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妇科恶性肿瘤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静脉性疾病,国外报道妇科恶性肿瘤DVT的发生率为19.6%~37.9%[1],我科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了19例妇科恶性肿瘤DVT患者,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妇科DVT患者和78例有DVT倾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为中老年患者,肥胖、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原发病多为盆腔恶性肿瘤或盆腔内较大的子宫、卵巢的良性肿瘤(大于3月妊娠子宫)患者.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最佳.治疗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钠及穿弹力袜,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中老年、肥胖、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妇科恶性肿瘤及较大良性肿瘤(超过3月孕大)患者是术后并发DVT的高危人群,手术后应采取预防措施.抗凝及穿弹力袜治疗对DVT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例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 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为中老年妇女、肥胖、原发病为盆腔恶性肿瘤 ,特别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可用先锋霉素Ⅴ针、腹蛇抗栓酶、低分子右旋糖酐 ,局部用硫酸镁湿热敷。结论 中老年、肥胖的肿瘤患者 ,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 ,手术前后应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术后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 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为中老年妇女、肥胖、原发病为盆腔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可用先锋霉素V针、腹蛇抗栓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局部用硫酸镁湿热敷。结论中老年、肥胖的肿瘤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手术前后应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妇科肿瘤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其发生主要与盆腔手术操作及下肢输液导致的静脉壁损伤,麻醉、长期卧床导致静脉血流缓慢及恶性肿瘤自身、手术前后禁饮食、补液量不足等因素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施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对照组 37例未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用药组共 33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素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行下肢静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用药组DVT发生率为 9.1% ,对照组DVT发生率为 2 7.0 %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用药组未发现术中及术后出血增多等现象和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见性护理在妇科盆腔肿瘤开腹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针对可能导致DVT的原因进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理、生理、社会环境与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态度、信任度及对病房环境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VT预见性护理在妇科盆腔肿瘤开腹术后中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方案应用于妇科肿瘤腹腔镜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120例实施妇科肿瘤腹腔镜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4例患者不使用其他抗凝剂和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观察组66例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持续10d,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下肢周径、血流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5d 纤维蛋白原、D -二聚体分别为(2.77±0.73)g/ L、(0.63±0.18)μg/ ml,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9,P =0.029);观察组术后3d、术后5d PT 分别为(13.85±3.93)s、(13.95±3.14)s,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P =0.034);观察组下肢周径、血流速度分别为(20.33±3.52)cm、(0.95±0.18)m/ s,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1,P =0.019);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03%(2/66)与对照组9.26%(5/5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方案应用于妇科肿瘤腹腔镜术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流状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妇科肿瘤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间上海市长征医院收治的138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9例。A组患者术前0. 5h单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B组患者术后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连用5d。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5d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DVT发生率和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为2. 9%(2例),B组患者为4. 3%(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气腹压力、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前和术后5d,两组患者FIB、D-D、PLT和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下出血和过敏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单次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妇科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DVT发生的效果和安全性与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类似,但单次应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注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为 1 %~ 1 1 % [1] ,血栓脱落后可引起肺栓塞、脑栓塞等[2 ] ,临床应高度重视。过去溶栓治疗多采用纤溶疗法 ,但其血栓易复发并有出血倾向。近年用低分子肝素具有许多优点 [3 ]。本院应用肝素钠治疗 1 0例恶性肿瘤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获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男性 5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45岁。原发性肺癌 4例 ( NSCLC 3例、SCLC 1例 ) ,胃癌 3例 ,乳腺癌 3例。 1 0例中 8例为 期患者 ,2…  相似文献   

11.
王芬  陈美华 《肿瘤学杂志》2014,20(9):775-777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病因、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妇科盆腔手术后发生LDVT的35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临床诊断LDVT的首选方法为血管多普勒超声(82.86%)。全部病例确诊后即进行抬高患肢,给予抗凝、溶栓、祛聚等综合治疗及手术治疗,症状均明显改善,无肺栓塞发生。[结论]老年、手术时间长、特别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LDVT形成的高危人群;术前纠正贫血、术中操作精细、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抗凝治疗能有效地降低LDVT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杨莹 《肿瘤学杂志》2002,8(1):61-61
深静脉血栓形成 ,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手术后患者常见 ,但由恶性肿瘤诱发较少见。我科1996年12月~2001年4月 ,共收治8例 ,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男性5例 ,女性3例 ,年龄38岁~88岁。其中肺癌3例 ,乳腺癌2例 ,结肠癌1例 ,肝癌1例 ,卵巢癌1例。左下肢4例 ,右下肢2例 ,左右上肢各1例。均由造影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5例 ,亚急性3例 ,其中2例上肢突然肿胀疼痛 ,均为小细胞未分化癌 ,在化疗中发生。1例首先表现为头疼 ,左颈部疼 ,随后左上肢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等常规方法对恶性肿瘤并发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34例恶性肿瘤并发的DVT患者为观察组,选择34例创伤或手术后并发的DVT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溶栓、抗凝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再通情况和疗效。[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再通率、有效率均低于对照组(χ2=7.731,P=0.021;χ2=6.969,P=0.031)。[结论]常规方法对恶性肿瘤并发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E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GIST好发于肠系膜及网膜,分别占42.9%、33.3%;EGIST在肿瘤直径(≥10cm)、侵犯周围器官、危险度及恶性生物学行为均高于肠道GIST(P<0.05).EGIST的R0切除率仅42.9%,合并脏器切除占61.9%,只有25%的患者术后进行分子靶向治疗,EGIST的1、2年总生存率为76.3%、42.4%,1、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8.0%、37.8%.结论:EGIST比肠道GIST有更高的不良生物学行为和更差的预后,合理的靶向治疗和手术时机是改善EGIST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黄伟容  郑秀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7):1039-1042
探讨晚期卵巢癌进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FIGO Ⅲ~Ⅳ期卵巢上皮性癌住院患者81例,以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将影响因素分为术前临床参数(年龄、体重指数、合并心血管疾病、血栓史、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血清纤维蛋白原、术前血清CA125)、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时间、是否满意减瘤、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参数(卧床天数、是否使用抗凝药物)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术后发生DVT共16例,发生率为19.75%。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比较,经单因素分析年龄、体重指数(BMI)、合并心血管疾病、血栓史、术前纤维蛋白原、输血量、卧床天数(P<0.05)是术后DVT发生的高危因素,经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BMI、术前纤维蛋白原、卧床天数(P<0.05,OR值分别为1.790、2.750、3.090)是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有高危因素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术后容易发生DVT,对于肥胖、术前高纤维蛋白原、有卧床时间长倾向的患者,应特别注意预防术后发生DVT。   相似文献   

16.
于雷 《中国肿瘤》2012,21(12):956-959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发生深静脉血栓的78例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择同期不伴有血栓性疾病的7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分析晚期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并发感染(OR=3.249,P=0.038)、输血(OR=1.460,P=0.041)及远处转移(OR=7.376,P<0.001)是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1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1.0% vs 52.6%,x2=4.991,P=0.025).[结论]远处转移、并发感染、输血治疗是晚期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发生深静脉血栓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选择比较药物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后对疗效、副反应进行Meta分析,计算不同药物对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的影响。结果从1988年-2014年,组①观察组为单一药物,对照组为不采用预防性用药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5项研究入选,共969例患者,观察组509例,对照组460例,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可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OR=0.2,95%CI为0.09~0.44, P<0.0001);术后引流物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MD 7.61,95%CI为-11.71~26.93,P=0.44)。组②去纤肽与肝素钙对比研究的3篇,纳入患者313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0.19,95%CI为0.01~4.11,P=0.29)。结论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丹参、去纤肽等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风险,未增加术后引流物量及出血。去纤苷与低分子肝素钙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肿瘤,为肺大细胞癌的一个亚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LELC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 、实验室指标、术后放化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胸科医院2004年-2008年间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手术患者21例,对其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1例LELC术后患者中行肺叶切除术15例,楔形切除术4例,全肺切除术1例,袖形切除术1例.术后接受化疗12例,接受放疗3例.电话随访至2009年4月31日为止,共4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49个月.结论 LELC是一种罕见、独特类型的肺癌,经手术及术后辅助放化疗后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于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治疗21例。[结果]21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90min.术中出血量约50~200ml。术后住院天数平均5.1d,切口愈合良好。[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不仅能够避免对腹腔内脏器的扰动、损伤,同时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安全、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31例胃肠间质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胃肠间质瘤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根据Fletcher风险分级,极低风险3例,低风险5例,中风险15例,高风险8例。CD117、CD34、Desmin、SMA、S-100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87%、39%、35%、26%,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危险程度无关(P〉0.05)。肿瘤是否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与肿瘤危险程度相关(P〈0.05)。中、高风险程度者复发率26.0%.明显高于极低和低风险者(P〈0.001)。[结论]用Fletcher分级对胃肠间质瘤分级评价更为科学合理。肿瘤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是肿瘤危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