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腹腔镜妇科手术对围术期患者机体应激反应、酸碱平衡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腹腔镜手术,B组采用开腹手术,于术前1d、术后1d和3d清晨分别检测血C-反应蛋白(CRP)、生长激素、皮质醇和胰岛素。同时测定静息能量消耗(REE)和呼吸商(RQ)。结果:胰岛素在B组患者术后第3天与术前比较有明显下降。生长激素、CRP和皮质醇上升在B组术后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REE术后较术前显著增加,而术后B组患者REE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RQ术后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A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术后1d明显下降,第3天恢复。A组术后3d BE明显高于B组。结论:腹腔镜妇科手术创伤小于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水平低,对代谢影响小,有益于机体应激激素、机体内环境平衡的恢复。气腹可以引起体内酸血症和肺血灌流不足。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前后代谢改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对机体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影响,并评价个体化能量供给对消化道肿瘤手术应激患者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腹部中、大型手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营养支持组(术后当天按术前测定的能量消耗量开具营养配方)和普通补液组(术后第1天起每天输注5%或10%葡萄糖100~150 g)。肠道功能恢复后,可经口饮食。采用间接能量代谢测定仪测定氧气消耗量(VO_2)、二氧化碳产生量(VCO_2)、呼吸商(RQ)、静息能量消耗(REE)。测量时间分别为术前和术后第1、3、7天。并计算患者手术前、后底物氧化量、能量代谢平衡、氮平衡,监测患者前白蛋白浓度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营养支持组术后第1、3天的REE显著增加,术后第3天的增幅显著高于普通补液组(P<0.05);术后第7天降至术前水平以下。两组术后RQ均下降,营养支持组术后第3天的降幅显著小于普通补液组(P<0.05)。营养支持组葡萄糖利用、脂肪动员改变等均较普通补液组缓和。术后第7天,营养支持组的氮平衡和能量平衡均由术前负代谢平衡变为正代谢平衡,与普通补液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第7天营养支持组前白蛋白浓度显著高于普通补液组(P<0.01)。结论不伴并发症的择期消化道肿瘤手术后REE变化较小,术后不必增加能量供给。根治性肿瘤切除后患者REE值有下降趋势;个体化能量供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术后机体应激程度,改善能量和氮代谢平衡及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15-1017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患者急性创伤性氧化应激反应、能量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拟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观察组)和开腹手术组(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3d、5d的血浆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SOD)、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静态能量消耗(REE)与呼吸商(RQ)值;以及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同时在相同时间点留取尿标本测定微量白蛋白(Alb)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MDA、8-isoPGF2α、CRP均在术后1d达到高峰后降低,而SOD则呈相反趋势,观察组术后1~5d的MDA、8-iso-PGF2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REE亦在术后1d达到高峰后降低,而RQ则呈相反趋势,观察组治疗后1~5d的REE低于对照组(P<0.05),而RQ则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尿Alb/Cr和NAG/Cr在术后1d明显增高,之后逐渐回落,观察组尿Alb/Cr和NAG/Cr在术后1d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3~5d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机体的损伤程度小,造成的创伤性氧化应激及炎性损伤程度较轻,且患者机体能量消耗少,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静息能量消耗(REE)及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氧化利用情况,了解其物质、能量代谢特点。方法:随机选择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根据HbA1c水平分为3组,HbA1c≤7%为A组、7%~9%为B组和≥9%为C组,同时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测热法检测REE、呼吸商(RQ)、非蛋白呼吸商(npRQ)及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氧化利用率,并进行组间比较;另外,REE采用体重和体表面积分别进行校正。结果:糖尿病实测REE高于对照组,约12.3%,但只有B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经体重或体表面积校正后,糖尿病各组REE/体重或REE/体表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HbA1c水平组间实测REE、REE/体重和REE/体表面积均无差异。各组RQ和npRQ均值为0.80~0.82。脂肪氧化所占比例为48.90%~52.50%,高于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糖尿病各组脂肪氧化率较对照组高,且随HbA1c升高而升高,而碳水化合物氧化率随HbA1c升高而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静息代谢率;HbA1c指标不能真实反映REE水平;糖尿病组呼吸商较低、脂肪氧化率较高,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存在糖氧化受阻、脂肪氧化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小玉  吴大保 《安徽医学》2015,36(7):832-834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六安市人民医院2013年10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良性疾病需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采用腹式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4、48小时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48小时WBC均高于术前(P<0.05);经腹组术后24、48小时WBC高于经阴组(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小时血清总皮质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血清总皮质醇较术前及术后24小时升高(P<0.05);经腹组术后24、48小时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高于经阴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IL-6、CRP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48小时IL-6、CRP水平较术后24小时降低(P<0.05),但仍高于术前(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48小时IL-6、CRP水平均低于经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静息能量消耗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观察30例中晚孕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10例相同孕周的健康妊娠妇女,比较两组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REE)、体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组的REE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体脂含量、HOMA-IR及CRP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下降,可能与患者的肥胖、胰岛素抵抗及低度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良性疾病需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其中采用腹式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4h、48h白介素-6(IL -6)、C反应蛋白( CRP )、白细胞计数( WBC)、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术后24、48h时WBC均显著高于术前( P<0.05);经腹组术后24h、48h时WBC显著高于经阴组( 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h血清总皮质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术后48h血清总皮质醇较术前及术后24h显著升高( P<0.05);经腹组术后24、48h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血清总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经阴组( P<0.05);两组术后24h时IL-6、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 P<0.05),术后48h时IL-6、CRP 水平较术后24h显著降低( P<0.05),但仍显著高于术前( P<0.05);经阴组患者术后24h、48h时IL-6、CRP水平均显著低于经腹组( 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机体应激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oflex系统在腰4/5椎间盘突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腰4/5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A组(35例)和B组(32例)。A组患者接受单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联合Coflex系统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和功能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前后缘高度。结果 A组和B组随访时间分别为(93.1±6.4)、(86.3±2.5)个月,无失访患者,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JOA评分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升高,ODI随术后时间延长而下降,并且两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前、术后2 a、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前、术后2 a的ODI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末次随访的ODI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及后缘高度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下降,并且两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前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及后缘高度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a、末次随访,B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及后缘高度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采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或联合Coflex系统治疗腰4/5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均较好,但Coflex系统能更好地维持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  相似文献   

9.
后路腰椎间盘显微内窥镜手术创伤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Zhang C  Zhou Y  Chu TW  Wang J  Wang WD  H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3):3039-3042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局部及全身创伤程度的微创性。方法分别记录行显微内窥镜髓核摘除术(微创组)及开放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开放组)各2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48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浓度以及肌酸激酶(CK)活性水平变化。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切口疼痛轻,术后住院时间短,但近期疗效相近。两组血清各指标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血清IL-6为(31·6±9·9)~(39·2±11·1)ng/L(P<0·05),CK为(167·9±51·9)~(401·6±108·9)U/L(P<0·01),较术前均明显升高并达最高值,于术后48h浓度下降,其中开放组明显高于微创组。血清CRP浓度在微创组术后24h达最高,而开放组于术后48h浓度达最高(10·8±5·3)~(30·0±14·9)mg/L(P<0·01),术后24、48h微创组CRP浓度均明显低于开放组。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路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后近期疗效相近,但手术局部肌肉组织损伤轻,患者全身手术创伤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开放手术,具有微创性。  相似文献   

10.
赵龙  张荣宜  刘畅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1):1827-1830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低温等离子联合胶原酶髓核消融术2种手术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组(A组)和低温等离子联合胶原酶髓核消融术治疗组(B组),每组患者36例,比较分析A组和B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手术疗效评估。   结果  A组和B组术后1周[A组(3.39±1.29)分, B组(4.00±1.62)分]、术后1个月[A组(2.19±0.86)分, B组(2.56±0.97)分]、术后3个月[A组(1.81±0.98)分, B组(2.25±1.00)分]、术后6个月[A组(1.36±0.64)分, B组(1.94±0.89)分]、术后12个月[A组(1.08±0.77)分, B组(1.69±0.79)分]与术前[A组(6.75±1.20)分, B组(7.00±1.17)分]相比,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 < 0.05)。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低温等离子联合胶原酶髓核消融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二者相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远期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根据应用MED的时间将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为两组。2000年12月~2002年11月治疗42例为A组,2002年12月~2004年8月治疗47例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临床效果。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大于B组(P﹤0.05),而优良率则小于B组(P﹤0.05)。A组病例术中硬膜及神经根损伤3例,B组病例术中无硬膜及神经根损伤,无切口感染及椎间隙感染。结论:熟练的手术操作,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充分发挥MED的优势,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MED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预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和JOA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4月至2012年1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8例单节段LDH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MED组(81例)和FD组(8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定期随访,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评价患者手术疗效.末次随访时通过测量患者腰椎曲度、椎间隙高度、椎间水平位移和角位移评估患者腰椎稳定性.结果 MED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FD组(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4年以上随访,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明显降低,FD组术后腰椎曲度较MED组明显减小,MED、FD组分别有1、3例患者出现腰椎失稳.结论 MED与FD治疗单节段LDH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MED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是理想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开放椎板开窗术(OD)与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临床疗效。方法 57例LIDP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OD组31例和MED组26例,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OD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OD组(P<0.01)。根据Nakia判定标准,OD组优20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7.1%;MED组优1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2.3%;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D与MED治疗LIDP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M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李定鲲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44-1646
目的观察盐酸丙帕他莫治疗腰椎间盘镜手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腰椎间盘镜手术后患者40例分为A、B 2组,A组静脉注射盐酸丙帕他莫(2 g盐酸丙帕他莫注射液加入250 mL生理盐水),B组肌肉注射曲马多(100 mg注射液),镇痛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记录副反应评价安全性。结果 VAS评分在给药后15 min,30 min,60 min A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和B组镇痛起效时间也差异明显,分别为(9.33±5.16)min,(15.33±6.50)min。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结论在腰椎间盘镜手术后镇痛中,盐酸丙帕他莫注射液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手术(MED)与后路小切口开窗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术后1天及术后1周的肌酸激酶水平,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间歇性跛行情况、疼痛强度(VAS)及下腰痛相关性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定。结果除术后1年间歇性跛行、VAS及ODI比较无明显差异外,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恢复快,较常规手术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切除不同术式临床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传统腰椎间盘切除术和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种不同方法手术治疗的84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其中显微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surgical lumbar discectomy,MSLD)31例,传统腰椎间盘切除(Conventional open lami-notomy and discectomy,COLD)29例,椎间盘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24例。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情况和术后疗效。结果MSLD与MED组较COLD组手术切口小,出血少,卧床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MED组有1例复发而再次手术治愈。术后优良率MSLD与MED组高于COLD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但MSLD与ME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MSLD与MED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两者疗效相当,但均优于传统腰椎间盘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显微内镜技术和微创器械的更新、计算机技术与影像医学的发展以及医学人文理念的进步等共同促进了微创脊柱外科快速发展。微创理念已渗透脊柱外科各领域,微创脊柱外科正向损伤小、并发症少为特点的精准靶点治疗发展。本文就有代表意义的经皮穿刺及髓核成形术、脊柱内镜及内窥镜技术、计算机导航系统精准定位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操作腰椎手术等相关技术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单切口行邻近双节段后路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MED)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行双节段M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切口和双切口组,应用MacNab评分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估。选取我院2010年1月50名成年人的腰椎MRI资料,测量腰椎相邻两椎间隙中线在皮肤上交点的距离。结果:50名成年人腰椎相邻两椎间隙(L4/L5、L5/S1)中线在皮肤上交点的距离为(9.59±1.59)mm;单切口组为(13.14±5.44)mm、双切口组为(12.84±4.50)mm。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与总体间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手术疗效单切口组优良率为88.9%,双切口组为91.7%。结论:经单切口行邻近双节段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