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蕲蛇酶水解Fib,应用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动态观测30例健康人和30例MM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结果MM患者血浆Fib水平及功能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动态检测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对MM的凝血功能状态的判断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峥  柏春梅  王红  马西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1):1006-1007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 ( HSP)患儿血浆纤维蛋白原 ( Fg)水平及单体聚合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方法 :用纤维蛋白原功能自动化检测系统测定了 2 5例 HSP患儿纤维蛋白原及单体聚合功能。结果 :HSP患儿血浆 Fg水平及功能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HSP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 ,是指导临床应用溶栓、抗凝治疗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动态检测和比较2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输注硼替佐米前后血浆内皮素-1和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以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活性、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α2抗纤溶酶抑制物的活性。结果静脉输注硼替佐米1 h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比输注前显著升高(P〈0.05),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输注前明显降低(P〈0.01),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硼替佐米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调变血管内皮细胞抗凝活性而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动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38例脑梗死(ACI)患急性期和32例ACI溶栓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及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ibrin monomer,FM)联合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方法:应用纤维蛋白原功能检测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得出一个动态结果。结果:(1)ACI急性期Fbg浓度和FM功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性(P<0.01);(2)急性期后前5天溶栓Fbg浓度和FM功能各参数又均低于对照组,而溶栓的恢复期各项指标均逐渐恢复,但各值仍高于对照组。结论:纤维蛋白原分子反应增强与纤维蛋白原分子结构变异有关,这可能是ACI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动态检测和比较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服用沙利度胺前后血浆内皮素-1、凝血酶调节蛋白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水平以及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活性,抗凝血酶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α_2-抗纤溶酶抑制物的活性。结果服用沙利度胺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血浆内皮素-1、凝血酶调节蛋白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抗凝血酶活性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沙利度胺可能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调节抗凝及纤溶活性而增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动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妊高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蕲蛇酶 (Acutulase)水解纤维蛋白原 ,采用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对 7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 6 0例妊高征患者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轻度妊高征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反应速率 (FMPV)、血浆凝固性纤维蛋白原含量 (S)和最大吸光度 (Amax)分别为 0 77± 0 .10 ,(45 2 .33± 85 .96 )mg/dL ,0 .4 0± 0 .0 5 ,明显高于对照组 [0 .6 6± 0 .15 ,(370 .89± 112 .2 0 )mg/dL ,0 .35± 0 .0 8],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重度妊高征组分别为 0 .5 7± 0 .14 ,(30 8.4 5± 93.97)mg/mL ,0 .30± 0 .0 8,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显著低于轻度妊高征组 (P≤ 0 .0 0 1)。结论 :应用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动态监测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 ,对妊高征的凝血功能状态及并发症的判断及指导治疗 ,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俊玲  高捷  张树华  窦静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51-2052
目的:研究哮喘儿童血浆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为儿童哮喘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07~2010年三年间本院儿科住院病例及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查体儿童.分为哮喘组82例、支气管肺炎组80例、正常对照组80例采用微机辅助血浆Fg活性自动测定系统,检测三组儿童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单体聚合功能变化及D-二聚体水平,并对三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哮喘组患儿血浆Fg、FMPV、ODmax、FMPV/ODmax及D-D水平明显高于肺炎组(P<0.01);哮喘组患儿血浆Fg、FMPV、ODmax、FMPV/ODmax及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炎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比较血浆Fg、FMPV、ODmax、FMPV/ODmax及D-D水平增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儿童血浆纤维蛋白原、单体聚合功能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bg)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血浆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以蕲蛇酶水解Fbg,用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测定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S)、最大吸光度(Amax)、凝固性维维蛋白原含量(Fc)、反应迟滞时间(DT)。结果Fbg的各项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最大吸光度、凝固性纤维蛋白原含量、反应迟滞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结论失代偿肝硬化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系列检测,能有效反映肝脏的损害程度,对临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蛇毒试剂检测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分为遗传性与获得性,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国外已有报道,其凝血酶时间和爬虫酶时间均延长.但爬虫酶时间更明显地延长;获得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多见于恶性肿瘤,我们用中国涉蛇毒血浆凝固时间(AgkistrodonHcutusvenomtime简称AT)检测急性白血病等血液系恶性肿瘤病人的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对中国新蛇毒试剂的临床应用做以探讨。现报告如下。及材料与疗法1.1正常对照组:健康成人20例,取空腹静脉血。患病组:急性白血病18例,恶性淋巴瘤3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所有病人均经骨髓像或淋巴结病理确诊,空腹取静…  相似文献   

10.
为测定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能力,以了解其凝血功能。用蕲蛇酶水解纤维蛋白原,用计算机测定其相关数值。发现20名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其纤维蛋白聚合反应速率为(0.315±0.065)g/min;最大吸光度为(0.176±0.035)OD;纤维蛋白原浓度为(150±30)mg/dl;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最大吸光度比值为1.789±0.160;反应延滞时间为(-21±5)s。结果表明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反应时间增快,但其它各项指标均下调,表明患者出血与凝血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1.
孙扬杰  马林  方斐  孙瑞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89-1490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性恶性疾病,因为浆细胞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已有许多免疫球蛋白增高的报道,但很少有多发性骨髓瘤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报告,甚至有些专著也未见记载[1,2]。最近我们收治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纤维蛋白原高达8.89 g/L,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探讨急性心梗(AM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与AMI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凝血酶法测定300例AMI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AMI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M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性别、族别(汉族、维吾尔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MI患者中高脂血症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甘油三酯(r=0.862,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625,P〈0.05)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861,P〈0.01)有很强的相关性。AMI患者中其他危险因素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为:吸烟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不吸烟者(P〈0.01);高龄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低龄组(P〈0.05);合并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合并糖尿病者(P〈0.05);合并高血压患者与无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一个主要的AMI危险因素,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预防和治疗AMI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病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与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以了解其凝血功能。方法:用蕲蛇酶水解纤维蛋白原,用计算机测定其相关数值。结果: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病人10例,其①纤维蛋白聚合反应速率为O.315±0.065;③最大吸光度为0.176±0.035;③纤维蛋白原浓度为150±30(mg/dl);④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最大吸光度比值为1.789±0.160;⑤反应延滞时间为-21±5(sec)。结论:亚急性重症乙型肝炎病人的纤维蛋白原反应时间增快,但其它各项指标均下调,表明病人出血与凝血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友定  何松彬  李洁 《浙江医学》2011,33(12):1741-1742,1795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相关因素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韦氏记忆测试量表,对急性脑梗死3个月左右[(90±15)d]的280例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确诊认知功能障碍32例.通过匹配年龄、性别及脑梗死部位及大小,选择同时期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差异,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比较,高血压持续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胆固醇、血糖、叶酸等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高血压持续时间、总胆固醇等因素,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仍是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Exp(B)=41.049,95%CI为6.355-265.136,P=0.000].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二十多年来先后报道了多例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其纤维蛋白原的功能性障碍出现于纤维蛋白原释出纤维蛋白肽的速度减慢、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度延缓或纤维蛋白凝块共价交联异常。1969年von Felten等人发现第一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伴有异常  相似文献   

16.
当血浆蛋白紊乱,粘滞性增大时,可以凝集任何人包括自身的红细胞。我们最近遇到一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高ν-球蛋白、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比积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按统一要求测定124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比积。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比积均明显升高(P〈0.01)。在伴有微血管病变中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两者共同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57例心肌梗塞组和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酶切后可见在2 500 bp和1 100 bp+1 400 bp碱基对位置分别发现2个等位基因B1和B2。携带B1等位基因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3.28±0.94)g·L-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74±0.54)g·L-1(P<0.05),携带B2等位基因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3.97±1.02)g·L-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25±0.61)g·L-1(P<0.05);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2基因携带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同组内B1基因携带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心肌梗塞有关联;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心肌梗塞有关联,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可能是缺血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严敏  陆晔  潘湘涛 《中外医疗》2009,28(16):12-13
目的研究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54例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D水平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并与30例对照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①血浆D-D水平:57例心肌梗死患者为(288.04±452.43)μg/L,脑梗死397例为(281.66±310.93)μg/L,30例对照组为(118.10±65.15)μg/L;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P〈0.01),而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患者之间则无相撞差异(P〉0.05)。②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D水平在性别和年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③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D/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血浆D-D水平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无相关关系。结论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血浆D-D水平明显增高,但与性别和年龄无相关。血浆D-D水平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的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纤维蛋白原 (Fbg)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用蕲蛇酶水解 Fbg,动态观测 96例健康人和 89例 AL 患者的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结果显示 :AL 组的 Fbg含量和 Fbg分子功能及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率 (FMPV)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较 APL 不伴 DIC组的 FMPV、Fbg明显减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5 )。提示 :Fbg功能的检测对 AL,尤其是 APL 伴 DIC者凝血功能的评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