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NF-κB活性和主动脉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高脂饮食组17只.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吡格列酮组9只,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血脂;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 p65、Bax、Bcl-2 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12周后,TG、TC、LDL-C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6周后,吡格列酮组TG、TC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F κB p65、Bax明显升高,Bcl-2和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NF-κB p65、Bax明显降低,Bcl-2和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 高脂饮食可引起主动脉凋亡蛋白Bax、Bcl-2及Bcl-2/Bax比值的改变,可能与NF-κB活性增加相关.吡格列酮可减少NF-κB p65表达,调节Bax、Bcl-2表达,从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2.
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兔主动脉CD40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兔主动脉CD40L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立正常饮食、高脂饮食及高脂饮食加吡格列酮干预三组,比较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血脂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兔主动脉CD40L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兔主动脉凝血酶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mRNA的表达。结果吡格列酮能减轻高脂饮食所致的内膜增厚和平滑肌细胞增殖,吡格列酮还能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脂饮食刺激兔主动脉CD40L的表达,吡格列酮能显著减轻这种作用。高脂饮食能上调兔主动脉表达凝血酶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mRNA的表达,而吡格列酮能显著抑制这种作用。结论吡格列酮能减轻高脂饮食兔主动脉CD40L的表达,其作用可能与抑制凝血酶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mRNA表达有关,提示吡格列酮可通过抑制高脂血症患者炎症信号通路而达到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NF-κB/MCP-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6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普通饲料对照组(n=9)和高脂饲料组(n=17),高脂饲料组喂养12周后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n=8)和吡格列酮组(n=9)。分组干预4周后,平行检测各组血脂、血糖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NF-κB/MCP-1的表达。结果高脂饲料组大鼠喂养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1.729±0.472)mmol/L比(0.929±0.150)mmol/L,(2.981±0.318)mmol/L比(1.831±0.226)mmol/L,(0.499±0.337)mmol/L比(0.195±0.051)mmol/L,均为P<0.05];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0.731±0.319)mmol/L比(1.534±0.172)mmol/L,(1.720±0.249)mmol/L比(3.084±0.984)mmol/L,均为P<0.05],且主动脉内皮组织基本完好,偶有脱落,平滑肌增生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F-κB、MCP-1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0.506±0.083比0.215±0.021,0.378±0.100比0.167±0.012,均为P<0.01);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NF-κB、MCP-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0.250±0.033比0.506±0.083,0.171±0.012比0.378±0.100,均为P<0.01)。结论吡格列酮能够减轻高脂血症对动脉内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设清洁型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9)、高脂饮食组(n=17),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吡格列酮组(n=9),分别给予蒸馏水、蒸馏水(1.5ml/100g)和吡格列酮10mg/(kg·d)灌胃,1次/d,同时继续高脂饮食,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血脂水平并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高脂饮食喂养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吡格列酮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显著升高(P<0.01)。给药干预4周后,吡格列酮组干预后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G、TC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可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主动脉内膜增厚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延缓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提示吡格列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部分归于血脂改善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和非诺贝特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内PPAR-α、-γ和细胞内信号分子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C)、单纯高脂饮食组(HF)、高脂+非诺贝特组(FF)、高脂+吡格列酮组(FP).HE染色测定胰岛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岛中各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HF组胰岛面积、胰岛素、PPAR-γ、PPAR-α、NF-кB、p38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ERKl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明显增加PPAR-γ蛋白水平,降低NF-кB、p38 MAPK、ERKl的表达水平;非诺贝特能使PPAR-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也能够降低NF-кB、p38MAPK的水平.结论 非诺贝特和吡格列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胰岛功能的异常和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紊乱,保护胰岛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脂联素受体(adiponectin receptors1/2,AdipoR1/2)的表达改变,探讨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血管脂联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9只)和高脂饮食组(17只);高脂饮食组12周后检测空腹血脂,明确造模是否成功,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吡格列酮组(9只),后者给予吡格列酮溶液(0.6mg/ml)连续灌胃4周,之后检测血脂水平及主动脉病理,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荧光RT-PCR法检测主动脉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mRNA的表达,Western Bolt法检测脂联受体蛋白表达。结果高脂饲料喂养12周,高脂饮食组TG、TC、LDL水平明显升高(P0.01);给药四周后,吡格列酮组TG、TC水平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主动脉脂联素受体1/2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主动脉AdipoR(1P0.05)和AdipoR2(P0.01)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主动脉脂联素受体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联素及其受体下降可能介入高脂血症血管损伤,吡格列酮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清脂联素和主动脉血管脂联素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肺部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制成糖尿病动物模型.48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糖尿病组、高、低剂量吡格列酮治疗组.8 w后检测存活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取右肺组织,观察病理改变,并检测核因子(NF)-κB活性表达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肺组织TNF-α的水平和NF-κB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给予吡格列酮处理8 w后,肺组织TNF-α的水平和NF-κB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可有效减轻糖尿病大鼠肺部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过度活化和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LOX-1)和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及LOX-1在吡格列酮调节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型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9)、高脂饮食组(n=17),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吡格列酮组(n=9),分别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血脂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LOX-1、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 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血脂明显升高(P<0.01);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主动脉血管内皮基本完好,偶有脱落,平滑肌细胞增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主动脉LOX-1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主动脉LOX-1和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 高脂饮食可引起主动脉LOX-1和凋亡蛋白Bax、Bcl-2及Bcl-2/Bax比值的改变,而吡格列酮可降低血脂,调节LOX-1和凋亡蛋白表达,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内皮NF-κB的表达情况以及针刺对主动脉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17只刚断乳的SD大鼠经高脂喂养12 w后检测血清血脂谱、一氧化氮(NO)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针刺组(9只),干预4 w后检测主动脉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F-κB,并设普食对照组(9只).结果 高脂喂养12 w后,高脂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MPO明显高于普食对照组(P<0.01),血清NO低于普食对照组(P<0.05);干预4 w后,模型组大鼠主动脉MDA、NF-κ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O和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后主动脉MDA、NF-κB明显降低(P<0.05),NO和SOD明显增加(P<0.05).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内皮的NF-κB表达增强,针刺能够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改善高脂饮食对主动脉内皮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型SD大鼠26只,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9只)、高脂饮食组(17只),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吡格列酮组(9只),4周后,检测各组血脂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Bcl-2、Bax的表达,TUNEL染色法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1)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血脂明显升高;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G、TC水平明显降低(P=0.000);(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主动脉Bax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03),Bcl-2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00);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组主动脉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0),Bcl-2蛋白表达(P=0.001)和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0.000),且吡格列酮组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633±7.0584比6.0475±2.2370,P=0.000)。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调节凋亡蛋白表达,减少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4和核转录因子(NF)-κB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吡格列酮对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吡格列酮(15 mg/kg)治疗组。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试验测定脑梗死体积;酶联免疫吸附(ELASA)技术测定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脑组织TLR4和NF-κB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脑组织TLR4和NF-κB mRNA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干预组相比,吡格列酮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中TLR4和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并降低血中炎症反应相关因子IL-6和TNF-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Toll样受体(TLR)4及核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PTZ诱导癫痫模型,根据组别给予不同剂量PTZ连续灌胃,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TLR4及NF-κB含量,免疫荧光检测TLR4及NF-κB蛋白表达。结果通过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癫痫模型组(PTZ)大鼠脑海马TLR4、NF-κB含量比正常对照组(NC组)增高(P0.05);PTZ干预低、中、高剂量组(PL、PM、PH组)的TLR4、NF-κB表达量较PTZ组减低(P0.05),且随着PTZ干预剂量增加而调低,并于PH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区TLR4及其下游信号NF-κB表达增加,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能够通过降低TLR4及NF-κB表达,从而减轻癫痫发作对神经系统的炎性损伤,这可能是其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格列喹酮干预治疗对糖尿病肾脏病变中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影响以及对核因子-κB(NF-κB)、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月龄雄性Wistar大鼠24只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和格列喹酮干预(GI)组,每组8只。NC组予普通饮食喂养,糖尿病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及腹腔注射STZ制备。GI组在成模后予格列喹酮喂养干预。喂养2月后处死,留取各组肾脏标本,观察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NF-κB、COX-2和iNOS表达情况。结果与NC组相比,DM、GI组肾脏均有不同程度受损表现,其中,DM组病理改变最明显。与NC组相比,DM、GI组肾脏组织NF-κB、COX-2和iNOS表达均增加,GI组表达低于DM组(P0.05)。结论 NF-κB激活及其启动的下游炎症因子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格列喹酮干预治疗可抑制NF-κB激活及相应炎症因子表达,间接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PI)对高脂饮食大鼠心肌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高脂组(HL)、吡格列酮处理组(HL+PI)3组,每组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他两组饲喂高脂饲料.同时做灌胃处理,各组分别为蒸馏水、蒸馏水和吡格列酮剂量10mg/(kg*d).0周、3周、6周采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6周末,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留取心肌组织,-70 ℃保存备用.测6周末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运用RT-PCR分析各组PPARγ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高脂组比较吡格列酮组血清TG、TC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血清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血清SOD、全血GSH-Px活性降低(P<0.05);与高脂组比较,吡格列酮组血清MDA含量降低(P<0.05),血清SOD、全血GSH-Px活性增加(P<0.05);高脂组心肌PPARγ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后者心肌PPARγ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以激活高脂大鼠心肌PPARγmRNA拮抗其低表达,并具有降血脂、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鸢尾素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鸢尾素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普通饮食+生理盐水、高脂饮食+生理盐水、高脂饮食+鸢尾素,饲养至12周后处死,处死前测体重,用化学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采用HE染色和整体油红O染色分析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大小,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主动脉CD36、NF-κB p65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CD36、NF-κB p65、SOD的蛋白表达。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内膜明显增厚,而鸢尾素组较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斑块面积减少,内膜增厚程度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小鼠体重、TC、TG、LDLC、MDA水平升高,NF-κB p65、CD36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而血清SOD活性、HDLC水平减低(P0.05)。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比较,鸢尾素组小鼠体重、TC、TG、LDLC、MDA水平降低,NF-κB p65、CD36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而血清SOD活性、HDLC水平升高(P0.05)。结论鸢尾素能减轻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这可能与其降低小鼠体重和血脂、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兔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阳性表达,探讨培哚普利、缬沙坦的干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饮食组(B组);高脂饮食加培哚普利组(C组);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D组);喂饲8周后,取脑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测定NF-κB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iNOS的活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组脑组织中NF-κB,iNOS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脂饮食加培哚普利组及高脂饮食加缬沙坦组NF-κB,iNOS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致脑组织中NF-κB,iNOS表达发生的变化,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有关,培哚普利和缬沙坦从不同水平阻断RAS后,可减轻NF-κB,iNOS的表达,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过氧化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7(PPART)配体吡咯列酮预处理后急性坏死型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PPARγ对大鼠SAP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54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C组)、SAP组(A组)和吡格列酮预处理组(Ⅰ组)。采用逆行胰胆管内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0.1ml/100g)建立SAP模型。Ⅰ组大鼠在术前2h腹腔内注射吡格列酮(2mg/100g)。分别于术后3、6、12h3个时段采用腹主动脉放血法将大鼠分批处死(每次每组6只),取血、腹水和胰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胰腺组织NF-κB和ICAM-1的表达,同时进行血清淀粉酶、腹水、胰腺大体病理、组织学评分和胰腺组织含水量测定。结果吡咯列酮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SAP严重程度,血清淀粉酶水平于6h后降低;腹水量减少;胰腺组织大体和病理评分6h后降低;组织含水量逐渐减少。吡咯列酮预处理后大鼠胰腺组织中ICAM-1表达减弱、NF-κB活性受到抑制(P值均〈0.05)。结论吡咯列酮具有减轻SAP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活性和ICAM-1表达起到抗炎作用,有望成为一种临床治疗SAP的有效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DU RQ  Li HL  Yang WY  Xiao JZ  Wang B  Lou DJ  Bai XP  Pan L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8):661-665
目的探讨高脂饲养大鼠胰岛α细胞炎症通路分子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吡格列酮干预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正常饲养组(NC)、高脂饲养组(HF)、高脂+吡格列酮组(HP)。喂养20周后检测空腹血胰岛素(Fins)、胰高血糖素(Glc)、游离脂肪酸(FF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外周胰岛素抵抗程度;离体胰岛细胞表面灌注检测高糖状态Glc分泌的动态变化,同时3组大鼠各随机人组8只给予大剂量链脲菌素去β细胞处理,分为正常去β细胞组(NC-B),高脂去β细胞组(HF-B),高脂+吡格列酮去母细胞组(HP—B),采用定量PCR方法比较3组去母细胞大鼠α细胞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1)HF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低于NC组,血Fins、Glc、FFA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而HP组以上各项指标较HF组均明显改善。(2)胰岛细胞表面灌注,HF组基础Glc的分泌高于NC组(P〈0.01),16.7mmol/L葡萄糖灌注后HF组胰岛的Glc分泌未受抑制,HP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NC-B组相比,HF-B组α细胞NF-κB mRNA的表达增高20.5%,IκBα mRNA表达降低24.3%(P值均〈0.01)。HP-B组较HF.B组NF-κB、IκBα mRNA分别改善78.3%、58.8%。(4)HF组血FFA水平与GIR呈负相关(r=-0.675,P〈0.01);与NF-κB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75,P〈0.05)。结论高脂饲养导致胰岛α细胞胰岛素抵抗,同时激活了α细胞炎症通路基因的表达且与FFA升高有关。吡格列酮干预能改善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影响,并研究吡格列酮防治NAFLD发病和进展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其余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吡格列酮组大鼠在高脂饮食8周后吡格列酮10ml.kg-1.d-1灌胃。于第20周结束时将3组动物处死,取材备检。结果:①肝组织病理变化:模型对照组动物肝细胞均出现中、重度大泡性脂肪变、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聚集,吡格列酮组肝细胞也出现较明显的脂肪变和炎症表现,但较模型对照组病变轻。②TIMP-2染色指数3组分别为1.22±0.31,4.52±0.61,1.89±0.45,PDGF-B表达面积3组分别为(0.82±0.13)、(3.79±0.32)、(0.91±0.27)μm2,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吡格列酮干预后TIMP-2染色指数和PDGF-B表达面积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模型中PDGF-B和TIMP-2表达增强,吡格列酮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动物肝脏脂肪变性、炎症活动、纤维化变性程度,同时能降低PDGF-B和TIMP-2表达水平,有抗炎、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及心肌热休克蛋白60(HSP60)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普通级SD雄性大鼠18只,分为健康对照组(6只)、模型组(6只)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6只)。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阿托伐他汀干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阿托伐他汀干预4周(10 mg·kg~(-1)·d~(-1)灌胃)。实验终点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TC、TG、LDL-C,HE染色观察各组主动脉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及心肌HSP60、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TC、LDL-C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模型组大鼠主动脉组织内可见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主动脉及心肌HSP60、NF-κB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大鼠TC、LDL-C均低于模型组(均P0.01);主动脉组织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减轻;主动脉及心肌HSP60、NF-κB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调节血脂,降低HSP60的表达;并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