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结合文献报道, 对多中心诊治的白塞病样8号染色体三体(Beh?et's disease like trisomy 8, T8-BD)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 以提升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与处理能力。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及中英文文献库中检索的T8-BD患儿的临床资料, 对其一般资料、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  共纳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T8-BD患儿6例、10篇文献中的T8-BD患儿13例。19例T8-BD患儿中, 男童4例(21.1%), 女童15例(78.9%); 中位起病年龄为8岁(范围: 0~16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溃疡(94.7%), 外阴溃疡(57.9%), 发热(57.9%, 其中4例有周期热样表现); 合并恶性血液病14例(73.7%), 消化道病变9例(47.4%), 皮肤病变7例(36.8%), 脑脊液压力升高1例(5.3%)。发育异常7例(36.8%), 其中发育迟缓5例, 褶纹深3例, 关节畸形3例, 特殊面容1例, 智力障碍1例, 胼胝体发育不全1例。辅助检查示血细胞减少11例(57.9%); C反应蛋白升高11例(57.9%),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9例(47.4%)。治疗方面, 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57.9%), 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9例(47.4%), 生物制剂治疗6例(31.6%), 造血干细胞移植6例(31.6%), 化学药物治疗3例(15.8%)。预后方面, 死亡4例(21.1%), 均为合并恶性血液病者。  结论  T8-BD患儿以女童多见, 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口腔溃疡、外阴溃疡、发热, 可合并消化道病变、皮肤病变、恶性血液病、发育异常, 但亦有部分患儿起病时伴有其他不典型表现, 临床医生应注意识别。整体来看, T8-BD患儿预后尚可, 但合并恶性血液病者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差, 死亡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报道首例伴有8号染色体四体(四体8)、8号染色体三体(三体8)异常的t(15;17)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ML-M3a),并探讨其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临床特点。用外周血及骨髓标本直接涂片观察形态学改变;采用骨髓细胞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以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技术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以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结果表明:外周血涂片早幼粒细胞占65%,可见中晚幼粒细胞。骨髓涂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系83.6%,其中早幼粒细胞占72.4%,胞浆内可见大量紫红色颗粒。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核型为48,XY, 8, 8,t(15;17)(q22;q12)[16]/47,XY, 8,t(15;17)(q22;q12)[3]/46,XY,t(15;17)(q22;q12)[1]。RT—PCR检测PML-RARa( )。FISH检测显示具有1,2,3,4,5,6个绿色荧光信号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0.5,7,19,55,18和0.5。这不但证实了三体8和四体8克隆的存在.还发现存在一个较小的五体8克隆。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检测显示CD13(96.2%)、CD33(55.9%)、CYMPO(93.5%)阳性,其余抗原包括淋系抗原在内均为阴性。患者生存期只有10天。结论 本例四体8是t(15;17)的继发性改变,可能是三体8克隆进展的结果。伴有四体8的t(15;17)AML-M3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8号染色体四体型(四体-8)是一种少见的染色体畸变.它主要见于各种髓系恶性血液病,特别是和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关.皮肤病变和预后不良为其两大临床特点.四体-8异常的患者FISH检测时大多可发现同时存在着8号染色体三体型(三体-8)异常,提示二者之间存在着克隆性联系.四体-8可能为8号染色体连续两次不分离通过三体-8的中间阶段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伴复杂核型异常(complex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CCA)的髓系恶性血液病的8号染色体异常,采用常规染色体分析和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1例伴CCA的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5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35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1例。结果表明:81例标本中CCA涉及所有染色体,而8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35.8%(29/81),其中AML为56%(14/25)、CML为28.6%(10/35)、MDS为23.8%(5/21),CML加速期、急变期发生率分别为20%(1/5)、33.3%(9/27)。29例伴8号染色体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中有15例为非平衡易位,占51.7%。结论:8号染色体异常是伴CCA的髓系恶性血液病中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可能与疾病进展相关,多为不平衡性易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异常的价值及其对CML演进监测的意义。方法联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和I-FISH技术对22例(慢性期7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7例)CML患者8三体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①染色体G显带检测发现8三体8例,疑似6例;I-FISH证实12例患者存在8三体。②综合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阳性7例;6例疑似患者中I-FISH证实3例阳性;1例核型无8三体的慢性期患者,I—FISH检测8三体阳性(8.0%);1例无分裂相加速期患者,I—FISH发现同时存在8三体(14.6%)和8四体(80.4%)。结论相比传统细胞遗传学技术,I-FISH检测CML8三体具有显著的优势,能为疾病演进的监测提供早期、敏感和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13号染色体部分三体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类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与染色体病关系是人类细胞遗传学的范畴,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其上载有很多基因,如果染色体畸变就会发生众多基因变化引起综合征。染色体病就是由于先天性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畸变的类型不同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因此,我们常常根据就诊人员体检过程中的典型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再经细胞遗传学检查判断是否染色体病,并进一步明确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异常的价值及其对CML演进监测的意义。方法联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和I-FISH技术对22例(慢性期7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7例)CML患者8三体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①染色体G显带检测发现8三体8例,疑似6例;I-FISH证实12例患者存在8三体。②综合两项检测结果,均为阳性7例;6例疑似患者中I-FISH证实3例阳性;1例核型无8三体的慢性期患者,I-FISH检测8三体阳性(8.0%);1例无分裂相加速期患者,I-FISH发现同时存在8三体(14.6%)和8四体(80.4%)。结论相比传统细胞遗传学技术,I-FISH检测CML8三体具有显著的优势,能为疾病演进的监测提供早期、敏感和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对急性粒单、单核细胞白血病(M4、M5)细胞生物学及临床特征的影响,应用G显带或R显带技术及流式细胞仪对56例M4、M5患者进行核型及免疫表型检测,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56例患者中34例(60.7%)正常核型;10例(17.9%)8三体异常核型,其中3例(5.4%)为单纯8三体核型,余下12例(21.4%)为其他异常核型(不包括8三体)。8三体患者的年龄偏大,外周血原始 幼稚细胞百分比和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均较低,无病生存期(DFS)较短(P均<0.05)。8三体患者CD34、CD117和CD56的表达频率较高,而CD11b、CD14和CD15则较低(P分别<0.01、0.05、0.05、0.01、0.05和0.005)。结论:8三体的M4、M5患者预后较差,8三体可能与单核细胞分化成熟受抑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及17号染色体多体异常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35例乳腺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并分析HER-2基因扩增和17号染色体多体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HER-2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335例乳腺癌患者中HER-2基因扩增156例(44.6%),17号染色体多体异常73例(21.8%),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占浸润性导管癌的53.4%和25%.HER-2基因扩增和HER-2蛋白表达及17号染色体多体与HER-2基因扩增和HER-2蛋白均密切相关(P<0.01).本文结果提示,HER-2基因扩增或17号染色体多体与乳腺癌癌细胞的组织学分级(P=0.002或P=0.002)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2或P=0.021),进而提示与患者的预后差有关,但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无关(P=0.222或P=0.502).结论 HER-2基因扩增和17号染色体多体可能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一例无症状的8号染色体三体的患者,研究其8号染色体的来源机制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患者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及G显带技术分析,以确定淋巴细胞核型;利用患者外周血总DNA进行SNP微阵列技术分析,以确定各类有核细胞的分子核型。结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型为47,XX,+8;患者外周血各种有核细胞总DNA基因型为47,XX,+8。结论确诊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的核型均为47,XX,+8,并且多出来的那条染色体可能由于第二次减数分裂不分离而导致的,尚不能明确该患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建立骨髓涂片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的实验方法,为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分子细胞遗传学提供新方法。以骨髓涂片为载体,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固定及消化后,用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行I-FISH分子细胞遗传学的检测,并比较该方法与常规I-FISH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分析非恶性血液病标本的各个信号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骨髓涂片I-FISH研究中,19例MM患者中8例(42.1%)有8号染色体异常,其中8号染色体单体(-8)5例(26.3%),8号染色体三倍体(+8)3例(15.8%)。结论:骨髓涂片I-FISH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准确的特点,可用于MM分子遗传学异常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18号染色体α卫星探针的临床诊断价值和产前诊断方法。方法收集产前筛查中染色体异常的高危孕妇(孕16~20周)的羊水间期细胞或染色体标本30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制备的18号染色体α卫星探针与羊水细胞玻片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同时通过常规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验证其在产前诊断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27例为正常的染色体核型,检测出2例18-三体综合征及1例21-三体综合征;经FISH检测的羊水细胞中,其中28例为18号染色体数目正常,检测出2例18-三体综合征,18号染色体数目的诊断与羊水细胞培养结果一致,其准确率为100%;探针与羊水细胞的FISH结果显示,全部标本均获得了明显的杂交信号,通过对30例羊水标本的FISH杂交效率统计,其敏感性为87.5%。结论制备的人18号染色体α着丝粒特异DNA探针能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羊水细胞间期核中18号染色体的数目的异常,该探针可用于Edwards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8号染色体四体(四体8)是一种少见的且主要和髓系恶性疾病相关的非随机核型异常。我们报道首例伴有四体8异常的微分化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0)。病例和方法1 病例摘要 患者,男,29岁。因四肢酸痛、乏力1个月于1997年10月来院就诊。既往体健。家族史无特殊。体检示贫血貌,胸骨轻度压痛,肝、脾不肿大。血象:Hb51g/L,BPC90×109/L,WBC783×109/L,其中原始细胞035。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090,该类细胞呈圆形,大小不一,以大为主,胞浆呈浅蓝色,核圆形,核染色质呈细颗粒样网状结构,核仁不清晰。原始细胞髓过氧化…  相似文献   

15.
8号染色体三体(8三体)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本研究比较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法检测8三体。应用光谱绿荧光标记的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建立间期FISH技术并联合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CCA)和对8三体的MDS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发现,染色体核型为全+8,部分+8和只有1个中期+8组MDS-RA和MDS-RAEB的构成比例无显性差别。FISH检测8三体克隆在核型全+8组仅有66.1%的检出率,部分+8组检出率显高于1个+8组,孤立+8组显高于复合+8组。MDS-RA组与MDS-RAEB组8三体检出率近似。部分+8组的FISH检测与CCA检测值呈线性相关。2例病人中,8三体百分率随病情发展而增加。1/15的核型无+8患,而ISH检测有8三体克隆存在。克隆的增长预示疾病进行。结论表明FISH技术可灵敏而又精确地检测MDS患体内的+8克隆,可应用于MDS辅助诊断、疗效评价及预示疾病转归;8三体MDS患+8克隆的大小与其分型无相关性,孤立型+8似多见于MDS-RA患。  相似文献   

16.
病态造血改变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重要形态学特征。但近来Steensma等报道了少数无病态造血改变的MDS。我们新近也遇到1例MDS患者有两系的外周血细胞减少,经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深入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证实其存在t(1;7)(q10;p10)和8号染色体三体(三体8)异常,但缺乏明显病态造血改变。  相似文献   

17.
+8作为最常见的白血病非随机性染色体异常之一,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必然存在某种潜在联系。本文就白血病+8染色体异常流行病学情况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例患有12号环状染色体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1例12号环状染色体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应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chromosome G banding technique)、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进行分析。结果本例12号环状染色体患者流产2次,其他临床体征正常;性激素6项正常;抗苗缪勒管激素0.57 ng/m L,低于参考区间;腹部B超未见异常;该患者核型为mos 46,XX,r(12)(p13q24)[96]/45,XX,-12 [3]/46,XX,dic r(12; 12)(p13q24)[1]; CMA结果显示12号染色体在12q24.33区域存在小片段的缺失,缺失区域为良性CNVs; FISH检查结果显示12号环状染色体长臂末端缺失; MLPA检查结果显示12号长臂末端亚端粒缺失。结论本例环状12号染色体临床体征正常,环状染色体的临床表现与核型嵌合比例及12q末端缺失的多少相关,女性流产可能与r(12)的不稳定相关。  相似文献   

19.
138例慢性髓系白血病衍生9号染色体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衍生9号染色体[der(9)]部分序列缺失情况,对138例CML患者的骨髓应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应用bcr-abll双色双融合DNA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der(9)部分序列缺失。结果表明,138例核型检查中Ph阳性126例(91.3%),其中典型Ph染色体易位122例;Ph阴性12例(8.7%)。FISH检测发现23例(16.7%)der(9)缺失。典型Ph染色体易位122例中20例为典型Ph染色体易位,占典型Ph染色体易位患者的16.4%,变易Ph易位4例中3例为变异易位,占变异易位患者的75%。变异易位患者中的der(9)缺失发生率明显高于典型易位患者;其中慢性期20例,占慢性期的17.2%;急变期3例,占急变期的17.6%,慢性期与急变期患者der(9)缺失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ML患者der(9)部分缺失的发生率为16.7%,FISH技术可有效检测der(9)缺失,der(9)缺失的发生率与cML的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3号染色体三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C)研究显示,20%~50%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具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1],其中64%为超二倍体数目异常[2],涉及多种染色体三体.3号染色体三体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3].由于骨髓瘤浆细胞的分裂活性低,CC检查常失败,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由于不受细胞分裂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检测MM的细胞遗传学异常[4].我们同时应用CC和FISH技术对50例MM患者进行3号染色体三体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