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和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66例子宫内膜癌的ER、PR、Ki-67和p5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的相关性.结果 p53和Ki-67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到内膜癌的表达逐渐升高(χ2值分别为16.23、16.23;7.10、5.01,均P<0.05),而ER、PR表达相反,但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76、9.69;16.23、10.40,均P<0.05).p53随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增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Ki-67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无关(均P>0.05).结论 ER、PR、p53和Ki-67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患者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比较ER及PR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不同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ER阳性30例(75.00%),阴性10例(25.00%),PR阳性29例(72.50%),阴性11例(27.50%).手术-病理分期Ⅰ期ER、PR阳性率显著高于Ⅲ期(χ2值分别为3.987、3.987,均P<0.05).组织学分化高分化ER、PR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χ2值分别为5.831、4.093,均P<0.05),且中分化ER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χ2=4.804,P<0.05).肌层浸润程度ER、PR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0.087~2.264,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R、PR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值分别为5.840、4.675,均P<0.05).结论 ER及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ER及PR在手术-病理分期越早,组织学分化越高的患者中的阳性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化疗近期疗效,免疫组化检测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ER、PR、Ki-67、Her-2的表达,分析化疗前四者的相关性,疗效与其化疗前表达的关系以及化疗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ER与PR呈显著正相关(r=0.731,P=0.000),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r=-0.298,P=0.003),PR也与Ki-67呈显著负相关(r=-0.265,P=0.014);化疗结束后16例获得PCR,PCR率为16.16%,ER、PR阴性表达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率高于阳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038、10.834,均P<0.05);化疗前激素受体、Ki-67和Her-2阳性/阴性表达或过表达/非过表达间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8、0.17、0.13、0.04,均P>0.05);除去16例获得PCR患者,剩余83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Ki-67阳性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3,P<0.05),ER、PR阳性率、Her-2过表达率均无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965、1.364、0.392,均P>0.05).结论 ER、PR阴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Ki-67表达增加,提示增殖能力较强,而新辅助化疗可以下调Ki-67表达,降低肿瘤的增殖活性,ER、PR阴性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乳腺癌组织ER、PR和Ki-67表达的变化可以有效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雌、孕激素受体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冉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1):1229-1230
目的:检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ER、RP的表达,并且探讨它们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甲状腺癌及2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中ER、PR表达。结果:甲状腺癌中ER、PR阳性表达分别为67.0%和62.0%,均与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关,但其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ER、PR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甲状腺癌阳性率为75.4%和70.5%,显著高于有转移组53.8%和48.7%(P<0.05)。结论:ER、PR可作为肿瘤分化及恶性程度的评价指标,并且能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患者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抑癌基因(P53)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在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7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的ER、PR、P53、VEGF表达情况,分析ER、PR、P53、VEGF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ER、PR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53、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ER的阳性表达率随着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VEGF阳性表达率与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PR阳性表达率随着肌层浸润深度、细胞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虽然PR随着病理分期的增加而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P53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病理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虽然随着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也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ER、PR、P53及VEGF阳性表达状况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可反映子宫内膜癌病变程度,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术前分期,并确定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中Ki-67、FasL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资料作为研究组,另取非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患者的病理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Ki-67、FasL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FasL蛋白表达水平,分析Ki-67、FasL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Ki-67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肌层浸润均无明显相关性(P0. 05),与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呈正性相关(P0. 05)。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Fas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FasL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肌层浸润均无明显相关性(P0. 05),与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呈正性相关(P0. 05)。子宫内膜癌患者2年内生存率与患者年龄、肌层浸润均无明显相关性(P0. 05),与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Ki-67和FasL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 05)。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Ki-67和FasL的表达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Ki-67和FasL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临床通过检测Ki-67和FasL表达可有助于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erbB-2、PCNA在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66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及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肌层浸润相关性。结果cerbB-2、PCNA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与到子宫内膜癌的表达逐渐升高,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分别与子宫内膜癌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29、30.66、15.93、5.98,均P〈0.05);随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erbB-2、PCNA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ER、PR、Ki-67的表达与子宫肌瘤的关系,分析ER、PR、Ki-67在子宫肌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研究ER、PR、Ki-67的表达与不同直径、数量、部位的子宫肌瘤之间的关系,探讨ER、PR、Ki-67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二步法测定61例子宫肌瘤和30例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应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PR的含量较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5);直径>5 cm的肌瘤组内ER、PR的含量均高于直径≤5 cm内的肌瘤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ER、PR的表达有关,尚不能认为子宫肌瘤与Ki-67的表达有关及子宫肌瘤中ER、PR、Ki-67的表达之间存在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2(C-erb B-2)、突变型p53、Ki-67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erb B-2、突变型p53、Ki-67蛋白在增生期子宫内膜15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5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癌60例(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 B-2、突变型p53、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35.00%、75.00%。子宫内膜癌组中Cerb B-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组及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突变型p53、Ki-6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组及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292,23.627,P0.05),增生期子宫内膜组与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47,P0.05)。C-erb B-2在子宫内膜癌组中阳性表达随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阳性表达逐渐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05)。突变型p53在子宫内膜癌组Ⅰ期与Ⅱ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9,P0.05);而在G1与G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0,P=0.001);突变型P53随肌层浸润深度增加阳性表达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56,P0.05)。Ki-67随肌层浸润深度增加阳性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22,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rb B-2、突变型p53与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89,P=0.000;r=0.780,P=0.000),而C-erb B-2与突变型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r=0.148,P=0.258)。结论联合检测C-erb B-2、突变型p53、Ki-67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恶性程度及预后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三叶因子3(TFF3)和雌激素受体(ERα、ER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不典型增生及8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FF3、ERα及ERβ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子宫内膜癌中TFF3阳性率分别为28.6%、36.4%和65.9%,ERα阳性率分别为92.8%、86.4%和53.7%,ERβ阳性率分别为78.6%、72.7%和48.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202、13.702、7.127,均P<0.05).TFF3的表达与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11.709、10.125、4.840,均P<0.05),与浸润程度无关;而ERα、ERβ则与组织分化及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均P<0.05),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检测TFF3、ERα和ERβ的表达,有助于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而TFF3的检测更有可能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又一指标,并且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表达、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组织、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COX-2表达,并检测其微血管密度(CD34标记)和癌细胞增殖指数(Ki-67标记)。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微血管密度及Ki-67指数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COX-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有关,与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微血管密度与组织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Ki-67指数与组织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COX-2的表达阳性者其微血管密度值显著高于COX-2表达阴性者(P<0.01),而COX-2的表达阳性组织中Ki-67指数较阴性组织显著增高(P<0.01)。结论COX-2过度表达、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及癌细胞过度增殖共同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COX-2过度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三者可作为反映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预防、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转录因子E2F-1和Ki-67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和32名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Ki-67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35/60)和85.00%(51/6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和12.5%(4/32)(X^2=27.71,X^2=42.63;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有关(x^2=5.79,X^2=8.28,X^2=11.77,X^2=4.04I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Ki-67两者之间比较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2F-1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比较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与单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高危影响因素及其对复发与预后意义.方法 对凉山州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05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治疗的3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患者31例(A组,10.1%),其余276例为单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B组,89.9%),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细胞学分型、腹水细胞学、淋巴结转移,复发率、3年无病存活率、3年总存活率等资料.结果 A组相比于B组,其肌层深度浸润较浅、组织分化程度好、PR阳性检测率高、ER阳性检测率高、复发率低、3年无病存活率高、3年总存活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065、6.285、4.480、6.813、4.98、12.45、17.87,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病理分期、年龄、绝经率、体重指数、腹水细胞学阳性率、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7、2.31、1.22、1.76、1.21、2.04、2.57,均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内膜癌可能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肌层浸润较浅,组织分化好,相较单纯的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其高危因素少.患者术后复发率低,3年无病存活率高,3年总存活率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雌孕激素受体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上皮性卵巢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明确ER、PR在上皮性良、恶性卵巢肿瘤以及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不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中的表达,从而对上皮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内分泌及基因治疗提供依据,以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法:对60例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R、PR;采用SPSS软件χ2检验、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在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22例)中ER阳性率27.27,PR阳性率22.72,阳性率较低;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38例)中的阳性率较高(ER76.32、PR71.05),两者比较,χ2=13.79、χ2=13.07,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②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不同临床分期ER、PR的表达不同,随着临床期别的上升ER、PR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早(Ⅰ、Ⅱ)、晚(Ⅲ、Ⅳ)期比较,四格表确切概率法P>0.05,无显著性差异。③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ER、PR在不同的病理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不同,在高分化组的阳性率最高,在低分化组阳性率最低,P>0.05,无统计学意义。④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不同病理类型的ER、PR表达不同,浆液性(21例)与粘液性(15例)肿瘤均呈高表达,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ER、PR的阳性表达在上皮性卵巢良、恶性肿瘤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上皮性良性肿瘤中呈低表达,而在上皮性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②ER、PR阳性表达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不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中的表达不同,但无显著性差异。③临床工作中通过对它们的评价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冻融胚胎移植(FET)过程中,患者子宫内膜受体表达及内膜组织形态学对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助孕的不孕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于尿LH阳性的6~10天刮取子宫内膜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对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表皮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染色强度和染色分布进行半定量分析。随访IVF-ET、FET结局,分为IVF-ET妊娠组18例,IVF-ET非妊娠组26例,FET妊娠组14例,FET非妊娠组22例。结果:IVF-ET妊娠组和FET妊娠组的ER、PR、EGFR均比IVF-ET非妊娠组、FET非妊娠组积分值高(P<0.05)。IVF-ET妊娠组、FET妊娠组的分泌期比率比IVF-ET非妊娠组、FET非妊娠组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ER、PR、EG-FR表达影响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胎移植结局,可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Ki-67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C-erbB-2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乳腺癌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86.3%,Ki-67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与ER、PR、p53、C—erbB-2表达不相关,Ki-67过度表达与ER、PR、C—erbB-2、p53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Ki-67高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Ki-67表达的检测作为乳腺癌常规病理检查,可用于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及化疗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Survivin、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4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Survivin、P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5.0%,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5.0%及癌旁组织组8.8%(P<0.001)。②PR在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8.3%,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100%及癌旁组织组85.3%(P<0.001),且从正常子宫内膜→癌旁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PR的过表达率呈下降趋势。③随着晚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低分化、深肌层浸润及发生淋巴结转移Survivin表达增高,PR呈低表达(P<0.05)。④PR与Survivin在内膜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79,P<0.001)。结论:Survivin、PR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有助于临床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评价环氧合酶2(COX-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对16例正常绝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及35例并发子宫内膜息肉的绝经后妇女的内膜息肉及其邻近内膜行COX-2、ER和PR免疫组化测定并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OX-2蛋白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腺上皮和间质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患者子宫内膜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中E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组腺体和间质内PR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的表达(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COX-2和PR的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