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内皮功能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109例老年ACS患者,按是否合并T2DM分为T2DM组与非T2DM组,按有无MACE分为MACE组与无MACE组。记录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入院后MACE。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检测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内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绝对差(MODD)、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ELISA法检测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血管病变特点,进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结果与非T2DM组比较,T2DM组MODD、PPGE、LAGE、MAGE、FBG、HbA1c增高,eNOS水平降低,血管单、双支病变和轻中度病变较少,多支病变及重度病变较多,Gensini评分较高。与无MACE组比较,MACE组Gensini评分、LAGE、MAGE、MODD、PPGE升高,eNOS水平降低。Logistic回归显示,LAGE、MAGE、eNOS和Gensini评分是老年T2DM合并ACS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LAGE和MAGE对该类患者MACE有预测价值。 结论LAGE和MAGE是老年T2DM合并ACS患者MACE的危险因素,减少血糖变异可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降低其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漂移变化,并分别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与血糖漂移参数的关系.方法 对30例1型糖尿病(T1DM)患者、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及30例糖调节正常(NGR)者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分析其血糖谱参数,包括日内平均血糖水平(24h MBG)及标准差(SDBG)、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水平、日内最大血糖漂移幅度(LAGE)、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及漂移次数(NGE)、不同血糖水平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PT)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①T1DM组和T2DM组的24 h MBG及三餐前后平均血糖明显高于NGR组(P<0.05).②在昼夜24 h中,T1DM组处于理想血糖控制水平(>4.4且<8.0 mmol/L)所占日内时间百分比为(27.03±15.71)%,T2DM组为(37.77±25.40)%,均明显少于NGR组(89.20±10.34)%,P<0.05.③与NGR组相比,T1DM组及T2DM组日内血糖漂移参数(SDBG、LAGE、MAGE、晚餐PPGE)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MODD)显著升高(P<0.05),且多数指标T1DM组显著高于T2DM组(P<0.05).④T1DM组及T2DM组的HbAlc与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无明显相关,而其空腹C肽、餐后1h及2hC肽均与LAGE、SDBG、MODD呈负相关(P<0.05),且T1DM组相关程度多高于T2DM组.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慢性持续性高血糖及血糖漂移增加,在血糖漂移方面,T1DM较T2DM更显著.胰岛功能与血糖漂移密切相关.日内及日间血糖漂移参数是全面而精细反映血糖全方位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_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糖水平与急性期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15例T_2DM合并ACI患者作为观察组,15例单纯T_2DM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BP、DBP、TG、TC、LDL-C、Hb Alc、Hcy、MAGE、MODD、LAGE、MPPGE、MBG、IMT及NIHS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MAGE与NIHSS评分、SBP、LDL-C、Hcy、IMT呈正相关(P<0.05);NIHSS评分与MAGE、SBP、LDL-C、Hcy、IMT呈正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最终引入方程的是MGAE和IMT(P<0.05)。结论:T_2DM合并ACI患者血糖波动增大可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对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 入选33例糖调节正常者(NGR)、25例槠调节异常者(IGR)和2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2DM).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8-异前列腺素F2α(8-iso)水平;动态血糖临测系统(CGMS)评价3组受试者24 h平均血糖(MBG)和血糖标准差(SDBG),24 h各时段平均血糖、24 h内血糖>5.6 mmol/L的曲线下而积(AUC 5.6)、日内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平均餐后血糖漂移幅度(MPP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结果 (1)T2DM组血浆8-iso水平中位数为230 ng/L,高于IGR(199 ng/L,P<0.05)和NGR组(156ng/L,P<0.01);(2)T2DM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MBG、SDBG、24 h各时段平均血糖、AUC5.6、MAGE、MPPGE和MODD均高于IGR组(P<0.05,0.01),IGR组的上述指标高于NGR组(P<0.05,0.01);(3)血浆8-iso水平(对数)与MAGE(r=0.747,P=0.00)、SDBG(r=0.691,P=0.00)、MPPGE(r=0.615,P=0.00)、MBG(r=0.562,P=0.0)、AUC5.6、MODD、24 h各时段平均血糖及HbAlc(r=0.463,P=0.00)呈正相关;以血浆8-iso水平为应变量,MAGE、MBG和SDBG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R2=0.55,P<0.05),MAGE为影响血浆8-iso水平的最主要因素(r=0.694,P=0.000).结论 IGR和T2DM患者存在明显的日内和日间血糖波动,氧化应激增加;日内血糖波动对氧化应激的作用强于持续高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的初诊T2DM患者中行动态血糖监测,据监测结果选取30例3倍血糖标准差(SD)<平均血糖(MBG)的患者为血糖波动小组(A组),30例3倍SD≥MBG的患者为血糖波动大组(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FMD检查及CRP测定,比较两组间FMD、CRP的差异,探讨血糖波动对两者的影响。结果 (1)与A组相比,B组的CRP及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明显升高,FMD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分别以FMD、CRP为因变量,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GE、收缩压(SBP)是影响FMD的独立因素;LAGE、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MPPGE是影响CRP的独立因素。(3)简单相关显示,FMD与CRP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糖波动可能参与了初诊T2DM患者内皮功能及炎性状态的改变,并可通过增强体内炎性状态增加对内皮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变化及对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选取近期经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为T2DM1组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选取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等一般临床资料匹配的经冠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20例为T2DM2组,所有对象接受FMD检测及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比较T2DM1组血糖波动的变化,并分析其与FMD的相关性。结果 (1)与T2DM2组相比,T2DM1组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低血糖曲线下面积(IAUC7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T2DM1组FMD进行分析显示,FMD与MAGE、MODD、PPGE、IAUC70等血糖波动系数明显相关(P〈0.05),其中与MAGE相关性最强;以FMD为因变量,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MAGE仍与FMD呈负相关,且MAGE、IAUC70、收缩压均是影响FMD的独立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较不合并冠心病患者明显增加,FMD明显受损,血糖波动与FMD受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合并糖尿病(观察组,40例)和不合并糖尿病(对照组,18例),两组均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检测.根据CGMS结果,观察组中3倍血糖值s<平均血糖(MBG)者20例(血糖波动小组),≥MBG者20例(血糖波动大组),分析血糖的波动情况及对FMD的影响.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血糖波动小与大两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升高,FM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血糖波动小组相比,血糖波动大组MAGE、LAGE、MPP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升高[(5.4±0.9)与(3.7±0.4)mmol/L,(6.3±1.8)与(4.6±0.8)mmol/L,(4.7 ±1.0)与(3.5±1.2) mmol/L,(2.45±0.75)与(1.81±0.66) mmol/L],FMD下降[(3.2±1.0)与(5.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观察组FMD与各血糖波动参数均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AGE、收缩压是影响FMD的独立因素.结论 冠心病合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明显增强,FMD明显受损,血糖波动是造成血管FMD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对血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6例CHF患者,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合并组,合并T2DM,42例;心衰组,不合并T2DM,44例。比较两组的日内血糖稳定参数(SDBG、MAGE)与日间血糖稳定参数(CV-FPG、MODD)以及血浆BNP的差异,并分析SDBG、MAGE、CV-FPG、MODD与血浆BNP的相关性。结果与心衰组相比,合并组的SDBG、MAGE、CV-FPG、MODD与血浆BNP明显增加(P<0.05)。SDBG与血浆BNP呈正相关,而MAGE、CV-FPG、MODD与血浆BNP无相关性。结论 CHF合并T2DM患者SDBG会导致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T2DM)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sDPN)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T2DM sDPN患者153例为sDPN组,无DPN T2DM患者186例为非DPN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血糖波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并发sDPN与血糖波动的关系,ROC分析血糖波动对T2DM患者合并sDPN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非DPN组相比,sDPN组空腹血糖、平均血糖(MBG)、血糖标准差(SDBG)、血糖变异系数(CV)、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及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TAR)的时间更高,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BG、SDBG、CV、MAGE、LAGE及TAR为T2DM并发sDPN的危险因素,TIR为其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危险因素MAGE曲线下面积最大。 结论血糖波动与T2DM患者合并sDPN密切相关,关注血糖波动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评估不同胰岛素用药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及对血糖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130例T2DM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5),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的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7%(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PG、P2hBG、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MAGE、LAGE及MPP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46%(P 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评估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T2DM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Two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pparent symptomatic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evidence of acute coronary insufficiency and found to have normal coronary arteriograms are documented. The patients remain symptom free at follow-up 9 and 14 months later although one requires 160 mg propranolol daily. The electrocardiographic, myocardial metabolic and haemodynamic data in 413 patients with angina and normal coronary arteriograms are reviewed and the suggested aetiologies documented. Follow-up of patients in these series indicates a good prognosis for symptom-free survival.  相似文献   

12.
许俊萍 《中原医刊》2009,36(1):28-29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PCI)疗效的影响。方法56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A组,28例)和对照组(B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3个月的心脏功能(LVEF)、运动代谢当(METs)及QT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3个月LVEF、METs及QTd均有改善,A组患者LVEF、METs和QTd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LVEF和METs和QTd,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6排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组706例受检者行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其中537例受检者给予常规剂量9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在65士10次/分.采用后置性心电门控电影扫描序列进行扫描,层厚为1.25mm,螺距为0.275:1,非离子型造影剂1.5—2mm/Kg,碘浓度为300mgI/ml或370mgI/ml,注射速率3—4ml/s,在注射造影剂后,屏气20秒左右,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属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并对其进行评价。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她)、曲面重建(CPR)以及仿真内窥镜(VE)。结果:706例受检者有2556根冠状动脉被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88%、89%、91%、93%。检测有意义的狭窄(≥50%的狭窄)936/2556(36.92%)根,其中钙化性狭窄773/936(82.59%),非钙化性斑块狭窄163/936(17.50%)。单根血管有意义的狭窄为612/936(65.38%),两根血管有意义的狭窄为237/936(22.32%),三根以上血管有意义的狭窄为113/936(12.07%)。4、结论:如果控制好心率和改善扫描技术,16排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能较为满意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属支,对冠心病的筛查、血管搭桥以及内支架置入后疗效随访均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有些冠状动脉疾病(如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桥、冠脉微血管性心绞痛等)冠状动脉造影表现正常。有资料显示临床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中有10%~30%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近年来随着血管内超声(IVUS)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冠状动脉疾病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进展。现就这一问题总结了几种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冠状动脉疾病,目的是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这类疾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5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平均年龄(72.5±7.5)岁的老年ACS患者,男58例,女24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证实病变,根据造影结果对“病变血管”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或支架置入术。结果82例中,79例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6.3%;138处靶病变,133处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6.4%。支架完全覆盖靶病变,扩张满意,血管腔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达到率96%。病变直径狭窄由89.5%±8.6%减轻至3.2%±8.6%(P<001)。结论老年ACS患者及早、充分、持续地开通“病变血管”,恢复前向血流,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挽救生命,防止左心室重构,明显改善老年ACS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左主干病变施行急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指征与方法。方法 总结157例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特点与近期疗效,分为急症手术组(48例)和择期手术组(109例),进行对比分析。急症手术指征包括:左主干病变狭窄>90%,左主干病变在70%-90%之间合并不稳定心绞痛。急症手术组中,急性心肌梗死1周内的比例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P<0.05)。结果 急症手术组非体外循环手术的比例达到91.7%,与择期手术组无差别;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比例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术后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比例明显低于择期手术组(P<0.05)。总住院死亡率为1.9%,急症手术组死亡3例(6.3%),择期手术组无死亡病例,死亡原因多与术前左心室功能低有关。随访中急症手术组院外死亡1例。结论 对于左主干病变的急症手术指征仍然存在不同理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左主干病变的急症手术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小血管复杂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观察已行PCI治疗实现部分或完全血运重建的16例伴LVEF降低小血管复杂病变患者的手术即刻成功率、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心功能、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改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 16例患者行PCI治疗即刻全部成功,无一例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11±5)d.患者行PCI治疗后随访12个月,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心功能由术前Ⅲ~Ⅳ级改善为Ⅰ~Ⅱ级,LVEF由术前25%~45%[(29±8)%]提高到32%~48%[(37±7)%],LVDd由术前52~79(66±11)mm缩短至49~68(58 ±8)mm.术后12个月14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对伴LVEF降低小血管复杂病变患者,行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术后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特点。方法 对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PCI手术病例登记资料中有CABG史者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共 10例CABG术后施行PCI的患者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5 3~ 73岁 ,平均为 (6 5± 7)岁。PCI距CABG手术时间为 0 .5~ 15年 ,平均为 (8± 6 )年。 10例患者共有桥血管 2 6支 ,其中 13支完全闭塞 ,3支有显著性病变。共对其中 12支血管 (14个病变 )行介入治疗 ,其中 9支为原先的自身旁路目标血管 ,2支为旁路目标血管外的自身血管病变进展 ,1支为退变的静脉桥血管。共置入 11枚支架。 10例患者均获得影像学成功 ,住院期间无重大并发症 ,心绞痛症状改善或消失。随访过程中有 2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心脏事件。结论 PCI可作为治疗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9月1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行冠脉搭桥术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搭桥血管数为2-4(2.96±0.51)根,监护室停留时间与气管插管时间分别为(50.2±11.6)h和(14.5±6.9)h。术后2例患者因低心排而再次气管插管。平均随访6-39(24.5±16.7)月,均存活。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合并甲减患者的较好方法,早期适当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防止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D-二聚体( D-dimer)水平,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ACS患者[包括急性心梗(AMI)3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D-dimer水平。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ACS患者D-dimer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 ACS(包括AMI和UAP)组与对照组比较,D-dimer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MI组与UAP组Gensini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检验显示,ACS患者血D-dimer水平与Gensini评分成正相关(r=0.586,P<0.01)。结论 ACS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