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肠止痛合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健 《光明中医》2008,23(6):788-789
用中医理论阐释肠易激综合征(IBS)寒热错杂证的病因、病机转化和发病特点,并运用宁肠止痛合剂对49例肠易激综合征(IBS)寒热错杂证患者进行临床调查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探讨宁肠止痛合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寒热错杂证的机理,提示宁肠止痛合剂可能通过调整紊乱的胃肠功能,达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寒热错杂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的症候群,又称为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IBS分腹泻型和便秘型,本篇讨论的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3.
肖成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130-131
<正>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侯群。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发病率可高达15%[1]。潘国宗等[2]调查显示:北京地区IBS的人群患病率为7.26%。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脑-肠轴作用,免疫异常,胃肠激素与神经肽,肠道运动异常相关。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具  相似文献   

4.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1])。根据罗马Ⅲ标准可以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及不定型四型,临床上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结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在有消化道症状的病人中,该病占50%-70%,IBS病人中52%的IBS病人以腹泻为突出症状。笔者自拟肠安饮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迟莉丽教授运用加味理肠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经验。方法:临床跟诊,经验总结。结果: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神内扰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临证之时当从调肝、健脾、宁心等多方面入手,以期肝调、脾健、心宁而泻止。结论:迟教授运用加味理肠饮的经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宁肠汤治疗大鼠肠易激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宁肠汤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0.9%Nacl溶液、宁肠汤、补脾益肠丸灌胃,观察大鼠排便数、直肠内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小肠墨汁推进率和血浆中的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宁肠汤能够降低IBS大鼠小肠墨汁推进百分率,降低血浆MOT、VIP水平,升高血浆SP水平。结论:宁肠汤可通过调整紊乱的胃肠激素的分泌、释放而调节IBS大鼠的肠运动功能,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红  刘宝山 《光明中医》2016,(13):1869-187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发病率高,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对IBS有确切疗效,而中医在IBS的治疗方面有良好的疗效。现主要从中医方面总结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经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组成、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介绍刘宝山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辨证思维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肠病是一组临床上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便秘及功能性腹泻等,虽无器质性病理改变,但多缠绵难愈,频频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师冯五金教授擅长运用脾胃气机升降理论治疗此类病症,总结其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四逆散加味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指一组包括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形状异常而又缺乏生化学和形态学可资解释的症候群。笔者采用四逆散加味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脑肠轴功能紊乱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理基础。基于脑肠互动理论,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病机是"脑神失调,肠腑失用","肝气郁滞"是肠易激综合征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应重视情志因素在IB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对病变脏腑及消极情志同时进行调节。运用基于脑肠互动理论的"调神健脾针刺法"在临床诊治IBS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的症候群,又称为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IBS分腹泻型和便秘型,本篇讨论的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笔者采用自拟调脾和肠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8例,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且容易复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西医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肠互动学说在IBS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中医病机与气机升降失调、津液输布失常密不可分,病位集中在肝、肺、大肠,肝肺与大肠之间的互动联系与现代医学中的脑肠互动学说异曲同工。此文通过分析脑肠互动学说解释从肝肺论治IBS的可行性,为中医临床辨治IBS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西医对此缺乏有效药物治疗。杨倩教授以"浊毒理论"为指导,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浊毒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发病的物质基础,也是其治疗的关键环节,并组麻枳降浊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指慢性、反复发作、以肠道运动障碍为主、无器质性病变的肠道紊乱症候群,亦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病变。IB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了,一般认为与心理社会因素、胃肠激素、炎症和免疫机制、胃肠动力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  相似文献   

17.
郭瑞  唐旭东  欧宇阳  曾恩锦  郭朋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10-121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中医病名为"肠郁"。郭朋教授根据IBS生理、病理特点,以疏肝健脾法调和肝脾,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疗效。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经典案例介绍等几个方面对郭教授治疗IBS经验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IBS提供理论和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激法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宁肠汤对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匹维溴胺组及宁肠汤高、中、低剂量组,以慢性束缚+夹尾刺激作为复合应激原诱导IBS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予不同剂量宁肠汤药液灌胃,匹维溴胺组予匹维溴胺水溶液灌胃,共用药4周。采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观察宁肠汤对IBS大鼠肠运动功能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IBS大鼠免疫功能紊乱,血清TNF-α、IL-8含量增高(P〈0.01)。而宁肠汤能调节IBS大鼠肠运动功能,降低血清TNF-α、IL-8含量,改善其免疫功能。结论IBS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宁肠汤可通过降低血清TNF-α、IL-8含量,调节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发挥对IBS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专家经验挖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作为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药综合治疗较西医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旨在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IBS的专家经验。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4―2012年来所有相关资料,筛选有效医案,采用结构化电子病历采集系统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现代医家治疗IBS的思路和用药经验。结果共筛选了46名中医药专家的116个医案,结果显示脾虚、肝郁为IBS最基本的证候要素,寒湿、湿热、阳虚、肾虚为腹泻型IBS的演变证候要素,气滞、阴虚、气虚、血瘀为便秘型IBS的演变证候要素,疏肝健脾为最主要治法,白芍、炒白术、炙甘草、陈皮、茯苓、柴胡、防风、党参、木香为最常用的药物。结论(1)肝郁脾虚为IBS的关键病机,临床当根据其病机演变进行诊治,以痛泻要方为基础方加减用药是IBS最主要的病证结合思路。(2)数据挖掘在医案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吴允耀从心与小肠藏象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健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58-5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指一组包括有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状异常,排便感觉异常,腹痛或腹部不适等临床表现的功能性肠病,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须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国内研究显示,IBS患者占消化科门诊量的30—50%,目前该病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因IBS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异常,使得其病因、病机不清楚,治疗方法均为经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