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胸外科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6年4月至2008年5月开胸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肋间神经冷冻组(A组,47例)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B组,42例).比较两种方法在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术后止痛药物应用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1.49±0.80)分,B组为(2.43±1.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B组术后止痛药物应用次数[(1.28±0.62)、(2.02±1.05)次]、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3.15±12.22)、(64.10±14.25)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在治疗效果上优于硬膜外自控镇痛,肋间神经冷冻在胸外科术后镇痛中可以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冷冻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血浆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肋间神经冷冻组、PCIA组及临时肌肉注射哌替啶组,每组40例.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VAS)法评价疼痛程度,比较各组术前、术后相应时间点IL-6及CRP水平,并观察比较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48 h,肋间神经冷冻组[95.0% (38/40)]、PCIA组[90.0%(36/40)]镇痛有效率显著高于临时肌肉注射哌替啶组[35.0%(1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前1 d 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肋间神经冷冻组术后6h时IL-6水平显著低于同期PCIA组[(13.82±4.42) ng/L比(17.94±5.1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前ld及术后2h时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肋间神经冷冻组术后24 h时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期PCIA组[(112.6±14.0) mg/L比(125.5±17.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时肌肉注射哌替啶组、肋间神经冷冻组和PCI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9/40)、5.0%(2/40)、12.5%(5/4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可以显著减轻开胸术后患者的疼痛,降低术后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精准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6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A组),术中施行精确解剖肋间神经分支冷冻止痛术,对照组施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B组)。术后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s scale,VAS)对疼痛进行评价,并观察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3、5、7天,A组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1)。术后A组、B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都较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准肋间神经冷冻止痛能有效缓解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疼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冷冻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15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按镇痛方法随机分为三组:肋间神经冷冻组(冷冻组,50例)、PCIA组(50例)及临时肌肉注射哌替啶(度冷丁)组(对照组,50例).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并比较各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实测值.结果 术后第3天冷冻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弱于PCIA组和对照组,P<0.05,冷冻组的FEV1(1.89±0.31)较对照组(1.37±0.20)高,P<0.05,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14%)也显著低于对照组(36%),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可以显著减轻接受开胸手术患者的疼痛,并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的最佳方案.方法100例开胸术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改良方法)组和对照(原方法)组,比较两组术后止痛有效率、冷冻时间及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术后止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改良组在冷冻时间、神经功能的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方法优于原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食管癌术后应用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6月本科收治的157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肋间神经冷冻组(n=65):采用术中冷冻肋间神经止痛,每根肋间神经冷冻温度为-57℃左右,冷冻时间为90 s;镇痛泵组(n=51):术后由麻醉师给予静脉用镇痛泵(舒芬太尼)止痛;对照组(n=41):临时肌注吗啡。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价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各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实测值,同时比较各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肋间神经冷冻组的术后镇痛效果、肺部并发症、胃肠道排气排便情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镇痛泵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术可明显减轻食管癌患者开胸术后疼痛,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常规选择替代人工镇痛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微孔硬膜外导管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的临床效果与实用价值.方法 40例开胸术后镇痛患者分别施行多微孔硬膜外导管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观察组,20例)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照组,20例),按Prince-Henry(PH)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2d内P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58±0.7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69±1.0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0%(6/20),高于观察组的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极明显,更有助于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左美娟  张博 《现代保健》2010,(26):83-84
目的 比较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在乳癌根治术中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作用.方法 选择行乳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采用0.5%罗哌卡因先行肋间神经阻滞再联合全麻.B组直接行全麻.两组术中通过BIS(脑电双频指数)、MAP、SpO2、HR的监测,比较各组手术中在同一条件下全麻药物的用量,术后行VAS评分.结果 两组在达到同样麻醉效果的情况下,所用全麻药用量存在差异(P〈0.05).两组的全麻恢复时间存在差异(P〈0.05).术后不良反应、VAS评分存在差异(P〈0.05).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用于乳癌根治术更适合.  相似文献   

9.
肺癌术后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后布比卡因+强的松行肋间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组和硬膜外穿刺置管镇痛组各32例。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布比卡因+强的松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组的镇痛效果优于曲马多硬膜外穿刺置管镇痛组,而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后者,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比卡因+强的松肋间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对开胸手术后患者肺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朝荣 《职业与健康》2001,17(7):111-112
目的:为研究探讨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在开胸手术后的止痛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0例开胸手术患者用肋间神经冷冻术防切口疼痛,观察对肺功能的影响,同时用20例开胸手术患者作对照,对照组全部患者术后早期面用杜冷丁止痛,而冷冻组均未使用任何止痛药物。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早期,肺功能变化幅度均较大,且与时间密切相关(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仍无显著性(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术后止痛效果确切,维持时间长,可替代止痛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工流产术3种镇痛方法的效果。方法:3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手术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行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麻醉,C组行利多卡因宫旁神经阻滞麻醉。比较各组术中镇痛效果、术中宫颈扩张情况、丙泊酚用药量及术后30min时的宫缩痛VAS评分。结果:术中镇痛效果、术中宫颈扩张情况结果均为:A组、B组均明显优于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中丙泊酚用药量明显多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30min时的宫缩痛VAS评分比较,A组、B组均明显低于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低于A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术的麻醉药物选择上,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麻醉比单纯利多卡因宫旁神经阻滞麻醉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镇痛效果更佳,是目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5月开胸手术病人62列,ASAI-Ⅱ级,将病人随机分为自控静脉镇痛(PCIA)A组,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B组.分别观察术后4、8、16、24、48 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镇静、镇痛、呕吐等指标,并对这两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结果]镇静镇痛评分术后B组在各观察时段均优于A组.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心率、呼吸频率两组无明显差异.脉搏、氧饱和度B组普遍高于A组(96%比94%)但都在正常范围.(结论]开胸术后PCIA、PCEA都能有效地解除患者术后疼痛,但PCEA更优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ANS针刺辅助麻醉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分级Ⅰ—Ⅱ的拟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为颈丛组,B组为针麻组。A组行颈丛神经阻滞,双侧颈浅丛+手术侧颈深丛阻滞后手术开始,术毕接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泵(PCIA)。B组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经皮穴位电刺激20分钟后行颈丛阻滞,术毕接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泵(PCIA),并且采用神经刺激仪每4小时行电刺激20分钟,持续2日,在术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记录PCIA自控泵按压次数,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在各个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PCIA自控泵按压次数及镇痛泵药用量少于A组,术后不良反应B组少于A组。结论HANS针刺辅助麻醉对于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优良,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的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麻醉分级(ASA)~级择期行开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A组采用术前氟比洛芬酯,术后吗啡的镇痛方法,B组采用术后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C组采用术后吗啡镇痛。观察各组术后1、2、4、8、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术后12h内VAS评分C组明显高于A、B组,而且术后8h VAS评分B组高于A组,都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A和B组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腹腔镜手术具预防作用的超前镇痛作用,增强了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得到了显著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方芬太尼和笑气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5 000例,按病人意愿分为A组(丙泊酚组)、B组(复方芬太尼组)、C组(笑气吸入组),观察术中镇痛效果、扩宫难易程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①A组镇痛效果最佳,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99%,C组有效率90%,3组镇痛效果比较P<0.01;②无阻力扩宫率A组95%,B组80%,C组75%,3组比较P<0.01;③术中血压、脉搏、氧分压等保持相对稳定。除B组2例发生轻微人流综合反应外,其余病例未见明显毒副反应。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不全流产率等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将丙泊酚、复方芬太尼和笑气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不同方法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孕足月行剖宫产的产妇592例,分成3组,A组采用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24 h自控电子镇痛泵连续给药;B组一次性椎管内注射吗啡后拔除导管;C组拔除硬膜外导管后,等病人自觉疼痛时肌肉注射度冷丁75 mg.观察术后24 h镇痛效果、阴道出血量及哺乳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前两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C组与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B两级镇痛效果优于C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术后舒芬太尼镇痛对开腹手术新生儿术后感染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感染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行开腹手术的新生儿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50例,A组患儿术后给予6~8μg/kg芬太尼进行镇痛,B组患儿术后给予0.6~0.8μg/kg舒芬太尼进行镇痛,C组患儿术后给予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对三组患儿的术毕、术后24h的CRIES评分、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对3组患儿术后3~5d内的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C组患者的CRIES评分显著高于A组或B组(P<0.05),而A组与B组患儿的CRI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患儿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或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的上述炎症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A组或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开腹手术后应用舒芬太尼进行静脉镇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且在减少抗菌药物用量、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水平方面的效果优于应用芬太尼。  相似文献   

18.
武文  李强  李如求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1):1533-1534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用于腰椎融合手术术后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 60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三个试验组.A组术后只接受氟比洛芬酯治疗,B组术后只接受曲马多注射液治疗,C组术后接受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注射液治疗.所有各组患者均施以标准全麻,术后未予镇痛泵.疼痛评分按照直观类似标度(VAS法).在术后第4、24、48小时记录各组患者VAS评分及各药的需要量.结果 三组患者在各时间段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注射液的用量分别小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全麻下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来说,术后单纯使用较大剂量的氟比洛芬酯能取得与曲马多注射液相同的镇痛效果,并未出现出血增加的危险,若二者复合镇痛可以减少曲马多注射液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对烧伤整形患者术后自控镇痛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拟行烧伤整形手术患者66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2),术后接电子镇痛泵分别用芬太尼(A组),布托啡诺(B组)以及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C组)行自控静脉镇痛(PCA)。记录三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即刻及镇痛后1、8、24 h患者VAS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及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发生率。结果 B组在镇痛后1、8、24 h VAS评分和SS镇静评分均高于A组(p<0.05),而C组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的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用于烧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单纯使用芬太尼或布托啡诺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托烷司琼对全麻术后静脉镇痛恶心呕吐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Tropisetron)防治全麻术后芬太尼(Fentanyl)静脉自控镇痛相关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择期腹部全麻手术且术后接受静脉自控镇痛病人2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60例,A组术毕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B组术后PCIA药液中加入托烷司琼2mg,C组术毕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并术后PCIA药液中加入托烷司琼2mg,D组为对照组,不使用托烷司琼。观察各组术后24h内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镇痛镇静评分。结果A、B、C组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D组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A、B、C组。结论托烷司琼可显著减少全麻术后静脉镇痛病人的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