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综合评价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包括VaD、VCI-ND、VCI-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MEDLINE、EMBA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HairWir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该库最早时间至现在,收集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文献.应用RevMan 4.2.10软件对各个纳入研究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5个研究,合计4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OR=2.34,95%CI(1.16,4.71)];治疗末MMSE量表评分Meta分析[OR=3.71,WMD95% CI (2.07,5.35)];治疗末ADL量表评分Meta分析[OR=-1.45,WMD95%CI(-6.36,3.47)];治疗末CDR量表评分Meta分析OR=-0.57,WMD95% CI(-1.41,0.27)].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有效,MMSE量表评分提高丁苯酞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但其ADL量表、CDR量表评分改善情况不肯定,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VIP、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截止至2019年10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共计137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痊愈率优于单一用药[RR=1. 56,95%CI (1. 16,2. 10),Z=2. 93 (P=0. 003)]、加用其他治疗[RR=1. 99,95%CI(1. 30,3. 05),Z=3. 16 (P=0. 002)];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单一用药[RR=1. 41,95%CI(1. 22,1. 64),Z=4. 52(P 0. 00001)]、加用其他治疗[RR=1. 24,95%CI(1. 12,1. 38),Z=4. 07(P 0. 0001)];治疗组的NHISS评分低于单一用药[MD=-2. 79,95%CI(-3. 72,-1. 86),Z=5. 86(P 0. 00001)]、加用其他治疗[MD=-2. 70,95%CI(-3. 54,-1. 85),Z=6. 26(P 0. 00001)];安全性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音乐疗法对失眠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使用计算机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截止到2021年12月3日;并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及数据提取;通过RevMan 5.3和Stata 16.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评价。结果 共纳入20篇RCT文章,纳入总人数为1 378例(试验组:704例;对照组:7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过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其中临床有效率(RR=1.66,95%CI 1.35~2.05,P<0.001)、PSQI评分(WMD=-1.10,95%CI-1.57~-0.63,P<0.001)、ISI评分(WMD=-0.30,95%CI-0.76~-0.15,P=0.19)结果分析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音乐疗法在治疗失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治疗意义。结局指标的选择方面大多文献均采用临床有效率和PSQI评分两种,因此,在结局观察可扩充多方面的睡眠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3D打印导航模板与计算机导航系统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及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3D打印导航模板与计算机导航系统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2-11,由2名研究者分别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提取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所提取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包含3篇随机对照试验,其质量评价均为中等偏倚风险,4个回顾性研究,根据NOS量表进行评分,结果均>7分,为高质量文献;所纳入的文献共包含346例患者,其中3D打印组178例,计算机导航组168例。Meta分析显示,3D打印组和计算机导航组在手术时间(MD=-41.10,95%CI:-74.54~-7.67,P<0.05)、平均置钉(MD=-4.92,95%CI:-8.50~-1.35,P<0.05)和置钉准确率(RR=1.09,95%CI:1.04~1.15,P=0.001)上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间歇经口管饲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OVID、Embase和Web of science)和中文数据库(万方和知网),检索时限为2010-01—2018-05,统计学软件采用5.3版RevMan。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3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1)间歇经口管饲法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n=679;RR=1.33;95%CI:1.23~1.44),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时,可降低吞咽功能评分(n=189;MD=-0.19;95%CI:-0.29~-0.08);(2)间歇经口管饲法可提高护士置管成功率(n=177;RR=1.56;95%CI:1.28~1.89);(3)间歇经口管饲法可提高患者血清前白蛋白(n=276;MD=1.74;95%CI:1.24~2.24)和血清白蛋白(n=276;MD=17.02;95%CI:8.93~25.10)。结论基于当前的证据,间歇经口管饲法能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改善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6.
分析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PSD诊断标准,共纳入102例PSD患者。随机将PSD患者分为研究组(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和对照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各51例,共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及焦虑程度进行评定,并观察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HAMD和HA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01),且研究组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可显著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癫合并抑郁障碍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以拉莫三嗪(lamotrigine)、癫痫(epilepsy)、抑郁(depressive)等中英文词汇,计算机检索1998年1月-2014年6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万方数据库等关于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癫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分别以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2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和Rev Man 5.1.1统计软件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文献,48篇文献中最终仅纳入3项临床试验共668例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Meta分析显示:拉莫三嗪组患者Beck抑郁量表第2版(MD=-8.400,95%CI:-10.890~-5.920;P=0.000)、康奈尔精神抑郁量表(MD=-8.240,95%CI:-11.180~-5.290;P=0.000)以及简明心境量表(MD=-24.210,95%CI:-30.740~-17.680;P=0.000)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OMS量表6项分量表评分中拉莫三嗪组患者紧张-焦虑(MD=-3.360,95%CI:-4.620~-2.100;P=0.000)、抑郁-沮丧(MD=-5.490,95%CI:-7.420~-3.560;P=0.000)、愤怒-敌意(MD=-3.870,95%CI:-5.510~-2.230;P=0.000)、疲乏-迟钝(MD=-4.480,95%CI:-5.630~-3.320;P=0.000)、迷惑-混乱(MD=-2.720,95%CI:-3.730~-1.720;P=0.00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精力-活力评分高于对照组(MD=3.970,95%CI:2.870~5.070;P=0.000)。结论拉莫三嗪添加治疗癫合并抑郁障碍疗效良好,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subthalamic nucleus、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STN、Parkinson disease、random等英文检索词,计算机检索1980年1月1日-2016年10月1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Jadad量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和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获得3245篇文献,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最终纳入6项高质量(Jadad评分≥4分)临床试验共958例帕金森病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帕金森病患者服药(SMD=-0.570,95%CI:-0.710~-0.430;P=0.000)和未服药(SMD=-1.170,95%CI:-1.500~-0.850;P=0.000)状态下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以及UPDRSⅠ评分(SMD=-0.150,95%CI:-0.290~-0.010;P=0.030)和39项帕金森病调查表评分(SMD=-0.510,95%CI:-0.660~-0.370;P=0.000);但增加严重不良事件(RD=0.140,95%CI:0.090~0.190;P=0.000)和构音障碍不良事件(RD=0.070,95%CI:0.010~0.120;P=0.020)发生率,而减少运动障碍不良事件发生率(RR=0.450,95%CI:0.330~0.620;P=0.000)。结论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但术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和构音障碍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中关于H.pylori感染与AD之间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2年11月。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研究,包括9项病例对照研究(n=1 404),6项队列研究(n=7 893)。Meta分析结果显示,AD组的H.pylori感染率高于对照组(OR=1.58,95%CI:1.21~2.06,P<0.05),血清中的H.pylori IgG抗体含量高于对照组(MD=6.14,95%CI:2.99~9.29,P<0.01),简易精神状态检査(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MD=-9.89,95%CI:-14.04~-5.74,P<0.01);H.pylori阳性组的AD发生率高于H.pylori阴性组(RR=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或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自建库起至2023年5月收录的关于重复经颅磁刺激或经颅直流电刺激(试验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假刺激或仅采用常规治疗), 筛选及应用Cochrane文献质量评估工具评估文献质量后提取有效数据, 以渗透误吸量表、纤维内镜吞咽困难程度量表、功能性由口进食等级量表评分为结局指标, 应用Reviewer Manager 5.4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 以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作为效应指标。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 包含6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患者的渗透误吸量表评分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40, 95%CI:-1.020~-0.460, P<0.001);试验组患者的功能性由口进食等级量表评分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680, 95%CI:0.220~1.130, P=0.003);试验组患者的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04—2011-04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管性痴呆病人120例,随机分为3组,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组40例;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只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以1个月为1疗程,3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均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组MMSE和ADL评分优于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组(P<0.05),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安全,能显著改善病人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与脑肿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以帕金森病,肿瘤和癌症,以及PD,Parkinson's disease,tumor,cancer,neoplasm等中英文检索词,计算机检索1965年1月-2016年7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Web of Science、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e图书馆,以及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帕金森病与脑肿瘤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同时辅助手工检索,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和Stata 12.1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获得1832篇文献,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最终纳入11项临床研究共350 632例帕金森病患者。Meta分析显示:帕金森病患者脑肿瘤发病风险高于健康人群(OR=1.370,95%CI:1.120~1.690;P=0.003),剔除2篇低质量文献后结论仍一致(OR=1.360,95%CI:1.080~1.720;P=0.008);根据发病顺序和地域分层分析,仅帕金森病后脑肿瘤发病风险高于健康人群(OR=1.430,95%CI:1.120~1.830;P=0.004),欧洲(OR=1.420,95%CI:1.290~1.560;P=0.000)和亚洲的中国台湾地区(OR=2.590,95%CI:1.730~3.880;P=0.000)帕金森病患者脑肿瘤发病风险均高于健康人群。漏斗图以及Begg法(P=0.583)和Egger法(P=0.985)证实发表偏倚较小。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脑肿瘤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临床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个英文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进行计算机检索,全面收集替罗非班治疗AIS的相关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各库建库至2019年8月3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并采用软件Rev 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213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921例患者,对照组12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AIS患者2~7 d的NHISS评分[均数差(MD)=-1.53,95%CI-2.98~-0.09,P=0.04],显著改善90 d的良好预后(mRS≤2)[相对危险度(RR)=1.17,95%CI 1.05~1.30,P=0.003],但未提高24 h的血管再通率(RR=1.01,95%CI 0.95~1.06,P=0.84)。同时,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90d死亡率(RR=0.79,95%CI 0.65~0.97,P=0.02),且未增加颅内出血率(颅内出血转化:RR=0.89,95%CI 0.77~1.03,P=0.11;症状性颅内出血:RR=0.93,95%CI 0.70~1.25,P=0.64)。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AIS的治疗是安全的,能明显改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90 d良好预后,降低90 d死亡风险,但未改善24 h内的血管再通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罗匹尼罗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探讨罗匹尼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考克兰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中国知网学术论文数据库(CNKI)、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网,检索罗匹尼罗治疗帕金森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相关研究。提取研究中各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Ⅱ部分(UPDRSⅡ)评分、第III部分(UPDRSⅢ)评分以及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共检出732篇文章,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最终纳入罗匹尼罗治疗PD有效性和安全性的RCT研究12篇,共334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855例,对照组148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药物疗效方面,与安慰剂组相比,罗匹尼罗组治疗帕金森病UPDRSⅡ(MD-2. 23,95%CI-2. 82~-1. 64,P 0. 00001)及UPDRSⅢ(MD-4. 93,95%CI-5. 25~-4. 61,P 0. 00001)评分降低更明显。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罗匹尼罗组运动障碍(RR 3. 67,95%CI 2. 57~5. 24,P 0. 00001)、头晕(RR 1. 85,95%CI 1. 50~2. 28,P 0. 00001)、恶心(RR 2. 17,95%CI 1. 81~2. 59,P 0. 00001)、呕吐发生率(RR 2. 73,95%CI 1. 47~5. 09,P=0. 001)及嗜睡(RR 2. 19,95%CI 1. 39~3. 44,P=0. 0007)均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头痛(RR 1. 14,95%CI 0. 79~1. 65,P=0. 49)、失眠(RR 1. 06,95%CI 0. 72~1. 55,P=0. 17)、体位性低血压(RR 1. 35,95%CI 0. 81~2. 22,P=0. 25)及便秘(RR 1. 03,95%CI 0. 71~1. 50,P=0. 87)的发生率均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表明,罗匹尼罗治疗的PD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方面的改善率明显高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罗匹尼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大多数不良反应与周围多巴胺能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丁苯酞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自2004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英国医学会电子全文期刊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考克兰图书馆、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内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Stata/SE version 12.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7篇RCT,共796例患者,其中396例予以丁苯酞、400例予以常规治疗。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丁苯酞治疗11 d及21 d亚组NIHSS显著降低(I~2=25.9%,OR=-0.35,95%CI:-0.52~-0.19,P=0.264;I~2=42.9%,OR=-0.42,95%CI:-0.57~-0.26,P=0.199),Barthel指数显著升高(I~2=36.9%,OR=0.45,95%CI:0.21~0.68,P=0.218;I~2=42.7%,OR=0.44,95%CI:0.23~0.64,P=0.111)。结论应用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显著缓解患者起病后11 d及21 d的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并显著改善其身体机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丁苯酞治疗组在常规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治疗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智能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的Barthel指数(BI)和脑电图(EGG)异常率的变化,并对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MMSE评分比较:丁苯酞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其MMSE评分在26分、20~26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得到改善,且丁苯酞治疗组治疗后BI指数高于对照组(t=7.6617,P0.01),EGG异常率较对照组低(59.3%比87.5%;χ2=4.267,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9%比78.1%,P0.05)。结论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EGG的异常,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Ovid数据库进行检索,逐一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丁苯酞在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评分及ADL评分,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6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规范治疗,治疗组在规范化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g/次,3次/d,分别在治疗第2、4、8周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第2周,治疗组NIHSS评分降低不明显,BI提高亦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周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I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服用多奈哌齐5mg,1次/晚,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软胶囊0.2,3次/日,治疗前及治疗90天后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疗效。结果最后能按计划完成治疗和定期随访的患者治疗组57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ADL有明显减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可明显改善患者智能障碍和生活能力,安全性好,优于单用多奈哌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