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例1 患者男性,52岁。劳累后疲乏、无力、心悸、眩晕1年,加重1月。平时有室性期前收缩,曾用利多卡因、普罗帕酮、丹参注射液等治疗。本次入院查体:血压90/60mmHg,心尖搏动弥散,心前区抬举样搏动,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6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20—30次/分。实验室检查:血钾4.7mmol/L、血钙1.9mmol/L、血氯105mmol/L、血钠139mmol/L、血糖4.6mmol/L;心肌酶谱正常。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73岁。因反复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隐痛2年余,加重2天人院。体检:T36.2℃,P65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心界向两侧稍扩大,心率65次/min,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无殊。双下肢无水肿。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图1A、B)示:窦性心律,56次/min,电轴左偏,各室性搏动的偶联间期不等,两个相邻的室性搏动的间距相等或呈倍数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对升主动脉内径大小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及吸烟史,并记录其血压,心率,室间隔厚度,各房室内径,E/A比值,升主动脉内径与后壁振幅以及血糖,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检查,然后分成<45岁,45-59岁、≥60岁三个组和左室壁肥厚组(简称肥厚组)与对照二个亚组,观察影响升主动脉内径大小的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随年龄的增长,升主动脉内径逐渐扩大,振幅逐渐缩小(P<0.001)。(2)肥厚组升主动脉内径大于对照(P<0.001),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高于对照组(P均<0.001)。(3)年龄相同时,肥厚组与对照组升主动脉内径大小相关因素是血压(P<0.001),年龄大于46岁时,肥厚组与对照组升主动脉内差异明显(P<0.001),但升主动脉后壁振幅则差异不明显。结论(1)升主动脉内径随年龄的升高呈扩大趋势,而后壁振幅则逐渐缩小。(2)高血压者升主动脉内径大于无高血压者。(3)升主动脉内径扩大与E/A比值下降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77岁。反复胸闷心悸1月,加重1天入院。查体:血压116/68mmHg,心率7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心界不大。血清CK137u/L,GOT28u/L,TnT(+),心超:LVEF56%,静息状态下左室壁多节段收缩活动异常。住院期间曾出现非持续性室速,经静脉滴注胺碘酮未再发作,但出现房间传导阻滞伴左房逆传。冠脉造影术正常。然而心肌核素显像为下壁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冠心病,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非持续性室速。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8岁。因胸闷、心悸6h入院。体检:BP105/70mmHg。神志清。心界正常,心率68次/min,心律不齐。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连续记录(图1)示:基本心律为窦性,可见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偶联间期不等,为0.86~0.38s。异位搏动短间期基本相等,为1.64~1.66s,长间期不是短间期的倍数,有室性融合波群。因此基本可以确定为室性并行心律。仔细测量可见E-E间期呈短长、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82岁。因阵发性胸闷伴头晕10年,加重伴黑矇2月住院。既往住院查心电图示:间歇性不完全性或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超提示肥厚性心肌病。查体:血压140/75mmHg,心界不扩大,心率89次/分,未闻及心脏杂音。临床诊断:①肥厚性心肌病;①心律失常。入院查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频率89次/分,一度房窒传导阻滞,P—R间期0.28s,  相似文献   

7.
何宝兰 《山东医药》2008,48(39):29-29
患者男,40岁。因中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2h于2008年1月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h饮酒后突然出现中上腹持续性撕裂样疼痛,伴恶心、呕吐、烦躁、出冷汗。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查体:T36.8℃,P100次/min,R22次/min,BP9/7kPa。神志清,痛苦病容。心、肺、腹检查无阳性发现。心电图示左室肥厚劳损。拟诊为急性胰腺炎。给予补液、升压、抗感染、止痛等治疗,血压升至正常而腹痛不见减轻。急查血尿淀粉酶正常。再次体检发现腹中线脐上3cm处触及3cm×4cm搏动性肿块,闻及血管杂音。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Ⅲ型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功能受损来自二个途径:后负荷增加的直接作用,即血流动力学因素,以及左室肥厚的作用。即结构因素。本文旨在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24h动态血压及心率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由于年龄与左室肥厚均可使左室功能受损,因此本文根据年龄及左室壁厚度进行分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专家笔谈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8岁。因心悸、气促3个月入院。患者从无心前区疼痛史,无心前区外伤史。3个月来逐渐发生心悸、心脏跳动强,运动后呼吸急促,曾有二次发生夜间端坐性呼吸困难,无下肢水肿。体检:T36.SC,P85,R32,BP140/40mmH召。巩膜无黄染。颈动脉搏动强,肪、股动脉有枪击音,水冲脉(+)。心尖搏动向左下方移,有力。心脏听诊,主动脉前区明显舒张期叹息杂音,向心尖部传导,心尖部AnstinFlint杂音(+)。肝脾(-),无腹水。X线检查左心缘向左下扩大,呈靴形心,升主动脉阴影扩大。升主动脉造影,升主动脉扩大,呈纺…  相似文献   

10.
肥厚性梗阻型原发性心肌病研究进展天津市工人医院内科郑刚综述天津市第三医院内科刘兆昶审校肥厚性心肌病(HCM)是一种以心肌肥厚、心肌纤维排列紊乱为特征的特发性心肌病,55%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理学和超声心动研究特征:左室壁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16岁。因活动后心悸2年,加重伴头昏、视物模糊、乏力2月余入院。入院体检:T36.3℃,P60次/min,R18次/min,BP120/80mmHg。心尖搏动位于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cm,无弥散。心界无扩大,心率60次/min,可闻及频发期前收缩,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谱、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均正常。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检查示左心室前侧壁、心尖部、下后壁心肌灌注缺损。心电图(图略)示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入院后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5次/min,R—R间期不等。R3为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P3-R4、P4-R5、P5-R6间期分别为0.48、0.30及0.18s,构成房室交接区反文氏型传导。且类似现象反复出现。动态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心律不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致房室交接区反文氏型传导。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3岁。因发热、咽痛10天,心悸胸闷15h入院。体检T38.1℃,BP95/60mmHg,P200次/min,心律齐。心肌酶学检查:CK-MB7.05μg/L,心肌肌钙蛋白3.5μg/L。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入院时心电图(图1A)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R-R间期规则(0.29s),QRS时间0.13s,形态呈右  相似文献   

13.
例1.患者,女性,34岁。因发现心脏杂音20年,活动后心慌、气短伴双下肢浮肿3个月入院。体检:血压:110/60mmHg(14.63/8kPa),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稍向左扩大,心率:84次/分,律齐,心尖区收缩期Ⅱ/6级吹风样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X线胸片:双肺纹理大致正常,主动脉升弓部膨凸,右房、右室大,心胸比0.58。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28岁,因心悸、气促3个月入院。患者从无心前区疼痛史,无心前区外伤史。3个月来逐渐发生心悸、心脏跳动强,运动后呼吸急促,曾有2次发生夜间端坐住呼吸困难,无下肢水肿。体检:T36,SC,P85,R32,BP140/40mmHg.巩股无责染。颈动脉搏动强。肮、股动脉有枪击直,水冲脉(+)。心尖搏动向左下方移,有力。心脏听诊,主动脉前区明显舒张期叹息样杂音,向心尖部传导,心尖部AustinFlint杂音(+)。肝脾(-),无腹水。X线检查左心缘向左下扩大,呈靴形心,升主动脉阴影扩大。升主动脉造影,升主动脉扩大,呈纺锤形。冠…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64岁。因反复头昏、头晕1年,加重伴心悸4d入院。临床诊断:①高血压病二级;②糖尿病。查体:血压100/70mmHg,心界不大,心率65次/分,节律不齐,可闻期前收缩,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肺气肿征阴性,两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肝脾未及。两下肢无水肿。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增宽。动态心电图(图1)示:  相似文献   

16.
患女性,40岁。因腹泻、呕吐2d伴乏力半天入院。体检:T37.20C,P80次/min,R20次/min,BP90/6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脐周轻触痛,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血钾3.2mmol/L,血钠138mmol/L.,血氯103mmol/L。临床诊断:①急性胃肠炎;②低钾血症。3导同步伴Ⅱ导联连续描记心电图(图1)示:  相似文献   

17.
同一家族房缺3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报告例1,女,48岁,反复心悸,胸闷,气急5年。曾顺产二女,妊娠后期有心慌,下肢浮肿现象。查体:颈静脉充盈,心界明显扩大,心前区抬举性搏动,心尖搏动弥散,心率62次/分,律不齐,h。GIlll6收缩期杂音,PZ亢进伴分裂。心电图示:房扑4:1传导,右束支传导阻滞,双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心电图(ECG)、超声在老年左室壁肥厚诊断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方法 100例老年心脏病患者分别给予ECG、超声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金标准,比较ECG、超声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Kappa检验ECG、超声与CAG的一致性,比较左室壁肥厚组、非左室壁肥厚组心脏超声参数。结果 超声诊断左室壁肥厚准确率、灵敏度显著高于ECG(P<0.05),超声诊断左室壁肥厚特异度与EC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ECG与CAG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96,P<0.05),超声与CAG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81,P<0.05)。左室壁肥厚组左室重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均显著高于非左室壁肥厚组(P<0.05)。结论 超声可提高老年左室壁肥厚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同时提供LVDD、LVPWD等超声参数,辅助临床对左室壁肥厚程度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9岁。因心前区压榨性疼痛1h急诊入院。入院后体检:BP130/80mmg,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心律不齐,心音略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正常。肌酸激酶256U/L,肌钙蛋白T0.15ng/mL。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79次/min,V1、V2导联QRS波群呈rS型,V3导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39岁。因反复心悸1周加重0.5h入院。临床诊断:心律失常。既往身体健康。体检:BP110/70mmHg,表情倦怠,心界不大,心率840次/min,律不齐,两肺无殊。实验室检查:血钾3.38mmol/L,钠130mmol/L、氯102mmol/L,心电图连续记录示:P-P间期0.72s,频率83次/min。图中可见异于主导心律的QRS波,时限0.10s,其形态在V1导联呈R型,在肢导联呈电轴左偏,考虑为室性心律,该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