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典型肝脓肿的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及病理基础,探讨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或随访确诊的16例不典型肝脓肿(细菌性)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结果 16例肝脓肿在CT平扫时病灶边缘及内部结构均为较模糊的低密度影。三期增强扫描可见:(1)动脉期,病灶周边肝段强化略明显,病灶内均可见分隔强化所形成的"簇状征",从中央向周边放射分布改变。(2)门脉期,"簇状征"或"蜘蛛网隔征"、"蜂窝征"明显显示。(3)平衡期,病灶边缘及内分隔持续强化,病灶范围较增强前趋于缩小。结论不典型肝脓肿运用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在比较影像学上选择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脓肿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4月我院38例肝脓肿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穿刺病理或临床抗炎治疗后证实,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典型性肝脓肿与不典型性肝脓肿CT形态学特征。结果:(1)分布及大小:肝右叶26例,肝左叶12例;病灶单发27例,多发10例,弥漫分布1例;病灶直径(6.51±2.62)cm;(2)典型性肝脓肿(21例)特征:CT平扫表现:呈圆形、类圆形、大小不等的囊样低密度影,其中双靶征12例,低密度影中出现少量气体5例,多房型病变2例,有宽大气液平面2例;增强扫描表现:病灶中心分隔,脓肿壁不同程度环状强化,病灶周边"单环征"5例,"双环征"13例,"三环征"2例;(3)不典型肝脓肿(17例)特征:CT平扫表现:肝内低密度占位,病灶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不清;增强CT表现:"肿块缩小征","边缘强化征","簇状征","延时强化征"。结论:CT扫描可全面了解肝脓肿病灶数量、分布、大小等情况。通过CT增强扫描可显示典型性肝脓肿及不典型肝脓肿多个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肝脓肿早期诊断及不典型肝脓肿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CT征象及其特征性表现,提高肝脓肿诊断的正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细菌性肝脓肿32例的CT表现;所收集病例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2例CT平扫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脓肿壁表现为双环强化征18例,三环强化征3例,表现为分隔强化8例;表现边缘强化征19例。结论:CT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脓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扫描能准确显示肝脓肿的部位,且其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有助于肝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肝脓肿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特点。方法:分析25例经临床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25s,60s和120s。结果:肝脓肿增强扫描的典型CT表现为:①动脉期及门脉期灶周正常肝组织出现高灌注征象;②病灶周边和/或内部出现单个或多个完整或不完整强化环;③病灶内有宽窄不等的不规则分隔;④灶周低密度水肿带门脉期显示最清晰;⑤延迟期脓肿壁、分隔及水肿带均呈等密度,仅坏死区无强化呈低密度。肝脓肿亦有CT表现不典型者。肝癌可合并肝脓肿。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脓肿具有特征性,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提高细菌性肝脓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4例细菌性肝脓肿的CT和MRI表现。24例中18例经CT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中3例同时经MRI检查,6例仅经MRI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 24例共26个病灶(右叶16个,左叶8个,尾叶2个),CT和MRI表现为类圆形15例,椭圆形3例,不规则形8例。CT增强扫描动脉期17个病灶均表现为病灶边缘极轻或轻度环状强化,其中有8个出现灶周楔形或片状一过性强化。肝脓肿MRI多表现为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时间-信号曲线表现为"速升-缓升"样变化;脓肿壁时间-信号曲线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结论 CT、MRI能较好地显示肝脓肿的特征,在脓肿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脓肿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0例肝脓肿的动态增强各期CT表现,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肝动脉期、门脉期和实质期肝脏3期动态增强cT检查。结果:30例肝脓肿中,病灶位于肝左叶7例,肝右叶21例,左右叶均有2例。典型肝脓肿12例,表现为环靶征,中心均为低密度影并含气体;不典型肝脓肿18例,其中13例表现为蜂窝状,并有持续强化征、边缘锐利征等5例出现一过性肝段性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3期增强扫描诊断肝脓肿具有特征性,对提高肝脓肿的诊断率和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脓肿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皮穿刺确诊的肝脓肿的临床资料和CT征象,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5例肝脓肿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病灶,边缘欠清晰,增强显示环靶征,部分呈多房簇集征和脓肿内气体。13例不典型肝脓肿多为早期肝脓肿,CT平扫无特征,增强扫描见花瓣征及持续强化征等。结论肝脓肿不同阶段具有不同CT表现,结合CT表现和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脏多发血管瘤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特征,评价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文收集36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及随访证实的肝脏多发血管瘤,全部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找。注射造影剂后20—25秒行动脉期扫描,50—60秒行门脉期扫描,5—10分钟行延迟扫描。分析其各期的CT表现。结果:动脉期病灶大多呈实质性增强或边缘结节状强化,密度类于主动脉或肝动脉;静脉期病灶呈一致性高密度或向心性充盈;延迟期大多表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增强。结论:三期螺旋CT增强扫描能充分反映肝脏多发血管瘤的供血情况,是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MR表现,提高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9例肝脏经病理证实为IMT的患者CT、MR表现,其中6例行CT扫描,3例行MR扫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发现9个病灶,CT平扫为稍低(3例)或低密度(2例)病灶,1例呈明显的靶征,增强扫描动脉期斑点状(4例)、环形(1例)强化或强化不明显(1例),门脉期较动脉期进一步强化(5例)或与门脉期强化大致相当(1例),延迟期强化无减退(3例)、进一步向中央推进(2例),呈双环征、靶征改变(1例),中央见少量无强化区(1例)。MR上T1WI呈较低(2例)、等或略低(1例)信号,T2WI SPAIR呈较高(1例)、稍高(1例)、等(1例)信号,增强扫描肝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较前显著(2例),动脉期、门脉期呈中度强化,延迟期强化下降(1例)。结论肝脏IMT稍具特征的CT、MR表现出现在延迟期强化,病理学检查仍是确诊该疾病的惟一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CT影像表现。方法:选取射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临床确诊并且资料完整的细菌性肝脓肿病例,回顾分析全部病例的CT影像表现。结果:52例病例中病灶单发46例,多发6例;肝左叶10例,右叶36例,左叶右叶交界处3例,左叶右叶多灶3例;病灶直径最大11.9 cm,最小2.3 cm,平均(7.1±2.6)cm;增强后脓腔清晰42例,模糊10例;全部病例中含气7例,有环形水肿征27例,邻近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强化26例,合并胆道疾病及胆道术后8例。结论:CT检查可以提供丰富的影像诊断信息,在肝脓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厉天林 《临床医学》2008,28(12):107-108
目的研究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不典型肝脓肿多见于肝脓肿的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形成初期,CT平扫多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可见:①肿块缩小征;②"蜂窝征";③"花瓣征";④周围充血征;⑤延时强化征。结论不典型肝脓肿的CT平扫无特征性,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和延时扫描有一定特征性,多征象综合分析并结合临床,多能作出正确诊断,积极抗炎治疗观察对鉴别诊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提高对肝脓肿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关系的认识,探讨CT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经证实的36例肝脓肿平扫加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 肝脓肿多形态,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脓肿液化区不强化,边缘强化明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本组簇形征13例,周围多环征8例,小气泡或气一液平面征4例。结论 CT扫描是诊断肝脓肿的主要检查方法。上述“三征”中的任何“一征”均是诊断本病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肝脓肿的CT资料。结果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或密度不太均匀肿块,边缘模糊;增强后不同时相有“细网格征”、“簇形征”、“蜂窝征”、“晕征”、“肿块缩小征”及短暂性肝段强化。结论联系病史、分析CT增强扫描和延迟扫描的表现有助于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各种CT表现及鉴别诊断,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资料完整的62例,其中30例经手术治疗,8例穿刺引流,24例经药物治疗后复查病灶缩小或消失。结果:病变多位于右叶,单发居多,形态为圆形或卵圆形。其特征表现为①平扫均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密度多不均匀。②病灶腔内分隔呈多房及花瓣状。③脓腔内积气。④环靶征。⑤周围环状强化。⑥强化后病灶附近可见小脓肿。结论:细菌性肝脓肿CT表现与病变进程有密切关系,采用平扫和强化可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与其他肝内肿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18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3~10cm,6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肝内胆管扩张12例,肝内胆管结石8例,肝叶萎缩8例,局部肝轮廓凹陷6例。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和静脉期边缘轻度强化,且不同程度出现线样和网格状强化,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由边缘向中心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肝实质,延迟扫描的表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可以和肝内其他占位病变鉴别,其中又以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四期增强扫描对早期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早期细菌性肝脓肿的病例资料,行CT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或五期增强扫描。结果:早期细菌性肝脓肿多见于细菌性肝脓肿的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形成初期,平扫呈多房性低密度肿块,边界多不清晰,增强后可见典型征象。结论:早期细菌性肝脓肿多层螺旋CT动态四期增强后可显示特征性表现,大大提高了早期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6例不典型肝脓肿低场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或病理证实的16例不典型肝脓肿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MRI平扫,全部病灶T1WI呈低、稍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分别依次出现楔形强化、分隔状强化、延迟强化和“花瓣”征。结论:上述征象为不典型肝脓肿在低场MRI中的特征表现。T2WI脂肪抑制序列和动态增强扫描对鉴别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红琴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704-1705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间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所见病例为单发病灶,其中13例病灶为低密度影,3例并发肝内胆管结石.3例为中心更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均有不均匀强化,6例有不完整环行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期16例病灶持续强化。结论:肝动脉期及门脉期轻度不完整环行强化及延迟期延迟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与其它肝内肿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9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2.5—13厘米,3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肝内胆管扩张7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肝叶萎缩4例,局部肝轮廓凹陷5例。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和静脉期边缘轻度强化,且不同程度出现线样和网格状强化,延迟扫描病灶进行性、同心性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肝实质。结论:周围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一般可以和肝内其它占位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 FH) 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MFH,并结合文献分析肝脏MFH的CT表现特点.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6例中,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例,肝右叶4例,同时累及左右叶1例.病灶最大径在55~126 mm之间,CT平扫呈低或略低密度,多呈类圆形及不规则形.本组病例中2例呈略低密度,3例呈囊实性混杂密度,1例呈多囊状低密度,4例病灶内可见网格状、轮辐状略低密度.6例均未见钙化,合并肝内胆管扩张的1例,肝内转移1例,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5例病灶实质部分均轻度强化,4例较大病灶边缘不均匀强化,1例多囊状低密度病灶壁结节轻度强化;门脉期6例病灶实质部分强化均较动脉期略升高,4例病灶可见由边缘向中心呈片絮状、网格状、轮辐状强化较动脉期显示更为清晰;延迟期5例病灶实质部分及囊性病灶的壁结节强化程度略低于门脉期,1例延迟强化与门脉期强化相近;囊性病灶及病灶内液化坏死区始终无强化,与轻度强化的实质部分界限更清晰.1例并发肝内转移病灶平扫呈结节状略低密度,环形强化4个,结节状轻度强化2个.本组6例术前均未能明确诊断,5例诊断为肝癌,1例诊断不除外转移瘤.结论:肝脏MFH的CT表现多样,掌握不同病理类型肝脏MFH的CT表现,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