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霞  杜常华 《光明中医》2010,25(8):1445-1446
目的观察理气健脾汤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20例服用理气健脾汤;对照组120例服用吗丁啉;观察舌象、脉象、胃排空等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理气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其有效率达到97%。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脾消食理气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2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3例,治疗组给予健脾消食理气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吗丁啉治疗,4周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3%、对照组75.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健脾消食理气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6例,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健脾理气方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疗程4周.疗程结束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学指标(症状积分)、总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对照组为4...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理气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予理气健脾和胃法治疗,方选五磨饮子合六君子汤;对照组加例,予以多潘立酮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理气健脾和胃法治疗FD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方面有效。  相似文献   

5.
陆海燕  陈建权 《河北中医》2011,33(7):986-988
目的 观察理气降浊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55例FD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予西药治疗,治疗组31例予理气降浊方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计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5-羟色胺(5-HT...  相似文献   

6.
张厂  金周汉 《中药材》2008,31(8):1287-1289
目的:观察舒肝健脾和胃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舒肝健脾和胃方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治疗组在改善部分临床症状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舒肝健脾和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健脾理气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5例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入院顺序进行分组研究,前53例分入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后52例分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理气和胃汤。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23%、7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上腹胀满、恶心、食欲减退、胃隐痛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P0.05)。结论健脾理气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蔡少峰  付焕香 《河南中医》2013,33(7):1103-1104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片和枸橼酸莫沙地利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健脾理气中药方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41例,痊愈1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7%;治疗组44例,痊愈6例,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脾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化瘀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用健脾理气化瘀法;对照组40例用吗叮啉口服治疗,30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75%,对照组有效率85%。结论:健脾理气化瘀法的疗效优于西药组,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120例,信封随机法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自拟健脾理气中药煎剂,每天1剂,太子参20g、茯苓15g、白术15g、炒扁豆10g、陈皮12g、生山药30g、干姜18g、桂枝10g、木香10g、乌药10g、枳壳10g、槟榔10g、鸡内金20g为主方。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10mg,每天3次。治疗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和症状积分变化比较。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2组治疗前症状积分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显著下降,比较积分差值,治疗组症状积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积分差值进行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理气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三香汤治疗肠道气滞兼脾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肠道气滞兼脾虚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三香汤口服,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4000散剂口服,共治疗14 d,观察患者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所需时间、大便的性状,以及少腹胀痛、嗳气、胸胁胀闷疼痛、神疲懒言、体倦乏力的中医症状,记录SAS积分。结果:2组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大便性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及SAS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三香汤能够有效治疗肠道气滞兼脾虚型功能性便秘,并且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益胃和营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均服用莫沙必利片5mg,每日3次,餐前30min服用,治疗组加服自拟益胃和营汤,每日1剂,1个疗程(14d)后观察主要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71%,对照组有效率79.41%,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中医分型中,肝郁气滞型有效率95.45%,肝郁脾虚型有效率94.74%,脾虚痰湿型有效率75.00%,寒热错杂型有效率86.67%。结论:益胃和营汤联合莫沙必利可明显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证型,疗效优于痰湿型及寒热错杂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润肠理气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予润肠理气方口服,对照组予麻仁丸口服;两组均治疗30天,随访15天,观察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随访总有效率为73.8%,对照组分别为67.7%和38.9%;组间治疗后和随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便次、便质、排便费力不适感、排便时间、腹胀、便意感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便次、便质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排便费力感、排便时间、腹胀、便意感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肠理气方可有效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相似文献   

14.
able1.ApproximatePercentagesoftheSpecificSymptomsofPatientswiththeChronicFatigueSyndromeintheConventionalMedicalRecordSymptomsPercentagesFatigue100Difficultyconcentrating90Headache90Sorethroat85Tendernessoflymphnodes80Musclepain80Jointaches75Feverishness75In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汤口服,两组均连续用药4 w。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烧灼感、腹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上述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砂六君子汤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脾疏肝煎治疗活动期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在口服柳氮磺吡啶片的基础上加服健脾疏肝煎治疗,对照组在口服柳氮磺吡啶片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安慰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周,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肠镜下结肠黏膜病变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10周后,共有138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治疗组70例,对照组68例。②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29%、72.06%;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与体征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脓血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肠镜下结肠黏膜病变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肠镜下结肠黏膜病变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疏肝煎治疗活动期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改善结肠镜下黏膜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理气活血化浊汤治疗气血瘀滞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采用理气活血化浊汤(方药组成:当归10 g,赤芍15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5 g,水蛭6 g,酒大黄10 g,泽泻12 g,山楂30 g,决明子30 g,陈皮10 g,何首乌30 g,茯苓15 g,丹参15 g),每日1剂;对照组45例,采用脂必妥片,每日3次,1次3片,口服。所有患者均8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8.89%,两组比较:χ2=8.179,ν=1,P=0.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均按时完成研究,显示出药物良好的依从性,观察中未发现药物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理气活血化浊汤治疗气血瘀滞型高脂血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联合拉米呋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例180例,其中治疗组62例给予疏肝健脾方联合拉米呋定治疗,对照1组58例单纯服用拉米呋定治疗,对照2组60例单纯服用疏肝健脾方治疗,3组均治疗12个月及随访6个月,观察血清肝功能、HBVDNA定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HBVDNA聚合酶活性区发生变异(YMDD变异)发生率、临床证候积分、总有效率等。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改善情况优于对照1组(P0.05);HBeAg阴转率在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1、2组(P0.05);HBVDNA阴转率,治疗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和随访6个月均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时,治疗组HBVDNA阳性患者中YMDD变异检出率低于对照1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65.5%、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联合拉米呋定治疗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恢复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抗病毒疗效、减少拉米呋定耐药的发生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王捷虹主任医师自拟和降调胃汤治疗脾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用和降调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9例用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其对临床症状、胃镜下黏膜病变和病理组织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2.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降调胃汤对脾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激素的变化,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型与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0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证组35例,肝郁脾虚证组38例,脾胃虚弱证组30例,正常对照组10例。运用放射免疫同批测定血浆胃动素(MOT)、胆囊收缩素(CCK)和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脾胃虚弱证组患者血浆MO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郁气滞证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个证型组间比较,脾胃虚弱证组MOT水平显著高于肝郁气滞证组(P〈0.01)和肝郁脾虚证组(P〈0.05)。3个证型组血浆S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其中肝郁气滞证组明显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上述胃肠激素存在不同的变化。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候与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