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灌肠法解除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便秘患者按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以改良式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照组以传统清洁灌肠法灌肠治疗。对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及治疗后便秘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解除便秘的排便次数少于对照组,治疗后便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灌肠法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疗效优于传统清洁灌肠法。  相似文献   

2.
刘涛 《护理研究》2005,19(7):1380-1380
便秘指粪便在肠腔内滞留时间过长,水分过量吸收,使其极干燥形成硬结,造成排便困难,引起的一个症候群,表现为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嗳气、口干、口苦、严重者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同时还可诱发卒中猝死、心绞痛等。它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我科从2002年以来采用改良灌肠法解决老年便秘,均一次成功,取得良好效果。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对老年便秘者灌肠方法进行改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唐菁倩 《当代护士》2014,(11):104-105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灌肠法治疗患者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术后便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按改良灌肠法给予灌肠,对照组按传统灌肠法予以灌肠。对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后解便次数、解便后便秘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改良灌肠法的观察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灌肠后解便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便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灌肠法治疗便秘效果优于传统灌肠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塞露低压灌肠治疗老年病人便秘的疗效.[方法]将老年便秘病人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开塞露低压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开塞露肛注.[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开塞露低压灌肠治疗老年病人便秘效果优于开塞露肛注效果.  相似文献   

6.
便秘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症状,65岁以上老年人占30%左右,随年龄增长而加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以慢性功能性便秘多见,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时,经常遇到灌肠液外流,老年患者不能耐受,影响灌肠效果,并造成床单污染,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多不便。2005年5月.2006年1月,我院老年科应用自制中药通腑合剂对20例老年便秘患者进行改良灌肠,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灌肠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干预组采用灌肠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排便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及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情况。结果:干预组粪便性状评分、排便困难评分、排便时间评分、排便频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组显效+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肛管静息压、最大肛管静息压、力排松弛率、直肠最大排出量、直肠排出最大增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P<0.01),力排残余压、首次感觉量、首次便意量、强烈便意量、最大耐受容量阈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是功能性便秘的一线治疗措施,灌肠排出宿便后再给予生物反馈治疗,可提高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便秘即排出过于干硬的粪便,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传统使用不保留灌肠的方法,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常会导致粪便与灌肠液外溢,造成患者衣物、被褥及环境污染,而且灌肠压力大易诱发老年人基础疾病,不安全。而开塞露塞肛对于老年人相对安全,但效果不佳。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们  相似文献   

9.
10.
姚瑶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100-100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应用开塞露导管灌肠治疗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便秘28例,并给予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40例采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观察并记录患者14天的每天排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便秘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便秘,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灌肠法对老年急性脑出血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组采用新型医用肛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比较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及灌肠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肠道清洁度评价,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点有效率7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P〈0.05);灌肠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新型医用肛管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方法,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便秘引起的危害,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便秘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AMI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选以往出院48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行EBN,即告知患者早期预防、促进排便、心理支持、首次排便干预等措施,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便秘发生率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采用循证护理能显著降低AMI后患者便秘发生率,从而降低由此引发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便秘的预防。方法将200例首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患者75例。对照组未服乳果糖口服液患者125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入院后即口服乳果糖口服液10ml,2次/d,连续口服10d。记录患者每天的排便情况。结果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便秘的发生率为40.8%,实验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便秘的发生率为25.3%,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便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且口服方便,易于被患者和家属接受。  相似文献   

15.
张阿兰 《现代护理》2008,14(4):441-442
目的探讨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便秘的预防。方法将200例首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患者75例。对照组未服乳果糖口服液患者125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入院后即口服乳果糖口服液10ml,2次/d,连续口服10d。记录患者每天的排便情况。结果对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便秘的发生率为40.8%,实验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便秘的发生率为25.3%,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便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且口服方便,易于被患者和家属接受。  相似文献   

16.
饮食教育预防骨科术后病人便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饮食教育对骨科术后病人进食结构的影响,以及对预防便秘的作用.方法 将骨科手术的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符合纳入标准48例,对照组49例.试验组于术后当日及术后第2天分2次接受专门的饮食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记录病人术后3 d内的进食种类、量及排便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2~3 d蔬菜进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95;7.24;P均<0.05);试验组术后1~2 d主食进食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077;3.084;P均<0.05);试验组术后2~3 d蔬菜进食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05;2.341;P均<0.05);术后便秘症状评分,试验组为6.85±3.32,对照组为8.63±3.27(t=2.660,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病人进行饮食教育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术后病人便秘症状评分,即饮食教育能够降低术后便秘的发生;饮食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术后3 d内主食类、蔬菜类的量不足.因此,进行饮食教育时应强调术后适宜的主食量和蔬菜量,特别应重视病人术后3 d内的进食情况.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人便秘的影响。方法将 93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 ,干预组给予腹部按摩、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给予通便药物治疗 ,比较两组通便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85 .4 %、88.9%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干预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改善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效果较好 ,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8.
饮食教育预防骨科术后病人便秘的研究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目的:探讨饮食教育对骨科术后病人进食结构的影响,预防便秘的发生.方法:将骨科择期手术的116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57例,对照组59例.实验组于术前1d及术后第2日分2次接受专门的饮食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指导.记录病人术后6d内的进食种类、量及排便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2日主食进食量及第3日蔬菜进食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33、2.02、2.02,P均<0.05);术后便秘评分,实验组3.06±3.61,对照组5.04±3.62(t=2.99,P<0.05);与便秘相关的多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第1日主食量与术后便秘评分呈直线负相关.结论:对病人进行饮食教育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术后病人便秘评分,即饮食教育能够降低术后便秘的发生;饮食结构不合理可能主要由术后主食类、蔬菜类的量不足造成.因此进行饮食教育时应强调术后适宜的主食量和蔬菜量,特别应重视病人术后第1日的进食情况.  相似文献   

19.
宋燕明  平春霞 《护理研究》2007,21(5):415-416
慢性重型肝炎是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亚急性重型肝炎,一旦出现并发症,临床预后差,病死率高。因而早期治疗,及时阻断肝细胞的进一步坏死尤为重要。而高水平的内毒素是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之一[1]。降低或减少内毒素的吸收,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修复。我科对132例重型肝炎病人采用两步药物灌肠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7月—2006年7月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病人132例,其中男107例,女25例,年龄13岁~56岁,平均34.6岁。根据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将13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