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移植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影响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类分子(CSPG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OECs移植于脊髓半横断的Wistar大鼠,移植术后对模型进行数个时间点的BBB运动功能评分,损伤即移植术后4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取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移植后4周,实验组动物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动物。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实验组动物损伤处CSPGs物质表达低于对照组动物。结论:OECs促进脊髓损伤动物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可能与抑制CSPGs分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regulatory effects of TROY on neural myelination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and remyelination in response to spinal cord injury(SCI)by 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OPC).Results:TROY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in OPCs as well as in differentiated premature and mature oligodendrocytes of postnatal mice.Pharmacological inhibition or RNAi-induced knockdown of TROY promotes OPC differentiation,whereas overexpression of TROY dampens oligodendrocyte maturation.Furthermore,treatment of co-cultures of DRG neurons and OPCs with TROY inhibitors promotes myelination and myelin sheath-like structures.Mechanically,protein kinase C(PKC)signaling i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TROY.Moreover,in situ transplantation of OPCs with TROY knockdown leads to notably enhanced remyelination as well as augmented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and nervous conduction in rats with SCI.Conclusion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ROY negatively modulates remyelination in the CNS,and thus may be a suitable target for improving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CNS injury.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取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培养BMSCs并传代。参照Taoka's方法制作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30min,进行BMSCs或DMEM培养液损伤周围局部四点注射。在术后3、7和14d,应用TUNEL方法检测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周围组织内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阳性细胞分布于脊髓灰质和白质内,但以白质内神经细胞为主。与DMEM组大鼠相比,移植术后3、7和14d,BMSCs移植显著减少脊髓损伤周围区凋亡的神经细胞数目(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能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联合应用酶消化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胎盘基蜕膜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鉴定间充质干细胞。参照Taoka s方法制作90只大鼠脊髓压迫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为细胞移植组,B组为生理盐水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每组30只。脊髓损伤后7 d,细胞移植和生理盐水组分别进行损伤周围局部干细胞和单纯生理盐水四点注射。在术后3、7、14和28 d,采用BBB(Basso-Beatie-Bresnehan,BBB)评分进行行为学评价观察神经恢复情况。各组于造模后3、7、14和28d取材,每组每时间点取5只分别取材,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形态学检查。结果脊髓损伤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改善,移植14 d即可观察到明显改善,28 d BBB评分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大鼠相比,移植术后7、14和28 d,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增加损区域伤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在宿主脊髓内产生大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电生理的研究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随机将大鼠分成 3组:空白组10只( 只切除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 ;SCI 组10只;SCI术后细胞移植组10只;从以上三组老鼠随机抽取8只于细胞移植后1d、7d、14d、21d、30d、60d进行SEP(皮层体感诱发电位)、MEP(运动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测技术,并观察大鼠的运动评分恢复程度。结果 脊髓损伤鼠在细胞移植术后3-4天,饮食、活动稍增加,整个肌张力恢复过程:1-4天迟缓性瘫,损伤侧后肢拖行,5-8天痉挛性瘫;8-12天损伤侧下肢恢复少量活动;12-21天损伤侧后肢活动逐渐恢复,30天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及肌张力恢复程度最明显,30天以后恢复程度不会有太大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和行为学观察,表明MSCs细胞移植后能够在脊髓内存活,而且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所改善。结论 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能够有效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神经的再生及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的疾病,促进其康复的方法主要是靠药物治疗和外科干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SCI的病理改变,但仍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患者截瘫,随着细胞及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找到了治疗SCI的另一种思路,多数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能明显得到改善,同样也有研究证实孕激素对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虽然很早就被提出孕酮(PROG)对脊髓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但直到近年来,更深层次的研究才得以开展,该文对近十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和PROG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初步探讨两者联合应用的前景,以期找到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海峰 《医学综述》2011,17(10):1470-1472
脊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近年来对脊髓损伤(SCI)修复研究的热点。移植的MSCs能向损伤部位自主移行,并分泌神经营养物质和细胞因子,促进损伤脊髓修复和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S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MSCs生物学特性、移植治疗SC I的实验研究、治疗机制进行讨论和分析,为SCI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不同的移植方法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差异。方法 Wistar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①正常组;②损伤组;③静脉移植组;④损伤局部移植组。术后2个月采用免疫组化观察横断脊髓局部NSCs分布及分化情况,采用BBB评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评价大鼠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各种移植方法在损伤脊髓节段上下均可检测到B rdu标记细胞,但是不同移植方法B rdu标记的移植细胞数不同;BBB评分C、D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大鼠CSEP在术前和A组术后的潜伏期正常;脊髓损伤1 d后,B组、C组和D组的CSEP消失,术后2个月B组的波形仍无,C组和D组的波形恢复,但潜伏期延长,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静脉移植和脊髓损伤局部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两种方法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雪旺氏细胞和嗅神经鞘细胞都能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外基质及黏附因子,提供有利于脊髓神经轴突再生的微环境,且两者都能促进轴突的再髓鞘化和再生。嗅神经鞘细胞具有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长距离迁移的能力,能够促进神经轴突穿越移植物一宿主界面重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其与星型胶质细胞相容性也更好。而雪旺氏细胞在促进轴突髓鞘形成的能力上可能更强。该文就两者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促进中枢神经再生机制的研究,并为进一步修复脊髓损伤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强龙(MP)、电针与羊膜上皮细胞(AECs)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轴浆运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脊髓损伤对照组:做脊髓损伤模型,不进行治疗;甲强龙组:脊髓损伤后,用大量甲强龙药物冲击治疗,共3d;甲强龙+电针组:在甲强龙治疗基础上,脊髓损伤后4h,行华佗夹脊穴电针治疗;甲强龙+电针+AECs组:在甲强龙+电针组基础上,脊髓损伤后第7天,在脊髓损伤处移植大鼠AECs联合治疗;假手术组:只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脊髓损伤。各组每隔6 d进行行为学观察(BBB评分),术后30d行荧光红(FR)顺行示踪和GFAP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 结果:BBB评分显示,脊髓损伤后经过治疗各组都有不同程度的后肢功能恢复,其中以甲强龙+电针+AECs组恢复最为明显,第30天,BBB评分可恢复到15.23±1.01。荧光红(FR)顺行示踪,甲强龙+电针+AECs组可见大量有序的FR阳性神经纤维,神经示踪剂能被运输到脊髓损伤区远侧端较远的距离;100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损伤区FR阳性神经纤维数为312.67±34.06,与其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GFAP表达结果,各组GFAP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而甲强龙+电针+AECs组的表达量低于其他损伤组,200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损伤区GFAP阳性细胞数为633.61±54.4,与其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甲强龙、电针与AECs联合治疗脊髓损伤能够有效地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生,恢复脊髓轴浆运输功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严重创伤,迄今为止尚无痊愈的治疗措施。目前,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由于不同类型种子细胞所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不同,细胞植入后,存活、生长、分化各异,使得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极大。未来的研究应首先保证细胞移植治疗的安全性,并采用联合措施,更有效地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脐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电针刺激治疗脊髓损伤过程中对于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所有大鼠均为脊髓横断损伤。脊髓损伤(SCI)组,干细胞移植(UCBSC)组,干细胞移植+电针刺激(UCBSC+EA)组,每组均为12只。UCBSC、UCBSC+EA组在损伤处注射脐血干细胞,SCI组以等量PBS缓冲液代替,UCBSC+EA组每天固定时间取损伤处上、下部位的"大椎""命门"进行电针刺激。各组均在损伤后的7天、14天和28天于损伤处取材,观察神经元细胞的形态、数量及IGF-1表达。结果常规HE组织学检查发现横断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变性、减少,并伴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细胞体肥大。免疫组化显示,损伤后IGF-1表达均上调,UCBSC、UCBSC+EA两组表达进一步上调,IGF-1的表达在前14天显著上调,14天后表达放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单纯的人脐带血移植(UCBSC)相比较,UCBSC+EA更能促进IGF-1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电泳结果显示UCBSC+EA组,IGF-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UCBSC+EA在大鼠脊髓损伤处可更有效分泌神经营养因子IGF-1,弥补脊髓损伤后维持神经元细胞生存所匮乏的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元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羊膜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90只成年SD大鼠按改良Allen′s打击方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假移植组和移植组,每组30只。于脊髓损伤后1周经尾静脉移植Brdu标记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3组大鼠分别于损伤后第1 d、3 d、1周及移植后1 d、3 d、1周、2周、4周采用BBB评分法对行为学进行评价。并于移植后1 d、3 d、1周、2周、4周分批处死,切片观察Brdu标记的细胞能否迁移到损伤区。结果:脊髓损伤后第1 d,3组实验动物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皆为0分;细胞移植1周后移植组动物BBB评分为5.6±0.6,对照组和假移植组动物BBB评分分别为5.3±0.4和5.2±0.6;细胞移植2周后移植组、假移植组和对照组BBB评分分别为11.3±0.9、6.4±0.5和6.5±0.8;4周后3组实验动物评分分别为13.4±0.9、8.3±0.6和8.5±0.7;在损伤部位出现了Brdu标记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结论:经静脉移植的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迁移到损伤区并对脊髓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良  刘阳 《四川医学》2011,32(3):320-323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生长因子(NGF)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SCI后10minBMSCs移植入损伤区,应用west-ern blot观察BM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NGF和BDN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各时间点上NGF、BDNF蛋白在BMSCs移植组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增强。NGF表达水平在3d达高峰后开始下降,BDNF3d达高峰后到14d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可上调脊髓损伤区NGF、BDNF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 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A为假手术组,B为细胞培养基(DMEM)对照组,C为BMSCs移植组。B组和C组大鼠进行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制作。脊髓损伤后, B组和C组大鼠分别给予DMEM培养液或BMSCs脊髓损伤周围区注射。术后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OX-2、VEGF蛋白在损伤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COX-2、VEGF蛋白在A组大鼠未损伤脊髓组织中均低水平表达。B组与A组相比,脊髓损伤后CO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VEGF蛋白表达水平则短暂显著增加(P<0.05)。C组与B组相比, COX-2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结论 BMSCs移植能够增加脊髓损伤后COX-2、VEGF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通常是指脊髓(包含神经根)的急性创伤。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运动及感觉功能的丧失。目前认为传统的干细胞移植尚不能完全修复SCI。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兼具干细胞的多种优点,因而在细胞替代性治疗及其机制研究、新药筛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本文通过介绍iPSCs生物学特性及其技术现状,综述iPSCs移植治疗SCI的研究现状以及面临困境,指出应用于临床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干细胞移植促进缺血后受损的脑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单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科研人员就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损伤的治疗作用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多集中在中医药对BMSCs体外增殖及诱导分化方面,中医药体内干预B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报道较少。本文就不同中药体内干预B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损伤的实验研究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是一种由外伤、感染、缺血或相关病变累及引起的难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传统的营养神经药物、理疗及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已有动物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干细胞移植是一项有望修复脊髓损伤的策略.研究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修复机制、现状及最新进展可为脊髓损伤开辟全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探索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治疗途径。方法:对3例圆锥上脊髓损伤(SCI)患者行两侧L5-S2或S1-S3前根吻合,经10-12个月轴索再生后,检测膀胱排尿功能。结果: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手术后,通过刺激躯体传入神经,可经内脏传出神经引发膀胱内压升高,在膀胱充盈较满时能引起排尿反应。结论: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对SCI患者排尿有一定作用,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mRNA m6A甲基化修饰对神经干细胞自发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8周龄C57小鼠构建脊髓钳夹损伤模型,采用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asso mouse scale, BMS)评价小鼠脊髓钳夹损伤模型构建情况;脊髓组织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损伤1、3d后,损伤位点周围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及m6A甲基化水平;microRNA干扰技术敲低神经干细胞内的METTL14蛋白表达,并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自发分化后,神经元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数量;Western印迹法及Northern印迹法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后神经干细胞内METTL3、METTL14、FTO及ALKBH5蛋白表达情况及细胞内m6A甲基化水平。结果BMS评分结果表明小鼠脊髓钳夹损伤模型构建成功。免疫蛋白印迹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组织内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标志蛋白GFAP显著增加,神经元标志蛋白NeuN和少突胶质细胞标志蛋白MBP表达显著降低。组织免疫荧光结果表明,损伤早期受损位点周围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NESTIN达量增加,但m6A水平减少。细胞免疫荧光结果表明,m6A甲基化水平降低可促进神经干细胞神经向星形胶质细胞的自发分化。免疫蛋白印迹结果显示,MBP处理神经干细胞可使细胞内METTL3/METTL14表达量及细胞整体m6A甲基化水平降低。结论脊髓损伤后mRNA m6A甲基化降低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