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山东省流动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患病就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增强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及公平性提供参考建议。方法收集2017年5—8月山东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中在山东省居住时间≥1个月的6 000名≥15周岁流动人口的相关数据,并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山东省流动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患病就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山东省6 000名流动人口中,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者2 488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为41.47%;过去1年患腹泻、发热、皮疹、黄疸、结膜红肿、感冒等疾病者3 646例,就诊者1 250例,患病就诊率为34.2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为非在婚是山东省流动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危险因素,女性、流动范围为省内流动、愿意落户和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是山东省流动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保护因素;年龄较大、自评基本健康和健康是山东省流动人口患病就诊的危险因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其他医疗保险是山东省流动人口患病就诊的保护因素。结论山东省流动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患病就诊率均较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流动范围、落户意愿、自评健康状况和参加医疗保险情况是该地区流动人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患病就诊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和推进东部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收集中国2016年5月—2017年5月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东部地区10个省(市)69 000名流动人口相关数据,应用Stata 12.0统计软件分析其健康档案建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东部地区10个省(市)69 000名流动人口中,建立健康档案者19 527人,建档率为28.30%;其中北京市、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天津市和浙江省的建档率分别为18.53%、44.81%、43.85%、23.80%、13.92%、25.61%、50.75%、17.50%、28.50%和13.1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在婚、家庭月均收入5 001~10 000元、社区类型为居委会、有本地长期居留意愿和有医疗保险的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更愿意建立健康档案;年龄≥50岁和家庭月均收入 10 000元的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更不愿意建立健康档案。结论中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较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均收入、社区类型、有无长期居留意愿和有无医疗保险是该地区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描述北京市流动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2015—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抽取在北京市居住的60岁及以上的流动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流动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和接受健康教育的因素。结果 以户口类型为农业户口为参照,非农业户口流动老年人的建档率较高,OR值为1.79(95%CI:1.16~2.74);以流动时长0~4年为参照,流动时长≥10年流动老年人的建档率较高,OR值为1.87(95%CI:1.28~2.74);以流动原因为务工经商为参照,由于其他原因流动的流动老年人的建档率较高,OR值为3.69(95%CI:1.75~7.77)。以户口类型为农业户口为参照,非农业户口流动老年人接受健康教育服务情况较好,OR值为1.72(95%CI:1.29~2.29);以流动时长0~4年为参照,流动时长5~9年、≥10年的流动老年人接受健康教育服务情况均较好,OR值分别为1.33(95%CI:1.01~1.74)和1.50(95%CI:1.14~1.97);以年龄60~69岁为参照,年龄≥70岁的流动老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均等化试点政策下,了解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政策的深入实施和改进完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检验均等化试点政策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流动人口建档率为28.3%,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户籍性质、是否参加医疗保险、流动范围、流动时间、流动原因、是否居住在试点城市是影响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的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处于较低水平,均等化试点政策效果不明显,应加大宣传力度,优化资源组合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助力均等化试点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四川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出参考意见。[方法]使用2015年四川省"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获得8000个有效样本,对其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及孕产妇健康管理的数据进行描述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调查流动人口中,已经在流入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占24.8%,年龄、流动范围、单位性质以及是否打算长期居住是建立健康档案的影响因素;获得过健康教育知识的占95.3%,年龄、流动范围、是否工作、是否打算长期居住是接受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流动人口子女有预防接种证的占97.5%,目前年龄已完成应接种的所有国家规定疫苗的占94.5%;流动儿童建立了《0~6岁儿童保健手册》的占84.9%,接受过免费健康检查的占67.5%;流动孕产妇完成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的占45.3%,产后28 d接受过入户产后访视占50.9%,产后42 d接受过健康检查的占77.6%。[结论]四川省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较低、健康教育未全面覆盖,流动儿童健康管理有待改善,流动孕产妇健康管理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杜洁  高林慧    王娜  林钧昌 《现代预防医学》2020,(22):4033-4037
目的 了解我国流动老人健康档案建立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5 309名流动老人相关数据,应用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结果 5 309名流动老人中,仅仅38.0%的流动老人在流入地建立了健康档案。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OR = 0.083,95%CI:0.698~0.924)、藏族(OR = 0.376,95%CI:0.174~0.811)、跨省流动(OR = 0.785,95%CI:0.645~0.954)和东部地区(OR = 0.512,95%CI:0.428~0.613)是流动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的危险因素。中部地区(OR = 1.209,95%CI:1.013~1.442)、接受过免费体检服务(OR = 4.047,95%CI:3.361~4.874)、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OR = 11.430,95%CI:9.520~13.723)、接受过健康教育(OR = 1.893,95%CI:1.624~2.207)、月均家庭收入在2 000元及以下(OR = 2.813,95%CI:1.093~7.239)和月均家庭收入在2 001~5 000元之间(OR = 2.825,95%CI:1.110~7.186)是流动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的保护因素。结论 全国流动老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较低,健康档案建设工作亟待加强。建议根据不同人群特征,深入开展流动老人健康档案建设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北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7年湖北省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流入湖北省的5 000名被调查流动人口中,2周患病率为6.2%,建档率为46.0%,81.9%的流动人口接受过健康教育,35岁及以上患有慢性病的流动人口中49.1%接受过慢性病管理服务。与非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相比,农业户口流动人口建档率较高(OR=1.218,95%CI:1.023~1.450);与行业为建筑业的流动人口相比,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其他行业的流动人口建档率较高(OR=1.053,95%CI:0.778~1.425;OR=1.413,95%CI:1.066~1.873;OR=1.502,95%CI:1.106~2.041;OR=1.621,95%CI:1.199~2.190;OR=1.418,95%CI:0.934~2.151;OR=1.635,95%CI:1.189~2.249);与就医距离30 min的流动人口相比,就医距离≤15min、15~30 min的流动人口建档率较高(OR=2.373,95%CI:0.925~6.085;OR=1.843,95%CI:0.707~4.804);与流动范围为跨省的流动人口相比,省内跨市的流动人口建档率较低(OR=0.951,95%CI:0.811~1.117),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建档率较高(OR=1.261,95%CI:1.070~1.485);与自评不健康的流动人口相比,自评健康和基本健康的流动人口建档率较高(OR=1.783,95%CI:1.123~2.831;OR=1.264,95%CI:0.783~2.039)。结论湖北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衡,不同户籍、不同行业、不同就医距离、不同流动范围会影响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情况,需关注重点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产前保健质量、保障其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问卷中的6 285名流动人口孕产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χ2检验、Fisher精确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建档率为95.1%,产前检查达标率为88.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本人文化程度为初中(OR = 0.358,95%CI:0.196~0.654;OR = 0.651,95%CI:0.454~0.933)、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以下(OR = 0.394,95%CI:0.236~0.660;OR = 0.419,95%CI:0.293~0.597)、未接受过妇幼和生殖健康教育(OR = 0.512,95%CI:0.397~0.659;OR = 0.756,95%CI:0.639~0.893)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和产前检查达标情况均较差,配偶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OR = 0.592,95% CI:0.424~0.827)的孕产妇产前检查达标情况较差;流入东部地区(OR = 1.436,95% CI:1.071~1.925;OR = 1.394,95%CI:1.138~1.708)的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产前检查达标情况较好,流动范围为跨县流动(OR = 1.481,95%CI:1.106~1.982)的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较好。结论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相对较好,但仍存在可改善空间,应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珠三角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升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提供参考建议,助力健康湾区塑造和健康中国建设。方法 利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对珠三角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流入珠三角6个月及以上2 970名青年女性流动人口,有407人(13.7%)在本地社区签约过家庭医生,有886人(29.8%)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有2 479人(83.3%)接受过≥1种的健康教育,教育形式主要为宣传资料、宣传栏。影响本地家庭医生的签约情况的因素有:是否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OR=0.626,95%CI:0.425~0.921)和今明两年是否有生育打算(OR=0.806,95%CI:0.668~0.972);影响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因素有:是否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OR=0.626,95%CI:0.425~0.921)和今明两年是否有生育打算(OR=0.813,95%CI:0.675~0.981);影响青年女性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健康档案建立在老年流动人口社会支持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效应,为降低老年流动人口健康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6—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和江苏省南京市抽取2 447名≥60岁老年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应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社会支持对老年流动人口健康效用值的影响,并采用Monte Carlo法检验健康档案建立在老年流动人口社会支持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2 057名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效用值为0.875(0.783,1.000);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民族、户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目前/退休前工作单位性质、月均可支配收入、子女数、住房类型、流动时间、流动范围、流动原因、近1年患病负伤或身体不适情况、是否患慢性病和医疗保险情况等混杂因素后,Tobi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客观支持(β=0.030)、主观支持(β=0.063)和建立健康档案(β=0.034)对老年流动人口的健康效用值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均P <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客观支持对健康效用值的间接效应值为0.017(95%CI=0.003~0...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和接受健康教育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7年广东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对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流入广东省6个月及以上的8630名流动人口中,3004人(34.81%)在本地社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7089人(82.14%)接受过至少1种类型的健康教育,教育形式主要为传统的宣传资料、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影响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因素有:婚姻状况(OR=1.163,95% CI:1.057~1.280)、身体健康状况(OR=0.768,95% CI:0.673~0.876)、是否听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OR=0.075,95% CI:0.065~0.087)、是否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OR=0.867,95% CI:0.779~0.966)和居住地类型(OR=6.002,95%CI:2.120~16.997)。影响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因素有:文化程度(OR=1.117,95% CI:1.048~1.190)、同住人口(OR=1.347,95% CI:1.016~1.642)、身体健康状况(OR=0.817,95% CI:0.713~0.935)、是否听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OR=0.224,95% CI:0.199~0.253)和居住地类型(OR=7.120,95% CI:2.423~20.918)。结论广东省流动人口对本地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不足,建档率低,接受健康教育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慢性病防治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14 226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关数据,应用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结果 14 226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5 916人接受过慢性病防治教育,接受率为41.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跨省流动(OR=0.621,95%CI:0.560~0.689)、不认为是本地人(OR=0.069 4,95%CI:0.629~0.765)是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慢性病防治教育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中(OR=1.299,95%CI:1.158~1.458)、专科及以上(OR=1.151,95%CI:0.007~1.315)、机关事业单位(OR=1.376,95%CI:1.103~1.715)、建立健康档案(OR=2.936,95%CI:2.203~2.606)、有医疗保险(OR=1.358,95%CI:1.188~1.553)、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OR=3.265,95%CI:2.992~3.544)是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慢性病防治教育的保护因素。结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慢性病防治教育接受率较低,应加大慢性病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描述流动人口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城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现状,梳理建档中存在问题,为电子健康档案进一步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40个试点城市人口、经济及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状况等。结果 :地区生产总值是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数量可能的影响因素(r=0.867,P0.01;集中指数C=0.026 6),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水平可能影响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r=0.440,P0.01),试点城市电子健康档案覆盖情况均衡性较好(基尼系数G=0.082 8),直辖市下辖区与其余城市建档模式、建档类型无显著差异(χ2=5.81,P=0.07;χ2=3.43,P=0.22),但户籍与流动人口的建档率存在显著差异(Z=-2.90,P0.01)。结论 :试点城市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现已取得较好成果;经济水平可能影响档案建设;对流动人口的建档工作和档案利用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健康意识、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5-8月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14226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关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其健康档案建立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14 226名少数民族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分析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流动人口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方法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比例为29.1%(59 934/205 990),未建立健康档案及不清楚的比例分别为54.5%(112 228/205 990)和16.4%(33 828/205 990)。同时发现,健康档案建设在人群间、区域间差异显著,未婚、低学历、跨省流动、流动时间短的青年男性是健康档案建立的薄弱人群;东部地区(41.6%)流入人口的健康档案建立比例仅为中部地区(20.5%)的一半;未接受过健康教育人群的健康档案建立比例最低,仅为8.3%(1 380/16 645),健康教育对健康档案建设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结论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设工作亟待加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均需主动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我国青年流动与非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为制定流动人口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典型的流动人口聚集城市随机抽取青年流动人口3034名,同时抽取青年非流动人口1524名作为对照。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对于青年非流动人口而言,青年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较低,在经济、健康方面处于劣势;影响青年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更贴近基本生活需求,如居住条件、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健康状况变化情况、自评生理健康状况等。结论:提高青年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水平应当更多地关注其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改善其居住条件,同时要关注并疏解青年流动人口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国流动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升流动人口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保障和维护流动人口健康。方法 收集2018年5—8月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138 955名流动人口相关数据,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主要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结果 流动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的签约率为12.3%,山西省流动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最高,为48.6%,上海市最低,为1.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配偶(OR = 1.284,95%CI:1.202~1.372)、流动时间为6~9年(OR = 1.090,95%CI:1.029~1.154)、流入中部地区(OR = 1.133,95%CI:1.080~1.189)、社会性质流动(OR = 1.002,95%CI:0.984~1.197)、家庭月收入少于3 000元(OR = 1.497,95%CI:1.391~1.611)、自评健康(OR = 1.092,95%CI:1.023~1.165)、已建立健康档案(OR = 38.932,95%CI:36.788~41.201)、接受过健康教育(OR = 2.488,95%CI:2.290~2.702)的流动人口签约率较高,而年龄15~24岁(OR = 0.718,95%CI:0.619~0.832)、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OR = 0.833,95%CI:0.766~0.907)、跨省流动(OR = 0.825,95%CI:0.782~0.871)、主要职业为生产及运输业人员(OR = 0.868,95%CI:0.818~0.921)的流动人口签约率较低。结论 目前,流动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流动时间、流动范围等为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探究社会融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为改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提出建议。 方法 收集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中流入时间≥6个月的99 494名流动人口的相关数据,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使用分层logistic回归探究社会融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 在99 494名流动人口中,有36 837人已在流入地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为37.0%; 75 540人在流入地接受过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接受率为75.9%; 社会融合的四个维度中,家庭平均月收入(β= -0.108、-0.085,P<0.001)、家庭平均月支出(β= -0.061、-0.126,P<0.001)、是否有医保(β= 0.349、0.294,P<0.001)、是否在本地参加过工会等组织活动(β= 0.956、0.489,P<0.001)等变量会影响流动人口利用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服务。 结论 流动人口的健康档案建立率较低,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接受情况较好但仍需提升;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情况会影响其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健康体检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选取东莞流动人口居住比例高的地区,对符合条件的5岁以下流动儿童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流动儿童健康体检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到2800份5岁以下流动儿童看护人有效问卷,东莞5岁以下流动儿童过去1年内健康体检次数达标率分别为46.4%和27.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看护人低教育程度、低家庭经济收入与流动儿童低水平的健康体检率和体检次数达标率相关,建立儿童健康档案的流动儿童健康体检和体检次数达标的可能性分别是没有建立健康档案流动儿童的13.0倍和4.3倍。结论:东莞流动儿童的健康体检率和体检次数达标率均较低。流动儿童看护人的低教育程度、低家庭经济收入以及没有建立儿童健康档案等均可能是影响流动儿童健康体检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尹玉  李娜玲 《现代预防医学》2021,(20):3769-3773
目的 了解城乡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中国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共纳入 169 989名流动人口进行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用于组间比较。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用于分析城乡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中,农村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接受率为65.6%;城镇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接受率为69.6%;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中等教育(OR = 1.236, P = 0.003, 95%CI:1.065~1.361)、年人均GRP(gross regional product)在100 000元以上(OR = 0.833, P = 0.007, 95%CI:0.730~0.951)、患有高血压(OR = 0.702, P = 0.002, 95%CI:0.562~0.878)或者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OR = 0.072, P = 0.043, 95%CI:0.530~0.989)、本地建立健康档案(OR = 4.238, P<0.001, 95%CI:3.509~5.119)、和完全认同自己为本地人(OR = 1.412,P = 0.046,95%CI:1.006~1.981)的农村流动人口更愿意接受健康教育;已婚(OR = 0.692,P = 0.000,95%CI:0.671~0.804)、老年人(OR = 0.500, P = 0.020, 95%CI:0.278~0.898)、年人均GRP在100 000元(OR = 0.911,P = 0.034,95%CI:0.837~0.992)以上、患有高血压(OR = 0.820, P = 0.021, 95%CI:0.693~0.970)、自评健康(OR = 1.363, P = 0.018, 95%CI:1.041~1.533)、本地建立健康档案(OR = 3.892, P<0.001, 95%CI:3.424~4.425)的城镇流动人口更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结论 城乡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水平不均,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将城乡流动人口作为健康教育服务的重点关注对象,加大对于该群体健康教育服务的投入 ,针对城乡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