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在小儿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期间至我院接 受无痛胃肠镜检查的 123 例小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2 例)受检时予以小剂量艾司 氯胺酮+丙泊酚麻醉,对照组(61 例)受检时予以常规剂量艾司氯胺酮+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况,临床指标,苏醒 质量和临床体征。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3.23%和组 13.11%(P<0.05)。观察组苏醒后视觉模拟疼痛评 分及丙泊酚追加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后 Riker 镇静躁动 评分、Ramsay 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体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无痛胃肠镜检查采用小 剂量艾司氯胺酮辅助麻醉,能够减少不良事件,保证镇痛效果,改善苏醒质量,维持临床体征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诱导前预防性应用艾司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和苏醒期谵妄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组和M组,每组50例。入手术室后即刻,E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 M组静脉滴注咪达唑仑0.1 mg/kg。所有患儿全身麻醉诱导和术中麻醉维持相同,术毕均转运至麻醉后恢复室(PACU)进行全身麻醉复苏。记录麻醉苏醒期躁动和谵妄的发生情况以及苏醒期谵妄量表(PAED)评分、儿童术后疼痛量表(FLACC)评分、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组苏醒期躁动和谵妄发生率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组术后PAED评分、FLACC评分以及注射丙泊酚时体动发生率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较M组高,拔管时间较M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用于小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下行妇科手术患者52例,ASA I~II,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26例。A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复合地塞米松10mg和昂丹司琼4 mg;B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苏醒时间以及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2、3、8h的收缩压(SBP)、心率(HR)、镇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法)和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追加镇痛药的情况。结果 A组拔管后各时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术后24 h内追加镇痛药的患者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Ramsay评分、苏醒时间、SBP、HR的变化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影响全麻苏醒时间,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在小儿单眼眼底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收治的100例行单眼眼底检查的患儿,以麻醉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2μg/kg+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镇静处理,观察组采用艾司氯胺酮0.25 mg/kg联合右美托咪定2μg/kg进行镇静处理,比较两组滴鼻首次成功率、镇静起效时间、检查时间、镇静复苏时间以及过程中心率下降、眼球震颤、呼吸抑制、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两组患儿苏醒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镇静首剂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镇静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同时点的呼吸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段心率下降幅度较大,起伏变化大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则相对稳定。观察组心率下降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6.00%(P<0.05)。两组苏醒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单眼眼底检查中应用艾司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有助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环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2年6月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环泊酚静脉麻醉,观察组给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环泊酚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在进入检查室后(T_(0))、检查开始前(T_(1))、置入胃镜后(T_(2))、肠镜开始前(T_(3))、置入肠镜后(T_(4))和操作结束时(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分析并比较两组在胃肠镜检查过程中的麻醉效果、患者满意度评分及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环泊酚的用量、苏醒时间及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3)~T_(5)时间点,对照组患者MAP显著低于T_(0)时(P<0.05),T_(4)及T_(5)时间点,观察组患者MAP显著低于T_(0)时(P<0.05);T_(1)~T_(4)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MAP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环泊酚麻醉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时能够提高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腹横肌(TAP)阻滞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麻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N组、TAP组及DEX组各20例。气管插管后,TAP组在B超引导下应用0.25%罗哌卡因40ml,行双侧TAP阻滞。手术结束前30min,DEX组及TAP组均以0.5μg/kg的剂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5min,CON组则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三组用药时、拔管时、拔管后15min生命体征,比较各组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离开PACU时间、镇静评分、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前,三组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趋势指数、麻醉效果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时及拔管后15min,TAP组生命体征变化、麻醉趋势指数、麻醉效果评分与CON组、DEX组比较,差异显著(PO.05)。三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开PACU时间与CON组、DEX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TA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CON组、DEX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2h,DEX组患者Ramsay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5),余时间点无明显差异;术后2h、6h、12h,DEX组与TAP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CON组(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右美托咪定腹横肌阻滞能更好的抑制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抗击炎性反应,减轻疼痛,减少谵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更好地麻醉恢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病态肥胖病人行腹腔镜减重手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52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病态肥胖病人,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减重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所有病人手术结束后带气管导管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组病人进入PACU后采取严格气道管理、中等浓度氧疗、舒适体位、镇静镇痛、心理疏导等个性化护理措施;对照组进入PACU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分别记录两组病人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拔管时及出PACU时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拔管时及出PACU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Ramsay评分。[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SPO_2无明显差异;观察组VAS及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在保证其SPO_2平稳的前提下可缩短病态肥胖病人行腹腔镜减重手术后的苏醒时间,提高其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8.
佟春廷  杨玲  李后香 《系统医学》2023,(17):178-181
目的 探讨对妇科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者予右美托咪定复合帕瑞昔布对患者苏醒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金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良性肿瘤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50)术中予右美托咪定,观察组(n=50)联用帕瑞昔布,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苏醒质量,对比不良反应。结果 拔管后5 min,观察组平均动脉压(87.47±5.62)mmHg、心率(72.45±5.41)次/mi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08、11.090,P<0.05)。观察组苏醒期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睫毛反射、自主呼吸恢复与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妇科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帕瑞昔布方案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提高苏醒质量,可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71-5672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3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方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依托咪酯行麻醉诱导,喉罩行机械通气。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观察组依据NTS调整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输注速度,对照组由麻醉医生根据患者心率、血压等临床体征和经验等调整输注速度。观察对比两组记录患者手术中用药情况,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中、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术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PACU驻留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采用Narcotrend检测可显着降低全身麻醉中麻醉药物使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PACU驻留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硬膜外麻醉及镇静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市立医院北区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联合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维持麻醉5 min(T1)、麻醉30 min(T2)、手术结束(T3)四个时段的Ramsay镇静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P0.05)。T0时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时段联合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与镇静满意分数接近(P0.05)。T0时、T1时两组患者MA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2和T3时联合组患者MAP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T0时、T3时两组患者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和T2时联合组患者HR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进行硬膜外麻醉时镇静效果更佳,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苏醒快,有利于手术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静脉注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将104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镇静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咪达唑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达到满意深度时间以及苏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6、24、48 h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和末梢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咪达唑仑静脉注射可以取得良好的镇静效果,同时可以使氧合指数以及血氧饱和度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右美托咪定1组(D1组)、右美托咪定2组(D2组)及生理盐水组(S组)每组29例。D1和D2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2、0.4μg/(kg·h),S组则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 ml/h。所有患者均自麻醉诱导前10 min开始持续泵注直至手术完成前30 min停止。比较三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入手术室时(T_0)、插管前1 min(T_1)、插管即刻(T_2)、插管后1 min(T_3)、手术结束时(T_4)、拔管后1 min(T_5)、离开PACU(T_6)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过程中高血压的发生次数;PACU中Ramsay镇静评分、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1和D2组T2~6MAP、HR以及疼痛评分,发生血压升高及寒战的次数均低于S组(P0.05)。D2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大于S组和D1组。三组Ramsay镇静评分D2组D1组S组,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2及0.4μg/(kg·h)泵注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镇静效果良好,且麻醉安全性较高。0.2μg/(kg·h)右美托咪定不延迟患者拔管及苏醒时间,更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893-3895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在宫颈锥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宫颈锥切术患者88例,根据麻醉方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予右美托咪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对照组予丙泊酚-舒芬太尼复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临床麻醉处理效果。结果两组麻醉诱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锥切后、锥切后30min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效果明显,应用在宫颈锥切术中,可发挥显著的麻醉作用,在降低疼痛、提高镇静镇痛处理效果中具有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对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马鞍山市十七冶医院收治的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120例,采用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40例.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低剂量组在右美托咪定组麻醉基础上,给予低剂量咪达唑仑(0.05 mg/kg)麻醉;高剂量组在右美托咪定组麻醉基础上,给予高剂量咪达唑仑(0.10 mg/kg)麻醉.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苏醒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苏醒时间、麻醉后监护室(PACU)滞留时间、苏醒时躁动程度评分(R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采用监护仪测定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苏醒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患者苏醒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苏醒时RS评分明显高于右美托咪定组,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点,3组患者MAP、SpO2、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MAP、SpO2、HR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且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2例,呛咳1例;低剂量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3例,呛咳2例;高剂量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4例,呛咳2例.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0 mg/kg剂量的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苏醒后躁动情况,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ESS)患者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年龄为30~60岁择期全身麻醉下行 FESS 的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D组给予1μg/kg 右美托咪定10 min内静脉输注完毕,随后以0.2μg/(kg·h)速率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 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麻醉维持均采用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七氟醚吸入,适时静注顺式阿曲库铵。当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较基础值增加超过15%时单次追加芬太尼1.5μg/kg。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拔管时、离开麻醉恢复室(PACU)时的 HR、MAP;入 PACU 后的 Riker 躁动评分、VAS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拔管时间、滞留PACU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麻醉前比较,C 组患者拔管时 HR 明显增快(P <0.05)。入PACU后D组 Riker躁动评分和 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 C组(P <0.05)。两组拔管时间、滞留PACU时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 >0.05)。D组术后寒战发生率低于 C 组(P <0.05)。【结论】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可明显改善 FESS患者苏醒期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上肢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术中,对照组给予氯胺酮麻醉,观察组给予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苏醒期躁动程度、术后24 h内疼痛程度及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4 h内镇静状态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和麻醉诱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期躁动程度、术后镇静状态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及补救镇痛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缩短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增强镇痛和镇静效果,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七氟醚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扁桃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扁桃体切除术的106例小儿(<1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儿予以七氟醚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观察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心率、血压)、术后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质量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拔管后(S2)HR、MAP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S0至S2时刻HR、MAP均较为稳定(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儿S0至S1时刻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S2时刻HR、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Ricker镇静躁动评分量表(SAS)评分优于对照组,苏醒期镇静满意比例(84.91%)高于对照组(60.38%),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3.21%)低于对照组(3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扁桃体手术中应用七氟醚配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麻醉,可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不会延长拔管时间,而且可以提升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曲马多用于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90例,麻醉诱导均采用效应室靶控模式静脉泵注丙泊酚5μg/mL,瑞芬太尼6ng/mL,并静脉注射司可林100mg。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曲马多2.0mg/kg的30例为T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的30例为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曲马多1.5mg/kg的为T+D组。比较3组手术、呼吸恢复、苏醒时间,拔管后10min警觉/镇静评分,拔管后1,10min 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手术、呼吸恢复、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拔管后10min警觉/镇静评分、拔管后1,10min VAS评分与D组及T+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拔管后10min VAS评分与T+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拔管后均未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与地佐辛合用可增强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妇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妇科收治的8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全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细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复苏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节护理可缩短妇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IDET沟通模式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患者全麻苏醒期中对负性情绪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5月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6月~10月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AIDET沟通模式。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苏醒时间和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苏醒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后Riker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ET沟通模式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患者全麻苏醒期中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降低苏醒时间,减少躁动,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