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血化淤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5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淤中药治疗,疗程3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也有显著的改善(p<0.01)。结论:活血化淤中药能有效地改善过敏性紫癜的血浆及血液的高黏度,从而对该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体温改变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8例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具有发热症状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并对感染和发热致血液流变性异常的机理作了进一步研究。临床上许多疾病具有发热症状或伴有感染,这时血液流变性异常改变,一般有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脏器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因此,控制感染、降低体温有助于疾病治疗和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液流变性及血糖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脑 梗死是我国中老年人群常见多发疾病 ,发病率及残疾率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脑血管疾病 ,其发病后早期、超早期有针对性治疗是降低残疾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对 4 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及血糖的变化作一回顾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入选病例均为我院内科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3年 6月间住院病例 ,诊断均符合 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三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四次修改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 ,均为发病后 1- 3天内入院 ,并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均无糖尿病、冠心病、哮喘、慢支、慢阻肺等…  相似文献   

4.
观察27例癌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p<0.01)。探讨了癌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意义,为抗凝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血液流变性改变对电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血液三元件电模型,介绍了红细胞聚集,解聚和红细胞在流场中的取向、变形,以及血浆蛋白等血液流变学因素的改变对血液电学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急性期过敏性紫癜PBMC凋亡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急性期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是否存在淋巴细胞延迟凋亡及Bcl 2和CD40L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技术 (FACS)分析经CD3单克隆抗体刺激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产生的凋亡片段DNA及凋亡细胞计数 ;FACS检测PBMCBcl 2的产生及CD40L表达。结果 与正常儿童比较 ,急性期HSP患儿的PBMC出现延迟凋亡现象 ,Bcl 2产生及CD40L表达增高 ,且Anti CD40L能明显纠正延迟凋亡。结论 HSP患儿的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存在延迟凋亡 ,可能与Bcl 2的异常产生及CD40L过度表达有关 ,推测可能为HSP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血液流变性异常有关。检测了54创男性肾病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降低.而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浆粘度升高。体外血栓形成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8.
血液流动性和有形成份的黏弹性及变形性的改变 ,是冠状动脉循环障碍导致心绞痛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的原因和基础 ,为此我们对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 ,并对其中的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检测对象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且经血清酶学检测除外心肌梗死。本组男26例 ,女19例 ,年龄45~62岁 ,平均51岁。其中初发劳累型26例 ,恶化劳累型15例 ,自发型4例 ,正常对照组45例经临床检查均除外糖尿病、血液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等。2检测方法 :使用LG -R -80系…  相似文献   

9.
不同性质脑卒中急性期血液流变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5例脑梗塞、46例脑出血急性期经头颅CT证实的住院病人进行了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四项流变学指标检测,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脑出血组三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脑梗塞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脑梗塞有一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血液流变性异常并非仅见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而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样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无鉴别价值,可认为是二者发病的共同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报告47例肺心病与72例正常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变并作了对比。结果提示有50%左右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无高粘滞血症和/或高凝状态。造成血液流变学结果正常甚至低于正常的主要原因为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低胆固醇血症;右心衰、水肿、血容量相对增加而致血液稀释;慢性病人长期服用潘生丁、阿斯匹林及血管扩张剂;降低肺动脉压、抑制红细胞、血小板聚集,血管扩张剂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而致血粘滞性降低,减轻了高凝状态。本组病人不能证明有免疫球蛋白“遮敝”在红细胞表面而使其表面电荷降低、电泳速度减慢的学说。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肺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肺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 :检测 32例急性肺炎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 ,并与 3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肺炎患者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而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本组结果提示急性肺炎患者血液处于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收集住院脑出血病例157例,均经头颅CT确诊,测定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正常健康人群对照;对所有患者按血肿量大小及出血部位分组,观察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结果脑出血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出血随血肿量的增大,血粘度增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丘脑、壳核、脑干出血,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依次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呈浓、粘、聚、凝状态,血肿量及出血部位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血栓通对急性肾衰兔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通对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家兔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ARF组、血栓通组。检测各组不同时相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结果:ARF组兔出现高粘滞血症,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升高,血沉明显增快(P<0.01);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增强(P<0.01)。血栓通组与ARF组比较,血液流变性指标明显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栓通能明显降低ARF兔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从而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张爱华 《中国微循环》2002,6(4):228-229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癌症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消化系统癌症病人及正常人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癌症组血浆粘度 ( ηp)升高 ,但不同种类癌症缺乏特异性改变。与对照组比较 :≥56岁 ,中、晚期 ,未缓解或复发 ,已转移组 ηp 升高 ,2周内死亡组 ηp 下降。结论消化系统癌症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 ,后者与病情相应 ,分析其变化有助于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由于反复肺部感染,缺氧,易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从而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而加重心衰和呼衰。为此我们于1992~1996年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设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并对二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性改变及其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108例,病程2至24年,均系住院病人。全部患者根据我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确诊。108例患者入院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呈异常…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重组链激酶早期溶栓的血液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重组链激酶早期静脉溶栓前后的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 :对 36例患者分别于溶栓开始前、溶栓治疗后 3h采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异常。溶栓 3h后各项血液流变指标明显改善 ,尤以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红细胞刚性指数为著。结论 :重组链激酶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血液流变学各项异常指标 ,对缩小梗死面积 ,恢复心肌灌注 ,减少并发症 ,防止梗死后心绞痛及再梗死的发生 ,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经诊断的12例X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研究结果表明,X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人各项参数指标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证实:X综合征患者存在高粘滞血症、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对其采用抗凝、溶栓、降脂、降糖的综合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隐性心肌缺血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隐性心肌缺血者血脂及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为早期发现和防治冠心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性别和年龄大致相同的隐性心肌缺血者和心电图正常的健康对照人群,同时进行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比较两组两类指标的差异。结果:隐性心肌缺血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液低、中、高切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每项指标的异常率在两组间相差明显。结论::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可作为隐性心肌缺血和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9.
斑秃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6例斑秃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斑秃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性升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甲襞微循环血管襻清晰度下降、数目减少、管襻变短,血液流速较慢,以粒线流、粒流为多见.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功能障碍在斑秃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提示在采用外用药物治疗斑秃的同时应考虑联合应用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