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宫颈癌(Ⅰb2 -Ⅲb期)动脉内化疗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局部进展期宫颈癌行动脉内化疗栓塞,其中35例介入治疗后行子宫全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评估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记录是否存在盆腔淋巴转移、手术切缘阳性、脉管腔隙侵犯、卵巢转移,与未行介入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介入治疗临床总有效率75.5%;介入治疗后肿瘤细胞可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坏死,盆腔淋巴结转移(P=0.016)、手术切缘阳性(P=0.026)、脉管间隙侵犯(P=0.003)较对照组明显减少;Ⅲ期宫颈癌可手术切除率37.5%.结论 宫颈癌动脉内化疗栓塞可有效降低肿瘤病理学风险,使部分Ⅲ期宫颈癌患者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介入治疗后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先期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及手术联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方法对31例宫颈癌患者(Ⅱa期8例,Ⅱb期17例,Ⅲa期5例,Ⅲb期1例)术前介入性化疗栓塞后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近期疗效明显,术后病理淋巴转移率Ⅱ期为12%,Ⅲ期为66.67%。27人随访3年,存活23人,存活率达85.19%。结论先期介入性治疗能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淋巴结转移,提高手术切除率,联合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Ⅰ b~Ⅱb期宫颈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宫颈癌患者(Ⅰb期45例,Ⅱa期32例,Ⅱb期33例)术前行选择性子宫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术. 结果 介入治疗后宫颈癌瘤体最大径线显著性下降(P<0.05),瘤体消退总有效率68.18%,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达93.64%.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介入灌注化疗对Ⅰ b~Ⅱb期宫颈癌疗效显著,其并发症少,化疗反应轻,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辅助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月,40例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2~3周后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化疗后2-3周病灶体积缩小明显,其中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8例、稳定(NC)14例、进展(PD)1例。结论宫颈癌根治手术前介入性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缩小原发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介入化疗栓塞在宫颈癌术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病理学改变.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5例宫颈癌患者实施术前动脉介入化疗,抗癌药物为顺铂、表阿霉素和博来霉素,灌注化疗后用明胶海绵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 75例宫颈癌患者经1~2次术前介入性化疗后顺利手术切除;术后标本病理切片中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及淋巴细胞浸润,其中组织学完全缓解3例.结论 宫颈癌术前介入性化疗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术中出血,部分患者达到组织学完全缓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宫颈癌患者于放疗前或放疗过程中,以及部分Ⅱa期以前患者术前采用动脉灌注化疗和介入栓塞治疗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06年12月来我科进行介入化疗的Ⅰb~Ⅲa宫颈癌患者31例,评价介入效果,观察并发症并定期随访。结果31例治疗的患者中,Ⅰb~Ⅱb期15例,经1~2次介入治疗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4例,次广泛子宫切除11例;Ⅲ期宫颈癌16例,放疗过程中出血7例,治疗后放疗得以继续进行,其余9例于治疗后常规进行放疗,效果较好。结论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可作为宫颈癌患者术前及放疗过程中的新辅助化疗手段,应用前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宫颈癌介入治疗10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宫颈癌 ,特别是Ⅲ期病人 ,往往失去了手术机会 ,临床治疗较为困难 ,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插管热灌注化疗加栓塞 ,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 10 0例宫颈癌病例治疗情况的总结和分析 ,重点讨论热灌注化疗作用和有关栓塞技术。1 材料与方法本组共收集宫颈癌 10 0例 ,年龄 38~ 70岁 ,平均 48.5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中宫颈癌Ⅱ期 30例 ,Ⅲ期 70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和细胞学证实。操作方法 :全部经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导管先端到达子宫动脉进行治疗 ,部分病人进行了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癌(ⅡB~ⅢB期)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34例经病理确诊的(ⅡB~ⅢB期)宫颈癌经导管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介入治疗2~3周行 MRI 及妇科检查评估肿瘤缓解情况,若降期有手术机会者,立即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介入治疗前后肿瘤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近期有效率80.6%,CR 6.0%,PR 74.6%。104例经介入治疗后切除肿瘤,手术切除率77.6%。术中见子宫颈肿瘤色泽发白、癌灶萎缩坏死。术后肿瘤组织病理示间质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退变。结论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可提高ⅡB~ⅢB 期宫颈癌的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洛铂联合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理确诊的26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洛铂联合氟尿嘧啶1~2个疗程,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新辅助化疗临床有效率达100%,副反应较轻。结论:术前洛铂联合氟尿嘧啶新辅助化疗可使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降低,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Ⅰb2~Ⅱa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前不同动脉化疗方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将151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13例采取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术,对照组38例采取髂内动脉前干支化疗,术后2~4周内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化疗后2周内肿瘤变化及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2、5年生存率.结果 介入术前测量肿瘤最大径平均为(4.58±0.37)cm,介入术后最大径平均值(2.11±0.24)cm.在研究组和对照组完全有效率分别为31.9%和21.1%;总有效率为94.7%(107/113)和76.3%(29/38),2周内疗效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值均<0.01).两组手术切缘均未见癌浸润,研究组3例切缘见脉管转移,5例见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6例;对照组1例切缘脉管转移,2例宫旁浸润,1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研究组2年生存为68/84,5年生存为47/64;对照组2年生存26/32,5年生存18/24.两组2年及5年生存率比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短期内使宫颈癌肿瘤明显缩小,有利于外科手术剥离,近期疗效好于髂内动脉前干化疗,远期疗效无差异,是Ⅰb2~Ⅱa期宫颈癌的首选新辅助动脉化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Ⅱ、Ⅲ期宫颈癌放疗后近期、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2005~2007年113例Ⅱ、Ⅲ宫颈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放疗前及放疗中检测患者血红蛋白浓度,观察Hb和CR、无病生存的关系。结果:放疗中持续性贫血对Ⅱ、Ⅲ期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及远期疗效有明显影响。结论:纠正贫血有助于宫颈癌的局部控制及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一体化超分割后装治疗中晚期宫颈鳞癌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其和常规后装治疗进行比较。方法 观察组为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接受一体化超分割后装治疗的患者,共328例,每周治疗2次,每次A点剂量2.5~3.0 Gy,每周累积剂量5.0~6.0 Gy。A点平均总剂量Ⅱb期49.8Gy,Ⅲb期52.6Gy。对照组选择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接受常规后装治疗的患者,共331例,每次A点剂量5.0~7.0 Gy,每周治疗1次。A点平均总剂量Ⅱb期50.1 Gy,Ⅲb期53.5 Gy。体外照射开始时同时行腔内后装治疗,两组的体外照射方式相同,均采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15MV X线行盆腔体外照射。结果 观察组Ⅱb期近期控制率97.2%(104/107),Ⅲb期近期控制率94.1%(208/221)。3年总生存率80.5%(264/328),5年总生存率为68.6%(225/328)。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为5.2%(17/328),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14.6%(48/328)。对照组Ⅱb期近期控制率95.4%(103/108),Ⅲb期近期控制率92.8%(207/223)。3年总生存率75.2%(249/331),5年总生存率为62.5%(207/331)。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为13.3%(44/331),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32.3%(107/331)。结论 一体化超分割后装加盆腔体外照射治疗中晚期宫颈鳞癌,在近期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方面与常规后装加盆腔体外照射相当,但是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CEUS)在诊断宫颈癌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为宫颈癌的患者,在术前进行超声及CEUS根据肿块部位、大小、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进行分期,并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分析其诊断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结果常规超声联合CEUS诊断宫颈癌Ⅰb、Ⅱ、Ⅲ、Ⅳ期准确率分别为100.0%(4/4)、75.0%(9/12)、92.9%(13/14)和100.0%(6/6),总准确率达88.9%(32/36),两者检查结果高度一致(Kappa值=0.866)。结论超声联合CEUS诊断宫颈癌分期的准确率较高,可以作为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3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需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诊断效能以及分期结果。结果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磁共振成像对宫颈癌的诊断敏感度为96.6%,特异度为78.6%,准确度为93.2%,阳性预测值为95.0%,阴性预测值为84.6%;磁共振成像对宫颈癌Ⅰa期的诊断符合率为80.0%,Ⅰb期为75.0%,Ⅱa期为75.0%,Ⅱb期为72.7%,Ⅲa期为44.4%,Ⅲb期为50.0%,Ⅳ期为50.0%。结论磁共振成像为临床诊断宫颈癌患者的有效手段,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且可为临床分期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1月-2011年8月5年中因宫颈病变行阴道镜活检或手术治疗的1248例患者,根据宫颈病变及临床分期分为5组:宫颈炎组、CINⅠ组、CIN Ⅱ-Ⅲ组、宫颈癌Ⅰ期组、宫颈癌Ⅱ期组,依据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Ⅱ)方法检测所有患者HR-HPV病毒载量(RLU/CO),将其分为0~0.99、1.00~9.99、10.00~99.99、100.00~999.99、1000.00~5个HR-HPV病毒载量组。对宫颈炎、CINⅠ、CIN Ⅱ-Ⅲ、宫颈癌Ⅰ期、宫颈癌Ⅱ期各组中不同的HR-HPV病毒载量进行比较,并分析HR-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CINⅠ组、CIN Ⅱ-Ⅲ组、宫颈癌Ⅰ期、宫颈癌Ⅱ期患者HR-HPV病毒载量(分别为842.1±98 3.9、690.1±795.0、893.1±974.2、699.5±908.3RLU/CO)显著高于宫颈炎患者(274.2±613.6,P<0.05);CINⅠ组和宫颈癌Ⅰ期的病毒载量高于CIN Ⅱ-Ⅲ组(P<0.05)。当HR-HPV病毒载量≥100RLU/CO时,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危险度随病毒载量的增加而增加,但HPV病毒载量分级与宫颈病变病理分级无相关性。对于宫颈鳞癌ⅠB-Ⅱ期患者,当HR-HPV病毒载量≥100RLU/CO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增加(P<0.05),且宫颈肿瘤最大直径≥4cm的危险性增加(P<0.05),而HR-HPV病毒载量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管浸润无关。结论 HR-HPV病毒载量与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病毒载量越高,发生CIN及宫颈癌的危险性越大,且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0T 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对宫颈癌各组特征的评估价值。方法156例宫颈癌患者在治疗前行常规 MRI 及 DCE-MRI 扫描,在获得病理结果后将宫颈癌患者分成6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FIGO 早晚分期,淋巴结状态,肿瘤直径,年龄段)计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半定量参数,并利用 SPSS 及 R3.1.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鳞癌注射对比剂后30 s 的强化率(SI30s%)及最大增强斜率(Slope)均高于腺癌,FIGO 早期宫颈癌的达峰时间(TTP)低于 FIGO 晚期宫颈癌,FIGO 早期宫颈癌的 Slope 高于 FIGO 晚期宫颈癌,其余各项分组的各参数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3.0T DCE-MRI 的半定量参数可以有效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及 FIGO 早/晚分期宫颈癌,利用 Slope 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的价值高于 SI30s%,TTP 与 Slope 鉴别 FIGO早/晚分期宫颈癌的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对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常规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治疗,研究组采用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近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的相关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比较生存时间。结果两组间治疗有效率、1年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Ⅰ~Ⅱ级急性直肠反应、Ⅰ级急性膀胱反应和Ⅱ级晚期膀胱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3,P=0.020)。结论体外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放疗与体外常规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治疗相比,对Ⅱb~Ⅲb期子宫颈残端癌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其并发症减少,短期复发率低,生存率较高,仍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按照FIGO2009分期标准,分析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RI征象及其病理基础,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采用双盲法,描述肿瘤的MRI表现特征,并将MRI术前分期及判断肌层和宫颈浸润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Ⅰa 26例,Ⅰb 8例,Ⅱ期9例。Ⅰ期MRI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腔内局限型或弥漫性软组织肿块呈中等强化、T2WI低信号结合带中断及肌层侵犯等,其病理基础为癌细胞呈腺样乳突状结构,突破粘膜层,向肌壁间浸润性生长。Ⅱ期以宫颈内出现与宫体肿瘤相连续的异常信号影及宫颈纤维间质破坏为特征。MRI评价肿瘤浸润肌层深度的诊断准确性为86%,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8%、91%、88%,与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I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的判断及术前分期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Ⅲb期)介入治疗(动脉内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 53例局部晚期宫颈癌行以顺铂为主的动脉内灌注化疗,评估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并统计分析不同疗效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肿瘤分级、病理类型、盆腔淋巴转移、血红蛋白(Hb)水平、生存时间。结果 40例患者动脉内灌注化疗临床有效,临床有效率75.5%。临床分期(P=0.018)、肿瘤大小(P=0.003)、术前Hb水平(P=0.013)对动脉内灌注化疗疗效影响显著;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大小是影响介入疗效的独立因素(P=0.002);介入治疗有效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Kaplan-Meier法,Log rank,P=0.000)。结论新辅助动脉内灌注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有明显疗效,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血红蛋白水平影响介入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杨健  许新明  刘颖  徐刚 《武警医学》2015,26(10):1001-1003
 目的 总结Ⅰb和Ⅱ期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01至2012-02收治的83例手术+术后放疗的宫颈癌临床病例资料,放疗剂量50 Gy/25次/5周,所有病例术后均接受2~4周期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分析指标主要有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随访率为100%。全组3年总生存率为89.2%,无瘤生存率为83.1%,盆腔局部控制率为85.5%。腺癌和鳞癌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0%和91%(χ2=9.65,P=0.002)。肠道反应1、2级发生率为10.34%,泌尿系反应1、2级发生率为10.3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1、2级发生率为58.62%,无4级不良反应。结论 Ⅰb和Ⅱ期宫颈癌术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者行调强放疗具有较高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