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敖泽惠  佘强  杜建霖 《重庆医学》2013,(21):2478-2480
目的评估入院时静息呼吸频率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系统(GRACE)评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风险分层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前瞻性的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ACS患者,在入院时检测患者呼吸频率并进行GRACE评分,根据呼吸频率分级和GRACE评分分级进行分组,观察近期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随访时间为30d。结果死亡组呼吸频率明显高于存活组。Kapi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揭示呼吸频率和GRACE危险积分高者近期预后明显较差;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表明GRACE危险积分和呼吸频率是ACS患者近期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静息呼吸频率与GRACE评分联合对ACS患者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近期死亡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关系。方法 ACS患者31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49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测定血浆BNP水平,并进行GRACE危险评分,分析不同组别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血浆BNP水平及GRACE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GRACE危险评分低、中、高危患者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GRACE危险评分高危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中、低危组(P<0.01)。GRACE危险评分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r=0.26,P<0.01)。结论 GRACE危险评分和血浆BNP水平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叶青  杜建霖  夏爽  邓松柏  赵睿  王喜春  佘强 《重庆医学》2011,40(14):1424-1426
目的 评价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联合B型利钠肽(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318例ACS患者测定血浆BNP水平及接受标准GRACE风险评分评定.随访观察入院时血浆BNP和GRACE风险评分对其近期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318例患者近期病死率与高GRACE危险积分...  相似文献   

4.
麦超  简华刚 《重庆医学》2017,(36):5112-5114
目的 评估入院时超敏肌钙蛋白I(hs-TnI)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2.0评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死亡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47例ACS患者入院时的hs-TnI水平和GRACE2.0评分,随访观察hs-TnI和GRACE2.0评分高低对ACS患者近期(30 d)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影响,并应用Kapi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s-TnI和GRACE2.0评分对ACS患者近期心血管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死亡组hs-TnI平均值[(7.5±5.6)μg/L]明显高于存活组[(1.2±2.9)μg/L],P<0.01,ACS患者近期心血管病死率与hs-TnI呈明显正相关(P<0.01).Kapi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s-TnI对ACS患者近期心血管病死率影响,hs-TnI>0.014μg/L者近期预后明显较差(Log rank 62.81,P<0.01);GRACE2.0评分积分与ACS患者30 d心血管病死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随着CRACE危险评分的增加,极高危ACS患者近期生存率明显降低(Log rank 116.56,P<0.01).而hs-TnI的生存曲线下面积(AUC)为0.079(95%CI:0.75~0.83,P<0.01),GRACE2.0评分AUC为0.81(95%CI:0.79~0.84,P<0.01).二者比较,GRACE2.0风险评分预测价值较hs-TnI稍高.hs-TnI与GRACE风险评分联合可以提高预测ACS患者近期心血管病死率的价值[AUC=0.84(0.81~0.91)].结论 hs-TnI联合GRACE2.0评分在ACS患者近期心血管死亡风险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GRACE)评分是基于1999—2003年的研究结果,集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指标为一体,应用于各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风险评估的最普遍评分工具。与其他评分相比,GRACE评分有其突出特点,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GRACE评分2.0于2014年推出,是对GRACE评分1.0的更新与升级。然而,针对不同情况的ACS患者,其评分标准和精确性尚需提高。将GRACE评分与其他ACS相关评分或新型生物标志物联合,进一步提升了对ACS患者预后风险评估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对ACS患者风险评估和危险分层的准确性。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应将GRACE评分的指标进行适当调整与更新,以期更合理地指导临床治疗方向,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浆白介素-18(IL-18)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及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分析IL-18水平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ACS患者150例,采用GRACE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进行危险分层。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MACE发生的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浆中IL-18水平,并分析血浆IL-18水平与GRACE评分及危险分层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基线IL-18水平及GRACE评分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ACS患者GRACE危险分层中高危组(>140分)IL-18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109~140分)和低危组(≤108分)(P<0.05),中危组IL-18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将IL-18水平从低到高按四分位数分成Q1~Q4组,Q4组GRACE评分及高危百分比高于Q4以下组(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表明IL-18水平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基线IL-18水平及GRACE评分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曲线下工作面积分别为0.887和0.914,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水平的检测和GRACE评分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预测有较好价值,IL-18可能成为ACS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9月在心内科住院诊断为ACS患者315例,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GRACE危险评分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血浆NT-proBNP水平及GRACE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根据GRACE危险评分分为低危组85例,中危组124例,高危组106例,其中GRACE危险评分高危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双支、三支明显多于中、低危组(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重于中、低危组(P<0.05),Geninis积分明显高于中、低危组(P<0.05)。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23例、双支病变组94例,三支病变组98例,其中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GRACE危险评分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三支病变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双支病变组(P<0.05)。GRACE危险评分高危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中、低危组(P<0.05),且GRACE危险评分与血浆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42,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及GRACE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良好相关性,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评分与血运重建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测预后的价值及对血运重建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09年3月连续住院的ACS患者共380例,对其进行GRACE危险评分,以评分差异分组,分为高危组(≥100分)和低危组(〈100分),分析不同组别中患者6个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血运重建比例。结果:随着GRACE危险评分分值的增加,6个月终点事件发生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亦呈增加的趋势。需要接受血运重建的比例增加。依据GRACE评分进行的危险分层与心肌血运重建治疗显著相关(P〈0.05),能更好地预测高危患者。结论:GRACE危险评分是一种快速和适用范围较广的评价心血管危险的方法,可以用来进行临床预测并指导患者的早期干预,且对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作为对所有类型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都使用的评分方法,其对ACS患者的危险分层、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对早期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纷纷对其进行研究并提出各种GRACE评分风险模型,以及联合一些风险因素(如脑钠肽、D-二聚体、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肌梗死面积、炎性因子、精神因素、血淤症积分等)对ACS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但是,作为一个有效的评分方法,其还有不足之处,仍需不断研究修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关系。评价GRACE危险分层和GFR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3—10月住院的ACS患者共120例,分别对其进行GRACE评分、GFR计算和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Gensini积分。分析不同GRACE评分危险分层与冠脉Gensini积分及GFR与冠脉Gensini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GRACE评分的增加,冠脉Gensini积分增加;而GFR分值降低,冠脉Gensini积分增加。结论 GRACE危险评分和GFR分值,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对 1 35例ACS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 ,对其病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ACS患者病变血管数量为无显著病变为 4例 ,单支病变 5 7例 ,双支病变 4 4例 ,三支病变 30例 ;所累及的血管分别为 :左主干 (LM) 3例 ,左前降支 (LAD) 1 0 1例 ,回旋支 (LCX) 5 4例 ,右冠状动脉 (RA) 74例 ;病变形态特征为 :A型病变 5 3例 ,B型病变 1 0 1例 ,C型病变 32例 ,完全闭塞型病变为 4 9例 ;病变狭窄程度为 :轻度狭窄 4 4例 ,中度狭窄 72例 ,重度狭窄 81例 ,完全闭塞型病变为 4 9例。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目前是评价冠脉病变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女性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 1 999年 1 2月~ 2 0 0 2年 1 2月我科收治并接受PCI治疗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 66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4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 2例。其中女性患者 2 1例 ,年龄 56 - 70岁 ,平均 60± 9.2岁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9例 (42 .9% ) ,不稳定心绞痛 1 2例 (占 57.1 % )。男性患者 45例 ,年龄 38- 76岁 ,平均 57± 9.8岁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 3例 (2 8.9% ) ,不稳定心绞痛 32例 (占 71 .1 % )。观察其临床特点、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男性相比女性高血压 (52 .3 %vs 42 .2 % )、糖尿病 (47.6 %vs 2 2 .2 % )、高脂血症 (42 .9%vs 33 .3 % )较多。 6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 1 0 0 %。均未发生严重内膜撕裂、急性闭塞、冠脉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女性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行PCI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间我院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12小时内,所有病例均未行静脉溶栓治疗,即刻送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梗死相关动脉(IRA),球囊预扩张后,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结果 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左前降支病变刃例,左回旋支病变2例,右冠状动脉病变28例,原则上干预梗死相关动脉(IRA),共置入支架72枚,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后TIMI血流3级67例,2级2例。术后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4.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is considered as a more complete means of revascularization tha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 ) . Howev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can still occur after CABG. The culprit vessel can be the graft vessel or the native vessel. Many questions remain unanswered in the Chinese literature regarding this topic: what are the short- and long-term pathological changes that induce AC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入组的157例ACS患者依据症状、心肌酶及心电图变化分为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组(STE‐MI)、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病变组、中度狭窄病变组及重度狭窄病变组;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CS患者的血清VEGF浓度的变化,采用循环酶法在贝克曼BXC800生化分析仪上测定HCY浓度。比较不同组之间VEGF及HCY浓度的差异。结果轻度狭窄病变组、中度狭窄病变组及重度狭窄病变组之间比较,VE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9,P=0.00);UA组患者与NSTEMI组及STEMI组患者比较VEG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3.3,P=0.00)。重度狭窄病变组与轻度狭窄病变组及中度狭窄病变组比较 HC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7,P=0.00);UA组、NSTEMI组及STEMI组比较 HC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2.65,P=0.00)。轻度狭窄病变组、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组及不同临床诊断组患者血清VEGF及HCY浓度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23,0.716)。结论 ACS患者血清VEGF、HCY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肌坏死程度相关,并与Gensini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磺达肝癸钠的安全性.方法 拟行PCI的年龄≥60岁ACS患者342例,随机分为磺达肝癸钠组168(例)及依诺肝素组174(例).比较两组PCI术后24h、30 d和180 d的主要心脑不良事件(MACCE)及出血发生率.结果 磺达肝癸钠组和依诺肝素组患者PCI术后24 h、30 d和180 d的MACCE发生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磺达肝癸钠组患者术后小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依诺肝素组(P <0.001),主要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与依诺肝素相比,磺达肝癸钠在老年ACS接受PCI治疗的人群中,明显减少轻微出血事件,且未增加MAC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血清Hcy水平与AC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08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51例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57例,其中7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又分为冠脉病变一支、二支、三支及以上组。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Hcy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Hcy水平UA组(15.40±5.51)μmol/L、AMI组(20.39±6.43)μmol/L,与对照组(10.21±3.61)μmol/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UA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冠脉病变一支组(12.63±5.20)μmol/L、二支组(15.40±2.11)μmol/L和三支及以上组(21.56±5.89)μmol/L之间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3.803,P〈0.01),且随病变支数增加,血清Hcy水平逐渐升高,提示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具有正相关性。对照组和一支组(P〈0.05)、一支组和二支组(P〈0.05)、二支组和三支及以上冠脉病变组(P〈0.01)之间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并与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及疾病严重程度有正相关性。测定血清Hcy水平可能对ACS的预防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Long-term use of antiplatelet agents, statins, beta-blockers and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re proven therapies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of physicians' opinion about their use in China. Methods In 2010, standard questionnaires were posted to chief cardiologists in 1397 geographically diverse and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ertiary and secondary hospitals in China,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opinions on the recommended treatments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Results A total of 1009 (72%) cardiologists responded with a valid questionnaire. Of them, 77% reported routine use of all the four main secondary preventive treatments, with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secondary and tertiary hospitals (75% vs. 79%, P=0.16). Of the cardiologists reporting routine or selective use of aspirin, beta-blockers, statins and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94%, 85%, 73% and 86% would recommend indefinite use respectively. For all the 4 treatments combined, only 63.5% reported indefinite use at the same time,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econdary and tertiary hospitals (62% vs. 65%, P=0.17), nor between hospitals with or without fast track fo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66% vs. 61%, P=0.50). Conclusions Although Chinese cardiologists seem we treatments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there is still gap in use of these treatments. informed about the value of main secondary preventiv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ed for combined and prolong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ELISA或放免分析法对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ET-1、OX-LDL免疫复合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OX-LDL-IC、IL-1β、TNF-α及sVCAM-1浓度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转氨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存状况的影 响。方法 选取2013 年4 月-2017 年1 月胸科医院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PCI 治疗的符合条件的冠心 病患者315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死亡组45 例,对照组270 例。结果 两组年龄、心率(HR)、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及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比 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死亡者比较,两组白蛋白、血红蛋白(Hb)、尿素、肌酐(Cr)、尿酸(VA)、 C 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MB、γ- 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转氨酶及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患者年龄、HR、尿素、Cr、VA、 CRP、肌酸激酶-MB、γ- 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转氨酶及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是死亡的影响因素(P <0.05), 与白蛋白、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转氨酶升高是影响患者PCI 术后生存状况的因素之一,预示着较 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