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机体血清炎性因子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1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5)。对照组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利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C反应蛋白(CRP)]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3%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4,P=0.030)。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均下降,BI升高,IL-6、IL-8及CR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显著下降,BI明显升高,IL-6、IL-8及CR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4,P=0.283)。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和血流动力学状态,降低机体炎性反应,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搜风通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抗动脉硬化、保护神经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制搜风通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搜风通胶囊能够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康复团队-街道助残员-肢体残疾者-家属”四位一体的微信平台管理模式(简称四位一体的微信平台管理模式)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闵行区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服务辖区内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以社区的分级管理模式,观察组予以四位一体的微信平台管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干预5个月后的疗效,分别记录入院时、干预2个月后和5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MBI)、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分,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目、斑块面积,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比黏度,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63.64%,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入组时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NIHSS、MBI、WHOQOL-BREF评分,IMT、斑块数目、斑块面积,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浆比黏度,以及PT、APTT和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IMT、斑块数目、斑块面积、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浆比黏度虽然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MBI、WHOQOL-BREF评分,以及PT、APTT和T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5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IMT、斑块数目、斑块面积、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浆比黏度较对照组降低,而MBI、WHOQOL-BREF评分,以及PT、APTT和T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和5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的NIHSS评分、IMT、斑块数目、斑块面积、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浆比黏度较入组时降低,而MBI评分、WHOQOL-BREF评分,以及PT、APTT和TT水平较入组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位一体的微信平台管理模式在脑梗死恢复期疗效显著,有助于恢复期脑梗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血液黏度和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丁苯酞,剂量为0.2g,每天3次;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剂量为30mg,每天2次。结果观察组基本痊愈11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13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有效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以及改良Rankin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以及改良Ranki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红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红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用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梗死灶面积、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灶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丁苯酞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细胞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出血性转化率。结果 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内皮素-1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性转化率为5.36%比对照组的17.86%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4,P<0.05)。结论 丁苯酞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以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控制出血性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接诊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改善循环、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Lp-PLA2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血清Lp-PLA2等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血清Lp-PLA2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诊治的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以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与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各62例,对比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的血液流变学参数、NIHSS评分、mRS评分、CRP、Hcy、YKL-40、血栓弹力图参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8、8.355、6.380、3.844,P<0.05)。两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t=11.184、27.657,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Hcy、YKL-4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3、8.240、6.134,P<0.05)。两组治疗后α角、MA均低于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择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程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促进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衡欣 《临床医学》2021,41(2):116-118
目的探讨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许昌市人民医院视网膜下积液患者60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术,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和血明目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视力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疗效显著,可提高视力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黄霞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13):2034-2036
目的 观察疏经通督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应用于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疏经通督推拿,观察组给予疏经通督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症状积分、颈椎功能、血液流变学等。结果 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体征、症状、功能等维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体征、症状、功能等维度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体征、症状、功能等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经通督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2年7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机械取栓治疗;n=41)与研究组(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n=44)。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短期预后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M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率为68.18%,高于对照组的43.90%(P<0.05);治疗后90 d内,2组颅内出血、再闭塞发生率与病死率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眩晕患者应用熄风通络汤治疗后的效果.方法将某院91例脑卒中后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应用地芬尼多治疗,观察组46例联合熄风通络汤煎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眩晕障碍程度、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36/4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44/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为(52.26±4.63)分,观察组BBS为(59.69±4.9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WMFT)为(49.36±5.02)分,观察组WMFT为(67.88±6.3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障碍程度量表评分(DHI)为(28.16±2.19)分,对照组DHI为(41.39±4.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切全血黏度为(49.99±4.96)mpa·s,观察组低切全血黏度为(45.06±4.71)mpa·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红细胞聚集指数为(4.50±0.40),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为(4.06±0.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切全血黏度为(5.88±0.50)mpa·s,观察组高切全血黏度为(5.39±0.45)mpa·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液黏度为(1.52±0.11)mpa·s,观察组血液黏度为(1.29±0.09)mpa·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通络汤能够有效调节脑卒中后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0例。依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疗效95%,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前,两组VEGF、Ang-1、Ang-2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Ang-1、Ang-2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可考虑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药物,疗效明显,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脑血栓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7、14 d,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和血小板黏附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以上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2%,对照组为1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应用于脑血栓的临床治疗中,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尤瑞克林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平顶山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根据门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3周后,观察组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WBLSV)、全血高切黏度(WBHSV)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ACI患者,效果更为确切,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240例CA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液黏度指标、血流速度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SV、EDV、MF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SV、EDV和MFV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CSA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接诊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将其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管再次闭塞率及NIH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血管再次闭塞率(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肯定,不仅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还能降低血管再次闭塞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脑卒中后眩晕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后眩晕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眩晕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眩晕障碍调查表(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脑卒中后眩晕的临床效果突出,可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阿替普酶)和观察组(40例,阿替普酶+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浆黏度(PV)、生活质量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5、1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PV低于对照组,ADL、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出血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联合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液流变学,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