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医保付费方式对同一病种医疗相关费用的影响,分析如何应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针对宿迁地区特点提出建议。方法:采集宿迁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449例翼状胬肉出院病例,分析对比按项目付费与DIP付费方式对同病种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实施DIP付费方式以后,平均医疗总费用、药品费和手术费均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平均自付金额降幅46.24%。结论:采用DIP付费方式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和患者自费比例,可提升医保控费管理与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效率,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DIP支付方式与其他医保供给侧政策间的协同效果。方法:以全国DIP改革试点城市A市为处理组,未改革城市B市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收集2019—2022年共1 120个公立医疗机构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对住院医疗总费用及部分费用结构进行分析。结果:A市DIP改革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总费用、住院检查化验总费用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对住院药品总费用和住院材料总费用未产生影响。结论:DIP支付方式发挥显著控费效果,住院医疗总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单纯采取调价政策与集采政策的控费效果尚有不足;DIP与其他供给侧政策协同,促进医疗费用结构更加合理。建议医保部门注重发挥供给侧政策协同作用,共同推动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C-DRG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在公立医院控费效果的差异。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建省厦门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0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出院的169 089例病例,根据医保支付方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C-DRG组47 416例和DIP组121 673例,比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和费用的差异。结果 在实施C-DRG后,平均总费用下降了9.2%,药品、材料、检查、检验和其他费用分别下降了10.0%、7.6%、11.9%、12.5%和7.4%,与DI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后,C-DRG的控费优势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RG的控费效果较好,但试点城市仍较少,需进一步扩大试点验证。  相似文献   

4.
支付方式改革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医保总额预付制这一付费方式打破了以往医疗机构相对垄断的局面,主动参与控费;在遏制医疗费用增长,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基金收支平衡等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制度实施以来也逐渐暴露出此支付方式给公立医院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从宏观层面深度剖析并提出对策,使付费政策更加科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支付方式改革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医保总额预付制这一付费方式打破了以往医疗机构相对垄断的局面,主动参与控费;在遏制医疗费用增长,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基金收支平衡等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制度实施以来也逐渐暴露出此支付方式给公立医院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从宏观层面深度剖析并提出对策,使付费政策更加科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在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 DIP)支付改革不断发展推进的形势下,医院费用成本管控迎来新挑战。深圳某医院探讨在DIP支付方式改革形式下,结合临床路径和DIP医保支付标准,建立DIP病种临床路径,优化医院医疗服务费用结构,合理使用医保基金,促进医院成本管理转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改革前后骨质疏松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及费用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为有效管控医疗费用、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选取2018—2021年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质疏松症患者住院费用信息,运用新灰色关联和结构变动分析法对患者费用结构变化情况及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2018—2021年,诊断费是次均住院费用中构成比和关联度最大的影响因素,关联度均为1.000 0。其次是药品费;结构变动贡献率前3位的费用是综合医疗服务费、诊断费、治疗费,3项费用的累计贡献率为89.95%;诊断费和治疗费呈现负向贡献变动,综合医疗服务费和耗材费呈正向贡献变动。结论 DIP改革对骨质疏松患者费用结构优化具有导向作用,但仍有优化空间。住院费用中诊断费、药品费占比较大,医院补偿机制仍需进一步调整,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仍有待提高。DIP改革下一步需重点关注病种成本核算,从而更好地实现精准付费。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为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对付费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总额预付制有效管理费用[1]。医保经办机构通过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机制,下达年度医保相关费用指标,对超额情况采取通报警示及缓支、解约等处理办法[2]。随着付费方式的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安徽省阜南县医共体改革对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医疗控费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阜南县2012-2018年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数据,采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县域医共体改革前后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医保基金负担、个人负担及医保实际报销比例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阜南县医共体改革前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医保基金负担及个人负担持续增长,改革后次均住院费用与个人负担呈下降趋势,医保基金负担仍呈增长趋势,医保实际报销比例在改革前逐年降低,改革后呈上升趋势。[结论 ]县域医共体改革对住院费用的控制成效显著,但住院费用中医保基金负担仍持续增长。建议应多管齐下控制医疗费用,促进医防融合,建立针对县域医共体的长效监管与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按病种付费对医疗机构提高控费意识,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不合理医药费用,降低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和按病种付费的执行初期暴露的问题。方法:对该院2015年按病种付费超支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通过政策宣讲、规范收费、规范治疗方案等方法控制过度医疗行为。结果:经过以上措施的落实,2016全年参与按病种付费的病案总体结算未超支。结论:科学合理的医保管理有利于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同时做到医疗费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童雪君  吕翔  杨帆 《卫生软科学》2023,(12):69-71+84
[目的]分析DIP付费清算中高倍率病例特征,并提出管理建议。[方法]以某三甲综合医院DIP付费清算结果为数据来源,采用Z检验和卡方检验,从诊疗难易程度、病例入组问题、医疗费用结构指标3个维度分析高倍率病例和正常倍率病例的差异。[结果]2023年2-6月样本医院高倍率病例为1367例,占全部DIP结算病例的4.72%,前5名病种中,仅第5位为手术病种。编码错误导致的高倍率病例占20.6%。在诊疗难易程度、病例入组问题、医疗费用结构指标3个维度12个指标中,除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外,高倍率病例与正常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诊疗难度大、偏码错误率高、费用结构不合理的病例更易成为高倍率病例。要重视病案首页质量、加强诊疗行为监管、专科差异发展、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完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的医保控费模式关键由该国家的医疗费用支出结构决定,而国家实行的医疗体制决定医疗费用支出结构,并由此形成各个参与主体对医疗机构和药品价格的主导权。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最突出的特色是其医疗保障筹资模式,结合了个人责任与弱者保护,通过WHO关于全球医疗问题所作统计数据为分析基础,研究新加坡储蓄型筹资模式下的医保控费效果,为在总额及长期药价差之冲击下的中国未来医保控费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孙娜  张新静  张勇 《现代医院管理》2023,(2):116-117+123
目的 探讨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对医院控制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及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宿迁市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某医院出院患者病案首页及医保结算清单,利用SPSS 22.0软件分析某医院(DIP)前后住院医保患者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变化情况。结果 DIP实施前后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IP实施可以降低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提升医疗运行效率,促使医疗机构优化内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当前,按健康结果付费已逐渐成为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新趋势。DIP以大数据为支撑,将区域总额预算、点数法和按病种付费三种结算方式与监督评价机制结合,推动医疗服务体系以健康为导向,有效发挥医保支付对医疗机构的引导与制约作用,从而提高统筹区域健康水平。本文在分析DIP创新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以健康为导向的DIP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淮安市作为医保DIP付费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2021年起正式实行全市范围内住院患者DIP医保结算。本文全面阐述和分析了医保DIP付费方式,介绍了金湖县人民医院作为县域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制定的一系列“控本增效”,保障二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医院在研究医保政策、梳理病种成本、齐心寻找对策方面为其他同类医院运营管理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对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住院费用及天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某大型三甲医院2017年7月15日-2019年3月31日脑血管疾病(ICD编码为:I60-I69)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费用信息。采用双重差分法对患者的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药品费用、西药费用、中药费用进行净效应评估,并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权重、DRGs分组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别的住院费用情况,评价DIP的实施效果。[结果]DIP实施后患者的住院总费用较实施前下降1657.87元。疑难病例组的住院总费用下降5946.90元,药品费用下降596.45元,西药费用下降521.18元;手术组的药品费用下降1555.22元、西药费用下降1683.14元;非手术室操作组的住院总费用下降8594.75元,住院天数下降6.74天,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强化医疗机构的自主管理。在医保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保证门诊等支付方式改革的协同性,警惕住院费用转移;在医疗机构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病案首页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乳山市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基层医疗机构执行一般诊疗费医保支付政策的探索,总结出了总额预付制对医疗费用增长控制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监管方式、引导基层医疗机构自主合理控费.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样本城市开始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经过多年不断的发展、完善,对该市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主要对样本城市DIP改革背景及结算方式进行描述,通过DIP入组情况、辅助目录调整病例占比、病种费用等指标运行情况,总结分析DIP改革给三级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病案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与实践应用效果,指出DIP不仅可促进医院加强医疗、医保协同发展,同时可推动医院强化业财融合,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医院社会效益等。  相似文献   

19.
新农合住院支付方式改革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新农合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住院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并形成了三种主要方式:单病种限额管理、单病种定额付费和按床日付费。目前的支付方式改革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控费效果不明显、医疗质量监管和评估体系设计不足、付费标准制定不科学,医疗机构补偿不到位等。对此,提出建立住院混合支付方式、加强质量监管、探索科学的付费标准制定方法、完善补偿机制、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有效降低住院医疗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收集国家DIP付费试点城市某医院试点前(2021年)与试点后(2022-2023年)相应数据。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方法对医疗费用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各年度参保住院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2021-2023年度次均住院总费用、药品费、耗材费、实验室检查费、影像检查费、其他医疗服务费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021-2022年医疗费用结构变动度(23.71%)最高,其中,影像学检查占比结构变动值为-6.52%,药品费用占比结构变动值为-5.33%。2021-2023年,各年住院患者医保报销费用、患者自付费用、患者自付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按病种医疗费用控制工作的开展,使住院总费用呈逐年下降趋势,药品费用、影像学检查费用下降幅度较大,但耗材费用与实验室检查费结构变动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