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品零加成”“耗材零加成”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三项政策对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完善医改政策和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甲医院2015—2020年出院的367898例患者病案首页数据,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对住院费用进行调整,通过分析住院费用变化趋势及差异,评价政策的控费效果。结果:与医改前“按医疗服务项目付费”相比,“药品零加成”政策使住院总费用和药品费大幅下降,诊疗费明显升高;叠加“DIP”政策后,住院总费用进一步下降;“耗材零加成”政策实施后,耗材费下降明显,但仍高于医改前的平均水平。结论:“药品零加成”和“DIP”政策对控制住院总费用和调整费用结构效果显著;“耗材零加成”政策有助于优化费用结构,但需细化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孙娜  张新静  张勇 《现代医院管理》2023,(2):116-117+123
目的 探讨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对医院控制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及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宿迁市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某医院出院患者病案首页及医保结算清单,利用SPSS 22.0软件分析某医院(DIP)前后住院医保患者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变化情况。结果 DIP实施前后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IP实施可以降低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提升医疗运行效率,促使医疗机构优化内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控制病人住院费用和住院日的效果。方法利用病案首页关键信息与医保结算费用,对按病种分值付费实施前后的住院费用、住院日、费用结构、城乡或职工医保病人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病种分值付费后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均比实施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费用结构中药品费、耗材费、其他费均下降,技术劳务费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病种分值付费可有效降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促进结构费用优化,但在职工医保病人控费方面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按病种付费对中医优势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为中医按病种付费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某中医医院实施按病种付费的高位肛瘘患者住院费用数据,经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匹配后,进行双重差分(DID)回归分析,探讨按病种付费对中医优势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实施按病种付费后,高位肛瘘患者住院总费用下降了1067.63元、自付费用下降了656.66元、住院天数缩短了5.54天、西药费增长了406.55元、中成药费下降了126.80元。结论:在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过程中,应加强医保监督,持续完善、更新中医信息系统,扩大按病种付费的中医优势病种范围,突出中医临床路径优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黑龙江省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政策实施效果,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 运用统计描述和双重差分模型分析DIP政策对关键指标的影响情况。结果 DIP实际付费后平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费用和平均自付金额均呈现下降趋势,病案书写质量有所提升,受多种复合因素影响,双重差分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黑龙江省国家试点城市DIP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DIP改革的推进,要持续完善病案书写质量,提高分组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监管考核体系和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制定全省统一的DIP监测指标体系,不断提高DIP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病案信息进行分析,为DRG付费实施提供管理思路和应对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南京市某三级老年医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总费用和住院天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患者住院总费用和住院天数均低于未实施临床路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患者中,并发症越多,患者住院总费用越高,住院天数越长。住院总费用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症数量、并发症、住院天数对住院总费用的影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医院应对DRG付费起到助力作用,要积极推广糖尿病多学科联合诊疗,对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进行早期干预,规范诊断和病案首页填写,提高病案内涵质量。根据DRG分组情况调整和细化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尽可能覆盖全部DRG分组病种。医务人员要提高费用控制意识,降低药费比重,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路径的日常监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下亏损病案入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某三级公立医院2022年1—6月21 436份亏损病案的病案首页内容,分析DIP入组的影响因素。结果 亏损病案类型以正常倍率组最多,占84.27%;医疗保险类型以居民医保最多,占87.45%;亏损病案数量以儿科最多,占9.00%,消化内科位于第2位,占8.31%。在DIP亏损病案的入组影响因素中,DIP分组器分组错误占33.08%,药物、耗材、检验检查费用偏高占15.05%,主要诊断编码错误占12.57%,入组正确但病种分值偏离实际占8.48%,主要手术编码错误占3.09%,其他占27.73%。结论 医疗机构、医保部门需加强与第三方软件开发公司合作与沟通;病案编码员编码时,避免盲目地从计算机检索编码,应按照编码规则准确编码;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行为管控,促进合理诊疗,合理控制医疗资源和成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广州市某三甲公立医院肿瘤病组住院患者的费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成本管控策略。方法 选取改革前(2016年1月—2017年12月)患者3 474例和改革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患者9 197例,采用ICD-5版本分组最终纳入558个DIP分组共计12 67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改革后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护理费用、治疗费用均具有正向反馈(P<0.05),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D12.2、D12.4、D24.X病组盈亏与改革具有相关性,且疾病严重程度、住院日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IP支付方式改革政策下医院应强化控费意识,降低医疗成本;优化病种分值和入组设置,注重遴选优势病种;严控住院标准,避免低标入院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药费比重与住院总费用之间的关系,提出有效控制药品费用的措施. [方法]以唐山市12所医疗机构的365名急性阑尾炎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为研究样本,采用线图、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索药费比重与住院总费用之间的关系. [结果]药费比重与住院总费用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449.P<0.01). [结论]住院总费用与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关系密切;唐山市各级医院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例相对较高;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药品费用的不合理上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造成高额住院费用的各种危险因素,为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沧州市2004年出院的137名胆结石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有药费比例、住院天数、手术方式、有无医院感染、医院级别、年龄、有无次要诊断、入院时情况和付费方式.[结论]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是探索高额住院费用危险因素的有效工具;针对药费比例、住院天数、手术方式、有无医院感染等可控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控制医疗费用;实施按病种付费,并按照入院时情况、疾病有无次要诊断等不可控因素制定不同的病种结算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对恶性肿瘤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提取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2017年医保年度的涉及恶性肿瘤病例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与双重差分法对相关医疗管理指标及病种结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统计期间,恶性肿瘤相关疾病住院费用复合增长率(CAGR)为17.44%,本地医保住院人数、住院人次、人均住院次数高于其他患者;次均费用、次均耗材费净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天数、次均药品费用下降,个人负担费用增加;分值分段中>100的人次占比最大,为54.17%,0~100分值段CAGR最高,占77.52%,居中的300~400分值段呈负增长(CAGR-9.40%);涉及恶性肿瘤的病例结算病种700种中仅104个病种按恶性肿瘤病种结算,其中97种人次占比低于1%;本地医保全部病种结算费用为该病种平均值的75.87%.结论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有利于增强医院自主管理意识,有利于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水平;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控制恶性肿瘤相关疾病住院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影响有限;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加强了定点医院诊疗行为的选择性,存在诱导住院、分解住院、改变诊断排序的可能性;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病种分值计算方法应进一步优化,建议借鉴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办法测算的标准费用作为分值计算依据,减少病种数量,并为推行DRGs收付费做好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非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基于DRGs研究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非手术)患者的费用标准,为探索DRGs控制住院费用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决策树卡方自动交叉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多发于儿童,且住院时间多在7天之内;(2)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以药物治疗为主;(3)药品费用占比、住院天数、年龄和费用支付方式等因素影响住院费用总额;(4)基于DRGs提出各分组费用区间,其中住院天数5天且付费方式为自付或新农合或贫困救助的患者费用标准是1207.35元。[建议](1)DRGs研究要求更加准确的疾病分类和完整的病案信息。(2)控制住院费用措施包括缩短住院天数、关注异常值病例等。  相似文献   

13.
周道亮 《现代医院》2023,(9):1387-1390
目的 分析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前后,医院住院患者费用的对比及变化情况,从而为医院下阶段的运营目标提出决策建议。方法 以玉环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1月所有住院患者住院费用分类汇总数据为依据,使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DRG付费政策实施前后患者住院费用及费用结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在DRG付费政策实施前后,经校正后的患者住院总费用存在显著差异,住院总费用有一定程度下降。从费用构成来看,药品费用下降明显。结论 DRG付费政策的实施,对控制患者住院费用快速增长有明显效果,其中药品费用的下降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在于DRG付费模式要求医院引导临床医生主动控制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国家集中采购政策大幅降低了药品采购价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DGR支付模式对中医医院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DRG改革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市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DGR支付改革前后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的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统计比较2组病例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例均费用等数据的差异。结果:与DRG支付改革前相比,改革后结直肠癌手术病例例均总费用由54017.67元下降到47 077.32元,下降了12.85%,其中西药费下降明显,诊断费和其他类费用也有所下降;改革后结直肠癌手术病例的住院费用结构也发生变化,西药费、其他类费用占比下降,材料费占比上升明显,中医治疗费、手术治疗费、护理费和中药费占比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G支付方式在中医医院的实践中减少了结直肠癌病例住院部分项目费用支出,从而降低了住院总费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S市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关注病种在2019年7月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后医疗服务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21年6月S市公立二、三级医院的职工保险参保患者住院病案首页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比较改革前后首批DIP付费试点医院(干预组)和非DIP付费试点医院(对照组)的4个典型诊断和2个典型手术操作的住院天数、院内死亡率、30天内全因再入院率变化情况。结果:试点医院相比非试点医院,改革后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关注的典型诊断和手术操作的住院天数分别上升0.228天、下降0.568天,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典型诊断和典型手术操作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下降0.5个百分点(P=0.047)、1.1个百分点(P=0.000);30天内全因再入院率分别下降2.0个百分点(P=0.017)、4.9个百分点(P=0.014)。结论:S市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后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关注病种的住院天数变化方向不一致;院内死亡率和再入院率提示的服务质量改善。按病种付费改革中需密切监测多病种、多维度的服务质量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按病种分值结算付费方式改革对厦门市某三甲医院的绩效。方法:提取某三甲医院按病种分值结算付费方式改革前后各两个医保年度的所有出院患者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与双重差分法对相关医疗管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改革后次均住院费用等相关指标增幅低于改革前;本地医保改革后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药品费用、次均耗材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净效应分别为-761.12元、-60.86元、-77.86元、-0.41天,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总额控制下的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有利于增强医院自主管理意识;有利于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水平;改革存在分值单价贬值问题;双重差分法研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效应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医保付费方式对同一病种医疗相关费用的影响,分析如何应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针对宿迁地区特点提出建议。方法:采集宿迁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449例翼状胬肉出院病例,分析对比按项目付费与DIP付费方式对同病种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实施DIP付费方式以后,平均医疗总费用、药品费和手术费均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平均自付金额降幅46.24%。结论:采用DIP付费方式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和患者自费比例,可提升医保控费管理与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效率,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改革后医疗服务质量的变化,为完善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DIP改革国家试点城市2017年7月—2021年6月的首批试点医疗机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纳入3个死亡相关指标和2个再入院相关指标,考虑患者特征进行风险调整后,采用t检验比较其在2019年7月实施DIP改革前后的差异。结果 经风险调整后,DIP改革后住院手术患者死亡率、DIP低风险组住院患者死亡率、30天内全因再入院率和30天内相同主诊断再入院率分别下降0.06个百分点(P=0.031)、0.15个百分点(P=0.001)、0.47个百分点(P<0.001)、0.72个百分点(P<0.001)。结论 尚无证据表明该市DIP改革后医疗服务质量受到负向影响,按病种付费试点城市需密切监测改革后医疗服务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院2013-2015年肺结核患者住院费用,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减轻肺结核患者经济负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间首要诊断为肺结核的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共543份,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2013-2015年肺结核患者住院费用的平均水平为6 420.61元,其中药品类费用占59.32%,诊断类费用占24.8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呈正相关,年龄因素与住院费用不相关。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痰镜检结果、合并疾病、出院情况以及付费方式的患者,其住院费用不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不同出院情况的人群住院费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院肺结核患者的住院费用低于同期其他地区医院,药品类费用所占比例较高,住院天数、痰镜检结果、合并疾病、付费方式等因素为肺结核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医院对结核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减少无效住院天数,控制住院费用;同时注重防治合并疾病,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文以2014年DIP试点城市——广东省清远市作为处理组,以省内其余19个非试点城市(除中山市,其在2010年已开始试点)作为对照组,构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中的合成控制法评估DIP的实施效果。结果:清远市实施DIP 3年后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比对照组降低1天,平均住院费用比对照组低1000元左右。结论:实施DIP可以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的增速,从而缓解医保基金支出增长过快,并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减轻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试点地区应更加科学地制定病种分值,完善医保监管,加强医保政策的宣讲培训,使DIP改革具有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