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导致尿蛋白漏出、肾小球硬化是本症的特点。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占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10%,多见于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的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肌酐清除率下降等,如不及时治疗,易快速发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已有大量临床研究显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肾小球硬化,其临床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30%~40%.精尿病发病10~15年可出现肾脏改变,结节型肾小球硬化是精尿病的特异肾脏损害.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其发病特点是起病隐匿,病程迁延,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中、晚期很难阻止其病程进展,预后不良.积极控制血糖和及早治疗肾损害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现将我院收治糖尿病合并肾衰患者60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洁民  叶军 《医学综述》2001,7(6):363-364
糖尿病时出现的肾脏病变 ,与原发病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 ,其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广义的糖尿病肾病 (DN)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损害 ,包括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狭义DN是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在许多国家统计 ,糖尿病所致的肾病已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首因。1 概 况1 1 发病率 国内发病率 ,1型糖尿病中DN发病率 30 %~4 0 % ,2型糖尿病为 15 %~ 2 0 %。 1型糖尿病 5~ 10年发生DN ,2型糖尿病 10~ 2 0年发生DN。国外发病率 2 0 %~4 5 % [1 ] 。1 2 病死率 死…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治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在美国 ,DN占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位病因 ,约为 38%。在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中 ,90 %是 2型糖尿病 ,DN的发生率大约在 40 % [1 ] 。糖尿病肾病的过程在早期为肾脏体积增大 ,肾小球容积增多及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之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基质积聚 ,尿白蛋白排泄增加 ;最后肾小球硬化 ,临床上表现为肾功能衰竭。由于早期肾脏病变有关症状不多 ,因此大多数DN患者总在有明显蛋白尿或合并水肿时才被察觉。此时的治疗往往效果很差 ,大多数病人 2~ 3年后转入慢性肾功…  相似文献   

5.
血栓通及黄芪注射剂联用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立新  李必迅  余红  满安 《广西医学》2003,25(5):797-79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 ,以早期肾小管高灌注、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扩张、基底膜增厚 ,晚期肾小球毛细血管腔闭塞、硬化为特征。在美国 ,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首位病因 ,约占 35 8% 〔1〕 ;在我国台湾 ,糖尿病肾病已占终末期肾病的 2 6% ,日本则占 2 8% 〔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糖尿病肾病也将成为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是防止或延缓终末期肾病出现主要措施。本文主要总结血栓通与黄芪注射剂联合应用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上的作用。1 研究对象与…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1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为 2 0 %~ 4 0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 10 %~ 2 0 %,糖尿病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的就有 5 %~ 10 %。因此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是目前本病预防和治疗的重点。一、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可由不同途径损害肾脏 ,累及肾脏所有结构 ,发生不同的病理改变 ,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这些损害包括与代谢异常有关的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 ;与感染有关的肾盂肾炎以及和缺血有关的肾乳头坏死。但只有肾小球硬化症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 ,被称为“…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持续升高、肾脏微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肾病是危害性最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发生此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40%。此病患者的‘肾脏可发生肾小球硬化、肾小动脉玻璃样改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间的系膜区扩张等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早在200年前即有人发现糖尿病尿中有蛋白出现,在本世纪初约有3%糖尿病人因肾脏病而死亡,本世纪中期已增至10%~12%.在80年代更多,目前美国每年约有3200名糖尿病人死于肾功能不全.肾脏受累有多种形式,如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小动脉性肾硬化、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其中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在临床上常称为糖尿病肾病(简称DN),是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的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因是血糖增高、糖蛋白增多,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上沉  相似文献   

9.
DM(糖尿病)患者10~15年后,有报告半数会发生肾功不全,死于肾功衰竭约占15%,是导致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DN(糖尿病肾病)是DM的并发症,其肾脏损害包括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等,但造成肾损害的机理很复杂。近年一些研究表明,氧自由基损伤与许多肾脏疾病有关,国内祁氏、蒋氏等作过类似报道。  相似文献   

10.
2551例患儿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儿童肾小球疾病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病,是导致儿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文中回顾了2551例小儿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分布,探讨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肾活检中肾小球疾病的2551例住院患儿,年龄为27d~18岁,平均年龄(6.4±4.1)岁,男1720例,女831例,男女之比为2.07:1。依据2001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定的方案[1],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诊断。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116例,占82.95%;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60例,占14.11%;遗传性/先天性肾小球疾病75例,占2.94%。其中微小病变321例,占12.58%;系膜增生1466例,占57.47%;膜性肾病140例,占5.49%;膜增殖231例,占9.05%;毛细血管内增生152例,占5.96%;局灶节段性硬化143例,占5.60%;新月体性肾炎23例,占0.90%;Alport综合征55例,占2.16%;弥漫性系膜硬化症4例,占0.16%;先天性芬兰型肾病1例,占0.04%;薄基底膜病14例,占0.55%;脂蛋白肾小球疾病1例,占0.04%。其他疾病并发肾损害者中急性肾小管坏死15例,占0.59%;间质性肾炎10例,占0.39%;溶血性尿毒综合征21例,占0.82%;肝豆状核变性2例,占0.08%。结论国内儿童的肾小球疾病仍以原发性为主,病理分类依次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膜增殖性肾炎等。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紫癜性肾炎占绝大多数,狼疮性肾炎次之。在儿童期,应高度重视遗传性/先天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王志慧  李兴 《医学综述》2004,10(1):46-47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 (DM)的三大并发症之一 ,与心脏病、脑血管病同为糖尿病的重要死因。1型糖尿病患者约 5~ 10年 30 %~ 4 0 %发生DN ,2型糖尿病患者约 10~ 2 0年 15 %发生DN[1 ] 。而其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 ,多数认为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和瘦素 (leptin)在糖尿病肾病时 ,其血清以及肾脏局部浓度有显著变化 ,从而提示二者与糖尿病肾病之间有着显著联系。1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肾脏微血管病变在组织学上分为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弥漫性肾小球硬…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全身性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以早期肾小球高灌注、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扩张、基底膜增厚,晚期肾小球毛细血管闭塞、肾小球硬化为特征。其发生率约占糖尿病患者的30%~40%,最终都会发展成终末期DN[1]。DN发生机制不明,一般认为主要与代谢紊乱、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其中一氧化氮(NO)生成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改变与DN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NO升高多表现在糖尿病早期,下降则多表现在糖尿病晚期,从而为早期诊断和更有效地治疗DN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本文就NO、NOS与…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最严重且难以治疗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生率约为20%~40%[1].DN是糖尿病进程中因微血管受损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主要病理变化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伴有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加,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2],造成蛋白尿排泄和滤过异常.  相似文献   

14.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常见的一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变仅累及部分肾小球及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的部分小叶。局灶是指不足50%的肾小球受累及,而节段则指受累及的肾小球的1个或几个小叶受损。临床上以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其主要表现,易于出现慢性进展性肾功能损害,终至慢性肾功能衰竭。而任何类型的肾小球疾病,随病情进展均可会有节段性乃至球性肾小球硬化。1发病率FSGS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0%。主要累及男性,男女之比为1.2∶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可能更高。2病理改变FSGS特征性病理学损…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进展到10年左右容易出现渐进性肾功能损害,多为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其演变过程是从微量白蛋白尿到显性蛋白尿。随着肾功能损害的进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程度进一步加剧,而大量蛋白尿也会加速肾功能损害的进程。蛋白尿排泄量与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密切相关。糖尿病肾病患者正常或高蛋白质饮食,会增加肾小球内压,导致肾小球的高渗透和高滤过状态,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肾小球硬化;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还容易造成体内氮代谢失调导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N的基本病理改变包括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产生增多、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1]。因此,如何有效的延缓或阻断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的进程是防治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65年5月—1981年9月收治糖尿病305例(除外10例缺乏主要资料者),其中并发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以下简称糖尿病肾病)27例。现将临床特点及与未合并肾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中20%~30%的患者会发生肾病。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已占肾透析治疗患者的50%以上。糖尿病从发病至肾小球基底膜的滤过环境,从而使微量蛋白尿排出减少,甚至可以使现典型临床糖尿病肾病一般历时10年,再经历10年左右进入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并无实质性损伤,经严格控制血糖,能改善病情恢复正常。但若进入晚期,则为不可逆病变,治疗只能延缓病情发展。本文就临床上糖尿病肾病常见的治疗及防护措施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1936年,Kimmeitiel和Wilson首次描述了一些有蛋白尿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的肾脏组织学改变,即称Kim-meistiel-Wilson损害的结节型糖尿病肾小球硬化,以后又陆续发现了与糖尿病有关的其他一些肾小球硬化类型。人们即把与糖尿病代谢异常有关的,为糖尿病患者所特有的肾  相似文献   

20.
成人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24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重新评价肾活检标本中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FSGS)的发生率、主要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1994年7月~2000年7月间248例特发性FSGS的患者,观察肾组织的光镜、 荧光及电镜的特点,根据肾小球病变将特发性FSGS分为3种亚型。结果 248例成人特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占同期肾活检的12.4%,占成年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9.0%,以18~3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约占44.4%)。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者143例(占57.7%)。FSGS的3种病理亚型中,经典型FSGS仍占绝大多数(91.5%),尖端型为4.4%,塌陷型为4.1%,肾活检时,约1/3以上为肾功能不全(约占35.1%)。13例尿毒症中76.9%病理亚型为塌陷型。结论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病1/5,FSGS患者肾活检时,除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外,肾功能不全也较常见。塌陷型FSGS常表现为进行性的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其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