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制备能同时实现T1-T2双模式磁共振成像的Fe3O4-BSAGd纳米粒子造影剂,并对其造影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以提高磁共振造影剂对病变部位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克服单一阳性造影剂和阴性造影剂的局限性,实现疾病的精准诊断。方法: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出油溶性粒径约6 nm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随后利用超声乳化方式在其表面修饰顺磁性牛血清白蛋白-钆复合物(BSAGd),同时赋予Fe3O4纳米粒子顺磁性、水溶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对其形貌、水合粒径(hydrated diameter,HD)、饱和磁化强度、弛豫效率(relaxation efficiency,r)、体外T1和T2加权成像效果、细胞毒性进行了表征。结果:Fe3O4-BSAGd纳米颗粒径为10 nm,水合粒径约32 nm,分散均匀稳定。Fe3O4-BSAGd的饱和磁化强度为30.2 emu/g。纵向(r1)及横向(r2)弛豫率分别为6.30 mM-1s-1和287.08 mM-1s-1。体外双模式成像结果显示其具有显著的T1-T2成像效果,并呈现浓度依赖性。细胞毒性测试结果显示,Fe3O4-BSAGd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结论:所制备的Fe3O4-BSAGd纳米粒子的体外T1和T2造影效果优良,生物相容性极好,为下一步的体内成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纳米As2O3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制备将药物治疗与热疗相结合的靶向抗癌药物新剂型-As2O3磁性脂质体。方法:用改良的湿化学法制备MnxZn(1鄄x)Fe2O4(锰锌铁氧体)纳米磁性粒子,运用透射电镜和PE热分析系统进行表征,在高频交变磁场下进行体外加热试验,MTT实验检测其细胞毒性;采用薄膜-超声法加高速搅拌制备纳米As2O3磁性脂质体,用透射电镜、图像分析系统和能谱仪对其进行表征,原子荧光光度计检验脂质体中As2O3的包封率。结果:MnxZn(1鄄x)Fe2O4纳米磁性粒子近似球形,粒径20~40nm,无细胞毒性,居里温度随锰锌比例的不同分布在97℃~140℃之间,其磁流体在高频交变磁场下可升温至35℃~47℃并保持恒定。以此磁性材料为载体制成的As2O3磁性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82±125)nm,其中含有As2O3和MnxZn(1鄄x)Fe2O4的成份,药物包封率达到71.16%。结论:MnxZn(1鄄x)Fe2O4纳米粒子是制备医用磁性脂质体的良好载体,采用薄膜-超声法加高速搅拌可制备纳米级As2O3磁性脂质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As2O3磁性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联合磁流体热疗(MFH)对宫颈癌Siha细胞株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冻凝聚法制备As2O3磁性纳米微球,能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对其进行表征;高频交变磁场中进行体外升温实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As2O3磁性纳米微球联合MFH对宫颈癌Siha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凋亡。结果:所制备As2O3磁性纳米微球近似球形,粒径约为120nm,含砷量为0.61%,在输出电流I=300A的高频交变磁场中具有升温能力,且能达到肿瘤治疗的有效温度(41℃~46℃);As2O3磁性纳米微球联合MFH能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株的生长,促进其凋亡,且均较单纯As2O3液及单纯MFH明显。结论:As2O3磁性纳米微球可同时发挥As2O3的细胞毒性作用和磁感应加热的联合定向治疗作用,效果优于单一治疗,为临床治疗宫颈癌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纳米级超顺磁性Fe3O4超细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采用水解法,在碱性条件下制备出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子。方法 在N2保护和剧烈搅拌等条件下,将Fe^3 和Fe^2 混合液滴入氨水溶液中。结果 所制得的Fe3O4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25nrn,具有超顺磁性。结论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粉末衍射法对所制得的Fe3O4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本法可用于Fe3O4纳米粒子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铁磁流体联合交变磁场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一定的交变磁场不同浓度Fe3O4磁流体热疗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影响。方法在肝细胞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Fe3O4磁流体,暴露在交变磁场中30min后,采用MTT法、细胞计数、光镜、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观察经过上述药物处理后,肝癌细胞活细胞数的光密度值、杀伤率、生长曲线、细胞形态变化、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随着磁流体中Fe3O4纳米粒浓度的增加,①细胞培养液的温度分别上升到38.9~47.2℃;Fe3O4浓度≥4.5mg/mL时,温度〉41℃;②细胞增殖抑制增强,肝癌细胞活细胞数的光密度值下降,杀伤率(cytotoxity index,CI)增加;当Fe3O4浓度24.5mg/mL时,CI/〉50%,CI最高达85.91%,呈明显的量效关系(P〈0.001);③细胞核染色质凝聚、浓缩,有的成半月形或梅花辩状改变,尤以Fe3O4浓度〉/4.5mg/mL时变化明显;④细胞周期停滞于S期,S期细胞增加,凋亡率增加;Fe3O4浓度从4.5mg/mL增加到6.0mg/mL时,凋亡率分别由27.06%增加到66.05%;Fe3O4浓度为3.0mg/mL时,温度为39.8℃〈40℃,凋亡率为14.22%(P〈0.001)。结论交变磁场作用下,随Fe3O4浓度增加,温度升高,磁流体对人肝癌细胞HepG2毒性增强,细胞凋亡增加;磁流体中Fe3O4浓度与其成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
靶向治疗用Fe_3O_4 及其白蛋白包被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Fe3O4及其白蛋白包被的磁性纳米粒子.方法采用部分还原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通过微乳化方法制备了白蛋白包被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结果Fe3O4粒径为10nm左右,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显示Fe3O4纳米磁性微粒是典型的尖晶石构型;白蛋白包被的磁性纳米粒子直径在200nm左右.结论Fe3O4及其白蛋白包被的磁性纳米粒子适于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以Fe3O4磁性纳米颗粒(Fe3O4,MNP)/胞嘧啶脱氨酶(CD)/5-氟胞嘧啶(5-FC)系统为基础的神经系统胶质瘤治疗方法.方法:利用高温分解铁有机物法以2-吡咯烷酮和乙酰丙酮铁为原料制备出Fe3O4 MNP,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磁性材料进行表面修饰.以Fe3O4 MNP为载体将CD基因转染U251胶质瘤细胞,检测Fe3O4 MNP对质粒pCMVCD的结合与保护能力.通过RT-PCR,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CD基因在U251细胞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5-FC化疗后U251-CD细胞生长曲线的变化.结果:制备出粒径为(10±2)nm的Fe3O4 MNP;使用Fe3O4 MNP作为载体将CD基因成功转染U251细胞;脂质体转染组转染率为(39.23±12.12)%,而示Fe3O4 MNP转染组转染率为(67.35±11.19)%,2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Fe3O4 MNP作为载体转染的U251-CD细胞CD基因稳定表达,并呈时间相关性增强表达模式;U251-CD细胞加入5-FC后能显著抑制U251细胞生长.结论:Fe3O4 MNP可作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Fe3O4 MNP/CD/5-FC系统可作为脑胶质瘤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NH2基修饰SiO2包覆的Fe3O4纳米管药物载体并研究其载药性能。方法使用水热法制备Fe2O3纳米管,然后用SiO2对其表面进行包覆,再使用H2还原制备SiO2包覆的Fe3O4纳米管,接着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其表面进行—NH2修饰,以水杨酸为模型药物研究所制备载体的载药性能。结果成功制备出NH2基修饰SiO2包覆的Fe3O4纳米管药物载体,载药实验显示:以水为溶剂时,所制备的载体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54.7%和55.8%;以体积分数50%乙醇为溶剂时,所制备的载体的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22.4%和49.1%。结论成功制备得到形状新颖的载药率高的纳米Fe3O4磁性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9.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然后用异丙醇为凝聚剂采用单凝聚法制备磁性Fe3O4明胶复合纳米粒子。考察了明胶浓度与异丙醇的体积以及Fe3O4含量对粒径分布及性能的关系。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Zetasizer粒度分析仪测量磁性明胶复合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及差热分析进行结构和热稳定分析。结果表明磁性Fe3O4明胶复合纳米粒子中的Fe3O4纳米粒子被明胶所包覆,而且粒径很小,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纳米新剂型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以聚乙醇化聚乳酸(PEG‐PLA)为载体材料,W/O/W型超声乳化制备As2O3纳米粒,同时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最终得到人源抗VEGFR‐2/As2O3‐PEG‐PLA纳米粒。对其粒径分布、Zata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测定,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其表观形态,同时考察其体外释药和稳定性。选择24只肝癌裸鼠,随机分为VEGFR‐2/As2O3‐PEG‐PLA组及As2O3‐PEG‐PLA组,通过尾静脉注射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s2O3在两组裸鼠体内的分布;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结果本实验制得的As2O3纳米制剂VEGFR‐2/As2O3‐PEG‐PLA粒径为(141.9±13.2)nm,Zata电位为(10.2±1.1)mV;经TEM观察呈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状、大小较一致,分散性较好;载药量为(5.51±1.83)%,包封率为(62.12±5.98)%。体外释放发现其具有缓释效果,半数释放时间t1/2分别为10h;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发现该制剂稳定性良好。与As2O3‐PEG‐PLA组比较,VEGFR‐2/As2O3‐PEG‐PLA组中肿瘤、肝组织的As2O3浓度较高,心、血液、肾组织的As2O3浓度较低(P<0.05),且肿瘤组织中VEGFR‐2阳性率及蛋白表达较低。结论以PEG‐PLA为载体材料制备得到As2O3纳米制剂,且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最终得到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稳定性良好的纳米制剂,且初步证实在肝癌裸鼠体内具有良好的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构建纳米微球靶向性地提高巨噬细胞中的铁浓度来增强抗肿瘤免疫。方法 采用W/O/W复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CD206单克隆抗体表面修饰的载Fe3O4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微球。使用马尔文粒径检测仪测定微粒直径,Zeta电位 法测定Zeta电位。用铁测定试剂盒测定Fe3O4的包封率。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CD206抗体与巨噬细胞的结合及靶向性。Western blot、qRT-PCR检测巨噬细胞的极化指数。并用BALB/C-57小鼠皮下肿瘤模型验证纳米微球促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极化状态。结果 纳米微球的平均直径在260~95 nm范围内,Zeta电位值在-19~-33 MV。Fe3O4的包封率在65%~75%。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单克隆抗体与PLGA微球偶联率为65%~70%,免疫荧光实验证实了PLGA微球与CD206高表达巨噬细胞的靶向结合能力。Western blot和qRT-PCR证实了偶联CD206抗体载Fe3O4的PLGA纳米微球(CD206-Fe3O4-PLGA)和载Fe3O4的PLGA纳米微球(Fe3O4-PLGA)促进TNF-α、iNOS和IL-1β的表达(P<0.05)。小鼠肿瘤模型研究证实CD206-Fe3O4-PLGA纳米颗粒促进TAMs中CD86的表达。结论 PLGA纳米微球具有均匀的粒子的大小及Zeta电位,以及较好的抗体偶联效率及纳米铁包封率,同时偶联CD206的PLGA微球能够较好的靶向结M2型巨噬细胞,并通过释放包被的Fe3O4促进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本研究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包覆油酸钠的超顺磁性纳米Fe3O4粒子,主要研究了搅拌强度、加料方式、温度、料液浓度等因素对Fe3O4粒径的影响。对包覆油酸钠的纳米Fe3O4粒子采用葡聚糖进行表面处理后制备成靶向复合纳米粒子,考察了复合粒子的特异性浓聚效果。结果表明:在转速为7 000 r/min的高速剪切机里,当温度为70 ℃,FeCl2的浓度为01 mol/L时,所制备的单层包覆油酸钠的纳米Fe3O4粒子平均粒径为8 nm,为单畴晶并具有超顺磁性。靶向纳米复合Fe3O4粒子可以特异性聚集于肿瘤部位,浓聚效果是生理盐水的213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新型磁性纳米微球SiO2@Fe3O4,并考察其对盐酸表柔比星的载药性能。方法: 以水热法制备的Fe3O4作为核,无水乙醇和水为共溶剂,一定浓度的氨水为催化剂,通过正硅酸四乙酯(tetraethyl orthosilicate,TEOS)的水解与缩合制备SiO2@Fe3O4复合纳米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XRD)法、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吸收光谱(FT-IR)等测试样品的物相与结构,通过外加磁场测试其磁响应性,并通过药物吸附和缓释实验检测该纳米微球对表柔比星的载药性能。结果: 当V(TEOS)=0.8 mL,V(氨水)=1.25 mL,V(水) ∶V(无水乙醇)=1 ∶5时,SiO2在Fe3O4微球表面包覆均匀完整,厚度约为60 nm。药物吸附实验显示,制备的SiO2@Fe3O4复合纳米微球对表柔比星的吸附率为51.9%,磁响应性、体外稳定性和缓释效果均较好。 结论: 新型磁性纳米微球SiO2@Fe3O4能有效吸附和缓释表柔比星,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可作为靶向纳米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水溶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并研究其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方法 采用高温分解法制备有机相Fe3O4磁性纳米粒子,然后采用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对磁性纳米晶体进行表面修饰,得到水溶性氧化铁纳米颗粒(Water-Soluble Iron Oxide Nanparticles,WION),将WION通过尾静脉注射入SD大鼠体内,在不同时间处死大鼠,组织切片染色观察WION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对WION的生物相容性做初步探讨.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晶体的表面通过疏水长链烷烃稳定,Fe3O4纳米晶体在环己烷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颗粒并无聚集现象;尾静脉注射0.5 ml的WION溶液(l mg/ml)24 h后,WION主要集中在脾脏和肝脏,其次是肾脏和肺.结论 采用高温分解法成功制备了Fe3O4磁性纳米粒子,其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进一步采用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对其进行表面修饰,获得了分散性良好的水溶性氧化铁纳米颗粒(W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磁共振显像功能的Fe3O4纳米粒子,通过声脉冲辐射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辐照脂质微泡(microbubbles,MBs),探讨ARFI辐照微泡对Fe3O4纳米粒子在肿瘤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温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检测其形态、大小、分布等,观察其体外磁共振显像效果.选取60只SD雌性大鼠,体质量为170 ~200 g,制备Walker256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6组(n=10):单纯ARFI辐照组、单纯MBs组、ARFI辐照MBs组、单纯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MBs和Fe3O4纳米粒子组.微泡0.2 mL及5 mg/kg Fe3O4纳米粒子经大鼠尾静脉推注,ARFI辐照条件为探头间隔5 s辐照肿瘤部位,累计辐照5 min.将处理后的SD大鼠肿瘤部位行MRI扫描观察肿瘤组织信号变化;处死SD大鼠,取组织标本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形态规则,粒径分布均匀,具有磁共振显像功能.SD大鼠肿瘤组织普鲁士蓝染色结果为单纯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MBs和Fe3O4纳米粒子组均可见点状蓝染颗粒.其中ARFI辐照MBs和Fe3O4纳米粒子组蓝染颗粒计数明显多于其余2组(P<0.05).SD大鼠肿瘤部位磁共振成像结果为单纯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Fe3O4纳米粒子组、ARFI辐照MBs和Fe3O4纳米粒子组经相应处理后T2*WI均可见肿瘤内部低信号部分增加.结论 ARFI辐照MBs能够有效地提高Fe3O4纳米粒子在SD大鼠皮下移植瘤组织的分布,增强Fe3O4纳米粒子在活体肿瘤内的靶向递送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的靶向性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人原发性肝癌稞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成肿瘤对照组、纯自杀基因组、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组3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于瘤体内分别直接注射纯自杀基因、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同时于裸鼠腹腔内注射GCV,观察不同时段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做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原位凋亡。同时,用RT-PCR检测肿瘤鼠心,肝,肾的自杀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裸鼠皮下成瘤率100%;研究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组的肿瘤体积、血清AFP含量、肿瘤MVD和VEGF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纯自杀基因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都明显高于后两组(P〈0.05),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RT—PCR测示肿瘤鼠心,肝,肾未见自杀基因表达,而肿瘤细胞则出现自杀基因表达。结论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对肿瘤治疗具有靶向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肝脏肿瘤靶向给药系统,有望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型生物制剂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微乳法制备脲酶-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初步探讨其相关特性,以期获得一种合适的口服脲酶制剂.方法以碳化二亚胺为耦联剂,制备脲酶-Fe3O4磁性纳米粒子,后用Bradford蛋白测定方法测定脲酶耦联量;运用TEM测定其粒径,用FTIR来检测脲酶与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耦联.结果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与脲酶耦联后,其粒径稍有增大;Fe3O4磁性纳米粒子耦联脲酶的量与其粒径大小、碳化二亚胺/Fe3O4纳米粒子(W/W)等因素有关,粒径越小,耦联剂用量越大,耦联脲酶的量越高;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80 nm,当温度为4℃,碳化二亚胺与Fe3O4磁性纳米粒子用量比为1:2(W/W)时,脲酶的耦联率约为4.75%(W/W);固定化脲酶的活性约保留原酶活性的30%.结论Fe3O4磁性纳米粒子可用于酶、蛋白质等药物的固定化.  相似文献   

18.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制备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磁性纳米球。方法 乳化聚合法制备磁性纳米球的悬浮液,光子相关光谱仪和透射电镜测定磁性纳米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磁性纳米球中Fe含量。结果 获得了水溶性正癸酸稳定的Fe3O4磁流体的粒径及其分布,以及载体浓度与稳定剂浓度对磁性纳米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论 首次在pH=6.3~6.4条件下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了PBCA磁性纳米球的稳定悬浮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医用羟基磷灰石(HA)纳米丝并观测其特性;方法 采用常态表面活性剂(水包油)制备HA纳米丝,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仪、核磁共振仪、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HA纳米丝的特性进行观测。结果 HA纳米粒的平均尺寸为:长100nm-230nm,宽3nm-5nm;电子衍射图像显示纳米丝为多晶质。在250nm波长处,光谱包含六面体Ca^2+典型的光谱带;其他光谱带为O→Ca^2+的电荷转移。HA纳米丝微晶的Eg值分别为1.60和1.70ev;31P核磁共振谱显示在-0.59ppm处有一个强烈的共振峰和一些副峰,表明至少存在两种磷酸盐。结论 成功制备了一种适合医用的新型羟基磷灰石纳米丝。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制备同时具备磁性和荧光性的双功能纳米粒,采用有机模板和反相微乳液相结合的方法,将Fe3O4磁性纳米粒包裹在二氧化硅(SiO2)中,形成核壳结构,然后通过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的中介作用,连上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生成Fe3O4@SiO2(FITC)纳米粒。为了进行磁性分离的实验,制备连有罗丹明B异硫氰酸(RITC)的SiO2纳米粒[SiO2(RITC)]作为对照品。采用傅里叶红外、X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Fe3O4@SiO2(FITC)纳米粒的形貌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得到了粒径为100 nm左右,饱和磁化强度为29.8 emu/g,具有超顺磁性和荧光性的纳米粒;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Fe3O4@SiO2(FITC)在磁性分离应用中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