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精神心理特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6例行PCI术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SDS)调查其精神心理特点,分析引发精神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行PCI术治疗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66.9%、抑郁发生率为6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会人际关系、并发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是引发精神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行PCI术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临床工作中需加强对社会人际关系较差、并发症多、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较多的患者的临床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不足是否为卒中危险因素。方法英文以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作为检索数据库,以25-hydroxy vitamin D(25[OH]D)、vitamin D与stroke为主题词进行检索;中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作为检索数据库,以维生素D、卒中、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间截止到2013年1月。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HR值(95%CI)。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总样本量为28824。荟萃分析结果显示25(OH)D不足者与充足者相比的HR值(95%CI)是1.53(95%CI,1.43-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不足可能是卒中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对人群进行维生素D干预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分析症状性非急性颈动脉闭塞(symptomatic non-acute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SNACAO)血管内治疗的现状和特点。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查找关于"症状性非急性颈动脉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或者血管内治疗联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所有公开发表的研究,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整理并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样本量为437例,其中324例(74. 1%)患者成功开通血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4. 9%(65例),术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17. 2%(75例)。卡方检验分析发现亚洲人群(P=0. 049)、闭塞节段短(P=0. 007)、有残段(P <0. 001)的患者开通率高;低体量组与高体量组相比,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P=0. 002);有残端(P=0. 01)、血管闭塞到开通时间<6 m(P=0. 008)的患者术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 01)。结论对于SNACAO患者,血管内再通治疗是可行且有效的干预方式。种族人群、年手术量(术者经验)、闭塞长度、有无残段、闭塞时间可能会影响开通手术的成败以及患者的净获益。本文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有限,结论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独立风险因素,为感染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232例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SS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SI组21例(9.05%)和非SSI组211例(90.95%)。以患者发生SSI为因变量,以年龄、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超疗程与否、异物植入与否、备皮距手术的时间、硬脑膜切开与否、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手术时间及合并糖尿病与否为自变量。先予以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65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超疗程,备皮距手术时间2h,硬脑膜切开及合并糖尿病为神经外科SSI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65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超疗程,备皮距手术时间2h,硬脑膜切开及合并糖尿病为神经外科手术中发生SSI的高危人群,加强这类人群感染的早期预测对促进临床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SSI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期间医务人员感染者的抑郁情绪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报道了感染SARS的医务人员抑郁情绪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文献。应用加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规范(STROBE)声明为参照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MedCalc 18.6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0项研究纳入系统评价,其中5项研究报道了医务人员感染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10.53%~43.12%,随机效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样本量为989例,感染SARS的医务人员抑郁情绪发生率为22.76%(95%CI:13.63%~33.43%)。抑郁的危险因素为年纪轻、工作暴露、隔离等。结论感染SARS的医务人员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2-04—2014-04收治的6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院内感染患者原发病种类及感染部位,将院内感染因素进行定义及赋值,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自变量及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19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1%(69/619),其中脑梗死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43.5%(30/69),呼吸道感染发生率36.2%(25/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1.294,OR=1.947),住院时间(β=1.508,OR=3.062),侵入性操作(β=1.422,OR=2.735),原发病种类(β=1.387,OR=2.448)及意识昏迷(β=1.215,OR=1.871)进入了最后回归方程(P0.05),是神经内科院内感染更具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调查分析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可为临床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听神经瘤病人的抑郁与焦虑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62例行开颅听神经瘤切除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 d、出院前1 d及出院后6个月,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病人的抑郁及焦虑状况,自制调查表记录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面神经功能分级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结果病人处于抑郁、焦虑状态在术前、出院前与出院后6个月的例数分别为13例(20.9%)、24例(38.7%)和15例(30.0%,15/50)。术前住院时间长、合并慢性疾病、中青年病人术前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病人的性别、年龄、面神经功能H-B分级影响出院前及术后6个月抑郁、焦虑的发生率。结论听神经瘤病人手术前后抑郁、焦虑发生率均较高。女性、中青年、面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为术后发生抑郁、焦虑的高危病例,应引起重视,必要时给予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失眠是在卒中后首次出现并达到失眠诊断标准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与临床常见失眠相类似,主要表现为睡眠深度异常和平均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 h。meta分析显示,卒中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符合失眠障碍诊断标准的比例分别为32.5%、34.8%和37.1%。卒中后失眠不仅增加了卒中死亡及复发风险,而且对卒中康复与预后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对卒中后失眠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信息,并为卒中后失眠提供针对性干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地西泮联合失眠干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失眠干预,观察组5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地西泮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 地西泮联合失眠干预可有效提升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头痛,成年人群患病率约12%~15%,主要表现为偏侧发作性的搏动样头痛,容易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偏头痛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但有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间脑与脑干区域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睡眠-觉醒周期调节紧密相关[2],推测偏头痛与睡眠障碍之间直接或间接相关。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包括失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心理干预对我国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有关心理干预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2-12,由2位评价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临床对照试验,包括5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心理干预显著增加癫痫患者QOL总分及多个分项得分(P0.05);(2)干预组与对照组咨询前后QOL总分及各分项得分的差数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心理干预可能有效改善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长期的干预效果比较稳定。受限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上述结论尚有赖于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颅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颅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调查我院颅脑手术病人478例。结果我院颅脑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1%;按美国疾控中心NNIS系统SSI危险因素评分分层得到的感染率分别是:0分者1.2%(4/344),1分者7.4%(9/121),2-3分者15.4%(2/13)。发生SSI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4h、术后使用引流管、SSI危险因素评分>0分、本次手术前曾进行过颅脑手术。结论我院颅脑手术SSI发生率为3.1%;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4h、术后使用引流管、SSI危险因素评分>0分、本次手术前曾进行过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他克莫司在器官移植方面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该药用于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肾移植远期疗效的报道较少,而且相关研究均为小样本、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缺乏有效的说服力。因此文章评估国内肾移植患者长期应用他克莫司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资料来源:采用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进行文献初检,电子检索数据库有Medline database (1980/200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0/2008)、中国循证医学ΠCochrane 中心数据库(CEBM/CCD)、Cochrane图书馆,检索无语种限制。手工检索主要专业期刊以免出现检索遗漏。 资料选择:纳入国内外关于他克莫司用于国内肾移植后患者免疫抑制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要求对照组应用环孢素A,其余干预措施相同。排除非随机对照试验及多器官联合移植文章。对结果进行统计荟萃分析(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tata软件,评价比较疗效及差异的指标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 结局评价指标:①肾移植后1年人/肾存活率。②肾移植后3 年人/肾存活率。③肾移植后3 年排斥反应发生率。④肾移植后3年感染发生率。⑤肾移植后3年肝功能异常发生率。⑥肾移植后3年血糖异常发生率。 结果:共收集国内外3个随机对照研究,其中国内3篇,国外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他克莫司用于国内肾移植患者移植后3年内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优于环孢素A对照组(OR值为0.40,95%CI为0.27~0.61,P < 0.000 1),他克莫司组患者肾移植后3年内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环孢素A对照组(OR值为0.28,95%CI为0.15~0.52,P < 0.000 1);他克莫司组患者肾移植后1,3年人/肾存活率与环孢素A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环孢素A对照组相比,他克莫司组肾移植后3年的血糖异常发生率升高(OR值为2.39,95%CI为1.41~4.05,P=0.001)。 结论:选择近20年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的他克莫司用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随机对照文章,分析结果显示,国内肾移植患者应用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相比,移植后3年内排斥反应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对患者移植后1,3年人/肾脏存活率无不良影响,但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14.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失眠与自杀的关系较为密切。本文探讨了抑郁、噩梦、绝望、认知缺陷和冲动等潜在影响因素在两者间的作用,探索失眠与自杀可能存在的生物学机制,对失眠和自杀的关系进行简要的理论解释。通过对失眠和自杀关系的梳理,提示临床医生需要积极监测和干预自杀高危人群的失眠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音乐疗法对失眠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使用计算机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截止到2021年12月3日;并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及数据提取;通过RevMan 5.3和Stata 16.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评价。结果 共纳入20篇RCT文章,纳入总人数为1 378例(试验组:704例;对照组:7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过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其中临床有效率(RR=1.66,95%CI 1.35~2.05,P<0.001)、PSQI评分(WMD=-1.10,95%CI-1.57~-0.63,P<0.001)、ISI评分(WMD=-0.30,95%CI-0.76~-0.15,P=0.19)结果分析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音乐疗法在治疗失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治疗意义。结局指标的选择方面大多文献均采用临床有效率和PSQI评分两种,因此,在结局观察可扩充多方面的睡眠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中青年患者与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3年1月-2021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8~59岁)和老年组(60~90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中青年组136例,老年组66例。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中青年组预后不良发生率、男性患者比例、入院时昏迷率、手术率、肺炎并发症及NIHSS评分、血肿体积、舒张压、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GCS评分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早期昏迷、低GCS评分、高NIHSS评分、血肿体积大、血糖控制不佳、并发肺炎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是两组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发现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中青年患者比老年患者预后更差,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可能会改善最终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4—2014-02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有无院前急救为根据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92例。对比2组病死率、并发症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有效转运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转运时间(1.27±0.27)h,观察组为(0.95±0.13)h,观察组有效运转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症发生率15.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例死亡,病死率6.52%;对照组16例死亡,病死率17.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较大影响,针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干预可以帮助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改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脑出血是指非创伤性原发性的脑实质内出血,占卒中总人数的20%,其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1])。最新数据表明,人群中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10万人年,3 m内的死亡率为20%~30%~([2,3]),超过70%的患者早期出现血肿扩大或累及脑室,青年脑出血占10%~15%~([4,5]),同时,中青年脑出血患者的预后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经济负担~([6]),2003年我国统计脑出血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37.2亿/y~([7]),研究表明,血压、血糖、早期意识及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等因素可导致病情恶化或预后不良。因此,早期认识并及时干预中青年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综上,本文将对中青年脑出血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包括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 2 4 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 6h内、2 4h内、1周内、2周内作CT动态观察。结果 本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 16 3% ,继续出血发生在 2 4h内为 6 1 5 %。不规则血肿 (4 7 7% )及丘脑出血 (4 1% )多出现血肿扩大 ;2 4h内应用甘露醇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 2 8例 (2 2 2 % ) ,明显高于未用组 10例 (8 8% ) (P <0 0 1)。结论 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多发生在 2 4h内 ;早期血肿扩大的主要因素是血肿部位、形态及早期不适当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  相似文献   

20.
背景:胰岛移植是治疗胰岛素敏感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方法。 目的:调查与评估中国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方法:从中国当代医学期刊目录数据库中检索并分析1980-01/2008-12发表的有关胰岛移植的文章,解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据库中2002/2008有关胰岛移植的课题资助数据,评估国内胰岛移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现状。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有关胰岛移植的文章340篇,包括基础研究165篇(48.5%),临床研究45篇(13.2%),综述性文献130篇(38.2%)。绝大多数研究是经济发达地区完成的,爱得蒙顿方案对中国胰岛移植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胰岛移植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然而,中国胰岛移植的发展依然面临供体缺乏、器官捐献系统尚未完善、资金短缺等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