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病死率高、对我国人民的健康危害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之一。为了更好地控制EHF,每年都对EHF的感染率进行监测。以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对健康者进行EHF-IgG抗体检测,但感染率很低。基于此种情况,2000年采用IFA和ELISA 相似文献
3.
4.
微波免疫荧光法快速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IgG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该病由一些鼠类作为主要传染源,属于自然疫源性病毒性传染病。虽然该病的病死率在逐年下降,但是发病率依然很可观。本实验室运用快速微波免疫荧光实验检测EH-FIgG抗体,采用微波来替代常规的水浴孵育,以缩短检验时间,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此法与经典IFAT同样具有高灵敏性和特异性。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多孔EHF病毒抗原片(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提供)。1.1.2羊抗人 IgG荧光素结合物。1.1.3 0.01mol/L(pH7.4-7.6… 相似文献
5.
为将来用疫苗预防流行性出血热(EHF)积累资料,进一步了解EHF患者病后免疫持久性,在镇江市采集了1980~84年临床确诊为EHF病人血清70人份,由南京军区军事医科所提供的EHF细胞抗原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作回顾性血清IgG抗体维持时间观察。 相似文献
6.
我市自1989年开始,每年均对全市各种人群进行脊灰抗体水平监测及服苗效果观察,及时掌握计免工作中的情况和不足[1]。并对6岁以下儿童进行了大面积强化服苗活动来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以达到最后消灭脊灰的目的[2]。为了评价此项工作的效果,1994年我们对全市部分健康人群及60名易感儿童进行了抗体水平测定及眼苗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采集:1994年10-11月份于德州市11县区分别收集了426名不同年龄的健康人群和武城、禹城两县60名0—1岁儿童服苗前后双份血清,-20℃冻存备检,试验前经1:4稀释灭活处理。1… 相似文献
7.
应用IFAT技术于1993年11月在野鼠型EHF疫区的东海县鸟科鸡形目家鸡中检出EHF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1.25%。初步证实该地家鸡可自然感染EHF病毒,为EHF的防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用FITC -SPA和IFA技术同时检测EHF病人早期、恢复期血清抗体及家兔、家猫、黑线姬鼠、褐家鼠血清中EHF抗体 ,符合率均为 1 0 0 % ;检测鼠肺、黄鼬肺、猪肺等组织中EHF病毒抗原其阳性符合率亦为 1 0 0 % ;盲检 6份家猫血清亦获满意结果。实验表明FITC -SPA技术检测EHF抗原、抗体与IFA技术同样敏感与特异。而且不需制备各种动物的特异性抗抗体 ,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宿主,我们对齐齐哈尔地区部分动物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血清来自本市郊区及泰来、依安、克东等县。抗体检测采用竞争抑制法ELISA。EHF单克隆抗体ELISA试剂盒,为黑龙江省卫生防疫站病毒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绥芬河公路口岸附近流行性出血热(EHF)在鼠类中的流行动态。[方法]对鼠类进行EHF IgG抗体监测。[结果]检测5种142只鼠类的血样,检出EHF IgG抗体阳性29只,阳性率为20.42%。其中黑线姬鼠的IgG抗体阳性率较高,为30.95%。[结论]EHF的宿主为多源性动物宿主,而黑线姬鼠是主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应在该区域加强防鼠、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量全血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抗体的探讨霍建国尹和平我们应用微量耳垂全血毛细管法与常规静脉法对64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现症病人进行了比较实验。并对38例既往EHF病人、138例疫区健康人群进行了微量全血的抗体水平检测,获得较好的结果。1.材料:... 相似文献
15.
<正> 自1978年Lee HW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成功后,免疫荧光技术很快在EHF的临床诊断上发挥了作用。但由于家鼠型出血热临床症状较轻,病程不典型,其特异性抗体出现的时间和滴度较野鼠型晚和低,使家鼠型出血热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为探讨EHF特异性抗体IgG在协助临床诊断中的意义,现将我们近几年对家鼠型疫区EHF患者进行的血清学检查结果浅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材料:采集由县以上医疗机构诊断为EHF的患者血清标本,并记录发病时间。 2.方法:用IFAT检查血清特异性抗体IgG,血清稀释度1:20~1:20480进行染色镜检,以能明确产生特异性荧光反应的最高的血清稀释度表示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16.
两种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抗体方法的比较徐德宏,徐明,周萍,朱雪萍,王泽舫我们对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体的两种方法,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与传统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作了对比。发现RPHI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稳定性都较好,可替... 相似文献
17.
1996~2001年对临床诊断疑似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共654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gG抗体,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多孔EHF病毒抗原片(购自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2 羊抗人IgG荧光素结合物。11.3 0.01mol/L(pH7.4)PBS自配。1.1.4 仪器:荧光显微镜。1.1,5 标本来源:各大医院临床诊断疑似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东营市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抗体检测分布情况特开展本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2003-2008年东营市诊断报告中进行抗体检测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1.2 方法制定统一的调查表,调查病例发病时间、就诊日期、临床分型、采样日期、检测试剂、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等情况.用Excel 2003构建数据库,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斑点酶免疫试验(DEI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42份,其结果与间接免疫荧光(IFA)进行了比较,符合率100%,其DEIA 几何平均滴度为1:880,IFA 为1:580,与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RE( )]无交叉反应,证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还对不同方法处理组织内源酶的效果和不同阻断剂的阻断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本法不但敏感、特异,而且简单、快速、安全、经济、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