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医学理论性质的哲学分析(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哲学关于现象与实在、可能世界等的论述,并结合科学史的具体事例,分析中医理论的科学属性。认为阴阳五行学说中的某些命题,以及证、病、药性理论都有明确的经验基础;面对相同的经验现象,中医运用多个公理系统作为解释经验现象的结构框架(如阴阳五行学说中的基本原理),并引进不同的范畴(如空间位置、物质、时间、能量等)来规约经验现象的要素特征。中医特殊的本体论实质则是该结构框架和范畴之下的分类术语,其产生与事物运动的复杂性、人类思维的自由特性、语言使用的历史文化特性有关,并据此分析中医理论的优势、不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阴阳五行学说属于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内经》应用阴阳相互对立统一的观点,和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预防、治则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成为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内经》中虽然专论阴阳五行学说的篇章不多,但是,阴阳五行的思想方法和理论观点,贯穿在《素问》和《灵枢》的各个篇章之中。在学习阴阳五行学说时,主要理解《素问》的《阴阳应象大论》、《金匮真言论》和《阴阳离合论》等篇章的原文,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以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蒙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无不受其影响。大约从13世纪起,蒙医在原来寒热理论的基础上,开始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到16世纪末期随着蒙医学体系的形成,阴阳五行学说和“三根”、“五元”等学说一样,都成为蒙医学理论组成的一个部分。在此对有关阴阳五行学说运用的概况,进行整理探讨分析。以期能达到促进深入研究蒙中医学理论,促进蒙中医结合,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实践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一种朴素的哲学理论,用于解释宇宙间的一切现象。医学上以阴阳五行理论为中心,始自秦汉,并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一书中得到了充分反映,如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影响等,均可用阴阳五行学说来加以说明,所谓“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生之本,木于阴阳”,并应用在临床上,指导对各种病证的诊断和治疗。在此,笔者仅就以阴阳五行学说与针灸医学的关系,作一肤浅的探讨。一、阴阳五行与经络理论: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针灸医学的  相似文献   

5.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贯穿在中医学理、法、方、药的各个层面。本文提炼《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中关于阴阳五行指导中医分析病因、阐明病机、指导诊断、确立治法、处方遣药等方面的内容,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本文浅探中医阴阳五行诊疗体系中的病机诊断内容,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脏象理论演变的历史过程以及关键影响因素。方法:从理论的构建方法分析概念的含义与理论的结构。即通过历代阴阳五行学说分析脏象的含义,通过脏象含义分析肝脏象理论的内容与结构。结果:1)汉唐时期,阴阳五行学说为精气学说,脏为库藏、象为气象,肝储藏少阳、木气,与春通应而化生爪、筋、目等,舍魂,在腑合胆,外有足厥阴肝经。2)宋明及清代中早期,《太极图说》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为宇宙发生论,脏为本体、象为“用象”,肝为厥阴风木、内寄相火,相火疏泄从肾精不断扩展到二便、水液、情志、脾胃等。3)清代末期至今,当代中国哲学将阴阳五行学说定义为事物与现象的属性与关系,脏为本质、象为现象,肝属木,藏血而主疏泄、体阴用阳成为肝脏象理论核心性内容。结论:肝脏象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与阴阳五行学说发展同步,理论内容由不同历史时期脏象的含义决定。意义:探索二者关系,无论对于肝脏象理论的学术发展史,还是脏象及中医理论研究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经》是我国医学文献的一部典籍,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中医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也是中医学运用至今的理论基础。《内经》中不仅阐明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容,还阐明了阴阳五行学说在药物分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说起中医的学术理论,基本上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的。换言之,中医的理论体系,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为间架而构成的。我们今天说: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是因为它是人类根据生活实践建立起来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又与我国古代的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使它的理论观念更进一步地获得了科学的证明。而中医学就是它与自然科学发生密切关系中的一个现实的事例。就医学这一方面来说,正因为有了这种能够解释客观现象的唯物主义哲学作为医学理论的根据,才能把春秋战国以前所积累的丰富的医疗经验,总结为系统的合乎科学原则的理  相似文献   

9.
阴阳五行学说 [概述]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关于认识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认识论,作为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是用来分析和论证人体生理、病理的规律及其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学问。阴阳学说——对立统一运动是事物存  相似文献   

10.
阴阳五行渊源及其学术内涵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是一种哲学上的方法论,渗透到中医学中则成为中医学中独特的思维方法.认识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揭示其方法论的科学内涵,才能理解其在医学中的运用意义.探寻先秦哲学发展的轨迹,主要从早期阴阳家言,到<周易>哲学的成熟、邹衍思想的形成三个方面,结合现代科学中的地理、气候知识对阴阳五行学说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正确掌握和运用阴阳五行,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程容  朱向东 《中医药学刊》2004,22(3):512-514
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是一种哲学上的方法论,渗透到中医学中则成为中医学中独特的思维方法。认识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揭示其方法论的科学内涵,才能理解其在医学中的运用意义。探寻先秦哲学发展的轨迹,主要从早期阴阳家言,到《周易》哲学的成熟、邹衍思想的形成三个方面,结合现代科学中的地理、气候知识对阴阳五行学说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正确掌握和运用阴阳五行,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学问,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积累下来的优秀科技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在形成发展中直接引用和吸收了传统文化中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理论,学习中医理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开始。该文首先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气势恢弘、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阐释了天人合一理念、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人本人伦"思想等核心哲学思想,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和基因的汉语言文字,结合中医药知识剖析汉字本身及其运用上的深刻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医学的文化属性,从传统哲学中的生命议题与中医学的赋质充值、天人合一理念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与运用、气一元论对中医气学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中医学在创新运用中构建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科技文化内核,同时从"仁心仁术"的人文精神、"和合兼容"的人文特质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学的人文文化特征;并从独特的人文内容和文化根基,独特的思维观念和理论体系,独特的养生之术和"治未病"思想,独特的诊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独特的经验、技术和文献资源五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传统特色和优势;最后分析了文化与科学的关系,阐明了中医学的科技成分和科学精神,对中医学现代科学研究也作了深刻的反思。中医学理论(如藏腑经络等学说)是对一系列相关生命活动及其方式的综合,认为人是一个内部各组成之间有机统一、外与自然界时空相协同的生命系统,而中医学的人文内涵也充实了生命科学的意义。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中的营卫学说与睡眠障碍刘进乔敏(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沈阳110034)关键词《黄帝内经》营卫学说睡眠障碍营卫学说作为中医学气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养生诊法等学说一起,奠定了中医学的...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与阴阳五行学说(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维耀 《天津中医药》2004,21(6):482-485
科学结构学是科学学的分支,目的在于探讨该学科理论体系的形成模式。中医学基本构架是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起主导作用,成为经典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由于长期的量变积累,出现了自然哲学概念与中医学概念的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可能有多部专述理论的医书,很可惜大多已经亡佚了,而惟一流传下来的《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基本理论框架,成为后世中医学的理论源头。中医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也是在《内经》中最终完成的。1《内经》理论体系先验框架的结构特征其实在《内经》完成之前,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藏象学理论模型,已经参照经学思想的理论框架建设完成了(以《春秋繁露》与《白虎通义》为代表),但这还只是一个空架子,缺少与医学相关的实际内容。而《内经》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要将医学实践长期积累的各种原始经验与知识(主要是对藏府功能与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发现困扰学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的原因,主要是对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理解困难,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互动沟通,总结出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关键在于阴阳五行学说,而阴阳五行学说的教学必须从脉络上理清中国古代哲学融入中医学,并与中医学互生互长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接受中医学不同于其他医学的独特的哲学性思辨特点。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以及体表内脏相关和形神脏腑合一等论述说明,中医学的特点是着重阐述人体动态功能的系统理论,这是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从宏观综合与微观分析入手,深入探索脏与脏关系的实质,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客观本质,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从而使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更加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中医学理论阐发肝与心的关系,结合国内现代研究加以深入探讨,对于印证脏腑学说的科学性以及开阔临床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1理论研究1·1理论依据1·1·1经脉相联《灵枢·经别》曰:“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基础理论,上百万字,由两大基本指导思想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及三大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五个部分构成,"六疗"就贯穿在中医基础理论之中,并从中提炼出来;中医学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中医学发展至今,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至今仍是世界医学领域里极具发展后劲的医学理论系统。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想从浩如烟海的五大学说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有益健康知识显然并非易事。即使是非常精通中医学的专家和医务工作者,要完全记住众多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基本特点再认识与深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问题的提出中医学是特色医学 ,不但有自己的独特适应范围 ,更重要的是理论本质对现代医学的促进作用。中医学需要发展 ,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本质特点。中医学理论结构 ,是处处阴阳 ,层层五行。但结构并不清晰 ,不系统 ,有序性不够 ,规律性不强。如阴阳相根 ,仍停留在“太极图”的模式之中 ,满足了简单的———“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五行紧贴阴阳 ,但阴阳一分为二 ,再分为四 ,三分为八 ;五行却一分为五 ,这是为何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基础 ,以它为基点支撑建立的各理论系统 ,疑点自然是更多了。如关于血的认识 ;心主血 ,脾…  相似文献   

20.
建立在古代意识形态之上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开合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纠缠的核心问题。文章从阴阳五行概念——中医学方法论的基石、中医学理论建构的方法论、对人体病理机制的宏观判断的随机性、中医学理论延伸中的难题等4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中医学立于阴阳五行的闭合式理论体系,客观唯心思辨是其本质特性,中医学以此而生,也因此而被禁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