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K-ras基因突变与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Ⅲ期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的Ⅲ期大肠癌病例40例,采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检测K-ras第12、13位密码子的突变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子特征与生存规律的关系.结果 K-ras基因突变率为15%(6/40),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病理分级、病理类型、T分期、N分期与K-ras基因突变无相关性.截至2010年12月31日,34例(85%)出现复发转移,9例(22.5%)死亡,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48.460个月,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 11.992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7%、73%、51%.单因素分析显示K-ras野生组较突变组DFS显著延长(P<0.001),而其余病理特征对DFS无明显影响;年龄(P=0.037)、病理分级(P=0.015)及1年内是否复发转移(P=0.010)是影响OS的预后因素,而其余病理特征及K-ras基因状态对OS无影响.COX多因素分析显示K-ras基因状态(P<0.001)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P=0.010)和1年内是否复发转移(P=0.006)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及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Ⅲ期大肠癌患者,K-ras野生型患者的DFS优于突变型患者,提示K-ras基因可能是预测Ⅲ期大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双向性队列研究,探讨完全性切除术后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纳入240例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使用Kaplan-Meire法计算患者的1、3、5年无病生存率和DFS,对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有显著差异的预后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240例患者的1年无病生存率为83.33%(200/240),3年无病生存率为33.33%(80/240),5年无病生存率为10.42%(25/240),中位DFS为26.2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史是影响患者DFS的预后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26)、吸烟史(P=0.034)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性别、吸烟史是影响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性切除术后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队列研究,评价中医药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完全切除术后化疗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并探索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23例Ⅲa期NSCLC完全切除术后行辅助化疗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单纯化疗组96例和中医药联合化疗组127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DFS及1年、2年、3年的无病生存率,对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显著差异的预后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纯化疗组和中医药联合化疗组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33.60个月和40.83个月,两组DF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的1年、2年、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9%、66.4%、45.6%,中医药联合化疗组的1年、2年、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8.6%、72.9%、54.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吸烟指数、既往史、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DF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既往史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中医药治疗能够延长Ⅲa期NSCLC完全切除术后化疗患者的DFS,性别、吸烟指数、既往史、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DFS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5年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彬玉  李卉  陶苹  谢旭林  程娜 《四川医学》2008,29(7):836-837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0例(A组)Ⅲa、Ⅲb期患者采用ECF方案新辅助化疗后的5年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及无病生存期.ECF方案具体为E-ADM70mg/m2第1天,CTX500mg/m2第1、8天,5-FU500mg/m2第1、8天,每21d为1周期,术前化疗2周期,并与同期未行新辅助化疗的30例Ⅲa期患者(B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5年OS、DFS及无病生存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为53.33%,80.0%的患者分期降低,16.67%的患者达到保乳手术要求.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分期,显著地提高了对肿瘤局部的治疗效果;通过新辅助化疗可观察到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通过新辅助化疗后还可降低或延缓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达到了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卢素琼  顾国民  张燕  刘春玲 《重庆医学》2023,(13):1964-1969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状态对ⅢA(N2)期肺腺癌完全手术切除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3例ⅢA(N2)期肺腺癌手术切除患者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的中位OS和DFS分别为82、26个月,5年OS率和DFS率分别为55%、2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后辅助化疗、EGFR基因状态对OS有影响(P<0.05)。≤60岁较>60岁患者的死亡风险下降了65.0%,未行术后辅助化疗的死亡风险是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3.191倍,EGFR基因阳性相较于阴性患者的死亡风险下降了62.9%。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对DFS有影响(P<0.05)。≤60岁较>60岁患者的DFS风险下降了41.8%。结论 应关注EGFR基因状态对ⅢA(N2)期肺腺癌手术切除患者生存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淋巴结阳性率(LNR)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1例行完全性切除术的N1、N2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8例,女103例;年龄31~78岁,中位年龄59岁.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LNR的相关性,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LNR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合现有N分期对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预后危险组别的划分.结果 高LNR组与低LNR组在年龄、吸烟状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N分期、隆突下淋巴结是否转移和淋巴结阳性个数、清扫个数及阳性淋巴结站数存在明显差异(P<0.05);LNR是独立预后因素,LNR的高低明显影响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P<0.001),LNR越高,死亡(HR=2.507,P<0.001)和复发转移(HR=1.872,P=0.008)的风险性越大;在同一N分期中,LNR高、低亚组间比较OS与DF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随危险组别的增高,5年总生存率(32.8%、20.7%、6.9%)及中位生存时间(MST)(57、30、16个月)、5年无病生存率(28.1%、16.3%、5.5%)及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MST)(38、19、10个月)均逐渐降低(均P<0.001).结论 LNR能更准确判断NSCLC预后、指导术后治疗,有助于完善NSCLC的TNM分期体系.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 (LNR) and the progno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Methods A total of 301 patients with N1 and N2 NSCLC undergoing curative pulmonectom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re were 103 females and 198 males with a median age of 59 years (range: 31-78).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LNR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were analyzed by χ2 test. The effects of LNR on overall survival (OS) and 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univariate Kaplan-Meier and multivatiate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The risk groups were classified by LNR on the basis of N staging. Results LNR correlated with age, smoking status, pathological type, clinical stage and N stage (P<0.05). And it also correlated with positive lymph nodes, resected lymph nodes and the number of positive lymph node station (P<0.001). 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LNR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the lengths of OS (P<0.001) and DFS (P<0.001).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showed a high LNR was an independent poor prognostic factor for OS (HR=2.507, 95%CI 1.612-3.900, P<0.001) and DFS (HR=1.872, 95%CI 1.182-2.964, P=0.008); and at the same N stage, the low-LNR group was better in OS and DFS than the high-LNR group. After stratification into high-, medium- and low-risk groups, the high- (LNR: >18%, N-status: N2), intermediate- (LNR: >18%, N-status: N1; LNR: <18%, N-status: N2) and low-risk factors (LNR: <18%, N-status: N1) could efficiently predict the outcomes.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32.8% vs 20.7% vs 6.9%), median survival time (MST) (57 vs 30 vs 16 months), 5-year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 (28.1% vs 16.3% vs 5.5%)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 time (38 vs 19 vs 10 months) decreased progressively with the rising risk groups (P<0.001). Conclusion LNR may be used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prognosis, guide the treatment of NSCLC and improve its staging.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手术的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收集137例接受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石蜡标本进行ERCC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H-score评分标准评判。分析ERCC1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 结果 H-score评分显示,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肿瘤组织中ERCC1阳性患者65例(47.4%),阴性72例(52.6%); 鳞癌组织中ERCC1的阳性率(61.4%)高于腺癌组织(37.5%)(P=0.006); 吸烟患者ERCC1的阳性率(62.1%)高于非吸烟患者(33.8%)。ERCC1阴性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DFS)(66.8%)和总生存率(OS)(84.6%)优于ERCC1阳性患者的3年DFS率(52.4%)和OS率(64.7%)(P=0.031, 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ERCC1、病理分期、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亚组分析显示,ERCC1阴性患者对于Ⅱ及Ⅲ期接受系统性辅助化疗患者的3年OS率(73.5%)优于ERCC1阳性患者的3年OS率(56.4%)(P=0.026)。鳞癌患者中,ERCC1阴性患者的3年DFS率(40.5%)和OS率(69.0%)优于ERCC1阳性患者的3年DFS率(14.6%)和OS率(57.1%)(P=0.041, 0.045)。 结论 ERCC1的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尤其是Ⅱ及Ⅲ期接受系统性化疗的患者。此外,ERCC1在鳞癌和吸烟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较高,鳞癌患者中ERCC1阴性患者的预后优于阳性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应用Cox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N分期、术前有无肠梗阻或穿孔、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对无瘤生存时间(DFS)有显著影响(P<0.05),TNM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对总生存时间(OS)有显著影响(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分期(P<0.01,HR=2.303)、术前CEA水平(P<0.05,HR=2.630)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TNM分期(P<0.01,HR=3.035)、分化程度(P<0.05,HR=1.798)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Ⅲ期患者辅助化疗对DFS和OS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N分期和术前CEA水平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TNM分期、分化程度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早诊早治、对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应加强术后辅助化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背景: 尽管实行根治性切除术,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 很少有研究报告关于术中全身性静脉化疗对胃癌的治疗作用。本研究目标是为了分析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重点是研究术中全身性静脉化疗对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和其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02-200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患者26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差别比较采用log-rank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 结果: 接受术中静脉全身性化疗的患者五年总生存时间较未进行术中静脉全身性化疗的患者明显升高(53.0% versus 37.3%, P=0.019), 同样接受术中静脉全身性化疗的患者五年无病生存时间较未进行术中静脉全身性化疗的患者也明显升高(48.3% versus 35.8%, P=0.010)。 在亚组分析中发现术中静脉化疗使pTNMIB-II期,pTNMIIIA-B期患者OS和DFS受益,但是对TNMIIIC期无明显作用。术中静脉化疗联合术后化疗患者较单纯术后静脉化疗患者的OS和DFS好(P=0.046 vs. P=0.021)。但是单纯术中静脉化疗组患者的OS和DFS较单纯手术组患者的改善作用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150 vs. P=0.170)。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全身性静脉化疗 是5年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的有益预后因素(P=0.048和P=0.023)。同时研究发现术后4周内没有与术中全身性静脉化疗相关的严重毒性发生。 结论: 术中全身性静脉化疗可使根治性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pTNM IB-IIIB)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受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应用TAC化疗方案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本院自2006年至2013年应用TAC化疗方案治疗的TNBC 87例,中位随访25个月,描述临床病例资料[年龄、月经状况、肿瘤体积、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化疗不良反应、2年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等],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    87例TNBC绝经前45例(51.7%),绝经后42例(48.3%);平均肿瘤大小(2.90±1.68) cm (1.0~11.0cm),T1 35例(40.2%)、T2 45例(51.7%)、T3 7例 (8.0%);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41.4%,N0 51例(58.6%),N1 26例(29.9%),N2 7例(8.0%),N3 3例(3.4%);脉管侵犯率为25.3%;77例行全乳切除根治性手术(88.5%),9例行保乳术 (10.3%);77例行辅助化疗(88.5%),10例行新辅助化疗(11.5%);TAC化疗方案主要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复发转移9例,77.8%的复发转移为内脏脏器的转移,死亡5例。2年DFS为87%,2年OS为94%。单因素分析得出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脉管侵犯、化疗方式均是DFS和OS的影响因素(P <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得出肿瘤大小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肿瘤大于5 cm的复发转移风险是肿瘤小于2 cm的23.52倍,以上各因素均不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 结论   TNBC早期远处转移率高,肿瘤体积大者易早期发生复发转移。除了淋巴结转移途径外,可能存在其他重要机制促使肿瘤发生早期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散结方对Ⅱ-Ⅲ期胃癌术后且完成辅助化疗患者无病生存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同期对照研究,纳入Ⅱ-Ⅲ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以是否自愿接受基于健脾散结为主的辨证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健脾散结方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需完成术后辅助化疗。COX多因素回归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健脾散结方组和对照组的无病生存率进行比较,同时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健脾散结方组与对照组1年、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0%、73.9%及58.5%,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29个月和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健脾散结方组在疲倦、恶心与呕吐、失眠、食欲丧失、便秘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健脾散结方可提高Ⅱ-Ⅲ期胃癌患者1年、2年的无病生存率,延长无病生存期,改善胃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辅助化疗是完全切除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有研究显示术前化疗与单纯手术相比可显著提高生存率.来自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的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CSLC 0501-TAX623,NCT00321334)比较临床Ⅰ B~ⅢA期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和术后辅助化疗对生存的影响.主要终点指标为3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符合入组标准的临床Ⅰ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入术前化疗组(3个周期化疗后3~6周接受手术)或术后化疗组(手术后3~6周接受3个周期化疗),化疗均采用DC方案(多西紫杉醇75 mg/m2,卡铂AUC 5,d1,每3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临床分期为T1-3N1-2M0肾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探讨其生物学行为特点。方法 1988年至2008年间我院共收治无远处转移肾癌并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的患者531例,其中42例伴淋巴结转移患者顺利完成了手术,对其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19.0%为T1期,21.4%为T2期,59.5%为T3期;42.9%为N1期和57.1%为N2期。末次随访30例(71.4%)出现肿瘤复发,26例(61.9%)患者死亡,83.3%(25/30)初次复发即为多发性。42例患者中位肿瘤特异生存期(CSS)和无病生存期(DFS)分别为23个月和11个月。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病理分级(P=0.005),淋巴结分期(P=0.014)和T分期(P=0.037)是CSS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状态(P=0.002),肿瘤大小(P=0.007),病理分级(P=0.009)和淋巴结分期(P=0.019)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1-3N1-2M0期肾癌患者预后较差。淋巴结分期是T1-3N1-2M0期肾癌CSS和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术中出现可疑肿大淋巴结者应行扩大的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连续收治的≥55岁ALL患者45例。根据患者脏器功能,分别接受CVDP/VDP/VP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的患者接受巩固化疗和维持化疗或随诊观察,有合适供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评估患者CR率,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及累计复发率。结果:45例≥55岁ALL患者占同期470例ALL患者的9.6%,其中B-ALL占88.9%。第1次诱导化疗后27例获得CR,总CR 33例。与55~60岁患者相比,大于60岁患者总CR减低(86.2%vs.50%;P=0.009)。45例患者2年OS率为33.7%,中位OS为12个月(95%CI 6.68~17.32)。55~60岁(P=0.014)、进行巩固治疗(P=0.001)及CR(P=0.002)是独立影响OS的有利因素。33例获得CR的患者中,2年DFS率为39.7%。CVDP诱导化疗方案(P=0.013)及进行巩固治疗(P=0.049)是独立影响DFS的有利因素。结论:中老年ALL患者预后较差,55~60岁、CR、CVDP诱导化疗方案及进行巩固治疗是独立的改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RRM1)蛋白在Ⅱ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中的表达及RRM1蛋白表达对辅助化疗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染色(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回顾性检测100例Ⅱb/Ⅲa期NSCLC根治术后患者肿瘤组织RRM1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状况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RRM1蛋白在不同的性别、吸烟状况、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不同治疗组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 >0.05),RRM1蛋白表达在鳞癌患者中高于非鳞癌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44.1%/30.3%,P=0.172);(2)在入组患者中,RRM1蛋白低表达较RRM1蛋白高表达患者DFS时间明显延长(中位时间,14月/8月,P=0.019 4);(3)亚组分析中,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辅助化疗组,鳞癌患者较非鳞癌患者DFS时间明显延长(中位时间,14月/11月,P=0.011 9);接受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辅助化疗组的患者中,RRM1蛋白低表达患者DFS较高表达患者明显延长(中位时间,13月/6月,P=0.021 7),但在单纯接受手术组的患者中不同RRM1蛋白表达的患者中DFS无明显差异(中位时间,15.5月/13月,P >0.05);(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RRMl蛋白表达和病理类型是Ⅱb/Ⅲa期NSCLC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05)。结论:在Ⅱb/Ⅲa 期NSCLC患者中,RRM1蛋白可能是患者吉西他滨/顺铂辅助化疗方案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9,(12):1612-1615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6例。应用ROC曲线分析确定对患者生存结局有预测意义的最佳NLR值,以此值为界限划分为NLR高组及NLR低组,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以验证NLR是否为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如果为其独立预后因素,应用Kaplan-Meier计算总生存时间(OS)及无疾病生存时间(DFS),应用Log-rank法对比NLR高组与NLR低组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NLR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有意义的最佳值为2.98,AUC=0.721,95%CI:0.627~0.815,P=0.000。将136例分为NLR≤2.98和NLR>2.98两组。术前NLR为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风险因素,RR 1.315,95%CI(1.083~1.659),P=0.044。低NLR组中位OS 52个月,95%CI(41.0~62.9),高NLR组中位OS 41个月,95%CI(30.04~51.96),P=0.021;低NLR组中位DFS 26个月,95%CI(13.36~38.64),高NLR组中位DFS 15个月,95%CI(7.85~22.15),P=0.009。结论:术前NLR可能是Ⅰ-Ⅲ期可手术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术前高NLR可能预示较短的总生存时间及较早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微管解聚蛋白Stathmin和Ⅲ型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表达水平与诺维本+顺铂(NP)方案化疗敏感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已手术Ⅱ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Stathmin和β-tubulin-Ⅲ蛋白表达水平,所有患者行NP方案化疗,并随访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DFS)和总体生存时间(OS),统计学分析Stathmin和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DFS和OS的关系.结果 患者肿瘤组织中Stathmin、β-tubulin-Ⅲ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DFS及OS均无显著相关(P 〉 0.05).结论 Ⅱ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Stathmin和β-tubulin-Ⅲ蛋白表达水平不能作为预测患者预后及NP方案化疗敏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ry gene 1,ERCC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给予铂类基础化疗方案后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4-2008年间接受手术并确诊为NSCLC的80例患者的肺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肺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ERCC1和BRCA1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所有患者接受2周期以上铂类化疗方案,联合分析这两种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①ERCC1和BRCA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比癌旁组织中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41);同时2种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临床特征无关;②ERCC1低表达患者DFS和OS均长于ERCC1高表达患者(P=0.004,P=0.032);BRCA1的表达也得出相同的结论(P=0.023,P=0.006);③ERCC1和BRCA1同时低表达患者DFS和OS长于两种指标同时高表达的患者;④ERCC1和BRCA1同时低表达的患者中,接受含铂类化疗方案的患者受益最大。结论:ERCC1和BRCA1可作为NSCLC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两种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成为NSCLC术后铂类辅助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陈建彬  王蓓  高秀飞 《浙江医学》2015,37(5):367-370
目的 分析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 法根据入组标准收集2006 年1 月1日至2008 年12 月31 日收治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285 例,并回顾性分析285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式与患者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与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探究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的285 例中,5年DFS 为90.3%,5 年OS 为94.6%。年龄≤35 岁患者相比35~60 岁患者DFS 与OS 均缩短(P<0.01)。淋巴结未转移患者比转移患者预后更佳(P<0.01)。术后辅助化疗、术后辅助放疗、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DFS 及OS(P<0.01)。间断或中断内分泌治疗能影响患者DFS 与OS(P<0.01)。中药巩固治疗能改善患者DFS(P<0.05),但未能影响OS。结论 淋巴结转移是全组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辅助化疗、辅助放疗、内分泌治疗均能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生存,加强术后的个体化管理对规范内分泌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pT1a期胃癌术后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9年10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实施胃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pT1a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根据术前外周血常规计算NLR,并分为低NLR组(NLR<2.92)和高NLR组(NLR≥2.92),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NLR水平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异;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DFS与OS的预后因子。结果 100例患者纳入分析,高NLR组患者相比低NLR组患者的OS(HR:5.374,95%CI:0.89—32.50,P=0.029)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DFS(HR:2.828,95%CI:0.68—11.66,P=0.100)无统计学意义;非全胃切除术患者相比全胃切除术患者的OS(HR:8.561,95%CI:1.21—60.75,P<0.01)和DFS(H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