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2116例护理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管射频消融 (RFCA)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技术 ,随着操作技术的成熟和电生理诊断的精确定位 ,成功率不断提高 ,并发证不断下降 ,成为绝大多数快速心律失常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RFCA需要大血管穿刺和导管在心腔内操作 ,可能出现严重并发证 ,高质量的护理配合对保证手术顺利 ,减少并发证 ,缩短X线曝光时间十分重要 ,我们对术前、中、后各环节如何及时有效进行护理配合及其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自 1990 - 0 3~ 2 0 0 2 - 12共进行RFCA治疗2 116例 ,男 12 19例 ,女 897例 ;年龄… 相似文献
2.
3.
4.
现今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已成为世界上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年龄较大的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差,不能坚持,治疗效果差。2000年开始出现关于高温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报道。我科从2008年1月~20HD9年4月采用CT下冷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肺癌20例取得一定效果,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在肺癌射频消融(RFA)治疗过程中定位及引导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6例患者应用MRI引导进行肺癌病灶定位并完成RFA治疗,观察定位的准确性及成功率,分析治疗对生存期的影响,同时观察MRI引导RFA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安全性指标,进一步评价MRI在引导RFA治疗中的价值及可行性。结果 26例肺癌患者全部定位成功, 1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气胸8例、胸水8例,合并肺炎、皮下组织积气及术中咳血各1例。所有病灶1~4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2%、69.9%、48.1%、24.8%;1~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66.2%、66.2%、66.2%、22.1%。结论 MRI引导肺癌RFA定位准确、操作安全、无辐射损伤,大部分患者的局部肿瘤控制效果较好,生存期延长,是一种临床操作安全可靠的局部肺肿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儿童腺样体及扁桃体肥大轻者可引起鼻窦炎、中耳炎等,严重可引起睡眠时上气道阻塞,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影响患儿身体、智力发育。常需要切除腺样体及扁桃体。和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在鼻窦内窥镜引导下行等离子射频消融切除儿童肥大的扁桃体及腺样体,具有直观、术野清晰、切除彻底、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受到医师及患者的肯定,特别是儿童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我院自2011-07至2012-12利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手术系统切除腺样体和(或)扁桃体63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微创技术治疗肺癌在临床上正得到日趋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其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发展方向等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3年8月接受RFA治疗的33例肺癌患者的35个病灶的治疗情况。所有行RFA的患者术后每3个月随访,以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截止日期为2013年12月或肿瘤出现进展。结果有完整随访数据的32例肺癌患者的34个病灶消融后1年局部控制率为85.3%。平均1年无进展生存率75.0%,其中15例原发性肺癌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0.0%,17例转移性肺癌为70.6%。总体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8.0±1.3)个月。不同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均与患者预期mPFS无显著相关(P>0.05)。 RFA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疼痛、胸腔积液及气胸,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早期或是晚期肺癌,RFA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每年新发病人超过34万,是我国仅次于肺癌,死亡率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是一种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将射频电极针直接插入肿瘤内,射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射频波通过插入肿瘤组织中的电极针发出射频电流,再经辅助电极形成回路,通过周围组织中的正负离子高速振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序贯射频消融手术(RFA)治疗的时机。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0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TACE后行RFA的时间间隔>7 d,研究组TACE后行RFA的时间间隔≤7 d,治疗后3个月观察效果,并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近期抗肿瘤疗效、病灶内生物学标志基因及血液肿瘤标志物表达、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 研究组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Slug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AFP、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导向下射频消融对不能手术切除肺癌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的肺癌患者,其中原发性肺癌患者17例,肺癌术后转移6例,评价其治疗局部有效率和1年无进展生存期。结果:本组共23例患者共行33次射频消融治疗,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随访时间18.3月(13~30个月),局部控制率在3月、6月及1年分别是96.8%、93.5%及86.7%,1年无进展生存率73.9%。余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射频消融在肺癌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态容积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在射频消融(RFA)治疗肺癌近期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已经病理结果证实并拟行治疗的肺腺癌患者30例,术前1~2 d和术后30~40 d均行病灶部位灌注扫描,根据原始图像重建出能谱图像,并对比术前、术后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及能谱参数碘(水)基值、水(碘)基值的变化,分析灌注参数及能谱参数对评价RFA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的意义.结果 RFA后,全组患者的CT灌注参数及能谱参数值均值均下降,BF(t=7.34,P<0.001)、BV (t=4.721,P<0.001)、PS (t=2.224,P=0.034)、动脉期碘(水)基值(t=8.622,P<0.001)、静脉期碘(水)基值(t=6.608,P<0.001)及动脉期水(碘)基值(t=4.627,P<0.001)术前、术后近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FA前后,缓解组的各参数变化差值均大于复发组,但只有BF(Z=-2.806,P=0.005)、动脉期碘(水)基值(Z=-2.806,P=0.005)及静脉期碘(水)基值(Z=-4.208,P=0.014)变化差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联合能谱成像是一种评价RFA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评价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与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搜索建库至2022年2月公开发表的比较RFA与MWA治疗肺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相关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801例患者中,RFA组379例,MWA组422例。RFA组与MWA组在总并发症(OR=1.40,95%CI:0.77~2.55,P=0.27)、完全消融率(OR=0.85,95%CI:0.39~1.83,P=0.67)、复发率(OR=1.74,95%CI:0.74~4.07,P=0.21)、3年OS的亚组分析(OR=0.71,95%CI:0.42~1.18,P=0.18)和总OS(OR=0.90,95%CI:0.70~1.16,P=0.41)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A组皮下气肿发生率低于MWA组(OR=0.20,95%CI:0.08~0.53,P=0.001);而MWA组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于RFA组(OR=1.74,95%CI:1.17~2.60,P=0.006)。结论 RFA与MWA治疗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相近,RFA治疗的皮下气肿发生率更低,但MWA治疗的PFS更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局部控制效果。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对60例早期NSCLC患者进行CT引导下68次RFA。全组患者病理学分型为:鳞状细胞癌23例(38.3%),腺癌31例(51.7%),大细胞癌2例(3.3%),鳞腺癌4例(6.7%)。病灶直径平均大小3.8 cm(1.8~6.8)。观察总体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局部无进展生存率。结果全组病例均能完成RFA,平均消融时间为35 min(18~63 min),术中常见并发症是气胸17例(28.3%),无围手术期死亡。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loc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LPFS)时间2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2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2、3年分别为94.6%、83.1%、73.6%。结论 CT引导RFA治疗不能手术切除或拒绝手术的早期NSCLC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局部无进展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手术切除与经皮射频消融在小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手术切除与经皮射频消融(PRFA)在小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我院小肝癌患者99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于手术切除和PRFA,对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术后1年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术后体温恢复时间,ALT升高例数,胆红素升高例数,经比较无差异;对于直径≤3cm的肿瘤,手术治疗与PRFA治疗组患者术后1年的肿瘤复发率差异没有显著性;但是直径3~5cm的肿瘤,手术治疗组在术后1年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PRFA治疗组。结论手术治疗与PRFA均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对于肿瘤直径≤3cm的,两者疗效等同;对于肿瘤直径3~5cm的,以手术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RFA)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文献,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和质量进行评价,并用RevMan5.1.10版软件对RFA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有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使用RFA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率(CR+ PR)是不使用RFA治疗的3.21倍(95%CI:1.94~5.31)、复发率为0.33倍(95%CI:0.20~ 0.57)、生存率为2.60倍(95%CI:1.90~ 3.55)、生活质量为4.79倍(95%CI:2.71~8.48),且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RFA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结论 使用RFA治疗晚期NSCLC能够提高治疗疗效,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RFA治疗晚期NSCLC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于RFA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应用价值尚需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规范化、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经皮高能射频毁损是近年来开展的用于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微创治疗的新技术 ,实验研究证实有效 ,临床应用安全 ,适应证广 ,损伤小 ,病人痛苦小、效果明显 ,并发症少 ,是一种值得进一步应用和观察的新疗法 ,配合放疗和化疗有可能提高肺癌的生存质量和疗效 ,胸部平片、CT或MRI是评价其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