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RhD(-)择期手术患者在围术期联合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效果。方法观察6名RhD(-)患者围术期采血前、采血后10 min、术中、回输后10 min 4个时点血电解质(K+、Na+、Cl-)、Hb、Hct、Plt、PT、APTT的变化。记录患者采血、失血、输血情况。结果 K+、Na+、Hb、Hct、Plt、PT、APTT各数据采血后10 min、术中与采血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0.05),回输后10 min有所回升与采血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均无输注异体血。结论择期手术RhD(-)患者在围术期可联合应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节约用血和有利于血液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患者麻醉后经桡动脉放血500~700ml,同时通过外周静脉输入等量的6%羟乙基淀粉,切皮前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手术结束前25min停控制性降压,并回输自体血,分别观察术前、采血后、CH后、回输自体血前、后患者的MAP、HR、失血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采血后的MAP、Hb、Hct、Plt、FIB有所下降,CH后与采血后相比仅有MAP的下降。回输前Hb、Hct、FIB又有所下降,回输前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出血量与即往回顾病例比较明显减少。结论ANH与CH能显著降低失血量,有效地减少同种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3.
杨松  郑祥德 《华西医学》2006,21(1):98-100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血液保护中的作用。方法:运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与回输共116例,比较回输后HR、MAP、SPO2的变化;随机选择其中部分病例于术前、回输前、回输后、术毕24h采血测定HB、Hct、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回收原血和回输血的RBC、HB和Hct。结果:(1)平均每例回收血3379ml、回输血1235ml,异体输血率为25·8%。(2)术中自体血回输后HR减慢(P<0·01),MAP上升(P<0·01)。(3)HB和Hct在回输后升高(P<0·01);Plt在回输后择期病例低于术前(P<0·01),急诊病例无显著变化,但术毕24h两者均比术前升高显著(P<0·01)。(4)急诊病例FIB、PT和APTT于术后24h增加(P<0·01);择期病例在回输前和回输后FIB降低(P<0·01),而PT、APTT则延长(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5)回输血与回收原血比较RBC、HB和Hct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后循环功能较稳定,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节约血源和避免输血并发症。但出血量较大时,还不能完全避免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自体血小板分离对心脏手术患者不同阶段血小板活化状态及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40名体外循环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PRP)回输及术中自体血回收;Ⅱ组:AN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不进行APRP采集分离。于诱导前(T1)、采血后10min(T2)、自体血回输前10min(T3)、回输后10min(T4)、术后24h(T5)各时点测定Plt、血小板在静息状态及ADP激活后活化指标CD62P、PAC-1的表达量,并测定APRP分离初期和回输前CD62P、PAC-1的表达量,术后出血量及异体输血量。结果T4、T5时点PltⅠ组明显高于Ⅱ组对应时点(P<0.05),术后出血量及异体血输注量Ⅰ组明显减少。APRP分离和保存期间没有进一步激活血小板功能。结论术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回输更有效地保护血液,急性自体血小板分离不会进一步激活血小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联合控制性降压对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生命体征、出血量、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  3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 ,ASAⅠ~Ⅱ级 ,年龄 12~ 6 7岁 ,随机分为两组 ,A组 :全麻诱导完成后采血 2 0ml/kg ,同时快速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和 6 %羟乙基淀粉 2 0ml/kg ,二者比例为 2 :1。B组 :在A组基础上加用0 .0 1%硝普钠 0 .4~ 4 μg·kg-1·min-1持续输注控制性降压。并于术中回输自体血。连续监测HR、MAP、CVP ;抽血查ANH前、ANH后 1h、术后 2 4h的Hb、Hct、Plt。记录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 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两组ANH后Hb、Hct均显著下降 ,术后 2 4hB组Hb、Hct、Plt显著高于A组。B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少于A组。结论 ANH联合控制性降压应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可进一步减少失血并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应用于骨科大手术时临床麻醉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50例进行ANH自体输血。记录有创动脉压(ABP)、心率(HR)、Hb、红细胞压积(Hct)、Na^+、Cl^-、K^+的变化情况。结果采血前后患者血压、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采血后、自体血回输前Hb及Hct均低于采血前(均P〈0.05);自身血回输后Hb、Hct回升,但与采血前比较仍有显明显下降(P〈0.05);K^+、Na^+、Cl^-采血前、后及自体血回输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NH自体输血应用于骨科大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可充分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剂量自体血对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8-06期间因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而剖宫产并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产妇32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0.3±2.5)岁,体质量50~85 kg,平均体质量(60.2±10.3) kg, ASA分级Ⅰ或Ⅱ级,分别于麻醉前(T_0),回输前(T_1),回输后10 min(T_2),回输后24 h(T_3),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评估凝血功能,根据自体血回输量800 mL分为自体血回输量800 mL和自体血回输量≥800 mL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32例未输注异体血或者血浆的剖宫产产妇纳入最后统计分析。其中22例自体血回输量800 mL的产妇:T_1、 T_2、 T_3时,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最大振幅(MA)、αAngle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1时比较,T_2和T_3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较高(P0.05)。T_0、 T_1、 T_2、 T_3时,R、 K、 MA、αAngle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时比较,T_1、 T_2、 T_3的Plt、 Fib值较小(P0.05), PT、 APT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1时比较,T_0、 T_2、 T_3的Hb、 Hct较高(P0.05); T_0、 T_2、 T_3的Hb、 Hct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自体血回输量≥800 mL的产妇:T_1、 T_2、 T_3时,Plt、 PT、 APTT、 Fi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R、 K、 MA、αAngle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1时比较,T_2、 T_3的Hb、 Hct较高(P0.05)。与T_0时比较,T_1、 T_2、 T_3的Hb、 Hct、 Plt、 Fib值较低,PT、 APTT值较高(P0.05), R、 K值较大,MA、αAngle值较小(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量的大小可能会影响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其中自体血回输量≥800 mL的产妇需要补充相应的凝血物质。  相似文献   

8.
稀释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稀释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无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 2 4 0例骨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分为实验组 (A)和对照组 (B)。A组 1 2 0例采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抽取自体血 4 0 0~ 80 0ml、平均 6 0 0ml,然后根据手术患者的失血情况将抽出的血液予以回输 ,不足部分再补充适量异体血 ;B组 1 2 0例采用常规输异体血。记录两组患者回输自体血的血量及输异体血的血量、并发症、RBC、Hb、Hct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两组患者输异体血量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 ;A组术前和术后 2天的RBC、Hb、H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患者术后 7天的RBC、Hb、H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减少输异体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ABT)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行神经外科手术并术中输血的患者病例96例(男49例,女47例),年龄15~79岁,并根据术中输血方式分为自体血回输组(A组,n=52)和异体输血组(B组,n=44)。对比2组患者输血量情况、术前和术后1d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TEG参数[凝血激活时间(ACT)、凝集时间(K)、血凝块形成速率(Angle)、血凝块最大强度(MA)]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的平均输血量(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补充异体血输注率17.3%(9/52),A组平均异体血输注量明显低于B组(333.3±81.7 vs 639.8±258.2)(P0.05)。2组患者术前的Hb、Hct、Plt、Fib、PT、APTT、ACT、K、MA和Angl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 A组患者的Hb(g/L)(109.4±15.8 vs 97.0±15.1)、Hct (%)(32.0±4.3 vs 28.3±6.1)、Plt(×10~9/L)(154.2±54.2 vs 120.7±41.6)、Fib(g/L)(2.2±0.5 vs 1.6±0.6)、MA(mm)(65.0±7.2 vs 60.7±8.7)和Angle水平(deg)(69.1±5.2 vs 62.6±9.8)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PT(s)(11.9±1.5 vs 12.8±0.9)、APTT(s)(27.4±3.3 vs 30.4±5.4)、ACT(s)(111.0±14.9 vs 119.1±12.3)和K(min)(87.2±25.7 vs 106.4±28.0)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可减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异体血输注,对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影响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自体输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体腔血自体回输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和肝肾功能的变化,以及预存自体血回输患者血液学参数的变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选择内出血病例30例,随机分为两组、组1(n=15)回输自体血600ml~2600ml,另加库存血300ml~1000ml;组2(n=15)输库存血600ml~1600ml。在术前、术后即刻(组2术终)和术后48h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bg)、红细胞球压积(Hct)、游离血红蛋白(FHb)、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lt-MAR);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和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等各项指标,同时观察体腔血及其过滤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术后48h测定谷丙转氨酶(GPT)、肌酐(Cr)、血尿素氮(BuN)和血钾含量。(2)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38例,在采血前、后,回输后3d、7d采集血标本,测定RBC、Plt、白细胞(WBC)计数、Hct和Hb。结果 体腔血不凝固,RBC、Fbg和Plt显著下降(P<0.01),Hct显著降低(P<0.05),FHb显著升高(P<0.01),Plt-MAR不聚集;PT、TT超过200s,KPTT超过300s;ELT无反应,3P阴性。体腔血回输后RBC、Hct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FHb升高,KPTT显著延长(P<0.01),Plt、Fbg显著下降(P<0.05),PT、TT显著延长(P<0.05),Plt-MAR、ELT、3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和输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ANH组和联合组,每组49例。ANH组行术中ANH,联合组采用ANH和氨甲环酸联合应用。观察两组患者自体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变化及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变化,记录患者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尿量和术后引流量。结果联合组自体输血后Hb、Hct平均水平明显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失血量、异体血输注量及术后1d引流量明显少于AN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输血与氨甲环酸联合应用可明显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失血量和异体血输注量,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进口和国产琥珀酰明胶分别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观察其对围手术期病人生命体征、电解质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60例围手术期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采用静吸复合全麻。S、G组进行ANH,动脉放血同时经中心静脉输入稀释液:S组为长源雪安+乳酸林格氏液(平衡液),G组为佳乐施+平衡液,晶/胶比均为2:1,放血量V=TBV×(Ho.Hf)/Hav,并于失血量大于循环血量的20%或预计Hct〈24%时予以回输。C组不进行血液稀释,所输液体为平衡液。3组均可在必要时输异体血。监测HR、MAP、CVP、SpO2、ST-T;检测ANH前、后电解质和动脉血气;记录术中失血、输血量及尿量。结果各组HR、CVP、BP,SpO2在各时点的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动脉血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稀释组ANH前后Na^+无明显变化(P〉0.05)、CI^-略上升(P〉0.05)、Ca^2+下降(P〉0.05);K^+在T1、T2降低(P〈0.05),T3回复接近T0水平,所有变化在正常范围内。3组失血量无明显差别;异体血输入量血液稀释组间无明显差别,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口和国产琥珀酰明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围手术期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和电解质影响不大,可以明显减少异体血输入,是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但在使用利尿剂和胰岛素的情况下,大剂量快速输注时应注意Ca^2+、K^+的变化,避免发生低钙血症和低钾血症。因国产琥珀酰明胶长源雪安价格远远低于进口琥珀酰明胶佳乐施,在临床上使用前景更为远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联合术中控制性降压(deliberatehypotension,DH)用于外科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择期行外科大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降压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联合组采取ANH联合术中DH措施,降压组采取术中DH措施,对照组按常规处理。观察3组患者动、静脉穿刺置管完成后T0(基础值)、T1(ANH后)、T2(术毕即刻)和T3(术后24h)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的变化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尿量及输血等情况。结果联合组T2PLT、Hb水平均明显高于降压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联合组T0、T1Hb、Hct、PLT水平与降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降压组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联合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和输血率均明显低于降压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降压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和输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联合组尿量多于降压组和对照组(P〈0.05),降压组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H与DH联合用于外科大手术可显著减少出血量,不输或少输异体血,不失为围术期血液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无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或服用相应药物的择期行全髋、半髋关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骨科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Ⅰ组,n=30)和生理盐水组(Ⅱ组,n=30),分别在围术期静脉注射乌司他丁和生理盐水。在给药前(T0)、给药后1 h(T1)、给药后2 h(T2)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及血小板的最大聚集率(PAGM)。结果与T0时比较,乌司他丁组T1时APTT、PT明显延长(P<0.05);T2时TT明显延长(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1时PT、APTT显著性延长(P<0.01);T2时PT、TT明显延长(P<0.05),两组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PAGM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围术期静脉滴注5 000 U/kg乌司他丁可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的高凝血状态,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琥珀酰明胶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围术期血液保护中的作用。[方法]40例ASAI-Ⅱ级拟行择期手术(出血量估计大于血容量的15%)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I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均采用全麻,I组于切皮前行AHH,按15mL/kg、50mL/min输入琥珀酰明胶。AHH开始后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05-2μg/(kg·min)行控制性降压。Ⅱ组常规输液。记录气管插管后或AHH前(T1)、AHH结束即刻或手术开始时(T2)、AHH后或手术开始后60min(T3)、术毕(T4)的动脉凝血指标、乳酸浓度及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I组病人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例数明显少于Ⅱ组(P〈0.05);两组T2-T4时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T1时均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点的两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I组T2-T4时红细胞比客(Hct)较T1时下降(P〈O.05),T3、T4时Hct下降幅度I组大于Ⅱ组(P〈0.05);两组动脉血乳酸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琥珀酰明胶AHH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用于失血量大的手术病人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输血,不影响凝血功能和组织器官氧供,可安全用于围术期血液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腰椎术后自体血回输引流和单纯引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骨科2018年8月~2020年9月住院行腰椎后路开放内固定+融合术的患者为对象,按术后采用的不同引流方式分为自体血回收引流组:从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装置引流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名;单纯引流(对照)组:从术后采用引流袋引流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名.回顾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凝酶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液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血凝酶组(n=15)与空白组(n=15)。血凝酶组于麻醉诱导后至CPB前经中心静脉缓慢静注血凝酶1000U,另1000U加入预充液中随机转入体内;空白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血凝酶。监测2组患儿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以及切皮前(T1)、CPB开始后30min(T2)、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20min(T3)、CPB后1h(T4)的Hb、PLT、PT、APTT、D-dimer;记录术后1、3、6h心包纵隔引流量(mL)。结果Hb、PLT值血凝酶组T2、T3、T4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T、APTT值血凝酶组值T3、T4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或P〈0.05);D-dimer值血凝酶组T2、T3、T4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心包纵隔引流量2组术后1h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6h血凝酶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或P〈0.01)。结论血凝酶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血液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髋关节置换前应用小剂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预扩容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缺乏系统性研究。目的:对比观察小剂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与琥珀酰明胶预扩容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的差异。方法:纳入4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SH40)预扩容组和琥珀酰明胶预扩容组,毎组23例。麻醉前HSH40预扩容组以6mL/min的速度输注HSH40注射液3mL/kg行预扩容,琥珀酰明胶预扩容组以20mL/min的速度输注琥珀酰明胶10mL/kg行预扩容。输注完毕后开始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分别在预扩容输液前、预扩容输液后60min、置换后2h应用血栓弹力描记仪测定纤维蛋白形成时间、血凝块生成时间、最大振幅、凝血综合指数。取2mL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后1500r/min离心10min,取血浆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激活凝血酶时间。结果与结论:与预扩容输液前相比,预扩容输液后60min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形成时间、血凝块生成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激活凝血酶时间均延长(P〈0.05)。预扩容输液后60min,HSH40预扩容组血凝块生成时间、部分激活凝血酶时间短于琥珀酰明胶预扩容组(P〈0.05);置换后2h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均恢复到预扩容前水平。提示3mL/kgHSH40预扩容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呈短暂抑制作用,但其影响小于琥珀酰明胶,凝血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安全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回收对回收血中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出血量≥800ml的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术中进行自体血回收,并在术中予以回输;B组为对照组,术中按需输注异体血。测量各组患者5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以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P-选择素(CD62P)的表达量,同时测量A组回收血中的PLT及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量。结果两组间PT、APTT、TT、FIB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PAC-1的表达均高于术前(P〉0.05)。A组回收血中PLT显著低于体内血(P〈0.01),而血小板PAC-1和CD62P表达量则显著高于体内血(P〈0.01)。结论自体血回收可引起回收血中血小板的活化,但在一定范围内并未引起不良反应。其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活化程度的改变与输注异体血基本一致。所以,术中自体血回收是安全的,可以起到节约用血、减少异体输血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同种异体输血在相同血型的人类中已经得到实现,但关于猪的血型类型及如何异体输血国内外无确切报道。目的:探讨术前蛙跳式自体预贮血在猪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模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6只家猪随机区组法分为2组,自体预贮血组、同种异体输血组。另4头猪放血供同种异体输血组异体输血应用。两组猪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自体预贮血组手术全程仅输自体血,同种异体输血组手术全程输注等量异体血。记录自体预贮血组放血前后的血红蛋白及血细胞压积,两组术前基础值、体外循环过程中、体外循环结束后及术后1d的血红蛋白值。结果与结论:20只实验猪全身血容量(2500±428)mL;自体预贮血组第1次预计放血量为(501±86)mL,实际放血量为(493±93)mL;第2次预计放血量为(750±128)mL,实际放血量为(719±98)mL。自体预贮血组猪采血前后血红蛋白计数及血细胞压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自体预贮血组术后1d时点血红蛋白数值明显高于同种异体输血组(P〈0.01),两组其余术前基础值、体外循环过程中、体外循环结束后时点血红蛋白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d时点血红蛋白值显著低于术前基础值(P〈0.01)。自体预贮血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同种异体输血组(P〈0.01)。结果说明与同种异体输血相比,术前蛙跳式自体预贮血安全有效,术后猪成活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