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该实验为随机对照方法,拟评价冠脉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随访6个月时是否能改善总体左室射血分数(LVEF)。  相似文献   

3.
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数量大量减少。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手术均不能挽救已经坏死的心肌。心脏移植由于手术复杂、供体受限、费用高且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等原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虽然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肌有再生现象,但是这种能力非常有限。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分化成心肌细胞的能力,具有治疗心肌梗死的巨大潜能。同时MSCs具有易于分离和体外培养扩增,不存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议,自体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没有免疫排斥反应等优势而在近年来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4.
骨髓基质干细胞(MSC)具有良好的分化潜能,能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再生心肌和血管,重塑心肌结构,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和室壁顺应性,促进血管再生,建立有效冠脉侧枝循环,提高心脏整体功能,既改善了血供又解决心肌细胞数量减少这一心力衰竭的根本原因;而自体移植不受来源限制,取材方便、创伤小,更新率低而代谢活力高,由其分化来的心肌细胞能与周围受体肌肉细胞进行有效的电机械偶合,容易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目标基因并在体内外长期表达,也不存在免疫排斥和基因突变等安全性问题,因此作为心肌梗死(MI)疾病治疗的新途径有着广阔的前景.现就近年来国内外MSC自体移植在治疗MI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心肌梗死可引起心肌细胞的丢失,进而引起心脏功能的下降,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病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一类具有横向分化为各系统器官和组织能力的干细胞,能补充丢失的心肌细胞并通过旁分泌等机制增强心功能,为心肌梗死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极具发展潜力。本文对BM—MSCs的分离培养、诱导因素、移植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据www.hbver.com5月13日报道,最近,我国首例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肝脏内移植的患者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中心复查。令人惊喜的是,患者进行干细胞移植5个月后,生化8项指标全部正常,硬化萎缩的肝脏比原来长大了一圈,患者腹水消失了,体重增加了,脸色红润了。干细胞在他的肝脏中已经生根发芽,具备了新的肝功能。这项技术的成功表明我国的干细胞移植又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并有希望代替部分肝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8.
9.
心肌梗死早期给予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cells,BMCs)冠状动脉内注射途径方法简单,创伤小。BMCs定向分化能力较强,自体BMCs有较易获得,具有无免疫排斥、不引起伦理道德上的争议等优点。经冠状动脉内注射移植骨髓干细胞能够改善心功能,但机制有待阐明,研究样本量小和远期的疗效不确切等问题尚需解决。动物研究提示,骨髓干细胞中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4周内能短暂改善左心室功能,可能为早期的旁分泌效应所致。监测骨髓干细胞植入后的存活、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方法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时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44例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AMI患者,在急诊成功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后随机分为AMI后第1周移植组(A组,10例)、AMI后第2、第3周移植组(B组,10例)、AMI后第4至6周移植组(C组,11例)和对照组(仅行PCI术,不进行骨髓穿刺或冠状动脉内输注,13例).各组于AMI后3 d、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采用99MTc-MIBI核素的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进行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心肌灌注缺损指数明显下降.A组与B组间未见明显差异,而C组与对照组相比亦未见明显差异.A组、B组、C组均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AMI急诊介入术后行BMSCs移植是安全的.AMI后前3周行BMSCs移植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12.
1临床病例例1,男性,60岁,因持续胸痛5h伴气促于2004年10月18日入院。查体:血压125/75mmHg,肝颈返流征(-),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律齐,无杂音,双下肢无浮肿。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弓背抬高0.1~0.5mV。心肌酶谱明显增高,肌钙蛋白( )。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根部内径29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0mm,左心房内径29mm,室间隔厚度11mm,左心室后壁厚度11mm,射血分数(EF)35%,前壁收缩活动减弱。心肌灌注超声造影示左心室前壁、前间壁心肌血容量、血流量明显减少,局部无灌注信号,左心室前壁、前间壁灌注速度明显减慢…  相似文献   

13.
刘俊  游庆军  蒋锡初 《山东医药》2006,46(30):13-14
目的 观察骨髓干细胞(MSCs)移植对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5例AMI患者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9例)和对照组(16例)。移植组通过介入法移植MSCs,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术后通过心脏超声以及核素显像(SPECT)全面评价心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均健康存活。移植组术后2周起EF及CO显著提高,第6周最明显;SPECT显示心肌梗死面积2周起明显缩小,第6周最明显,第8周与第6周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s移植有望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Stafan Jansson等在Lancet今年1月14日(113页)报道了首项随机化、双盲的STEMI患者的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临床试验。在4个月的随访中,见到干细胞治疗组的梗死范围明显缩小,区域性收缩功能恢复率较好,但左室射血分数、心肌灌注及心肌代谢未见改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治疗肝硬化的一些机制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autologous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ABM-MNCs)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心功能超声学参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04年6月~2006年3月,严格筛选出AMI35例,年龄在65岁以下,心肌梗死距此次手术的时间在1个月以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在0.45以下,随机分为2组(两组各有3名女性患者)。移植组18例,年龄(54±13)岁,AMI距本次手术时间(10±4)d,置入支架时经冠状动脉在梗死相关血管移植ABM-MNCs;对照组17例,年龄(57±11)岁,AMI距本次手术的时间(9±6)d,置入支架时经冠状动脉在梗死相关血管注入等体积生理氯化钠溶液;在术前及术后45d、90d为患者复查心脏彩超;术前、术后5、45、90d抽取患者全血,分离血浆,试验结束后用ELISA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浓度。结果在术后45d和90d,的心输出量、短轴缩短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表明:移植组的心肌收缩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90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表明:移植组的心肌舒张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45d和90d,二尖瓣环水平6位点S峰、E峰和A峰,移植组有部分位点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90d,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A峰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提示发生心脏重构,而移植组增大不明显(P>0.05);术后5d、45d和90d,移植组VEGF浓度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ABM-MNCs移植能有效改善AMI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VEGF高表达可能与造血干细胞的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黄晓静 《内科》2007,2(6):955-95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相关动脉的再灌注对挽救缺血心肌和限制梗死范围至关重要。尽管近年来因治疗方法的改进(包括介入、手术及药物治疗)能有效地对梗死相关动脉再灌注。但因为心肌梗死通常在梗塞动脉开通之前已迅速发生,所以此类治疗并不能使已梗死的心肌功能得到改善。而未梗死的成熟心肌细胞最近虽被证实不是终末细胞,具有再生和增殖能力,尤其是在心肌梗死时梗死区周边的心肌细胞能呈有丝分裂成倍增长,但这仍不能完整地修复心肌组织,大部分还是靠疤痕组织修复替代。  相似文献   

18.
重型肝炎的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脏疾病的治疗作用,为重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肝病治疗中心的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120例,年龄20~60岁。80例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40例为对照。患者在无菌条件下,抽取骨髓100ml,分离纯化骨髓十细胞。在局部麻醉下,分离的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肝脏。对患者在移植后的1、2、4、8、12、24周进行肝功能检测,观察患者移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在移植后24周内,ALT逐渐降低,由平均183.2U/L降至98.3U/L;TBIL逐渐降低,由平均151.3μmol/L降至81.3μmol/L;ALB逐渐升高,由平均26.1g/L升至32.5g/L;PTA逐渐上升,由平均43.8%升到60.2%;患者生存率有所提高;此外,移植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改善,症状好转,牛存率有所提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不良反应小,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评价骨髓单个核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CD34+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2例心绞痛患者,接受目前最佳药物治疗,随机分为单个核细胞组(24例)、间充质干细胞组(24例)和CD34+干细胞组(24例).常规前降支病变PCI术后,进行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于冠状动脉病变近端注入骨髓干细胞.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进行二维超声、单光子体层扫描(SPECD和动态心电图检测,术中,术后3、6个月评价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心绞痛的疗效.结果 未观察到因冠状动脉内注射而导致的心肌梗死、心肌酶升高、心肌穿孔、心包积液、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发生,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从治疗有效性指标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运动时间及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方面评价,CD34+干细胞组与前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0.01);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心绞痛是安全和有效的,其中CD34+干细胞移植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  相似文献   

20.
秦星  武峰  王晨  崔明亮  潘侨  刘俊廷  曹丰 《心脏杂志》2012,24(3):320-323
目的:探讨经皮经心内膜心肌注射移植猪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治疗心肌梗死(MI)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5只雌性健康小型猪通过股动脉入路采用冠脉球囊封堵冠状动脉左前降支60 min建立MI模型。以超声确定MI后两周,采用心肌注射器经心内膜向心肌内注入1×108个小型猪自体红色荧光染料Dil标记的BMSCs,并观察心电图(ECG)的变化。移植BMSCs 8周后,取心肌组织行病理切片,选取含有移植细胞的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4只小型猪成功地建立MI模型(1只因术中室颤死亡)并完成经心内膜的细胞移植,注射过程可出现一过性室性早搏以及短阵室速。通过心肌免疫荧光染色证实,移植的BMSCs已在宿主心肌内存活。结论: 使用心肌注射器经心内膜心肌移植自体BMSCs创伤小,方法可行,具有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