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分化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SLC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8例中分化支持-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中分化SLCT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5.5岁。5例血清睾酮升高(7.3~15.5 nmol/L),并出现相应症状,1例60岁绝经后患者表现为雌激素升高(286.0 pg/ml),2例无激素分泌异常,血甲胎蛋白(AFP)均在正常范围内。肿物大体均为单侧,囊实性,质地略硬,切面灰黄色,见出血坏死。镜下显示肿瘤细胞由不同分化程度的支持细胞及Leydig细胞构成,呈结节状或小片分布,见少许小管样结构,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AE1/AE3、inhibin、CD99、calretinin均不同程度阳性表达,EMA(-)。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8年无复发转移。结论中分化SLCT较为罕见,确诊需结合临床、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表型,主要注意与颗粒细胞瘤鉴别,治疗以手术为主,无成熟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SLCT)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原因,以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10例经病理证实为SLCT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观察肿瘤肿块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CDFI)、肿瘤周围情况及患者临床表现。对比分析正确诊断与误诊的SLCT的声像图,探索误诊原因。结果10例患者共计10个肿块,超声显示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2例误诊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例误诊为睾丸,2例误诊为巧克力囊肿,5例术前超声表现为实性均质的低回声占位,提示为性索间质细胞来源。结论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的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性,临床内分泌表现对超声正确诊断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卵巢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Sertoli—Leydig Cell tumour,SLCT)是罕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又称睾丸母细胞瘤或男性母细胞瘤,文献报道占卵巢肿瘤的0.2%-0.5%。本研究现报告1例卵巢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对其分类,临床病理特征,治疗与预后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WT-1蛋白在卵巢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WT-1蛋白在37例卵巢颗粒细胞瘤(GCT)和39例卵泡膜细胞瘤(TCT)及10份健康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卵巢GCT和TCT组织中,WT-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且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之间,Ⅰ期、Ⅱ期与Ⅲ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组织学分级与临床分期提高而降低。WT-1蛋白阳性表达的病例10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T-1蛋白有望作为卵巢GCT和TCT的辅助标记物和影响预后的一个因素,能为病理诊断和判定预后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分化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分化特性与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对11例LGESS进行Vim、CD10、ER、PR、CD99、Iinhibin、CK、EMA、Des、SM、CD117、CD34等抗体成分检测,分析瘤组织分化特性与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关系。结果临床表现停经后阴道流血6例,月经增多3例、下腹痛2例。肿瘤直径2-10cm,6例息肉样突入宫腔,5例肌间结节状。镜下瘤组织由梭形细胞构成,弥漫束状排列,类似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呈舌状浸滑性生长,可见丛状分布薄壁螺旋动脉样血管,核分裂数〈10个/10HPF,可见泡沫细胞。伴有平滑肌、性索样分化各3例,经典型、腺样分化各2例,混合型1例。免疫组化:Vim(11/11)、CD10(10/11)、PR(8/11)、ER、SM(7/11)、CK(6/11)、EMA、Des、S-100(3/11)、CD99、Iinhibin(2/11)、CD117、CD34、LCA均阴性。结论LGESS是一种以梭形细胞为主,类似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可以向平滑肌、性索样等组织分化。多向分化特性致使瘤组织形态易误诊为平滑肌肿瘤、低分化子宫内膜腺癌。结合临床,免疫组化有助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脏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近年诊断的1例MA病理组织学表现,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分析其病理特点。结果本例16岁女性,大体标本为类圆形黄褐色肿块,大小约10cm,有薄层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组织学上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特点:瘤细胞较小,核大质少,深染,圆形到椭圆形,核仁不明显,细胞大小较一致,无异型性,无核分裂像。间质疏松水肿样,无细胞。由规则排列的圆形小管和含有圆形细胞巢的实性区域相间构成,偶可见肾小球样结构,免疫组化分析:瘤细胞角蛋白(CK)呈阳性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弱阳性表达,WT1,CK7,EMA,CD10,CD99,CK34βE12,CgA,SYN,RCC,P53及Bcl-2呈阴性,Ki-67仅约2%阳性。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胚胎性上皮源性良性肿瘤,MA在形态学上具有独特的组织结构特点,免疫表型表现为Vimentin恒定出现,WT1、CD57、CK多有表达,其中WT1、CD57、CK表达强度和范围各有不同,而EMA、CK7、CgA、CD10多无表达;要注意与Wlims瘤、肾乳头状细胞癌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粒层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本院诊治的15例卵巢粒层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粒层细胞瘤患者中,2例为幼年型粒层细胞瘤,发病年龄6~20岁,平均12岁;13例为成年型粒层细胞瘤,发病年龄26~74岁,平均46.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腹部包块、闭经、腹水。巨检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光镜下成年型粒层细胞瘤可见典型的含Call-Exner小体的微滤泡结构及瘤细胞核内的纵行核沟,幼年型粒层细胞瘤缺乏此特征,瘤细胞有一定异型性,可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细胞表达inhibin-α、CD99和Vimentin,部分患者Melan-A、Calretinin和S-100阳性,CKpan、EMA、PLAP、Syn和CgA缺乏阳性表达。结论卵巢粒层细胞瘤临床少见,属于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确诊依赖于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病理诊断时要与卵巢的子宫内膜样癌、小细胞癌、低分化腺癌及无性细胞瘤等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3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23例GIST中良性4例,交界性7例,恶性12例。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5.7%及65.2%。结论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CD117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胃肠道间质瘤可靠的标记物;CD34表达率较高,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CD117及CD34等免疫标记物联合使用对其作出正确诊断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联合检测在搜寻颈部转移癌原发癌灶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颈淋巴结转移性鳞癌及腺癌的原发灶病理形态,检测免疫组化抗体CK7、CK20、villin、CK5/6、P63等的表达情况。结果鳞癌组织形态呈巢状、部分病例可见角化,腺癌组织形态呈腺管状、乳头状或条索状。30例鳞癌免疫组化抗体表达情况:P63阳性表达率100%(30/30),CK5/6阳性表达率93.33%(28/30),CK7阳性表达率23.33%(7/30);223例腺癌免疫组化抗体表达情况:P63阳性表达率0.45%(1/223)、CK5/6阳性表达率1.79%(4/223),CK7阳性表达率63.68%(142/223)、CK20阳性表达率43.50%(97/223)、villin阳性表达率45.29%(101/223);62例肺腺癌TTF-1阳性表达率95.16%(59/62)、98例胃肠道腺癌CDX-2总阳性表达率94.90%(93/98)、9例前列腺癌PSA阳性表达率100%(9/9)。结论通过多种抗体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染色,以P63、CK5/6及CK7抗体组合鉴别出鳞癌与腺癌;腺癌则根据CK7、CK20及villin抗体组合的8种不同表达模式,结合TTF-1、CDX-2及PSA在各脏器的特异性表达,有助于判断出腺癌的原发癌灶或缩小原发癌灶搜寻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TTF-1、Napsin A、CK7、P63和CK5/6在肺活检标本中不同肺肿瘤内的差异表达结果,探讨它们在各类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寻找最经济有效的抗体组合。方法 209例肺穿刺活检和支气管镜检标本中,原发肺癌202例,转移性腺癌7例。原发癌中,非小细胞癌162例,其中腺癌(AC)102例,鳞状细胞癌(SCC)55例,大细胞癌(LCC)5例;小细胞癌(SCLC)40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TF-1、Napsin A、CK7、P63和CK5/6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判定:阳性瘤细胞数≥10%为阳性,阳性瘤细胞数<10%为阴性。结果 TTF-1在小细胞癌中表达率最高为97.5%(39/40),在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率最低为3.6%(2/55)。TTF-1和Napsin A在肺腺癌具有较高特异性,分别为96%、100%,而CK7具有较高敏感性(100%);P63在鳞状细胞癌具有较高特异性(96%),而CK5/6具有较高敏感性(95%)。结论肺活检取材较少的小标本,在鉴别低分化腺癌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较困难时,辅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联合应用TTF-1、Napsin A、P63和CK5/6,是一组最经济有效的抗体组合,同时也有助于对肺原发性腺癌与转移性腺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七氟醚对卵巢癌细胞SKOV3干细胞特性及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人卵巢癌细胞SKOV3于培养瓶中,分为七氟醚组及对照组,七氟醚组以5% CO2和1%七氟醚培养24 h,对照组仅以5% CO2培养24 h,MTT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侵袭及迁移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细胞干细胞特性相关分子(Oct4及Sox2)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分子(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差异。结果 七氟醚组细胞72、96 h时间点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穿透Matrigel基质胶的细胞数、迁出Transwell上小室的细胞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Oct4、Sox2、Vimentin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E-cadherin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可通过减轻卵巢癌细胞EMT进程及干细胞特性,抑制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不同浓度的阿霉素、六亚甲双乙酰胺(HMBA)、维A酸和阿扎胞苷对鼠乳房腺癌的表皮细胞株FUKU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克隆)形成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阿霉素、HMBA和阿扎胞苷对FUKU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主要与它们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密切相关。维A酸对FUKU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小,其对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与维A酸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的治疗一直是一项医学难题,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持续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从木香中提取出来的木香烃内酯是一种天然倍半萜烯内酯,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可多药耐药性逆转和协同用药。对木香烃内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其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细胞电荷:抗肿瘤研究潜在的重要靶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电生理活动贯穿于生命过程的始终,肿瘤细胞因细胞膜结构及通透性发生改变,使肿瘤细胞表面电荷与正常细胞相比有很大的改变。细胞表面电荷通过静电引力影响细胞膜表面的功能蛋白进而介导细胞的信号传导行为。肿瘤细胞表面大量的负电荷可以引发肿瘤细胞自主的信号传导,产生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通过影响肿瘤细胞表面电荷可以改变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肿瘤细胞膜电荷是否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抗肿瘤药物作用靶标,是肿瘤研究工作者亟待探究思考的问题,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肿瘤细胞膜电荷及以此为靶标开展抗肿瘤研究的有关热点问题及治疗进行概述,为广大肿瘤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认识非畸胎瘤型胚芽细胞瘤 (NTGCT)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特点 ,探讨其组织学类型、发生部位及手术治疗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近 16年间 3 6例非畸胎瘤型胚芽细胞瘤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3 6例 NTGCT包括内胚窦瘤、胚胎癌、混合性胚芽细胞瘤及精原细胞瘤 ;组织学类型与肿瘤的发生部位无明显关系 ;性腺部位瘤体较易局限 ,手术完整切除率高 ,治疗效果优于非性腺肿瘤 ;AFP增高者恶性程度高。结论 :NTGCT组织学类型与发生部位及预后无一定关系 ;手术能否完全切除瘤体在治疗中起决定性作用 ;发生于性腺部位的肿瘤易局限 ,预后较好 ;AFP测定对了解预后、监测复发或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苯丙素苷类抗氧化剂异毛蕊花苷对人胃癌MGC 803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以1.5%二甲基亚砜为阳性对照,采用细胞计数、肿瘤形成率实验、酶活性测试、流式细胞仪分析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评价异毛蕊花苷对MGC 803细胞生长、致瘤性、碱性磷酸酶(ALP)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细胞周期和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MC 803细胞经异毛蕊花苷处理后,细胞生长和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异毛蕊花苷20μmol/L可使细胞致瘤性明显受抑,胃癌细胞分化标志酶ALP和LDH活性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细胞周期表现为G0/G1期阻滞,G1→S期调控点相关蛋白p53、p21/WAF1和p16/INK4表达上调,C-myc蛋白表达受抑。结论:异毛蕊花苷可明显抑制MGC 803细胞生长及逆转胃癌细胞恶性表型进而诱导分化,这可能与细胞周期G0/G1期阻滞及其对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PFOA is a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PPAR agonist) and exerts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effects characteristic of PPAR agonists. These effects include increased β-oxidation of fatty acids, increases in several cytochrome P-450 (CYP450)-mediated reactions, and inhibition of the secretion of very low-density lipoproteins and cholesterol from the liver. These effects on lipid metabolism and transport result in a reduction of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s in serum and an accumulation of lipids in the liver. The triad of tumors observed (liver, Leydig cell, and pancreatic acinar-cell) is typical of many PPAR agonists and is believed to involve nongenotoxic mechanisms. The hepatocellular tumors observed in rats are likely to have been the result of the activation of th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α (PPARα). The tumors observed in the testis (Leydig-cell) have been hypothesiz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level of serum estradiol in concert with testicular growth factors. The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the acinarcell tumors of the pancreas in rats remains the subject of active investigation. The mechanism resulting in the hepatocellular tumors in rats (PPARα activation) is not likely to be relevant to humans. Similarly, the proposed mechanism for Leydig-cell tumor formation is of questionable relevance to humans. Acinar tumors of the pancreas are rare in humans, and the relevance of the these tumors, as found in rats, to humans is uncertain.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medical surveillance of occupationally exposed workers have not found consistent associations between PFOA exposure and adverse health effec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提纯和电镜鉴定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分泌的胞外体,并观察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细胞培养上清进行分步离心、浓缩、密度梯度离心获得纯化后的胞外体,并对胞外体进行透射电镜鉴定.将分离纯化的胞外体加入含有IL-2的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用MTT试验计算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观察胞外体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从2×10~7个细胞可获得20 mL纯化的胞外体,测得其总蛋白浓度为(1.84±0.01) g/L,经电镜鉴定MCF-7细胞来源的胞外体直径为55~70 nm,为有膜包裹的囊泡状结构,大小较为均一,形态特征与观察到的多泡体的内部囊泡的大小和形态是一致的.MTT试验显示它能够抑制IL-2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并且随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结论:肿瘤细胞来源的胞外体可通过细胞培养上清分步离心浓缩纯化得到,其不仅具有胞外体的形态学特征,同时可对IL-2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陆东东  张锡然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2):1054-1056
目的:研究和克隆新的肝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探索肝癌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同源筛选、RT-PCR等克隆肝癌凋亡相关基因APG,分析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测序比对,研究与肝癌之间相关性。结果:克隆了一个肝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D-NA全长为563bp。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序列存在一定差异。50例肝癌中,16%(8/50)为上调表达,84%(42/50)为下调表达(P<0.01)。APG表达与性别、AFP大小无关(P>0.05),但与肿瘤大小、HBsAg、分化程度、包膜侵犯、临床分期、血管癌栓、癌旁卫星灶、Ki-67蛋白表达、P53蛋白表达等密切相关(P<0.01),而细胞凋亡(P<0.05)。结论:APG是肝癌凋亡相关的下凋基因,其表达与肝癌的某些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