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栓阻塞了某支深静脉致血栓远侧的血液回流障碍,继而引起的组织瘀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本院发生1例右斜疝高位结扎加巴西尼修补术后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右腹股沟斜疝,术后第3日出现右下肢疼痛、肿胀,并逐渐加剧,股三角区可以扪及条束状物并有明显压痛,经彩超及右下肢血管造影确诊为“右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立即给与溶栓、抗凝治疗:尿激酶每日20万单位,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入,连续使用15天,肝素抗凝,1周后改口服华法林(首日15毫克,次日5毫克,维持量2.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性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4年10月—2012年10月,315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左侧277例,右侧38例。均行局麻下患侧股静脉穿刺,并在导丝引导下,采用12~14 F鞘管机械性血栓抽吸或配合Fogarty球囊取栓,对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后根据血栓清除情况,行抗凝或置管溶栓治疗。 结果:患肢肿胀、疼痛均于术后1~2 d内开始消退或减轻。血栓清除III级(清除率>95%)80.32%、II级(清除率50%~95%)18.09%、I级(清除率<50%)1.59%。支架植入后,治愈86.03%、显效10.79%、好转2.54%、无效0.64%。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 cm处周径差均小于入院时(均P<0.05)。随访通畅率分别为3~6个月95.87%,7~12个月95.53%,13~24个月94.25%,25~36个月92.33%。 结论:综合性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恢复时间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由基在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活机制的作用。方法:在10只白家猪侧腹部和臀部制备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实验组)和轴型筋膜皮瓣(对照组)各30块。皮瓣大小5cm×15cm,术后7天测定二组皮瓣的成活长度,并对距蒂部5cm、10cm和15cm处的实验组全层、对照组皮肤层和脂肪层3种组织的自由基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实验组成活长度为10.8±1.24cm,对照组为8.5±1.62cm(P<0.01);实验组5cm、10cm和对照组皮肤层5cm处自由基含量较低,对照组脂肪层10cm和15cm处含量最高。结论:对照组中远端皮下脂肪组织在皮瓣的成活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较多而不利于其成活,成活长度较实验组减少了21.3%;而实验组因去除了中远端大部分脂肪组织,自由基含量明显减少,成活长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截石位手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截石位手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湖北省财贸医院王家琳,王英1病例介绍例1,男,51岁。3年前因在他院行枯痔疗法多次,近2年进行性排便困难。收入我院。检查,见距肛门3cm以上直肠广泛环状狭窄,仅见0.5cm缝隙。于1991年10月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在肾囊肿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1992年12月~1995年12月应用腹腔镜治疗单纯肾囊肿31例。年龄21~72岁,平均53岁。男16例,女15例。囊肿最大直径4.5~11.4cm,平均7.7cm;左肾17例,右肾11例,双肾3例。肾上极6例,下极12例,中部12例,多发1例。手术采用经腹腔途径19例,经后腹膜腔途径12例。31例全部治疗成功。手术时间15~180分钟,平均80分钟。其中经腹腔途径平均85±36分钟,经后腹膜腔途径平均65±25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日3.62±1.53天,其中经腹腔组3.39±1.32天,经后腹膜腔组3.80±1.32天,术后随访1~36(17.10±9.55)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后、一期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或同时支架置入)在Cockett综合征继发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41例Cockett综合征继发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滤器保护下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溶栓后造影检查存在髂静脉梗阻者,同时行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置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健患肢髌骨上、下缘15 cm的大小腿周径,并分析静脉通畅率。结果本组患者溶栓导管的放置时间为(7±3)d,尿激酶用量为(358.32±69.38)×104 U。本组共置入35枚巴德支架(35例),4例行球囊扩张,2例放弃治疗。治疗前后健患肢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患者的静脉通畅率为58%~75%、(61±10)%,术后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后3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6个月,瓣膜保存率达82.86%(29/35),髂静脉一期通畅率为100%(39/39)。随访期间1例髂静脉闭塞未处理者血栓复发,1例患者因髂静脉支架进入下腔静脉过长,导致右侧急性血栓形成;无肺栓塞病例。结论在导管溶栓基础上,一期解除髂静脉梗阻治疗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及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栓复发率,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栓,并行大隐静脉或胫前静脉插管持续给药的疗效。方法2004年12月~2006年3月,对13例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患者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24~49岁。发病至手术时间24~120h,平均70h。13例均为左下肢患病,4例为髂股型,其余均为混合型。左下肢明显水肿,肢体皮肤颜色无改变,尚无动脉供血障碍。术前均经彩色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顺行造影确诊,提示患肢深静脉不显影或长段低回声血栓影,上界达髂股静脉水平。患肢增粗,周径比对侧增粗3~6cm。术前均未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术后经大隐静脉或胫前静脉持续给予肝素与尿激酶。结果13例手术均顺利,无术中及术后死亡,亦无症状型肺栓塞发生。术后患肢均迅速消肿。术后2周行下肢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10例全程基本通畅,3例存在髂股静脉短段闭塞。获随访3~18个月,平均9个月,13例均恢复劳动。除3例外髂骨静脉短段闭塞者外,其余下肢无肿胀及浅静脉曲张。结论对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取栓是必要的,术后持续给予溶栓抗凝药静脉通畅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清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成形一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我科采用Angiojet机械吸栓,辅助尿激酶溶栓(PCDT)及选择性导管吸栓,并一期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DVT伴IVCS 18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植入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术后取出。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彩超或下肢静脉CT复查深静脉及支架血流通畅情况。结果深静脉血栓中央型7例,混合型11例;技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平均(105.32±25.46)分钟;血栓抽吸时间108~480秒,平均(301.24±56.52)秒。血栓清除率Ⅲ级14例,Ⅱ级4例。1例滤器捕获血栓,无症状性肺栓塞、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平均随访(5.56±2.78)个月,2例Ⅱ级清栓患者术后1个月内股静脉不完全栓塞(1例抗凝好转,另1例复发血栓再次手术),1例肿瘤患者半年后髂静脉支架闭塞,余15例下肢深静脉及髂静脉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急性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Angiojet清栓同期联合髂静脉腔内成形治疗方法高效、安全,对于血栓负荷大、管壁残留血栓明显的患者建议辅助导管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在30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过的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膝降血管的起始、走行位置、分支和分布。膝降动脉于股骨内侧髁下缘上方11.5±1.6cm处起于股动脉,外经2.3±0.4mm。膝降动脉关节支或直接发自股动脉的关节支是股骨内侧髁前内侧面3cm×6cm区域的主要供血动脉。根据解剖结果,设计了带膝降血管蒂股骨内侧髁骨(膜)瓣,用以移位修复股骨中下段骨不连或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刘树义 《中国骨伤》1998,11(5):61-61
我院自1990年11月~1993年5月对16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短肢畸形患者采用髂骨延长术矫治,经3年8个月~6年3个月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1例;年龄15~29岁。左下肢4例,右下肢12例。肢体短缩幅度最多4.0cm,最少3.0cm,平均3.3cm。2.治疗方法:(1)术前准备:除骨科一般常规检查外,对下肢长度,肌力,骨关节畸形,均详细检查记录,常规备血400ml。(2)麻醉与体位:连续硬膜外麻醉,仰卧位。(3)切口:沿髂嵴中点向下作12~15cm切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