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产后半小时内早接触早吸吮对母儿的影响,通过对150 例实行早接触及早吸吮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产后4 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奶胀发生率及产后发病情况等进行了观察,并设未行早接触及早吸吮的150 例产妇为对照组作对照,结果发现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早接触早吸吮使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提前,泌乳率提高,泌乳时增加,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减少产后出血及产后病发生率,增加新生儿免疫力,减少医院内新生儿的感染,有益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2.
李丹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4):432+491
目的:分析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经阴道侧切正常分娩,产后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初产妇100例作为实验组。2005年分娩,产后未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初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泌乳的始动时间、泌乳量及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等。结果:实验组泌乳时间早、母乳喂养率高、新生儿发病率低。结论:实行母婴同室可明显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新生儿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产后半小时内早吸吮、勤吸吮对母婴的近期影响。方法 :选择 116例足月妊娠孕产妇 ,对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子宫底下降的高度以及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进行观察 ,并在产后半小时抽取母亲静脉血 ,采用放射免疫双抗法(DARIA)测定吸吮后和未吸吮时 ,母亲血清垂体催乳素 (PRL )值。结果 :早吸吮、勤吸吮使泌乳使动时间明显提前 ,泌乳率提高 ,泌乳量增加 ,亦可促进子宫复位 ,并能降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且产后半小时早吸吮的母亲体内血清中 PRL 水平明显高于未吸吮的血清中 PRL 值。结论 :早吸吮的母亲泌乳早、泌乳多 ,有益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母婴同室与母婴健康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对母婴的近期健康影响 ,促使母乳喂养成功 ,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方法 对 10 68例母婴同室产妇的泌乳时间、泌乳量、乳胀及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乳头错觉进行临床观察。并设非母婴同室组 996例作为对照。结果 母婴同室能使泌乳时间提前、乳量增加、乳胀减少、乳头错觉及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减少。两组方法经统计学处理 ,各项观察指标 ,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母婴同室有益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5.
实施母婴早接触、早吸吮母乳的临床护理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对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对253例产妇进行调查,观察组104例按常规处理后在30min内将其呈蛙状侧头俯卧于母亲胸腹部,并使婴儿的嘴对准母亲乳头进行皮肤接触,对照组149例为非早接触、早吸吮,分别观察母乳喂养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在较短时间内能有节奏地吸吮乳头、出生后72h内的吸吮时间长、产后乳房充盈时间快、产后泌乳时间提前及泌乳量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接触、早吸吮,对促进乳房提前泌乳,保证母乳喂养是极其重要的,对母婴均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对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对506例产妇进行调查,观察组208例按常规处理后在30min内将其呈蛙状侧头俯卧于母亲胸腹部,并使婴儿的嘴对准母亲乳头进行皮肤接触,对照组298例为非早接触、早吸吮,分别观察母乳喂养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在较短时间内能有节奏地吸吮乳头、出生后72h内的吸吮时间长、产后乳房充盈时间快、产后泌乳时间提前及泌乳量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接触、早吸吮,对促进乳房提前泌乳,保证母乳喂养是极其重要的,对母婴均有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时模仿早吸吮对母婴分离后产妇泌乳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母婴分离产妇以掷币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定时模仿早吸吮。观察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的泌乳率、乳汁分泌量。结果实验组母亲产后在24 h内的泌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135,P=0.006);而在48 h和72 h内实验组和对照组泌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产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每天的乳汁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1、0.023)。结论采用定时模仿早吸吮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能有效促进其泌乳,提高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钟筱坚 《广西医学》1997,19(4):597-598
通过观察297对实行早吸吮母婴与262对未行早吸吮母婴对照。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12例,占4.04%;对照组产后出血22例,占8.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产后24小时内泌乳262例,占88.2%;对照组产后24小时内泌乳44例,占16.8%,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母乳喂养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母乳喂养方式,促进母婴健康。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7年5月本院400例剖宫产产妇,根据手术日期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均采取剖宫产术后常规治疗、护理,实行母婴同室,开展早吸吮、早接触、专职护士康复指导、母乳喂养指导、帮助。观察组用奶旁加奶装置适时、适量添加配方奶,以满足新生儿需要,待泌乳后予全部母乳喂养;对照组实行纯母乳喂养,不添加任何食物。观察2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泌乳后的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前后产妇乳头不适、新生儿睡眠质量。结果2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泌乳后母乳喂养率经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泌乳前后产妇乳头不适比较:泌乳前疼痛,检验P≤0.05,差别有显著性;泌乳后乳头皲裂、奶胀,P≥0.05,差别无显著性:2组新生儿睡眠质量,经检验P≤0.01,观察组新生儿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实行奶旁加奶装置母乳喂养,能保证新生儿睡眠质量,减轻产妇不适、利于术后休养,且对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泌乳后母乳喂养开展无影响。爱婴又爱母、利于母婴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因早产或抢救原因转入新生儿中心或其它科室,不得不与婴儿分离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2组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产后4天内乳房肿胀率、产后42天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后第4天泌乳量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保持泌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母乳喂养指导方法的效果及方法选择。方法对200例住院孕产妇实施两种不同的母乳喂养指导方法,观察其在产后哺乳愿望、哺乳情况、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情况、乳房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孕产妇产后都有积极的喂哺愿望,并积极哺乳,做到了早开奶,母婴早期行皮肤接触,产妇乳汁分泌好,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高,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程度轻,产妇产后无乳房并发症发生。对照组的孕产妇产后喂哺愿望、早吸吮的开展等都较观察组差。结论重视母乳喂养指导方法的选择,合理调整护理人员工作程序是提高母乳喂养指导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朱春阳 《河北医学》2016,(9):1572-1574
目的:探讨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的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母婴分离的初产妇采用SAS软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知识干预、乳房按摩、模仿早期吸吮等乳房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乳房护理知识、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乳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乳房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房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进产妇产后乳房护理知识,增加乳汁的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3.
李欣斌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850-4851
目的探讨早吸吮对初乳分泌时间及泌乳量的影响,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 140例无母乳喂养禁忌证的产妇及无重度窒息和影响吸吮的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早吸吮组和非早吸吮组,早吸吮组全部实行早吸吮,初乳分泌前不给婴儿添加任何食物,不使用奶瓶、奶嘴、代乳品;非早吸吮组婴儿出生后不实行皮肤接触及早吸吮,初乳分泌前可以给婴儿使用奶瓶、奶嘴、代乳品。观察2组产妇0 h~72 h初乳分泌情况及产后前3 d的泌乳量情况。结果早吸吮组初乳分泌时间较非早吸吮组明显提前,且泌乳量也多于非早吸吮组。结论早吸吮可使初乳分泌早、分泌多,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母婴床旁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将临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产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38例初产妇纳入研究,根据入院顺序分组,2019年6—12月收治的119例初产妇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母婴干预,2020年1—6月收治的11 9例初产妇为试验组,实施母婴床旁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新生儿照护能力评分、母乳喂养知识评分、产后泌乳情况和新生儿不同时间段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干预后,2组新生儿照护能力评分、母乳喂养知识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初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的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出生后3 d、出生后5 d、出生后7 d、出生后10 d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干预,可明显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促进产后泌乳,有效提升新生儿不同时间段纯母乳喂养率,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笑君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438-2439
目的:探讨产后饮食护理及膳食指导对早吸吮、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4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自然分娩的16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从规律宫缩开始接受产后饮食护理及膳食指导的816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将按传统模式护理的784例产妇设为对照组。观察2组母乳喂养率及新生儿病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后7 d内母乳喂养成功率(P〈0.01),产后28 d内母乳喂养成功率(P〈0.01),产后28 d内新生儿病率(P〈0.01)。结论产后饮食护理及膳食指导是产科护理的新型模式,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新生儿病率,促进母婴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将正常足月妊娠自然分娩产妇3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早吸吮对缩短第三产程、产后2小时及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的影响。观察组200例,胎儿娩出包扎脐带后即和母亲裸体接触、吸吮乳头30分钟;对照组120例,胎儿娩出包扎脐带后入婴儿室。结果发现:产后早吸吮能明显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提示母乳喂养、早吸吮能预防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有利于母亲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周雅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221-221
目的:评估产妇新生儿目前存在问题、可得到的支持,组成促乳指导小组,及时解决母乳喂养的各种问题,确保产妇为新生儿实施纯母乳喂养。方法:采取产前及时纠正孕妇内陷或扁平乳头,产后早吸吮、早开奶、及时疏通乳腺管,及时发现新生儿是否存在吸吮障碍,掌握正确的喂养姿势,保证良好的睡眠和充足的营养,出院后定期访视,门诊随访、24小时热线沟通解决喂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专家指导,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结果:确保纯母乳喂养率在80%以上。有效地促进了母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产后72 h连续母乳喂养干预对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178例产妇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95例。对照组产妇产后按传统的母乳喂养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产妇实施72 h连续母乳喂养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首次排黄便时间、24 h排便次数、出生后3 d内每日有效哺乳率、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3 d及6个月时纯母乳喂养率、新生儿出生后24 h、48 h、72 h胆红素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首次排黄便时间、24 h排便次数早于/多于对照组,每天有效哺乳率均高于对照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产后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但观察组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产后72 h连续母乳喂养干预,可促进新生儿排便,促进产妇泌乳,提高每日有效哺乳率及纯母乳喂养率,降低血清胆红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哺乳辅助器对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的产妇250例,产前孕妇接受母乳喂养宣教,产后由专职护士有针对性的协助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应用哺乳辅助器协助哺乳,促进了泌乳的产生,及时疏通乳腺管等,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应用哺乳辅助器的产妇术后3天左右乳汁分泌能满足新生儿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泌乳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57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哺乳指导,提倡早接触、早吸吮,并给以母婴同室。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给予心理护理、乳房按摩、持续母乳喂养指导、基础护理和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泌乳量更充足(P〈0.01)。结论:产后早期给予心理护理、乳房按摩、持续母乳喂养指导、基础护理和饮食护理。可明显缩短始泌乳时间,泌乳充足增强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