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28例男性住院治疗冠心病(CHD)患者,接受10~40天流变药物的治疗,虽然患者比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患者表观全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区别。若采用固定比积(0.50)的红细胞PBS,悬液,患者血样的表观粘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红细胞聚集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红细胞变形性明显减弱和聚集性显著升高是住院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的主要特点,并提示,改善红细胞流变性异常和降低血浆粘度对冠心病患者可能是一种有益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与血液流变性的相互关系,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胰岛素含量及血液流变性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发现高血压组血糖(G)、血胰岛素(In)、及G/In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红细胞压积二组比较无差异。结果提示高血压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而胰岛素增高导致血脂代谢、细胞内钙含量异常,从而主要影响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凝聚力,引起血液粘度的增加,血液流变性发生改变;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循环阻力增加、形成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脉促活胶囊对兔红细胞流变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通脉促活胶囊对兔实验性高粘滞血症的红细胞流变性的作用。方法用高分子右旋糖苷对兔造成高粘滞血症,即血瘀证动物模型,通过对动物血液粘度和红细胞流变性指标的检测,观察通脉促活胶囊的药理作用。结果通脉促活胶囊具有降低血液粘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和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给药后,红细胞聚集指数为14.29±5.06%,红细胞变形指数为45.58±6.41%,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脉促活胶囊具有降低兔血液粘度,增加细胞流动性,改善红细胞流变性的作用,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检测肾病综合征患儿不同病期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急性期低中高切变率,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缓解期血浆粘度恢复正常,但全血表观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仍高于正常。提示肾病综合征患儿不仅急性期而且缓解期仍存在高粘滞血症。上述血液流变性异常与肾病综合征患儿的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肺心病等几种常见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采用LBY—N6A全自动旋转式血液粘度计,分别检测几种老年性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3个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ηb)及血浆粘度(ηp),并以温氏法、魏氏法和凝固法分别测定红细胞比积(HCT)、血沉(ESR)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计算出全血还原粘度(ηre)、红细胞聚集指数(RAI)、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指数(DI)和血沉方程K值(ESRK)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几种老年性疾病患者的 ηh、ηP、HCT、Fib、ESRK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 05~0. 001),红细胞聚集性、刚性明显增强,变形能力降低。研究表明,几种老年性疾病患者存在高粘滞、高聚集状态之共性。结论老年性疾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改变,特别是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即红细胞刚性增强)是体内微循环障碍、血液淤滞、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故认为老年性疾病患者需要做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流变性特点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监测指标,为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
对家兔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组、油酸型RDS654-2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的血液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酸型RDS和生理盐水治疗组ηa、RI、TK均明显增高,OD、HCT显著降低;而654-2治疗组ηa、RI和ηp等均无明显变化。提示油酸型RDS存在高全血粘度血症。654-2可能通过抑制红细胞、血小板聚集等而降低全血粘度、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油酸致大鼠急性肾衰时血液流变性的改变。观察了樟柳碱,东莨菪碱及山莨菪碱对这些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肾衰时,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均明显增高,红细胞比积,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樟柳碱及东莨菪碱能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粘度;山莨菪碱能降低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说明,急性肾衰时血液的流变性有明显障碍,三种莨菪药均能改善急性肾衰时血液的流变性。  相似文献   

8.
896例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检测896例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性九项指标,结果发现其均明显高于808例对照组(P<0.05或<0.01)。以红细胞流变性改变为基础,分为正常型、全高型、高粘型、高聚型及高压积型。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是脑血栓发病的重要因素。粘度越高,脑血流量越低;压积越高,粘度越大;RBC表面电荷越少,聚集性越强。提示: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意义在于阐明发病机理、指导临床治疗、帮助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观察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结果表明,EPO治疗后,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达正常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全血粘度的升高主要与红细胞比积升高有关,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Casson粘度无关;而输血治疗对照组的血流变参数于输血前后则无明显改变。EPO治疗后,体外血小板粘附功能增强,体外形成之血栓的长度、湿重及于重也明显增加。结果说明,应用EPO治疗后,血液粘度增加,尽管在正常范围,但血栓形成的倾向明显增高,甚至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0.
硒、维生素E联用对高胆固醇血症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胆固醇血症家兔应用硒(Se)、维生素E(VE)前后血液流变性、过氧化脂质(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进行观察。发现Se或VE及Se、VE联用可不同程度降低高胆固醇家兔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性,增加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清LPO含量、TXA2/PGI2比值和TXA2水平,提高GSH-Px、SOD活力和PGI2水平。提示Se和VE有降低血液粘稠度作用,Se、VE联用组效果优于Se或VE单用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5岁以下脑梗死患者52例(卒中组),与脑血管病无关的相同年龄段同期住院患者47例(对照组)均检测其血压、血脂、脂蛋白(a)、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卒中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增高、血液流变紊乱,及时和长期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降低血液粘度对防治青年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8例糖尿病患者,检查CIMT后,分为血管病变组及无血管病变组,检测两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及CIMT与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管病变组的CIMT、全血(低切、中切、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无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变组CIMT与全血(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常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可能参与颈动脉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血液流变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改变在正常高值血压中的作用。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仪检测正常血压组(12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132例)和高血压组(124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高血压组高于正常高值血压组(P<0.01);正常高值血压组和高血压组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正常血压组(P<0.01),高血压组又低于正常高值血压组(P<0.01)。结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已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血液流变性改变在高血压发生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液流变性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改变对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及分型诊断的作用。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仪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6例、正常对照组40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SAP和UAP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UAP组高于SAP组(P<0.01);SAP和UAP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UAP组低于SAP组(P<0.01)。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UAP的异常程度更严重。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下肢血管疾病的血液流变性分析与脉络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35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15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及应用中药脉络宁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血液粘稠度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液同时处于高凝状态。应用脉络宁后血液流变性获得改善,其程度与临床症状及体征呈正比关系。同时认为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是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又是导致下肢微循环障碍而引起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妊高征待产孕妇45例(妊高征组),正常妊娠待产孕妇45例(正常妊娠组),正常非妊娠期妇女45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组妇女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浓度、全血及血浆粘度。结果:(1)妊高征组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比率高于对照组及正常妊娠组(P<0.05);(2)妊高征组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正常妊娠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高征孕妇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较正常妊娠组及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参与了妊高征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研究张维颖1惠保定1李见勇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重度腺体萎缩伴胃粘膜上皮化生(IM)及非典型增生(ATP)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研究CAG患者血液...  相似文献   

18.
对40例产后妇女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进行观察,发现产后微循环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血液流变学检查发现其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全血高切、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升高;实验结果提示,血液聚集性和凝固性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观察40例妊娠晚期(36~40周)和产褥初期的血瘀证者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发现二者的血液粘滞性、聚集性和凝固性均增强.血液流变学12项指标均与健康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1)。晚期孕妇微循环加权积分值2.19±0.54,呈轻度微循环障碍,而产妇产褥初期加权积分值3.52±1.44.呈明显微循环障碍。这一结果为产后多瘀提供了客观的生理依据。通过进一步分析其改变机理,提示探索恰当的方法,改善血液流变、微循环状况是提高生理复旧、减少多虚多瘀并发症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不同性别健康人(健康对照组)、42例正常HCY脑梗死患者(正常Hcy组)和50例高HCY脑梗死(高HCY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ηbL)和高切粘度(ηbH)、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AI),分析HCY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HCY血症组男女性ηp、ηbL、ηbH、AI、TK、Fib及ESR与健康对照组和正常HCY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异常明显正相关。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