后早期镇静效果明显更优,不良反应更少,恢复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n=20)。分别使用0.2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4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B)组,0.6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C)组。术后行PCEA即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3ml/h)+PCA剂量(1ml/次),锁定时间15min。观察:(1)记录术后0—3、3-6、6~12、12~24h各时段切口痛,宫缩痛VAS评分,挤压PCA次数。(2)记录24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瘙痒、运动阻滞、嗜睡、呼吸抑制。结果产科术后PCEA,24h内随舒芬术尼浓度增大,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VAS评分降低,其中B组、C组与A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垆〈0.05),B组与C组两者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毕3~6h、6~12h和24h内总按压PCA次数,B组、C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5),其中B组、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CEA24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C组与B组、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的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无显著差异(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剖宫产术后PCEA,0.4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郑自富  项燚  梅诗全  沈培  崔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8):2751-275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R1组、R2组和R3组,每组40例.术后给予PCEA,R1组镇痛药为罗哌卡因200 mg+枸橼酸芬太尼0.3~0.5 mg+氟哌利多2.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R2组镇痛药为罗哌卡因250 mg+枸橼酸芬太尼0.3~0.5 mg+氟哌利多2.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R3组镇痛药为罗哌卡因300 mg+枸橼酸芬太尼0.3~0.5mg+氟哌利多2.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分别于术后6、12、24、48 h随访并记录:(1)镇痛效果,采用VAS评估;(2)采用Bromage评分进行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评分;(3)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效果比较,R1组VAS评分高于R2组和R3组,但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双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比较,R1组与R2组无统计学差异,R3组与R1组和R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观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25%罗哌卡因更适宜下腹部手术术后PCEA.  相似文献   

15.
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小儿阑尾手术后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局部浸润罗哌卡因对小儿阑尾术后的镇痛作用,并与吗啡进行对比。方法:40例4~13岁全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患儿,随机双盲分成罗哌卡因组:0.75%罗哌卡因(2.5mg/kg,皮下和腹横筋膜下浸润注射)+生理盐水(0.4mL/kg,i.v.),对照组:生理盐水(0.4mL/kg,皮下和腹横筋膜下浸润注射)+吗啡(50μg/kg,i.v.)。采用家长视觉模拟评分法(PVAS)和客观疼痛评分法(OPS),评估术后24h内不同时间段镇痛效果并记录疼痛分数、吗啡消耗量、应用吗啡人数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吗啡对照组相比,罗哌卡因组PVAS评分和OPS评分除第24h时间段外,其余各时间段镇痛效果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0.5h时,罗哌卡因组吗啡消耗量[(2.4±10.9)μg/kg]明显低于对照组[(15.8±23.9)μg/kg],吗啡应用人数(1/21例)也少于对照组(6/19例),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罗哌卡因组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19%(4/21例)低于吗啡对照组42%(8/19例)。结论:罗哌卡因术后局部浸润镇痛效果类似于吗啡,能推迟术后首次要求吗啡镇痛的时间,减少吗啡的消耗量,且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李淑萍  胡淑娜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791-1792,1794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病(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下肢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0.2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4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B组),0.6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C组).行术后PCEA,即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3 mL/h)、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每次1 mL),锁定时间20 min.分别于术后4、8、20、24、48 h观察三组各时间点镇痛药的用量、PCA的实际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以及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总体镇痛效果满意,生命体征稳定.术后各时间点VAS、镇痛药消耗量、PCA实际按压次数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0.4 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后患者行PCEA,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不同浓度用于外科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外科术后采取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患者486例。依据舒芬太尼浓度分别为1组0.5μg/ml。2组0.75μg/ml,3组1μg/ml观察镇痛、镇静、不良反应。结果 1组舒芬太尼浓度0.5μg/ml,1组镇痛作用弱于2组、3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8h、12h时间段内1组、2组、3组镇静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组、2组与3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用于外科术后静脉镇痛舒芬太尼浓度采用2组0.75μg/ml浓度,即达到有效的术后镇痛、术后镇静,又明显的减少了3组100μg/ml浓度嗜睡镇静过度、恶心、呕吐;避免了1组0.5μg/ml术后镇痛、术后镇静不足。  相似文献   

18.
高继林  范懿隽  卫兵 《安徽医药》2015,36(6):663-665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联合塞来昔布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为临床术后镇痛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5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79例。观察组术前24小时给塞来昔布200 mg口服, 术前12小时塞来昔布200 mg口服, 切皮前30分钟给予帕瑞昔布40 mg静脉注射, 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给予帕瑞昔布40 mg静脉注射, 术后12小时帕瑞昔布4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给予帕瑞昔布40 mg静脉注射, 术后12小时生理盐水2 mL静脉注射。两组术后若VAS评分>4分, 则追加曲马多。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清醒拔管1、4、8、12、24、48与72小时的VAS 评分与追加曲马多药物剂量, 统计分析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前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及术后慢性疼痛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个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前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联合塞来昔布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有明显效果, 减少了术后镇痛药物并发症发生, 降低了术后疼痛评分, 减少了其他类镇痛药使用量, 缓解了术后焦虑抑郁情绪, 预防了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侯振环 《首都医药》2013,(22):51-52
目的本研究拟将氟比洛芬酯应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以观察其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全身麻醉下接受妇科开腹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术后开始应用不同配方的镇痛泵,分别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组(SF组)。于术后1h、4h、8h、24h和48h随访患者,记录两组镇痛效果,累计镇痛药消耗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的人口统计学无显著差异。术后各个时间点的静息和活动VAS评分均没有显著差异。SF组的舒芬太尼消耗量从术后4h开始明显少于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镇痛泵中加入氟比洛芬酯可以使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减少,而疼痛评分和副作用发生率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 (SAPB) 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 (P组) 及静脉自控镇痛+SAPB组 (S组) 2组术毕均行吗啡静脉自控镇痛 (PCIA), S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立即行超声引导下术侧SAPB, 注射0.375%罗哌卡因 0.4 mL/kg。记录2组患者术后6 h、 12 h、 24 h内吗啡累积消耗量及术后30 min、 1 h 、 2 h、 6 h、 12 h、 24 h NRS疼痛评分若NRS疼痛评分大于4分, 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 必要时可重复, 并记录镇痛补救比例、 术后RASS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 瘙痒、 呼吸抑制、 心动过缓、 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组术后30 min、 1 h 、 2 h、 6 h NR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P组 (P<0.01), 2组术后12 h及24 h NR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组NRS疼痛评分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 (P>0.05); S组术后6、 12、 24 h内吗啡累积消耗量均明显低于P组 (P<0.01);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以及组间的RASS镇静评分, 镇痛补救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SAPB能明显减少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吗啡消耗量及减轻术后早期疼痛, 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