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人肺与肺鳞癌间质中肥大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正常人肺标本7例,肺鳞状细胞癌标本25例,对其间质中的肥大细胞进行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肺鳞癌间质肥大细胞比正常肺组织肥大细胞明显增多(P<0.002),每0.0169mm~2中肥大细胞均数分别为4.74±1.54和2.72±0.77.用Alcian蓝一藏红染色后,正常肺肥大细胞颗粒均为Alcian蓝阳性,而肺癌者则除Alcian蓝阳性外,还有藏红阳性的颗粒.电镜观察,正常肺中肥大细胞颗粒多为卷发状,而肺鳞癌中肥大细胞颗粒则多为细颗粒状,并伴有显著脱颗粒现象.以上提示,肥大细胞表型的变化与微环境有关,在肺癌中肥大细胞增多的同时,出现表型的变化,可能与抗肿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表明,持续高血糖可导致大鼠颌下腺的细胞出现退行性改变,表现为细胞因子表达增加,糖原代谢改变,分泌功能减弱。关于肥大细胞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糖尿病颌下腺组织病变的关系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糖尿病状态下颌下腺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与形态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四氧嘧啶成模后的4,8,12周测量体质量和血糖,并与对照组大鼠一同取下颌下腺组织做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并计数肥大细胞,SP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棕黄色阳性细胞数量。 结果与结论:①肥大细胞在正常鼠及糖尿病鼠颌下腺组织中均有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肥大细胞数随病程延长而增多,实验组不同时期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②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细胞数在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颌下腺的腺泡细胞、颗粒曲管及纹状管细胞中均有表达,阳性颗粒位于胞浆内,糖尿病时,随病程延长而增多,实验组不同时期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1)。结果可见糖尿病大鼠颌下腺中肥大细胞与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增强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绵羊肥大细胞中类胰蛋白酶的证实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江萍  许乐仁 《解剖学报》1996,27(1):92-95
用甲苯胺蓝和阿尔辛蓝常规组织化学方法及特异性酶底物鉴定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酶组织化学技术,采用小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AA3和AA5)通过间接免疫过的经物酶技术对绵羊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性进行研究,酶组织化学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均首次证实了绵羊肥大细胞颗粒中含有类胰蛋白酶,且该酶可作为绵羊肥大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对于绵羊肥大细胞的常规组织化学染色,Carnoy液及中性缓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人正常前列腺(NP)和前列腺增生(BPH)中间质细胞标记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雌激素受体α(ERα)的表达差异,并检测BPH组织间质细胞标记蛋白与PCNA或ERα同时呈阳性染色的细胞.方法 对4例NP和8例BPH连续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肌球蛋白(myosin)、PCNA和ERa的表达定位.结果 与NP相比在BPH中,α-SMA阳性染色细胞显著增加;波形蛋白在间质中阳性染色细胞有所增加,在腺泡基底层及临近腺泡外层间质中阳性染色细胞明显增加;在临近腺泡外的数层间质细胞中肌球蛋白和ERα由部分阳性变为完全阴性染色,而在远离腺泡的间质中其阳性染色细胞由散在斑块状分布变为簇状密集排列;PCNA在间质中阳性染色细胞有所增加,在基底细胞层中阳性染色细胞显著增加.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腺泡上皮基底层存在PCNA与波形蛋白、ERα共定位的细胞;在间质中存在肌球蛋白与ERα共定位的细胞.结论 与NP相比,BPH间质细胞表型发生明显变化,且其增殖和表型转化与ERα表达定位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轴在结直肠癌肥大细胞浸润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BALB/c裸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结直肠癌模型组、NC shRNA组、HMGB1 shRNA组、PDTC组(NF-κB抑制剂),除正常对照组外,均建立结直肠癌模型。甲苯胺蓝(TB)染色观察结直肠癌组织肥大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结直肠癌组织肥大细胞活性标志物类胰蛋白酶(Tryptase)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组织HMGB1、RAGE及其下游NF-κB p65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无肿瘤生长,模型组和NC shRNA组裸鼠肿瘤体积增长基本同步,HMGB1 shRNA组与PDTC组裸鼠肿瘤体积较模型组增长缓慢。模型组和NC shRNA组肥大细胞数、Tryptase水平及HMGB1、RAGE、NF-κB p65蛋白表达、TNF-α和IL-1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紫色脱颗粒肥大细胞和Tryptase阳性染色颗粒;HMGB1 shRNA组与PDTC组相较于模型组肥大细胞数、Tryptase水平及HMGB1、RAGE、NF-κB p65蛋白表达、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显微镜下可见少量紫色脱颗粒肥大细胞和Tryptase阳性染色颗粒。结论:HMGB1与RAGE结合可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肥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5例正常、增生和癌肿的前列脲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5例增生的前列腺中有1例腺上皮细胞NSE阳性,5例腺癌中有3例为NSE、S-100、chromoSranin A和calcitonin阳性。阳性细胞呈散在、灶性或片状分布。HE染色中这些阳性细胞显示为大而胞浆透明或嗜伊红色颗粒。因此本文对前列腺上皮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肿瘤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5例正常、增生和癌肿的前列腺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5例增生的前列腺中有1例腺上皮细胞NSE阳性;5癌中有3例为NSE、S-100、chromograninA和calcitonin阳性。阳性细胞呈散在、灶性或片状分布。HE染色中这些阳性细胞显示为大而胞浆透明或嗜伊红色颗粒。因此本文对前列腺上皮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肿瘤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α—methylacyl—CoA racemase,P504S)在前列腺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前列腺腺癌及其需要鉴别的病变:前列腺上皮内瘤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不典型小腺泡增生以及正常前列腺组织(包括萎缩的腺体)和良性增生进行光镜观察,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04S、细胞角蛋白(CK)34βE12、p63在各类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根据P504S阳性表达部位区分其表达形式为:胞质型、腔缘型、顶端胞质型及胞膜型。结果78例前列腺腺癌中,91%(71/78)阳性表达P504S,多表现为癌细胞弥漫性胞质内阳性着色较深的颗粒状物,少数为腺腔内缘或顶端胞质内及膜表达,9%(7/78)阴性表达P504S者均为亮细胞型;前列腺上皮内瘤变(9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6例)以及不典型小腺泡增生(2例)中均见P504S不同程度的表达;96%(65/68)的正常及良性增生前列腺组织未见P504S阳性表达;增生的基底细胞也未见P504S阳性表达。结论P504S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判断前列腺腺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若与CK34βE12或p63联合应用则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不典型小腺泡增生的病理形态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不典型小腺泡增生的形态学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2004-2006年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不典型小腺泡增生病例11例,复习HE和免疫组织化学切片,并对有不典型小腺泡增生病变的蜡块重新进行34βE12、p63和P504S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不典型小腺泡增生的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点。结果 11例不典型小腺泡增生均表现为排列紧凑的小腺体,其中6例小腺泡数量在3个以下,圆形或轻度不规则形,核呈单层排列,有的细胞核之间间隔较大。细胞核普遍增大,圆形或不规则形,部分可见明显的核仁。胞质呈嗜双色性或空亮,腔缘相对平整,部分腔内可见蓝色黏液。免疫组织化学显示34βE12、p63阴性,P504S阳性或弱阳性。4例腺泡数量超过3个,圆形或轻微不规则形,细胞核轻度增大,核仁不清楚或有小核仁。34βE12及p63阴性或点状阳性,P504S弱阳性或阴性。11例患者二次穿刺活检诊断为癌的有4例,多为第一次活检中腺泡数量较少但有明确细胞异型性的病例。结论不典型小腺泡增生是一种与前列腺癌密切相关的病变,其腺体数量或细胞形态或组织结构改变不足以诊断为癌的一类病变。不典型小腺泡增生病例二次活检发现癌的几率明显高于一般的增生。  相似文献   

10.
肥大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Ehrlich首次述及某些细胞经甲苯胺蓝处理后呈现水溶性的异染颗粒,到目前采用Astra蓝染色区别同样的颗粒,一直以这种染色特点用作从其它细胞类型中区别组织肥大细胞和嗜硷性细胞的基础。多年来,这些细胞被认为是形态学上的统一体,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其数量增多。在迄今所研究过的哺乳动物中,均见有肥大细胞,该细胞分布广泛,在肠粘膜、腹膜腔、皮下组织淋巴结、胸腺被膜均可检出。肥大细胞和嗜硷性细胞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种细胞衍生于另一种细胞。  相似文献   

11.
人腭扁桃体肥大细胞的性质—免疫组化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靖芳  薛刚 《解剖学杂志》1995,18(5):439-442
收集手术切除的人腭扁桃体标本6例,常规石蜡切片,分别以血管活性肠肽、阿尔新蓝-番红花红、长时间甲苯胺蓝和普通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结果显示:肥大细胞呈血管活性肠肽免疫反应阳性,分布于淋巴小结中央及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被膜及小梁的结缔组织、固有层和小血管周围。阿尔新蓝-番红花红染色呈浅蓝色颗粒。长时间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的肥大细胞数目较多,颗粒为深蓝色。普通甲苯胺蓝染色未以显示肥大细胞。结果提示,人  相似文献   

12.
网状纤维和肥大细胞双重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张组织切片上有必要探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成分或细胞的相互关系时,可以采用双重染色方法.网状纤维是构成组织的网状支架,广泛分布于实质性脏器中,其中最丰富的区域是肝、脾、淋巴组织、骨髓、基底膜和血管等处.网状纤维染色方法是一种组化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显示和判定病变组织支架的破坏情况及纤维组织的增生情况[1,2].肥大细胞来源于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在正常的情况下多见于血管周围、黏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及肠系膜的小血管周围.其形态特点是细胞较大,直径20~30 μm,呈圆或椭圆形,胞核较小为圆形,胞质内有许多圆形嗜碱性颗粒.这些颗粒中含有的高分子多硫酸酯和硫酸粘多糖类对甲苯胺蓝染料有异染性.肝坏死后产生的纤维组织中发现较多肥大细胞.网状纤维染色和肥大细胞双重染色方法可以阐明网状纤维和肥大细胞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3.
肥大细胞在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肥大细胞(或肥大细胞裂解上清液)、平滑肌细胞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共孵育时,肥大细胞对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ox LDL处理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后,采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检测组胺释放率,通过倒置显微镜、甲苯胺蓝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状态.将肥大细胞(或肥大细胞裂解上清液)、平滑肌细胞与60 mg/L ox LDL 共育48 h,以油红O染色观测细胞内中性脂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和胆同醇酯含量.结果 肥大细胞被ox LDL 激活脱颗粒,肥大细胞脱颗粒度与ox LDL呈剂鼍依赖性关系,以60 mg/L ox LDL处理肥大细胞时,肥大细胞脱颗粒度达71.70%±3.02%;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均显示,ox LDL处理后肥大细胞明显脱颗粒.在60 mg/L ox LDL存在时,以肥大细胞(或肥大细胞裂解上清液)处理平滑肌细胞48 h后,油红O染色显示,处理组胞浆内脂滴明显多于未处理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 显示,肥大细胞裂解上清液处理组细胞内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明显高于未处理组,总胆固醇增高了 0.57倍,胆固醇酯增高了0.83倍.结论 ox LDL 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肥大细胞脱颗粒后促进ox LDL诱导的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关于肥大细胞的染色方法很多,如经典的甲苯胺蓝染色、阿尔辛蓝-番红花红染色、硫堇染色、地衣红染色等,因种种原因目前尚无法广泛应用,本文现介绍一种显示肥大细胞的染色方法,该方法安全、简便、快捷,并且可用于新鲜或固定的组织标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体鸡尾酒AMACR/P63/34βE12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1~2005年111例前列腺手术切除标本,其中前列腺腺癌39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igh-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HGPIN)29例,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AAH)3例,前列腺结节性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40例。作抗体鸡尾酒AMACR/P63/34βE12的免疫标记,观察3种抗体在各类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9例前列腺腺癌AMACR全部呈阳性,癌巢周围无基底细胞残存(P63/34βE12阴性)。29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14例(48.3%)腺泡上皮AMACR呈阳性,29例腺泡上皮周围有连续或不连续的基底细胞(P63/34βE12阳性)。3例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中2例腺泡上皮AMACR呈弱阳性;3例腺泡上皮周围有较连续的基底细胞(P63/34βE12中度阳性)。40例前列腺结节性增生,腺泡上皮AMACR染色均呈阴性,周围有连续的基底细胞(P63/34βE12强阳性)。结论:鸡尾酒抗体AMACR/P63/34βE12标记前列腺组织,能够同时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地检测出前列腺腺癌细胞(或非典型增生的腺泡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为前列腺腺癌与高级别上皮內瘤变、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前列腺结节性增生的鉴别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MACR/34βE12/p63鸡尾酒双染对诊断小灶性前列腺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从2005年6月起对3个月内临床连续送检的105例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6例前列腺癌根治标本和19例经尿道和耻骨上摘除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标本总计130个病例,1030个组织块中需要用免疫组织化学辅助诊断的262个组织块分别作AMACR/34βE12/p63鸡尾酒双染,同时作这3个抗体的单项染色,并结合HE切片和临床资料观察结果作出诊断。结果鸡尾酒双染切片中前列腺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PIN)上皮细胞呈蓝黑色,良性腺体的基底细胞呈红色。癌的蓝黑色腺上皮周围无红色基底细胞围绕,HGPIN的蓝黑色腺上皮周围有间断或连续的红色基底细胞。共在214个(82%)组织块中发现前列腺癌,包括31处小灶性癌。64个(24%)组织块中发现HGPIN,包括局灶性HGPIN和小腺泡性HGPIN。1个组织块有不典型性腺瘤样增生。未发现上皮细胞AMACR阳性同时基底细胞34βE12和p63阴性的良性腺体。结论鸡尾酒双染有助于提高小灶性前列腺癌和HGPIN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黏膜反应性增生及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黏蛋白特殊染色、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对于鉴别两种增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诊断的胃黏膜反应性增生63例、低级别异型增生54例、高级别异型增生63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通过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及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组病变的黏蛋白变化特点、Ki-67阳性细胞数及分布模式, 并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点。结果 AB-PAS染色在胃黏膜反应性增生、异型增生中阳性率分别为87.3%(55/63)、10.3%(12/117), AB-PAS染色在胃黏膜反应性增生中表现为腺体底部到表层细胞质内AB-PAS阳性中性黏蛋白颗粒逐渐增多的成熟现象, 低级别异型增生及高级别异性增生中表现为异型增生的腺体细胞质内AB-PAS阳性黏蛋白颗粒缺失的现象,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在胃黏膜反应性增生组中阳性表达率(>10%)为81.0%(51/63), 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腺颈部及黏膜中部(58/63, 92.1%)。低级别异型增生组中阳...  相似文献   

18.
肥大细胞在食管癌的特征—组织化学与电镜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18例食管癌的肥大细胞进行了组织化学与电镜下的观察,发现在癌组织边缘,癌组织内血管附近结缔组织中及癌旁组织的上皮下与粘膜下层都出现了大量肥大细胞。这些肥大细胞在Alcian蓝,藏红染色,其颗粒主要为Alcian蓝阳性。在显示肝素的硫酸小檗碱荧光反应,在癌组织及旁组织的肥大细胞大多都是阴性。有极少数的癌旁组织的肥大细胞呈黄色荧光反应。电镜下,肥大细胞颗料中具有T肥大细胞特征的多个涡卷状结构。有些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Tryptase阳性肥大细胞在肾移植后不同时间段的排斥肾组织中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抗Tryptase单抗免疫组化染色法与甲苯胺蓝特殊染色方法 ,对移植后 8d~ 7a手术切除的排斥肾进行了染色。结果 在移植后的各个时间段的排斥肾中均见到较正常肾明显偏多的肥大细胞 ,且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呈增长的趋势。其中移植后 7a以上组的肥大细胞明显高于 1~ 2a组和 5~ 6a组 (P <0 .0 1)。甲苯胺蓝染色结果与Tryptase免疫组化结果相一致 ,但Tryptase免疫组化方法更为敏感。结论 肥大细胞可能参与了肾移植的排斥反应 ,此反应可能导致肾组织的纤维化变性  相似文献   

20.
取小鼠下颌下腺,用甲苯胺蓝染色、Alcian蓝一藏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肥大细胞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间质的小血管、小叶间导管及神经节周围.此外还发现有些肥大细胞沿腺实质表面排列,有些肥大细胞伸出突起与相邻的神经元或肥大细胞接触.肥大细胞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阳性,但仅为相邻切片甲苯胺蓝染色的14 %.提示下颌下腺中肥大细胞的存在可能与腺体分泌活动及血流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