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血培养阳性的脓毒血症患者70例为病例组,非脓毒血症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降钙素原(PCT)浓度在病例组中浓度(10.86±4.22)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79±1.6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8例脓毒血症病情好转患者中,其PCT浓度明显低于12例脓毒血症恶化者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浓度的波动与病情的变化相一致。结论 PCT浓度和炎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监测脓毒血症的病情变化及临床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梅娟  来凤娜  刘玭  徐之良 《职业与健康》2011,27(20):2393-2395
目的进一步提高儿童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率,探讨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方法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儿童脓毒血症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68例),两组进行降钙素原(PCT)测定,并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PCT检测结果与血培养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7,P〉0.05)。以PCT≥2 ng/ml和hs-CRP≥10 mg/L为临界值,观察组PCT及hs-CR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计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P〉0.05)。PCT诊断脓毒血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约登指数均明显优于WBC计数,与hs-CRP相比,PCT的特异性更高。结论 PCT检测作为实验室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儿童脓毒血症,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对于手术后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影响,判断其在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进行胸腔或腹腔手术后发生脓毒血症的患者60例,排除6例不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例,共54例患者;分别在试验开始后的第1、2、3、5、7天及第10天抽取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液标本,分别检测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同时记录试验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开始后的前3天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APACHEⅡ评分在不同预后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后的第7天及第10天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APACHEⅡ评分对于不同预后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APACHEⅡ评分相对于脓毒血症患者试验后4周内的预后评价曲线下面积(AUC)降钙素原=0.689、C-反应蛋白=0.691、APACHEⅡ评分=0.651。结论外科手术后重度的脓毒血症患者其第7天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疾病变化有很高的相关性,因此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的联合检测,对于术后重度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诊断作用较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脓毒血症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变化及对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儿科2011年7月~2013年2月收治的68例脓毒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NCIS分组法分为非危重组29例,危重组22例,极危重组17例。对3组患儿的降钙素原(PCT)等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根据PCT是否>14.86(ng/ml)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儿的预后差异。结果:3组间患儿入院时的PCT、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期与慢性健康评分标准Ⅱ(APACHEⅡ)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危重组患儿的PCT(19.89±2.28)ng/ml、CRP(95.67±15.77)mg/dl、APACHEII(19.97±3.89)分均显著高于非危重组和危重组患儿(P<0.05),危重组患儿的PCT、CRP、APACHEII值均显著的高于非危重组患儿(P<0.05)。PCT≤14.8 ng/ml组患儿30天内死亡4例(9.756%),PCT>14.8 ng/ml患儿30天死亡19例(70.370%),PCT>14.8 ng/ml组患儿的死亡率显著高于PCT≤14.8 ng/ml组患儿(χ2=26.722,P=0.000)。PCT>14.8 ng/ml组患儿的中位生存时间20天显著低于PCT≤14.8 ng/ml组患儿的28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26.818,P=0.000)。结论:随着脓毒症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加重,患儿的PCT水平显著升高,同时PCT水平越高患儿的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监测在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1月-2011年9月诊治的脓毒血症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非脓毒血症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将脓毒血症患者按照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40例和死亡组32例,测定患者的PCT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PCT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变化明显,且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可以作为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D 二聚体检测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8例脓毒血症患者按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血降钙素原、D 二聚体水平并根据患者病情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判断各指标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8例脓毒血症患者,生存组28例,死亡组40例,病死率58.82%。两组降钙素原、D 二聚体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均显著高于生存组。降钙素原、D 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降钙素原、D 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可用于评估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并作为预后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与早期脓毒血症病情诊断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的12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脓毒血症组41例,非脓毒血症组54例,对照组27例。比较三组新生儿临床基本资料(性别、胎龄、日龄及出生体质量)、低蛋白血症和死亡的发生情况。依据新生儿Alb水平,分为A组(Alb低于25g/L)61例,B组(Alb为25~30g/L)29例,C组(Alb高于30g/L)32例。比较三组新生儿脓毒血症、多脏器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及死亡的情况。结果脓毒血症组低蛋白血症(85.37%)和死亡率(14.63%)较非脓毒血症组(48.15%、1.85%)、对照组(22.22%、0)均显著升高(χ~2=28.01,P<0.05;χ~2=9.15,P<0.05)。A组脓毒血症(49.18%)、多脏器功能障碍(57.38%)及死亡率(1.48%)较B组(20.69%、13.79%、0)、C组(15.63%、9.38%、0)显著升高,且住院时间(12.87±1.46)d较B组(10.02±2.32)d、C组(8.96±2.11)d明显延长(χ~2=13.44,P<0.05;χ~2=28.60,P<0.05;χ~2=7.43,P<0.05;F=14.97,P<0.01)。结论新生儿血清Alb浓度越低,发生脓毒血症、多脏器功能障碍及死亡的风险性越高,住院时间明显延长,预后状况较差,提示血清Alb浓度可用于评估新生儿早期脓毒血症病情及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和肽素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测定在脓毒血症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5月住院患者120例临床资料,将入选病例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及非SIRS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和肽素、PCT水平、<24h的炎症指标,以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血清和肽素水平SIRS组为(3.14±0.98)ng/ml、脓毒血症组为(8.92±1.51)ng/ml、严重脓毒血症组为(14.54±2.36)ng/ml、脓毒性休克组为(28.63±3.57)ng/ml,明显高于非SIRS对照组的(0.88±0.3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IRS组、脓毒血症、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亦明显高于非SIRS对照;APACHEⅡ及SOFA评分也显著高于非SIRS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程度脓毒血症患者间和肽素水平、PCT水平、APACHEⅡ和SOF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脓毒血症的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P<0.05);脓毒血症生存组的血清和肽素水平及PCT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血清和肽素水平及PCT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呈正相关,但和肽素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分级之间关系更密切。结论联合检测和肽素与降钙素原对脓毒血症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对细菌性脓毒血症患者生存状况的预测效果,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医院确诊为细菌性脓毒血症的患者120例,将其根据生存状况分为生存组93例、死亡组27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的首次PCT水平分别为(10.5±2.7)ng/ml与(18.7±5.4)ng/m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7.8±7.1)分与(25.5±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7d后的PCT水平变化生存组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PCT水平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降低,而死亡组患者PCT水平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生存组患者入院7d后PCT变化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而死亡组无时间效应。结论 PCT能够有效预测细菌感染导致的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发展,可以对其生存状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陕西省渭南市第二医院儿科300例日龄2~26天的新生儿,其中100例正常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100例新生儿患有单纯败血症者为一般感染组,100例存在合并严重并发症的败血症为严重感染组,应用免疫色谱法进行PCT,C反应蛋白监测,对比分析1周后3组新生儿血浆PCT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结果与正常新生儿组相比,一般感染组PCT和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X^2=6.5117,P〈0.05);与一般感染组相比,严重感染组PCT和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X^2=3.4361,P〈0.05);治疗1周后,一般感染组患儿恢复情况优于严重感染组,两纽PCT和hsCRP指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CT:t=9.1083,P〈0.05;hsCRP:t=7.4728,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应首选PCT监测方法,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其他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情况对新生儿败血症的影响,并分析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等感染指标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0例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的新生儿作为败血症组,选取同一时期诊断为肺炎的新生儿41例作为肺炎组,入院后采集病史,行体格检查并检测血常规、CRP、PCT、电解质、血乳酸及血糖等感染相关指标.结果 败血症组患儿自然分娩率高于肺炎组,剖宫产率低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5,P<0.05);败血症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明显低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76、-5.765,均P<0.05),而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RP及PC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血气分析中pH值、碳酸氢根离子、血糖、乳酸及生化指标中电解质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败血症的发生与分娩方式有一定关系.此外,败血症患儿早期更容易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而CRP的变化不显著,因此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早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 BNP)与肌钙蛋白T(cTnT)水平是否存在相关,以及对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48例脓毒症患者,按严重程度分成重度和轻度两组,检测患者血浆中PCT、 NT pro BNP及cTnT水平,并统计患者的死亡结局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浆PCT、NT pro BNP、cTnT水平与其死亡情况的关系。结果重度脓毒症组患者血浆中PCT、NT pro BNP、cTnT水平均高于轻度脓毒症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为10.53%,低于重度脓毒症患者(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PCT、NT pro BNP与cTn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相关分析发现脓毒症患者血浆中PCT 与NT pro BNP呈正相关(rs=0.337,P<0.05),NT pro BNP与cTnT之间也呈正相关(rs=0.456,P=0.001),而PCT与cTnT无显著相关。 预后分析发现脓毒症患者血浆中PCT、NT pro BNP、cTnT水平均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并且对患者的预后均有较好的判别作用,与独立指标相比,当三个指标组合时对预后判别能力更好。结论联合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浆PCT、NP pro BNP与cTnT水平可评估脓毒症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并初步判断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0例败血症新生儿及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败血症组急性期、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结果:败血症组急性期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败血症组恢复期和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急性期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和新生儿败血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在诊疗新生儿败血症疾病中应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WBC)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进行研究,将PC...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儿童严重脓毒症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西安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并被确诊为严重脓毒症的患儿共8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血液净化治疗将患儿分为血液净化组和非血液净化组,每组患儿各有43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H异常率、电解质紊乱率、乳酸、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血液净化组与非血液净化组治疗后的pH异常率、电解质紊乱率、乳酸、ALT、AST、BUN、Scr、PCI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血液净化组χ2/t值分别为32.45、34.58、14.65、31.63、32.90、18.09、8.24、7.29;非血液净化组χ2/t值分别为23.35、13.35、8.10、24.38、28.89、8.12、5.14、3.55,均P<0.05),且治疗后血液净化组上述指标优于非血液净化组(χ2/t值分别为18.68、8.14、7.81、11.98、10.01、10.99、2.53、2.57,均P<0.05).血液净化组的病死率(6.98%)低于非血液净化组(27.91%),χ2=6.54,P<0.05.结论 CBP可以有效地改善严重脓毒症患儿的内环境和脏器功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孕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水平,为其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胎膜早破患者100例,其中并发绒毛膜羊膜炎57例,为研究组,43例无并发绒毛膜羊膜炎,为对照组.检测各组PCT、CRP和白细胞计数,评估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PCT、CRP和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分别为(11.46±1.13)ng/mL、(13.61±1.08)mg/L和(11.48±1.83)×109/L,均高于对照组的(4.25±0.78)ng/mL、(6.42±0.91)mg/L和(7.65±1.4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9、10.17、9.74,均P<0.05);患者血清PCT、CR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47%、88.37%和82.46%、79.09%,均高于白细胞计数的59.65%、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8、8.93、8.82、9.11,均P<0.05),且PCT的特异度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CRP和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分别为(6.58±1.06)ng/mL、(6.90±0.97)mg/L和(7.11±1.24)×109/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31、9.60、9.22、均P<0.05).结论 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清PCT、CRP和白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血清PCT、CRP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白细胞计数,有助于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在新生儿肺部感染时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患肺炎新生儿35例作为感染组,选取2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新生儿血清中PCT、CRP和IL-6的水平,分析其表达情况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组新生儿和感染组患儿血清中3种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感染组患儿血清中PCT、CRP和IL-6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t值分别为9.48、24.68和19.17,均P<0.05);三者联合检测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的值分别为98.7%,89.7%,85.5%,90.9%,与单独检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15、23.58、22.57和23.08,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新生儿组织中PCT、CRP和IL-6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感染组患儿血清中的水平,且差异有显著意义(t值分别为6.89、9.19和11.27,均P<0.05)。结论 PCT、CRP和IL-6三者联合检测提高了对新生儿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CT在诊断新生儿脓毒症的阳性临界值。方法采用德国BRAHMS PCT-Q检测试剂盒,对2423住院新生儿进行PCT水平检测,其中新生儿脓毒症阳性625例,非脓毒症1798例。结果用PCT诊断新生儿脓毒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粗符合率分别为96.84%、91.40%、81.03%、98.71%、11.26、0.035和92.90%。脓毒症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PCT≥0.5ng/ml为阳性标准对新生儿脓毒症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 PCT≥0.5ng/ml可作为临床诊断新生儿脓毒症的实验室检查的早期特异性阳性临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