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观察McKenzie疗法在颈椎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颈椎病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加用Mckenzie疗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出院时进行VAS评分、生理曲度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评定,同时记录住院周期。结果:治疗1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研究组生理曲度改善率及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2组生理曲度改善率、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周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McKenzie疗法能有效促进颈椎病患者康复,缩短住院周期。  相似文献   

2.
邓莉  杨昌明 《中国康复》2018,33(1):50-52
目的:观察三维曲度牵引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及潜伏期的影响。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分为2组各48例。研究组给予颈椎三维曲度牵引仪进行三维曲度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颌枕带牵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及潜伏期。结果: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均P0.05),且F波的潜伏期均缩短(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及潜伏期较对照组改变更加显著(均P0.05)。结论:三维曲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颌枕带牵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通刮痧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刮痧疗法,实验组采用温通刮痧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采用McGill疼痛问卷(MPQ)]、颈椎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结果:干预后,两组MPQ评分、NDI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优于干预前(P<0.05,P<0.01),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温通刮痧疗法,可减少患者头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缩短头痛发作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383-2385
探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症状缓解及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纳入我社区2013年1月~2015年11月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0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法干预。对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颈椎生理曲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198,P=0.000);且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34%,治疗后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6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22.64%,观察组复发率为9.43%,差异显著(P0.05)。手法治疗后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及镇痛疗效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整脊推拿配合导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盲选法分为参照组32例和研究组33例。参照组予以整脊推拿治疗,研究组予以整脊推拿配合导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及颈部疼痛评分。结果: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整脊推拿配合导引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颈椎病患者按入院号分为对照组(单号)和研究组(双号),各49例。两组均行牵引治疗和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前屈、后伸、旋转角度均显著大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部肌群多角度抗阻训练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颈椎病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度,缓解其疼痛,纠正颈椎生理曲线。  相似文献   

7.
郑旭  邱玲  张敏  张吉  李川雄  李媛  何流  曾帅  刘波  罗丹 《中国康复》2017,32(1):17-19
目的:探讨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配合针刺加牵引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平均分为2组,2组均给予针刺、牵引治疗,观察组另外给予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结果:治疗10次、20次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10次、20次后状体征积分、NDI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10次后,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次后,观察组VA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颈椎生理曲度测量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更大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肌群等长抗阻训练有利于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恢复或纠正。  相似文献   

8.
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采用颈椎牵引、推拿及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对照组只行颈椎牵引、推拿,隔天1次,10次1疗程。治疗前后按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颈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颈椎功能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在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针刺、红外线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推拿+针刺+红外线治疗)与观察组(30例,针刺加红外线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评分、田中靖九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强度、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颈椎JOA评分升高,临床症状、体征、工作能力及手功能田中靖九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总分评分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针刺、红外线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更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医疗法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汤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平均分成两组,一组研究,一组对照,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针灸与推拿的联合,研究组在此之上予以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比较两组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比对照组(76.7%)高,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40d后,研究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中医证候(颈肩项背部不适、上肢疼痛麻木、手指疼痛麻木)等各项积分也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可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采取中医药综合疗法的效果更理想,针灸加推拿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缓解不良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影响积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针联合解结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肩部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梧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CSR)病患者纳入本次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患者接受针灸+推拿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腹针和解结针法治疗。治疗持续3个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和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相比于对照组的(80.00%)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分别为(3.08±0.52)、(7.04±2.01)和(1.82±0.30)分,较对照组[(4.12±0.67)、(10.23±2.56)和(2.48±0.39)分]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NDI评分为(19.54±3.67)分,较对照组[(25...  相似文献   

12.
<正>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其中神经根型发病率约占50%60%,常由颈椎间盘侧后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其症状轻重与颈神经根炎症程度一致。我们遵循消除或减轻神经根炎症原理,采用选择性颈椎间孔神经阻滞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病例入选标准:1单侧神经根性颈肩臂痛症状和体征;2颈椎磁共振检查证实无颈髓变性及骨性椎管狭窄;3排外合并其它脏器严重疾病、凝血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后路颈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曲度、病变椎间高度、疼痛(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椎曲度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变椎间高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易筋经锻炼联合针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分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易筋经锻炼联合针推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停5d,再继续治疗10次,总共治疗20次。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观察并检测血流变及免疫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变化,以及血流变、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NDI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变、血清免疫指标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筋经锻炼联合针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针刺联合推拿治疗,且并能增强患者体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针灸推拿及运动训练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研究组采用颈椎牵引、针灸推拿及运动训练综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力、疼痛及生活质量(躯体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肌力、躯体健康和生理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肌力、躯体健康和生理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牵引、针灸推拿及运动训练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有效提高患者肌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疗法对肩周炎合并颈椎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肩关节功能量表(Neer)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肩周炎合并颈椎病患者92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康复疗法,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eer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ADL评分及康复质量。结果 实验组优良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治疗后实验组颈椎VAS、肩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Neer评分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治疗后实验组N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主观症状、关键能力、临床体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F-36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肩周炎合并颈椎病,能明显提高治疗优良率,缓解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身痛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各临床症状评分及总分均升高,VAS及NPQ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苍龟探穴针刺法联合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苍龟探穴针刺法联合旋提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血清炎症介质水平、颈椎功能(NDI评分)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血清白介素-1β、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D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苍龟探穴针刺法联合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能有效增加患者颈椎活动度,减轻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提高患者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3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研究组接受针刺联合热敏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状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92%)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IL-1β、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炎性反应方面,作用更为突出,进而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桂枝葛根汤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诊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桂枝葛根汤治疗,观察组给予桂枝葛根汤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和体征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桂枝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