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112例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4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90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有效性评价指标;比较2组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及治疗后90d症状性脑卒中、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情况做安全性分析。结果 2组基线NIHSS评分及基线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NIHSS评分均显著减低,且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随访,治疗组基本实现功能独立(mRS≤2分)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90d随访,2组间症状性脑卒中、心肌梗死、死亡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并能够促进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远期预后,有效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6~22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130 mg,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在用药后第14 d、第30 d和第90 d评估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治疗后30 d、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根据患者不良事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共纳入1529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研究组1021例,对照组508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第14 d、第30 d和第90 d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0 d、90 d研究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用于治疗中度急性脑卒中有效且安全,在连续治疗2周后其疗效优于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按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均治疗2周,治疗前后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lcitonin,PCT)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_2)]水平浓度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BI评分、CRP、PCT、Lp-PLA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NIHSS评分、CRP、PCT、LpPLA_2水平均显著降低,BI评分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0.2 g口服,3次/d ,疗程14 d。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 ,BI)评分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 d及治疗14 d CSS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 d C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CSS评分、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CSS评分、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2组CSS评分、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03—2015-03收治的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NIHSS评分、BI(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为60.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至(5.1±2.2)分,BI评分上升至(60.8±9.4)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效率高,患者脑神经缺损状况及肢体功能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蛋白基因产物(PGP9.5)、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IL-5、IL-6、IL-8、IL-10表达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丹参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各组在住院当天及14 d行Barthel指数、NIHSS评分,行MRI计算梗死后体积,运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GFAP、PGP9.5、IL-5、IL-6、IL-8、IL-10的表达水平。采用90 d改良Rankin评分(mRS)判断预后。结果 丹参组治疗后较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P<0.05)、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丹参组治疗后GFAP、IL-6、IL-8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显著(均P<0.05);丹参组治疗后IL-10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丹参组较对照组有较好预后(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可有效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性反应,减轻脑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行为能力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连续服用6个月。统计对比2组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血清TG、TC、HDL-C、LDL-C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7]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TG、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L-6、IL-10、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64%)与对照组(14.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及银杏二萜内酯葡胺(diterpene ginkgolides meglumine injection,DGM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05—2017-05入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7例和对照组113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DGMI。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状况,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检测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14d后NIHSS评分及BI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4d后NIHSS评分、B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4d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4d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在脑梗死的急性期发挥重要作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能通过上调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丹参多酚酸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血清胆红素、hsC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与治疗第1天相比,治疗第14天时丹参多酚酸组患者胆红素水平降低(P=0.003),NIHSS评分降低(P=0.000);治疗第14天时,丹参多酚酸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3),NIHSS评分低于照组(P=0.000)。hs-CRP与血清胆红素呈负相关。结论丹参多酚酸治疗ACI效果明显,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反应、抗氧化有关,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一氧化碳(CO)中毒致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DEACMP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及激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前及治疗后14、28、60 d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B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患者神经功能,同时神经电生理检测P300波幅和潜伏期,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4 d MoCA评分有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后28及60 d MoCA、BI评分均有显著变化(P<0.05); 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8及60 d MoCA、BI评分均较高(P<0.05);(2)与治疗前相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60 d P300潜伏期及波幅均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治疗后60 d P300潜伏期及波幅有显著差异(P<0.05);(3)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 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能促进DEACMP患者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苯酞结合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P<0.05)。治疗前2组MDA、SOD、BDNF、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DA、NSE均降低(P<0.05),SOD、BDNF升高(P<0.05),且研究组MDA、NSE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SOD、BDNF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NIHSS、FMA、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2组FMA、BI评分升高(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丁苯酞结合早期介入下肢重复性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康复中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10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治疗以及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文版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以及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BI评分升高,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多巴胺(DA)、5-羟色胺(5-HT)水平、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上升,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显著降低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活动功能,并能促进保护性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释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丁苯酞治疗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诊断均采用高木诚等提出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全部患者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50 mg·d-1,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4d。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能显著改善分支动脉粥样硬化病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体外血浆脂类过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血浆脂类过滤Delipid Plus(DELP)系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DELP组(12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予阿司匹林、普伐他汀钠等基础治疗,同时DELP组给予2次DELP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4d时,DELP组NIHSS评分降低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第14d时BI、第90d时mRS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DLEP组治疗第4d血浆Fib、血脂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全血和血浆黏度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d血浆Fib、载脂蛋白、脂蛋白(a)水平均恢复至基线。结论DELP治疗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Fib、血脂等以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12—2015-01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8例)和对照组(n=47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与丹参注射液,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情况、神经功能改变情况(NIHSS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积、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7、14、28d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各时点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4.4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部循环明显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在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依达拉奉组加用依达拉奉60 mg/d静脉滴注14 d.治疗前、治疗后14 d及28 d应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 SSS)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发病3d、7d及14 d血清VEGF及TNF-α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4 d及28 d时S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0.01),依达拉奉组各时间点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清VEGF及TNF-α水平发病后各时间点较正常值明显增高,发病第7d时明显高于第3d和第14 d(均P<0.05);依达拉奉组各时间点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减轻脑梗死后自由基导致的脑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与分析尤瑞克林治疗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1∶1平行对照的方法,将60例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疗程14d,随访3m.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及常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3m,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并用Barthel指数(BI)评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m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但尤瑞克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后3m BI评分较14d时均有所改善,但尤瑞克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尤瑞克林可明显改善穿支动脉型脑梗死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并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西酞普兰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西酞普兰对急性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将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西酞普兰20mg口服,1次/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用HAMD、Barthel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B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PSD脑卒中患者早期恢复有明显负面影响。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溶栓治疗时间窗分为4.5 h组和4.5~9 h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脑出血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14 d、30 d、90 d时4.5 h组和4.5~9 h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30 d、90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90 d,两组患者m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5 h组和4.5~9 h组BI评分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0%(1/25)、8.0%(2/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发病9 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入组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患者接受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针治疗,而对照组42例患者仅接受银杏叶针治疗。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时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14d时血清CRP、TNF-α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14d时,治疗组血清CRP、TNF-α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针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