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我院自1991年以来,应用骶管阻滞于新生儿~3岁小儿睾丸及腹部手术。方法简便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0例,男性91例,女性29例。年龄自出生后30分钟~3岁。手术历时最长3小时,最短30分钟。效果:优112例(98%),欠佳6例(5%),(其中腹部3例,下腹部3例),失败2例(1.8%),均为隐皋下降术。麻醉方法除新生儿及2~3岁部分能配合外,骶管阻滞前先行基础麻醉,避免操作时躁动。侧卧位时保证呼吸顺畅。穿刺成功后常规方法注药。1.术前用药:术前20分钟,阿托品0.01~0.02mg/kg肌注。  相似文献   

2.
小儿胸部手术时伤害性刺激能引起机体过度的应激反应,不利于内环境的稳定。针对如何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本文选择了24例3岁以内小儿分别采用了高位骶管阻滞复合静吸全麻(A组)和单纯气管内插管静吸全麻(B组)来对比研究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血糖(Clu)、胰岛素(Ins)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对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术后早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尿道下裂修复术,并要求术后镇痛的3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录入顺序将其随机纳入研究组(采取全身麻醉联合骶管阻滞,n=20)及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n=18).两组患儿于常规诱导下行气管插管术,采用2%~3%七氟醚(吸入)复合异丙酚[3 mg/(kg·h)静脉泵入维持麻醉.研究组采取单次骶管阻滞(局部麻醉药总剂量为0.8 mL/kg,包含1/3 1%利多卡因+2/30.2%罗哌卡因,分开配制,先后注入骶管);对照组加用瑞芬太尼[0.15 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所有患者采用曲马多自控性镇痛法(PCA).记录两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和术后48 h内不同观察时间点的FLACC镇痛评分、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及术中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CC评分<4分患儿所占比例及术后Ramsay镇静评分结果比较,在麻醉复苏室(PACU)内,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管阻滞可为接受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术中、术后早期提供满意镇痛效果,并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需要量,降低疼痛造成的术后烦躁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顾晖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364-2365
目的观察儿童门诊下肢手术中运用低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的效果、不良反应、离院时间和术后疼痛情况。方法择期门诊手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0.2%罗比卡因组,2组为丙泊酚-氯胺酮全静脉麻醉组。观察麻醉效果、局麻药毒性反应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镇痛效果、离院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在术中镇痛效果全部达到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但两组病人离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及术后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单次骶管阻滞具有操作简单、能满足手术需要、对呼吸与循环影响小、麻醉管理较容易、并发症少、离院时间短,有较好的术后镇痛作用等优点,是儿童门诊下肢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骶管阻滞麻醉在输精管结扎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骶管阻滞麻醉是经骶裂孔穿刺,注局麻药于骶管腔以阻滞骶脊神经,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方法,适用于直肠、肛门、会阴部手术。几年来本站针对输精管结扎对象存在疼痛敏感及提管困难等问题,采取骶管阻滞麻醉,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1~8岁患儿随机分为(I组)氯胺酮+地西拌,(II组)氯胺酮+骶管阻滞。观察HR、MAP、SPO2及苏醒时间。结果 I组切皮、开腹时、HR、MAP明显升高,苏醒时间明显长于II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骶管阻滞麻醉平稳、苏醒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探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疗效及安全。方法200例小儿疝修补术,随机分为两组,A组:0.7%利多制习组,B组:1%利多卡因组。每组采用骶管阻滞麻醉注入局麻药1ml/kg。结果两组麻醉阻滞平面可达T10及以下,但A组低浓度下不能完全满足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麻醉镇痛需求,术中HR、SpO2较术前有所增加,并伴有肢体运动,切开皮肤时常规追加镇痛药。B组镇痛校好,术中HR、SpO2平稳,无需追加静脉镇痛药。结论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可安全有效地选择1%利多卡因骶管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骶管阻滞麻醉辅助氯胺酮+异丙酚的安全性及效果,并与单纯辅助氯安酮或异丙酚作比较。方法选择下腹部、会阴部、下肢手术患儿105例,ASAⅠ~Ⅱ级,年龄1~7岁,在基础麻醉下行骶管阻滞,随机分为三组辅助用药(用微泵持续输注):Ⅰ组,氯胺酮25μg.kg^-1.min^-1;Ⅱ组,异丙酚120μg.kg^-1.min^-1;Ⅲ组,氯胺酮10μg.kg^-1.min^-1异丙酚45μg.kg^-1.min^-1。结果三组综合麻醉效果满意,均能满足手术要求;术中镇静评分Ⅰ组4.23±0.6,Ⅱ组3.95±0.5,Ⅲ组4.12±0.6,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注药后2minHR、MAP、SpO2变化有明显差异;术后苏醒时间Ⅰ组明显长于Ⅱ、Ⅲ组(P〈0.05);苏醒期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躁动不安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Ⅲ组明显少于Ⅰ、Ⅱ组(P〈0.05)。结论氯胺酮+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于单纯应用氯胺酮或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9.
近期本科应用小剂量局麻药行骶管阻滞用于会阴区小手术取得满意效果,因其易掌握、快捷、安全、成功率高、应用广泛,值得在基层卫生队及门诊部推广。1临床资料本麻醉方法可用于成人各种会阴区短小手术,如:痔切除术、肛瘘挂线或切除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直肠脱垂矫治术、包皮环切术等。禁用于骶区穿刺部位有感染病灶及脊柱或骶部严重畸形患者。常规备皮,术前半小时给予安定10mg肌注或不给,入室前排空大小便,开放静脉通路。麻醉:⑴体位患者取侧卧位腰背尽量向后弓曲,双膝屈向腹部。⑵药物准备:配好1%利多卡因10~15ml。⑶穿刺点定位:由尾骨尖沿中线向头部按摸,约4cm处可触及骶裂孔,在孔的中点向头端约~3cm骶骨裂开处即为穿刺点,最高不得超过骶2水平。⑷穿刺操作:常规消毒后,用配好麻药带7号针头注射器于穿刺点作皮内小丘后,垂直刺进皮肤,当刺到骶尾韧带时有弹韧感觉稍作进针有阻力消失感觉,随即碰到骨质,回吸无血液或脑脊液即可固定注射器并推药,否则应放弃穿刺。⑸推药:推药时不宜过快且每推3~5ml必须回抽,观察有无回血以及腰麻症状,如出现推药阻力较大,且局部隆起或患者有强烈胀痛感,说明穿刺深度不够不在骶管内,或过深在韧带或骨膜中,应适当...  相似文献   

10.
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及户外活动对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过长与情绪问题的正向关联作用,探讨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与户外活动时间对情绪问题的联合作用。方法 2017年10-11月以江苏、湖北、安徽省11座城市109所幼儿园的27 200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学龄前儿童健康发育调查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的视屏行为、户外活动情况以及社会人口学特征,使用《长处与困难问卷》评估儿童情绪问题。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过长与情绪问题(可疑或异常)的关联强度,同时分析户外活动时间与视屏时间的联合作用。结果 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可疑或异常的比例为17.9%(4 868/27 200)。学龄前儿童平均每日视屏时间>1 h的比例为62.4%(16 983/27 200),平均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 h的比例为65.7%(17 873/27 200)。调整儿童性别、年龄、居住地区、家庭经济状况、BMI、父母年龄和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发现视屏时间过长(>1 h/d)与情绪问题可疑或异常呈正相关(OR=1.15,95% CI:1.08~1.24);户外活动不足(<2 h/d)与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可疑或异常呈正相关(OR=1.08,95% CI:1.01~1.16)。联合作用分析显示,户外活动时间不足合并视屏时间过长与学龄前儿童情绪问题呈现更强的正相关。结论 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过长十分普遍,与情绪问题呈正相关,户外活动不足联合视屏时间过长与情绪问题的正向关联更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兰州市432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了生长发育、膳食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身高Z评分低于-2S的中度发育迟缓儿重占4.6%.低于-3s的重度发育迟缓儿童占1.2%,男女重之间差别明显.男童高于女童。儿童体重Z评分低于-2s为1.9%,女童低于男童。发育迟缓儿童的比例高于低体重儿童的比例.膳食调查营养不良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膳食营养与热能摄入不足。母乳喂养、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良好的饮良习惯等均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成都市学龄前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果  芮溧  冉隆蓉  张衡  王文蕾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484-3486
[目的]了解成都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成都市幼儿园随机选取50名年龄3 ̄6岁肥胖儿童,按1︰2的比例与100名同性别、同身高、同年龄的正常儿童配对,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儿童肥胖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本次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肥胖均有影响。学龄前儿童肥胖危险因素主要是食量、出生巨大儿、父母BMI、进餐速度及运动时间。[结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多与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对家长和幼教人员的营养教育,增强其健康意识,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从而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为学龄前儿童体质检测指标体系提供依据,本文以3~6岁716名健康儿童为对象,进行了50m×2、50m×4、50m×6、50m×8折返跑耐力测定。结果表明,小班(3~4岁)50m×2,中班(4~5岁)50m×4,大班(5~6岁)50m×6作为3~6岁儿童的耐力测定指标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4.
铅暴露对学龄前两性儿童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环境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免疫系统影响的性别差异。方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对 2 1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 ,流式细胞仪检测铅中毒对不同性别学龄前儿童 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3CD+4 、CD+3CD+8以及 B细胞 (CD- 3CD+1 9)、NK细胞 (CD- 3CD+1 6 CD+56 )的影响 ;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Ig G、Ig M水平。结果 :铅中毒的女童 CD+3CD+4 、CD+3CD+4 / CD+3CD+8、Ig G、Ig M与对照组比较均出现明显下降 (P<0 .0 5 ) ,而男童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铅中毒对学龄前女童免疫系统的影响大于男童  相似文献   

15.
胡斌  胡冰霜  艾松松  陈月竹  陈青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602-4603,4608
[目的]验证绘画艺术疗法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治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存在行为问题的学前儿童进行筛查并在给予绘画治疗后进行后测验证。[结果]接受绘画艺术治疗的学前儿童,其问题行为的3个因子的前后测分数有统计学差异:品行问题(P﹤0.01)、多动(P﹤0.01)、多动指数(P﹤0.01)。[结论]绘画艺术疗法对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有明显的矫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沈阳市1797名3~6岁儿童进行了龋病调查,结果患龋人数1655名,患龋率92.10%,受检者龋均6.79,患者龋均7.37;男女儿童患龋率无性别差异;学龄前儿童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呈线性上升(相关系数为0.9693),患龋儿童常多个牙齿同时受累,提示学龄前儿童应成为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都匀市学龄前儿童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程度。[方法]按照《全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进行,于2008年对市内及周边地区托儿机构儿童使用寄生虫病常规检验方法及统一表格等问卷调查形式;计算机录入资料建立数据库。[结果]1022名学龄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11.05%,市区儿童感染率为6.22%,明显低于城乡结合部儿童17.03%。[结论]加强城乡结合部托儿机构卫生知识宣传,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8.
补充酸奶对北京郊区学前儿童体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补充酸奶对3~5岁学前儿童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选择北京郊区7所幼儿园的402名学龄前儿童(男217人,女185人),其身高和/或体重低于WHO推荐标准的均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酸奶组,酸奶组每天补充1杯酸奶(125 g),每周补充5 d;对照组不补充;两组均保持正常饮食,持续9个月。每月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和上臂围,并记录儿童补充和出勤的情况;每3个月进行膳食调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 结果: 酸奶组儿童膳食中钙、锌和维生素A的摄入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且补充9个月时血红蛋白(Hb)明显高于对照组。酸奶组儿童的身高在3 、6 和9个月内的增长值(1.90、3.83、5.43 cm)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77、3.64、5.24 cm),也高于WHO推荐的50 个月龄儿童参考标准。酸奶组儿童的体重在3、6和9个月内的增长值(0.70、0.98、1.42 kg)比对照组显著提高(0.49、0.80、1.20 kg),并与WHO推荐的50 个月龄儿童参考标准持平。结论: 3~5岁学龄前儿童补充9个月酸奶后,可以明显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加体格生长速率。  相似文献   

19.
在严格质量控制下对上海市某工业区内273名学前儿童进行血铅水平调查,发现血铅在0.24~3.2lμmol/L,均值1.05μmo/L,血铅过高(≥1.2μmol/L)者占30.8%,明显高于国外同类地区水平。研究还发现,血铅过高者体重和身高(长)的离均差值明显低于相对低铅儿童,智能发育方面亦明显落后。上述结果表明:①在现阶段,特别是在工业化城市中,儿童血铅过高已成为十分普遍的问题;②此过高的血铅已经对儿童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因此,环境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亟需引起儿科医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关玉群  车文  王充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893-895,1020
目的:初步了解广州市黄埔区学龄前儿童的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探讨铅中毒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从黄埔区随机抽取73名4.0~6.5岁的学龄前儿童作为调查对象,采集静脉血样,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采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城市版)测定受试对象的智商,同时设计问卷对家长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家庭情况、住房坏境、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个人饮食习惯等方面多个因素,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铅浓度为243.49±87.97μg/L:;超标率为82.35%;铅中毒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铅中毒与智力发育呈负相关,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789,P<0.001。结论:该区学龄前儿童铅中毒检出率较高,铅中毒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