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隐匿性甲状腺癌(OTC)是指瘤灶最大直径≤1.0 cm的甲状腺癌,其病灶微小,不易发现,多因颈部淋巴结转移或其他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或体检时超声检查发现[1].作者总结了24例OTC患者的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 ,49岁。因颈前无痛性肿块 8年 ,明显增大 2月余 ,以甲状腺癌收入院。查体 :甲状腺右叶触及一 5cm× 4cm× 4cm大小的肿块 ,无压痛 ,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手术所见 :甲状腺右叶可见一肿块 ,约 5cm× 4cm× 4cm ,有包膜 ,实性 ,与周围甲状腺组织粘连。其左叶下极可见一 1 5cm× 1 1cm× 1 0cm结节 ,质较硬 ,行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及左侧下极切除术。病理检查 :右侧甲状腺肿物 5 2cm×2 8cm× 2 3cm ,表面结节状 ,切面肿物呈灰红淡红色 ,实性 ,质脆 ,大部分区域可见一纤维性包膜 ,部分区域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隐匿性胆囊癌的病理学特点。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的患者中,选取术后被诊断为隐匿性胆囊癌的患者50例进行研究,分析隐匿性胆囊癌病理学特点。结果术前腹部B超检查,所有患者均患有胆囊炎,显示胆囊大小正常的9例,胆囊壁轻度增厚41例,其中10例出现胆囊扩增,7例合并胆囊息肉。其中伴有胆囊结石、伴有胆管结石分别有29例、4例,2例患者行薄层CT扫描出现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发病部位在胆囊颈部、体部、底部分别有5例、30例、15例;肉眼观察有15例胆囊大小与正常大小胆囊无明显差异。发现胆囊增大,囊壁不均病例有23例,胆囊壁厚0.5-1.7 cm,平均(0.89±0.12)cm,有3例表现为息肉样,有10例病例可见胆囊呈囊性增大;在显微镜下,有30例为浸润性癌;普通型腺癌38例、乳头状腺癌10例、粘液腺癌1例、鳞状细胞癌1例;单纯黏膜内癌2例,呈乳头状生长,囊内乳头状肿瘤伴浸润性癌有8例,肿瘤细胞呈乳头状生长。结论隐匿性胆囊癌大多数伴有胆囊结石,肉眼观病变局限,主要组织学类型为腺癌、伴有浸润囊内乳头状肿瘤次之。  相似文献   

4.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为较少见的乳腺癌.  相似文献   

5.
经常规病理检查切除淋巴结内无癌转移的350例早期癌症病人(肺癌94例、乳腺癌112例、食管癌115例及外阴癌29例)3715枚淋巴结,用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重新检查。单克隆抗细胞膜(FMA)、抗细胞角蛋白(AE1/AE3)、多克隆抗角蛋白抗体免疫染色,查要巴结内存在微小癌灶或/及单个癌细胞。肺癌病人一率为56.4%(53/94),淋巴结为16.6%(123/739);乳腺癌病人阳性率为27.7%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23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均以腋窝肿块为首发表现,7例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转移性腺癌。23例均行同侧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均予辅助化疗和放疗。结果术后随访平均7.3年,术后5年生存率为64.5%。9例患者因远处脏器转移而死亡。结论腋窝淋巴结活检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方式以改良根治术为主并辅以化、放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隐匿性甲状腺癌是指肿瘤直径≤ 1.0 cm的甲状腺癌 ,病理学上称之为微小癌。多因其他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的标本中或尸检时偶然发现 ,或者因颈部淋巴结转移时才被重视 [1 ]。所以临床早期诊断较困难。近年来由于高分辨率 B超的广泛应用以及对体检的重视 ,隐匿性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率有所提高 ,笔者结合本院外科 1992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治疗的 34例隐匿性甲状腺癌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 ,男性 3例 ,女性 31例 ,中位年龄 43岁 (14~ 70岁 ) ,肿瘤中位直径 0 .7cm (0 .2~ 1.0 cm )。病灶 43个 ,其中单…  相似文献   

9.
程剑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2):1397-1398
目的:探讨甲状腺隐匿性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甲状腺隐匿性癌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术前获得诊断;18例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其中4例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病理见30例癌灶位于单侧腺叶,有淋巴结转移3例。随访30例,平均随访时间5年。1例死于肺转移。结论:治疗应选择一侧腺叶全切或次全切除术。癌肿穿透甲状腺被膜或已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明显原发癌灶的腋窝转移性癌处理方法。方法: 比较19例原发灶隐匿的女性腋窝转移性癌两种治疗方法的生存时间。结果: 乳房切除组与非切除组生存时间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 女性腋窝转移性癌乳房无明显原发癌灶不一定要施行乳房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外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目前仍是一个难点,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1996年2月至2006年2月16例意外胆囊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术前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症15例,胆囊息肉类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1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术中冰冻切片或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早期胆囊癌。术中冰冻切片证实7例,术后病理确诊8例。全组16例,均行根治性切除。结论意外胆囊癌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是意外胆囊癌诊断的重要依据,可以避免日后再次麻醉手术。而尽快实施手术治疗,并力求根治性切除是其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意外胆囊癌(unsuspected gallbladdercarcinoma,UGC)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351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20例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先行LC术,20例中有2例为低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3例高分化腺癌.所有患者行LC后均未再行手术;1例III期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局部淋巴结清除,1例Ⅳ期患者行胆囊姑息性切除手术. [结论]LC是早期胆囊癌的首选治疗方式.Ⅰ、Ⅱ期的意外胆囊癌行LC可达到根治目的;Ⅲ期和Ⅴ期的患者应当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NA复制错误(ReplicationerrorRER)与大肠癌(Colorectalcarcinoma,CRC)的关系。方法采用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61例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的第2、5、17号染色体的4个位点的微小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有两个位点的MSI则诊断为RER+。结果61例大肠癌中,18例为RER+(295%)。MR阳性率在HNPCC为75%与散发性大肠癌的23.9%比较(P=0.025)有显著差异。RER十大肠癌大多为低分化大肠癌(P<0.0001),多位于右半结肠(P<0.05),有家族史,年龄小于35岁,Duckes分期A.B期患者所占比例高。发现2例病理阴性者手术切缘组织RER+。结论RER+是HNPCC常见的分子学事件。RER十肿瘤与RER.肿瘤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RER+可作为大肠癌手术切缘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5.
16.
BACKGROUND: Giant cell 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 (GCCP) as a tumor of high malignancy, large size, and inflammatory reaction occupies 2.1%-12.8% of all cases of pancreatic malignancies.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cases of GCCP collected in 8 years at our hospital in an attempt to describe some features of GCCP in Chinese people. METHODS: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19 patients who had been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as having GCCP from 1021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malignancies collected by Pancreatic Disease Research Group (PDRG) of Changhai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96 patients with common pancreatic carcinoma (PC) who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1002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rcinoma. The differences of location, clinical symptoms,  相似文献   

17.
巨大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巨大肝细胞癌(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切除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31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HCC>10 cm(巨大肝癌)组(n=119)和HCC≤10 cm组(n=197),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手术结果.结果 巨大肝癌组出现症状和阳性体征的比率、肝内转移(47/119与56/197例)、血管侵犯(58/119与47/197例)及邻近脏器侵犯(31/119与14/197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CC≤10 cm组;分化程度明显低于HCC≤10 cm组;术前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61±45)与(56±43)U/L]、碱性磷酸酶[(152±108)与(117±100)U/L]、甲胎蛋白水平(>400μg/L)(79/119与98/197例)明显高于HCC≤10 cm组;巨大肝癌组行大范围肝切除术的比率、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多于HCC≤10 cm组,手术时间(257±75)min也明显长于HCC≤10 cm组(210±74)min;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巨大肝癌具有临床表现明显、血管和邻近脏器侵犯发生率较高、分化程度较低等特征.手术切除巨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中日友好医院2003年1月~2015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397例,回顾分析其中31例合并其他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的发生率占同期子宫内膜癌的7.8%,子宫内膜癌中位发病年龄为50.3岁。原发癌的发生部位包括胃肠道、卵巢、乳腺、肺等。子宫内膜癌合并MPMN患者5年存活率为22.6%,存活时间中位数70±26.86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55.8%,低于原发癌的5年生存率。原发癌间隔3年及以上者生存期较间隔3年以下者显著延长(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合并MPMN器官多为结直肠、卵巢、乳腺、肺等,其5年存活率低,两原发癌发病间隔超过3年者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乳腺癌中罕见亚型之伴大汗腺分化的癌(ACB)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并与浸润性导管癌(IDC)进行鉴别及病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二四五医院、辽阳辽化医院病理科2010年1-12月的手术病例中的24例ACB和24例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进行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ACB平均发病年龄(57.07±10.45)岁,比浸润性导管癌的(50.46±9.18)岁高(P<0.05);ACB的免疫标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为主,表皮生长因子(HER-2)阴性多见,仅极少数阳性,而浸润性导管癌的ER、PR、HER-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CB(P<0.05);ACB特征性恒定表达雄激素受体(AR)和GCDFP-15)。结论: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是乳腺癌中罕见特殊亚型,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病变中伴有大汗腺改变的多为良性,极易漏诊恶性病变,应从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仔细辨别出伴大汗腺分化的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09-2016年的8例乳腺原发性鳞癌患者,分析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Her-2状态等指标.结果 乳腺鳞癌发病率为0.33%,患者平均年龄53.75岁,肿瘤平均直径为3.9 cm.ER、PR、Her-2阳性率分别为10.4%、7.6%、10.9%,腋窝淋巴结转移率44%,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及化疗,8人均未行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术后ATCC乳腺癌TNM分期,ⅡA4例,ⅡB3例,ⅢB1例.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3~7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7.3个月.随访结束时有3例患者失访,2例患者死亡.余3人均健在.结论 乳腺鳞癌具有发病年龄大、肿瘤直径大、较低的ER、PR、Her-2阳性率、较高的AJCC分级等特点,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能是较适合乳腺鳞癌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