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处在"互联网+"医疗高速发展时期,出现了多种供给模式.本文以案例的形式,比较分析"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三种供给模式——实体医院的线上扩展模式(H模式)、实体医院与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服务融合模式(H+I模式)、区域性医疗云平台模式(DHI模式),提出"互联网+"医疗服务供给的优化路径: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医疗利用信息技术重塑了传统医疗活动的信息传递过程,形成了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互联网医疗的核心在于利用技术手段,从医疗服务过程中提取人、财、物信息,让信息流动代替或减少实物流动,实现医疗活动的再组织,从而打破传统医疗服务活动的时空限制,实现医疗服务过程提速,提升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配置效率。利用多级服务站模型对医疗活动进行建模,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医疗服务的信息传递过程,从而提出了互联网医疗重塑诊疗服务的4种路径。最后,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互联网医院区域医疗辐射可及性,探讨医疗辐射提升路径。方法:选取上海市某医院2022年度互联网医院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整体抽样的方式,分析互联网医院就诊患者居住区域与申请人手机号码关联区域在全国区域之占比,研究互联网医院医疗辐射可及区域。结果:2022年度,华东地区就诊人次占99.04%,华东以外地区就诊人次仅占0.96%,华东地区与其他区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互联网医疗辐射可及区域呈辐射渐弱趋势,华东地区较强,华东以外地区较弱,地区经济发展引起的人员流动对医疗辐射可及性呈加强效应。有序开放跨院复诊,开展合作共建,助推咨询就诊转化,是提升医疗辐射可及性的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扎根理论探索在需求导向下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路径,为互联网医疗服务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在访谈资料基础上,采用NVIVO软件通过开放性、主轴和选择性编码将质性研究资料范畴化,构建互联网医疗发展路径框架.[结果]经三级编码梳理得到90个初始概念、28个范畴、9个主范畴、4个核心范畴和1个关键核心理念,探讨互联网...  相似文献   

5.
从正在探索的互联网医院模式入手,客观分析互联网医院的生成逻辑以及在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其功能性定位和路径的优化,为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促进"互联网+医疗"的有序融合给予建议。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医疗对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信息不对称仍然客观存在,医患矛盾风险依然突出。移动互联网医疗医患矛盾主要特征包括患者的逆向选择、医生的道德风险和技术安全风险。由此,防范路径主要包括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隔膜;加大医生行政松绑力度,打破原有利益格局;完善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防控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新出现的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或许能为改进医疗服务提供组织方式创造新路径,但这些路径需要建立在大胆突破现有的医疗服务提供的场所、资质、组织方式、机构形式等限定基础上,而突飞猛进的生物技术在成本效果方面的应用性突破,将助推稳健诊断和精准医疗的迅速发展,为医疗控费创造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宜昌市位于著名的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辖5县3市5区,总人口415万人。近年来,宜昌市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经过几年的大胆实践,破解了一系列难题,初步探索出了新型智慧医疗"一体化" 建设的新路径,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智慧医疗的重点内容,运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构建了具有宜昌特色的"互联网+网格员"精准签约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9.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热门领域,互联网医疗目前发展势头正盛,互联网医疗具有促进医疗资源整合、方便患者就医、促进疾病早期预防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很多局限性。本文在分析互联网对医疗促进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局限性,如加大了诊疗过错风险、所能参与的医疗服务有限、难以确保医疗数据安全和患者健康隐私等,最终提出应对互联网持谨慎态度,仅将互联网作为医疗服务活动的辅助工具而不能对其过度依赖,为互联网医疗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兴起带来了药品供应和医保报销支付形式的新需求。2020年1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协议管理、总额预算方式、支付路径和分期发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实现线上业务的脱卡支付和跨域支付奠定了基础,对各省级医保经办机构具有实质性的、可操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可携带个人电子医疗记录标准体系与实现路径,促进个人电子医疗记录可携带权益的实施和维护。方法 基于文本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可携带个人电子医疗记录的内涵,分析可携带个人电子医疗记录的实践基础。结果 个人信息保护法指出个人有权向个人信息处理者查阅、复制其个人信息。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现有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工作应用成效,制定可携带个人电子医疗记录互通共享标准体系与实施路径,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框架下推进个人信息可携带权在医疗领域的实现。结论 聚焦群众就医,实现个人电子医疗记录的可携带流转,有助于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向纵深发展,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正健康产业生态圈中,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先后进场,将智慧医疗频频推到镁光灯前。在“2017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上,智慧医疗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中国互联网医疗走过了起步期,既有初入市场时春雨医生、丁香园等先后推出在线问诊服务引爆的流量之争,也有2014年资本热潮时高额投融资消息接连爆出。但从去年开始,互联网医疗不断出现裁员、寒冬等现象。到了2017年,跟风、热炒的声音少了,如何探索商业变现、盈利路径成了关注焦点,行业投融资也渐趋理性。互联网医疗老牌企业、新晋创业者们纷  相似文献   

13.
第五次科技革命浪潮中,"信息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医疗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了很大影响。互联网医疗广义上等同于信息技术加持下的医疗健康产业。"健康中国"战略作为我国的"优先发展战略",强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坚持健康公平公正原则,以共建共享为基本路径。互联网医疗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在于以互联互通、数据、人工智能3大工具促进医疗服务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提高整体医疗健康体系的运行效率,从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发展遵循技术与政策共同驱动的双螺旋模式,政策决定了产业的发展边界。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互联网诊疗的可能性空间,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注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从而实现医疗健康服务的共建共享,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5月,Mob研究院发布了一篇《2019互联网医疗行业洞察》的报告,从行业背景、互联网赋能传统医疗、市场环境、用户层面等多个思维维度上分析了我国互联网医疗目前现状,对未来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以及发展趋势作出预测。Mob研究院数据显示,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到2020年7千亿元左右,并且通过用户画像分析得出年轻用户将会是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蓝海。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互联网医疗成为患者寻医问药和健康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在介绍互联网医疗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模式、主要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简要阐述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医疗服务是我国“互联网+”战略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布局,也是医疗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促进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良好发展,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支付政策,文章梳理并分析了美国Medicare关于互联网+医疗服务支付的地理条件、服务范围、支付方式与利益分配,并从准入和监管两方面提出了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积极探索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通过确立“互联网+护理服务”移动平台,遵循下单、接单、服务路径,制定“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服务规范、操作标准及应急处置预案,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更好地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科学、规范地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互联网普及对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运用stata13.0软件分析互联网普及率、人均医疗费用的空间自相关性,基于2007—2016年我国31省份的面板数据,根据空间计量模型,使用Matlab7.0软件分析互联网普及对我国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互联网普及对我国人均医疗费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互联网普及程度每上升一个百分点,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上涨0.44%,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上涨0.76%;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对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存在负反馈效应。结论:互联网普及能够从空间距离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拓展了就医通道,增加了医疗费用。因此要严格把控网上医疗卫生服务平台,以及解决互联网普及给人们看病就诊增加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分析目前我国互联网医院建设中存在的监管控制、医疗质量、医患矛盾、信息安全风险,建议通过制定互联网医院制度标准规范、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体系、构建互联网医疗信息安全体系,推动互联网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医疗已成为新型医疗模式。在给我们带来便利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法律风险。作者就现阶段互联网医疗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加强互联网医疗监管从互联网医疗准入、医疗服务、管辖权冲突、医疗信息保管、医疗事故处理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