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感染性疾病小儿维生素K(VitK)吸收状况的影响。方法:ELISA法测定38例患儿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的变化,分为A组24例(抗生素治疗组)及B组14例(抗生素治疗 VitK1干预)。结果:A组头孢菌素治疗前PIVKA-Ⅱ为(1.751±1.265)ng/mL,治疗后为(3.658±1.851)ng/mL,治疗前后PIVKA-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前PIVKA-Ⅱ为(1.869±0.975)ng/mL,治疗后为(0.7545±0.75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可影响小儿对VitK的吸收,引起亚临床VitK缺乏;VitK1配合治疗可使之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感染性疾病对小儿VitK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ELISA法测定38例患儿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IVKA-Ⅱ)的变化,分为A组24 例(抗生素治疗组)及B组14例(抗生素治疗+VitK1干预)。结果:A组头孢菌素治疗前PIVKA-Ⅱ均值1.751 ng/ml,标准差1.265,头孢菌素治疗后PIVKA-Ⅱ均值3.658ng/ml,标准差1.851, 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前后PIVKA-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头孢菌素治疗前PIVKA-Ⅱ均值1.869,标准差0.975,头孢菌素治疗+VitK1干预后PIVKA-Ⅱ均值0.7545 ng/ml,标准差0.7532, 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可影响小儿VitK的营养状况,引起亚临床VitK缺乏;VitK1可使之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伴随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ProteinsInducedbyVitaminKAbsenseofAntagonist,PIVKA Ⅱ )的发现 ,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况有了敏感指标 ,他能从生化水平反映机体的维生素K状况 ,较之传统的凝血功能指标 ,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更能反映机体亚临床维生素K缺乏状况[1] 。目前国内已建立了PIVKA Ⅱ检测的ELISA方法[2 ] ,而检测前标本不同处理方法对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影响及影响大小 ,尚未见报道 ,为此我们进行了对比实验。一、材料与方法1.试剂  10 9mmol/L枸橼酸钠溶液 ;6 2 5 0单位 /ml肝素钠注射液 (天津市生物化学制药厂 ) ;PIVKA ⅡELISA…  相似文献   

4.
伴随凝血酶原前体蛋白(Proteins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se of Antagonist, PIVKA-Ⅱ)的发现,机体维生素K营养状况有了敏感指标,他能从生化水平反映机体的维生素K状况,较之传统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前体蛋白更能反映机体亚临床维生素K缺乏状况[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前体蛋白 (PIVKA Ⅱ )在华法令抗凝治疗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5 5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监测患者和 2 5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PIVKA Ⅱ含量 ,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和凝血因子Ⅱ活性 ,比较华法令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PIVKA Ⅱ血浆含量、PT及因子Ⅱ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华法令组病人血浆中PIVKA 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中PT和因子Ⅱ活性均在正常范围内 ,而治疗组中PT平均为正常对照组的 1 .72倍 ,因子Ⅱ活性仅为正常对照组的 4 3%。PIVKA Ⅱ与PT、INR、因子Ⅱ活性相关性分别为 0 .788、0 .71 5、- 0 .878,即PIVKA Ⅱ与PT、INR呈显著正相关 ,PIVKA Ⅱ与因子Ⅱ活性呈负相关。结论 PIVKA Ⅱ定量用于华法令抗凝治疗监测灵敏度高、稳定、结果直观 ,可作为华法令抗凝治疗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血栓前体蛋白对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的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脑梗死(ACI)、不稳定心绞痛(UA)、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定量测定50例健康对照者、33例AMI患者发病6 h前后、28例UA、18例ACI治疗前后、17例DIC各期血浆中TpP的浓度。【结果】AMI患者发病6 h内、ACI治疗前后、DIC各期血浆Tp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MI发病6h后及UA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患者发病6 h前后比较、ACI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IC患者消耗性低凝期、纤溶亢进期与高凝期、治疗后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pP对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AMI、ACI、DIC的早期诊断指标,并且对ACI和DIC的病程发展、疗效评估有较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皆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其中119例行保守治疗;1例气管切开,住院4~11 d均痊愈。结论:小儿急性喉炎治疗的关键是早期发现、诊断、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联合应用和保持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百贝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0例秋季腹泻患儿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百贝宁1 g,3次/d,连服2 d,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有效率达92.6%,无一例不良反应。结论:百贝宁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纳洛酮抢救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6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方苯乙哌啶具有收敛及减少肠蠕动作用,可迅速止泻,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腹泻,因不合理用药或误服,极易造成中毒,2007-01/2009-03我科用纳洛酮救治62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8-05/2008-12收治的1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中发热86例(52.1%),皮疹累及臀部等67例(40.6%),群居儿童112例(67.9%),心肌酶谱异常6例(3.64%),血常规异常45例(27.3%)。经更昔洛韦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如能及时诊治,多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童血清CK-MB活性假性升高原因。方法:用干式化学分析仪检测儿童血清CK、CK-MB活性,对其中CK活性正常,而CK-MB/CK〉30%的66例标本,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K-MB质量。结果:66例CK活性正常,CK-MB/CK〉30%的标本,其CK-MB质量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应用免疫抑制法测定儿童患者CK-MB活性存在假性升高,可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K-MB质量。  相似文献   

12.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根据<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1],选择2003-08~2004-02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254例,男140例,女114例,年龄2月龄~12岁,平均(7.0±3.2)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连续性血液净化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头孢菌素脑病的疗效。方法 21例患者,11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Ⅰ组),10例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Ⅱ组)。观察病情缓解所需的时间、不良反应以及透析前、透析后第4天血肌酐、尿素氮、碳酸氢根离子、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Ⅰ组患者1周内病情缓解率高于Ⅱ组。治疗期间Ⅰ组血肌酐、尿素氮、血碳酸氢盐波动小(P〉0.05);而Ⅱ组波动大(P〈0.05)。Ⅰ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治疗重症头孢菌素脑病,连续性血液净化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脓疱疮的有效护理、治疗方法。方法:对小儿脓疱疮给予头孢曲松和鱼肝油滴剂局部涂抹配合全身及局部护理。结果:5 d内全部治愈,总有效率100%,所有患儿感染病灶未再扩散。结论:用头孢曲松治疗小儿脓疱疮,配合正确的全身和局部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纵隔肠源性囊肿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纵隔肠源性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2例无症状。术前查B超27例,CT 20例,M R I 8例,均提示为边界清晰的囊性肿物。结论:纵隔肠源性囊肿表现为呼吸系统压迫和感染症状,影像学检查是本病诊断的可靠依据,囊肿切除是有效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451-4451
目的:了解小儿麻疹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诊断与防治水平。方法:对收治的66例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6例儿童麻疹患儿中1周岁以内有30例,占45%,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结论:麻疹患儿的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麻疹疫苗的接种、复种工作有待加强,特别要做好农村各种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快速消散的颅内血肿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文辉  王雪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456-4456,4473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57例小儿尿路感染,探讨小儿尿路感染临床特点。方法现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医院1995-2005年收治的小儿尿路感染57例为对象,分析其就诊时各异的临床表现,根据尿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探讨小儿尿路感染中不典型的表现。结果在57例小儿尿路感染中,以膀胱刺激症为主要症状的有21例,而以发热、呕吐、腹泻、黄疸等为主要症状的有36例,表明其婴幼儿发病较为隐袭,如用抗生素治疗后则对于及时诊断更为困难。结论 (1)小儿尿路感染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且常不典型,对尿常规阴性,临床表现又不能除外的患儿,须反复检查尿培养。(2)临床上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患儿应重视检查尿液,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9.
可疑小儿佝偻病101例骨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的测定对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101例可疑佝偻病患儿,进行及BALP及钙、磷,碱性磷酸酶(ALP)的测定。结果:BALP在200~250U/L患儿30例,BALP在250~300U/L患儿47例,〉300U/L患儿24例。结论:BALP的洲定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有很大价值,值得临床医师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根据脊膜膨出内容物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回顾12例小儿囊性脊柱裂的治疗,单纯性脊膜膨出8例,脊髓脊膜膨出4例;病变部位腰骶部11例,颈部1例;广基型9例,有蒂型3例,透光试验阳性8例.结果:12例患儿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是治疗小儿囊性脊柱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