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复合软组织缺损功能性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颌面部复合软组织缺损功能性修复的新方法。方法: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用单头(胸骨头)胸锁乳突肌皮辩行唇、舌及咬肌区皮肌缺损功能性修复。结果:51例中的皮瓣完全成活率为88.24%(45/51)。结论:此种肌皮瓣的组织量适中,手术一次完成,其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较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拇指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掌短肌皮瓣修复2例,应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3例,应用示指背侧皮瓣修复3例,应用腹股沟皮瓣修复8例。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9例经过10个月~11年随访,从皮瓣色泽、质地、感觉等分析。掌短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后,修复的拇指指腹色泽与原拇指无差别,质地正常,外形良好。结论:掌短肌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最为理想、外形最好,感觉恢复最佳,但手术复杂;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示指背侧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与拇指指腹接近,感觉有一定恢复,手术仍有一定风险;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后常见色素沉着,质地与拇指相差较大,感觉恢复差,但手术简单,易于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技术在一期修复拇指末节缺损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宜宾第一人民医院122例拇指末节缺损的患者,均因机械伤或重物砸伤等因素导致。根据选用皮瓣的不同将其分为示指皮瓣组65例,拇指皮瓣组57例。示指皮瓣组男性44例,女性21例;年龄24~49岁,平均38.4岁;缺损范围1.2cm×1.0cm~2.6cm×2.3cm,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2.8h;拇指皮瓣患者男性41例,女性16例;年龄23~50岁,平均38.2岁;缺损范围1.3cm×1.1cm~2.5cm×2.2cm,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2.6h。示指皮瓣组采用的治疗技术为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一期修复,拇指皮瓣组患者采用拇指桡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结束后护理和随访时间8~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皮瓣生存情况以及拇指外观、功能和感觉等。结果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和拇指皮瓣成活率均达到100%,创面一期愈合。示指背侧岛状皮瓣颜色红润,外观饱满,质地良好,与受区相差不大;拇指皮瓣皮温正常,血供较好,但有明显臃肿,可明显辨别两者差距。根据总关节活动度(TAM)功能评分,示指皮瓣组(14.9531±1.6948)功能明显好于拇指皮瓣组(5.6985±0.8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皮瓣两点辨别觉,示指皮瓣组平均(4.9534±0.4325)mm,明显好于拇指皮瓣组的(15.8435±1.59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末节损伤后采用改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一期修复的效果显著,皮瓣成活率高,外观与受区相似,功能和感觉均有改善,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骨间背动脉微型穿支皮瓣美容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4年6月,对42例(48指)软组织缺损采用骨间背动脉微型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0.8 cm×1.2 cm~3.0 cm×2.5 cm。皮瓣转移至受区创面后,应用超显微外科技术对皮瓣削薄整形。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质地柔软,外观美化。按Mackinnon-Dellon感觉功能评定标准,皮瓣感觉恢复至S+3,静态两点辨别觉为6~8 mm。供区只遗留不明显线性瘢痕。结论采用骨间背动脉微型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是符合医学美学的手术方法,通过显微削薄技术,皮瓣外形美化,功能良好,供区损伤小,符合微创要求。  相似文献   

5.
拇指指腹缺损修复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拇指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109例拇指指腹缺损的病例,应用掌短肌皮瓣修复18例,应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6例,应用示指背侧皮瓣修复30例,应用腹股沟皮瓣修复35例。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95例经过10个月~11年随访,从皮瓣色泽、质地、外形、感觉等方面分析,以掌短肌皮瓣色泽及质地最接近拇指指腹,皮瓣两点分辨率达5mm—11mm,平均7.3mm;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色泽、质地与拇指指腹接近,感觉恢复为10mm~12mm,平均11.2mm;腹股沟皮瓣组织修复后色泽较深,质地较拇指指腹薄、软,两点分辨率为12mm~16mm,平均13.6mm。结论掌短肌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最为理想、外形最好,感觉恢复最佳,但手术最复杂;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示指背侧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与拇指指腹接近,感觉有一定恢复,手术仍有一定风险;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后常见色素沉着,质地与拇指相差较大,感觉恢复差,但手术简单,易于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示指背侧皮瓣联合示指固有伸肌腱一次性修复拇长伸肌腱及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17例拇指指背侧皮肤缺损伴拇长伸肌腱部分缺失患者,均行改良的示指背侧皮瓣联合示指固有伸肌腱转移一次性修复术,通过观察皮瓣成活率、外形、皮瓣感觉和总主动活动(TAM)系统评定法评定疗效。结果本组17例患者手术顺利,可评价疗效。术后平均随访(15.3±5.1)个月,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感觉良好,拇指功能按照TAM系统评定方法评为优12例(70.6%)、良5例(29.4%)、中0例、差0例。结论改良示指背侧皮瓣联合示指固有伸肌腱转移可一次修复拇长伸肌腱及皮肤缺损,手术操作简捷,供区损伤小,随访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下采用胸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5年1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7例,女性23例,年龄18~67岁,平均39.4岁。软组织缺损部位:足背部14例,足踝部40例(内踝15例、外踝20例、后踝5例),足跟部26例。创伤缺损面积8.2cm×4.9cm~11.6cm×11.7 cm,合并创面感染30例。所有患者均在显微外科技术下采用胸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的皮瓣存活率、足踝部功能、移植皮瓣的感觉功能。结果 8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72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存活,创面达到I级愈合标准;8例患者出现皮瓣移植术后青紫、皮温过低(26℃),其中7例经手术医生及时处理静脉危象后皮瓣存活,1例移植失败,出现皮瓣广泛性坏死。79例存活皮瓣中有76例获得随访,3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8个月。术后3个月感觉功能评价:S1级11例(14.47%),S2级18例(23.69%),S3级40例(52.63%),S4级7例(9.21%);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67~92分,其中优23例(30.26%),良37例(48.69%),可11例(14.47%),差5例(6.58%)。结论显微外科技术下采用胸背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皮瓣存活率高、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肩胛与肩胛旁皮瓣是由旋肩胛血管供应的可供游离移植的一种新型皮瓣。早在1889年Manchot已对有关肩胛、肩胛旁皮瓣的解剖作了阐述。1979年Gilbert首次应用于临床。1983年以后国内开始有文献介绍。我院于1984年开展此项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带桡动、静脉蒂的单纯及复合性前臂岛状皮瓣移位术。本组手术16例,均获得满意效果。这种手术,操作简便,不必缝接血管,术后肿胀轻,皮瓣质地好,富有弹性,成活后有感觉,功能恢复较好。为修复手部组织缺损及拇指再造,提供了新的疗法。并进行了解剖生理方面的研究,为这种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26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第一掌背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均存活,拇指软组织缺损均修复,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正常,感觉功能良好,患肢虎口张开及手指伸屈功能正常。第一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因具有感觉功能且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臀部皮瓣术后应用VSD(负压封闭吸引)辅助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笔者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因压疮行臀部皮瓣手术治疗的患者16例(观察组),术后行封闭负压吸引辅助固定;选择同一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因压疮接受臀部皮瓣手术治疗,术后棉垫绷带包扎固定的18例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75%和6.25%,与对照组的61.11%、38.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20.45±2.36)VS(29.29±5.04)d]、住院时间[(28.78±4.16)VS(35.63±3.2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部皮瓣手术后应用VSD辅助固定和加压能促进切口愈合,显著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部急性创面皮瓣修复术后患者创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南京同仁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356例手部急性创面皮瓣修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创口感染将患者分为未感染组(n=324)与感染组(n=3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手部急性创面皮瓣修复术后患者创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感染组吸烟史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创面污染程度、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皮瓣面积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创面污染程度为重度、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6 h、皮瓣面积大及手术时间≥1 h均为手部急性创面皮瓣修复术后患者创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手部急性创面皮瓣修复术后患者创口感染与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创面污染程度为重度、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6 h、皮瓣面积大及手术时间≥1 h有关。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用示指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 8例拇指电烧伤 ,外观及感觉功能良好 ,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 ,年龄最小 4岁 ,最大 4 7岁 ,均为男性。其中掌侧 2例 ,背侧 6例 ,均采用示指背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创面。手术距电烧伤时间 ,最短 7d ,最长 4 5d。结果 1例皮瓣远端有 1cm× 0 5cm坏死 ,1例清创不彻底致皮瓣感染坏死 ,其余 6例均成活。随访半年 ,拇指感觉功能及外观良好。2 讨论拇指的掌侧及背侧均为重要的功能和感觉区 ,采用传统的皮瓣修复拇指烧伤创面 ,外观及感觉较差 ,而且恢复时间长。利用示指背侧动脉岛状…  相似文献   

14.
刘文剑 《武警医学》2012,23(4):351-353
筋膜皮瓣是指皮瓣中包含有深筋膜结构且深筋膜血管网对皮瓣成活有重要作用的一类局部皮瓣,是由瑞典整形外科医师Ponten于1981年首先命名的[1]。由于深筋膜血管网(丛)的血供丰富,筋膜皮瓣可以不经过手术延迟而直接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拇指尺背侧和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损临床效果差异。方法笔者以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行拇指皮损修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其中A组采用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修复,B组采用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指腹质地感觉、拇指外观、痛觉及触觉满意率和两点辨别觉水平等。结果 B组指腹质地感觉满意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拇指外观、痛觉及触觉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两点辨别觉指标值显著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尺背侧皮瓣应用于拇指皮损修复术中创伤小,操作简便,可有效改善指腹质地感觉,提高术后美观性,临床效果优于示指背侧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应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重建前臂的主要伸屈功能.方法 切取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复杂创面8例,髂胫束修复前臂屈肌腱缺损3例,伸肌腱缺损5例,同时用皮瓣轴型血管修复手部血供.结果 本组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2.5年,前臂外形满意,皮肤质地柔软,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患肢能完成主要的伸屈功能,手腕指关节总活动度(TAM)评价:优良6例,差2例.结论 带髂胫柬的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前臂软组织缺损同时可Ⅰ期重建前臂主要伸或屈功能,是一种简单、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重建感觉的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21例,术中吻合皮瓣内携带的前臂后侧皮神经至受区皮神经Ⅰ期重建患肢感觉,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16~72岁。创面部位:虎口5例,手掌2例,手背14例;创面面积3cm×5cm~9cm×7cm;5例为外伤污染创面急诊手术修复,13例为创面均伴感染、伴肌腱或骨外露Ⅱ期修复,3例为瘢痕挛缩松解后创面。结果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其余20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其中19例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感觉恢复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1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89.47%。结论吻合前臂后侧皮神经的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手术简便、血运可靠,可同时获得创面修复和感觉重建的双重治疗效果,更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用多种微型皮瓣早期联合修复指端深度烧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指端深度烧伤后最佳的修复方法。方法 分别用多种微型皮瓣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了 31例及 11例患者 ,比较了两者的术后效果。结果 用微型皮瓣联合修复者手术次数少、指端形态佳、感觉好 ,明显优于腹部带蒂皮瓣。结论 微型皮瓣的联合修复应作为指端深度烧伤的首选  相似文献   

19.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活动和防御反应。一般在夜间或清晨,人的生理状态处于低潮期,注意力比较集中,对疼痛反应能力较强。穿支皮瓣转移手术创面大,疼痛最早发生于术后1~3 d[2],也是皮瓣成活的关键时期,疼痛可加重血管痉挛而致皮瓣血流减少或血管内凝血[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腹部双叶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46例手指脱套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带蒂的皮下脂肪层腹部皮瓣修复;观察组23例,采用腹部双叶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断蒂14d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蒂后6、9个月,观察组感觉功能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蒂后6个月,观察组近端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运动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蒂后9个月,观察组手指功能及外观恢复状况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双叶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皮瓣血运状况更好,术后手指运动功能恢复可观,避免了二次分指手术,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