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嘌呤与嘧啶受体(受体)分为P1和P2受体两大类。P1受体又称为腺苷受体;P2受体是ATP,UTP及其类似物激活的受体,其亚型分为P2X(离子通道型受体)和P2Y(G-蛋白偶联型受体)。P2受体通过与其内源性配体核苷酸结合,参与机体组织器官多种功能的调节,在疼痛病理状态(如神经病理性痛、急性疼痛、炎性痛及内脏痛等),P2受体发挥着重要的介导作用。P2X3受体在感觉神经元中高度表达,通过P2X3受体基因敲除方法,P2X3受体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和一种新的选择性P2X3受体拮抗剂A-317491的应用,表明P2X3受体在痛觉中发挥重要作用;异聚体P2X2/3受体也涉及疼痛。P2Y受体的某些亚型在感觉神经元中高度表达及其介导的作用,也表明P2Y受体与痛觉有关。P2Y1和P2Y2受体能够引起类似于伤害性反应的细胞兴奋性,P2Y6受体可能是抗损伤。P2受体各亚型的激动剂和拮抗剂有可能为痛觉等病理状态发现新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疼痛是指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由于疼痛机制未明确,临床上传统镇痛疗法效果不理想,给患者、家人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与精神负担。研究发现P2X7受体作为非选择性ATP门控阳离子通道,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其在痛觉调制镇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神经元P2X7受体特性、神经元P2X7受体在神经元凋亡机制中作用以及神经元P2X7受体在疼痛调制中的作用的相关文献报道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以P2X7受体为靶点的镇痛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P2X7受体是三磷酸腺苷(ATP)门控阳离子通道受体,是嘌呤受体P2X家族受体亚型之一。P2X7受体信号通路与IL-1β、IL-6、COX-2等多种炎症因子的生成和释放相关,在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以此受体为治疗靶点的P2X7受体拮抗剂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最新研究表明P2X7受体与多种肾脏疾病有关,P2X7受体拮抗剂具有潜在的肾脏疾病治疗作用。本文综述P2X7受体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肾脏疾病治疗的新靶点和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P2X7受体在多种组织中表达,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证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都有P2X7受体表达。P2X7受体作为ATP-门控的阳离子通道在骨形成和骨吸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重对骨中表达的P2X7受体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P2X7受体对骨代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程鹏 《海南医学》2012,23(4):127-129
P2x7受体结构和功能独特,在炎性反应与免疫反应中对机体具有重要作用.在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2x7受体表达迅速上调并介导多种信号级联反应(包括TNF-α和IL-1β的启动和快速释放).本文将就P2x7受体通过调控TNF-α、IL-1β影响癫痫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枢神经系统P2X7受体是参与介导胶质细胞和神经元通讯过程的关键介质,激活后可促进促炎因子、谷氨酸及ATP等物质的释放,参与多种炎症及神经损伤所导致的慢性疾病的发生。P2X7受体大量表达在胶质细胞,且在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现从其结构及药理学特性等方面,分析胶质细胞P2X7受体在介导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种靖慧 《医学综述》2013,19(9):1591-1593
ATP等核苷酸类物质作为细胞间通讯的载体可结合细胞膜上的嘌呤受体调节细胞的功能。嘌呤受体根据结构不同分为P2Y和P2X。P2X7受体是P2X家族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嘌呤受体的一员,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生理功能呈多样性,可受多种因素调控。P2X7受体表达及功能异常与多种肿瘤尤其是血液肿瘤相关,进一步阐明P2X7受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P2X7受体在离体培养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缺氧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离体OPCs培养模型,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百分比评估细胞死亡;Western blot分析缺氧缺血前后OPCs P2X7受体表达变化。结果 (1)缺氧缺糖(OGD)后2 h,近40%OPCs死亡。OGD前预先给予P2X7受体拮抗剂BBG起到部分保护作用;OGD条件下,P2X7受体激动剂BzATP加重OPCs缺氧缺血性损伤,并且这种增强的毒性作用不能被BBG拮抗。(2)Western blot显示,OGD后2 h,P2X7受体蛋白表达迅速下调。结论 P2X7受体可能参与了OPCs缺氧缺血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后脊髓背角神经元P2X3受体的变化,以探讨P2X3受体在初级中枢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CCI后3、7和14 d组.采用von Frey细丝法检测大鼠机械痛敏压力阈值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时间段大鼠脊髓背角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CCI 7和14 d组大鼠术侧足底机械痛阈(PWPT)明显降低;CCI 7和14 d组大鼠术侧腰4~腰5(L4~L5)节段脊髓背角P2X3受体免疫反应阳性显著上升.结论 坐骨神经损伤后L4~L5节段脊髓背角P2X3受体免疫阳性的增加与机械痛敏的增强一致.在神经损伤的病理情况下.P2X3受体可能参与了脊髓中枢疼痛信息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P2X7受体作为离子通道型嘌呤能受体,主要由各种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表达,并在大脑、骨骼肌、肺等组织中均有表达。P2X7受体在炎症的调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激活后可导致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等炎性因子的释放,这些炎性因子促使组织变性、损伤及细胞的死亡。P2X7受体在正常肾脏中也有表达,但出现肾脏疾病时其表达会显著升高,影响肾脏的多种功能,从而导致肾纤维化、产生蛋白尿,并影响肌酐清除率等,故P2X7受体在肾脏疾病的进展中亦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P2X1受体在正常大鼠和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大鼠逼尿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2X1受体在OAB膀胱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及其与膀胱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成功建立OAB大鼠模型后,将纳入实验的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OAB组,采用RT-PCR、免疫组化等检测方法,观察P2X1受体在正常大鼠和OAB大鼠逼尿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OAB组的膀胱逼尿肌中均有P2X1受体的表达,P2X1受体在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大鼠膀胱逼尿肌中的表达较OAB组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OAB大鼠逼尿肌中P2X1受体表达较正常大鼠增高,提示P2X1受体可能对OAB膀胱舒缩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起重要作用;这种增高可能与膀胱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P2X1-7受体表达,以及不同浓度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对P2X1-7受体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并纯化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2受体表达。随后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加入不同浓度ATP(100μM,500μM,1mM,2mM)作用24h后,观察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P2X1-7受体表达及GFAP表达的变化。对照组加入0.01M PBS处理24h。IPP图象分析软件得到P2X受体以及GFAP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结果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表达P2X1,P2X2,P2X4,P2X5,P2X6和P2X7受体;在ATP(100μM,500μM,1mM,2mM)作用下,P2X1,P2X2,P2X4,P2X5,P2X6受体表达未见明显变化,而P2X7受体和GFAP表达逐渐上调,并具量效关系。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表达P2X1,P2X2,P2X4,P2X5,P2X6和P2X7受体,而ATP可以诱发星形胶质细胞GFAP及P2X7受体表达上调,这一结果提示,其中P2X7可能参与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在我国发病率约为1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已知P2X7受体参与多种炎症及神经损伤导致的慢性疾病,但在IB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实验重点研究P2X7受体在IBS模型大鼠中的表达及P2X7受体激动剂(Bz-ATP)与拮抗剂(BBG)对IBS的可能作用,探究P2X7受体与IBS之间的联系与机制,为IBS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方法】 采用两种IBS动物模型:(1)成年SD大鼠结直肠内注射30%的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40 mg/kg)进行诱导;(2)对出生10 d的SD幼鼠进行0.5%乙酸溶液灌肠,培育8~10周。动物分组:(1)正常对照组,TNBS模型组,BBG +TNBS模型组;(2)正常对照组,乙酸模型组,BBG+乙酸模型组和Bz-ATP组。BBG + 模型组(包括TNBS模型和乙酸模型)即模型大鼠连续4 d注射P2X7受体拮抗剂BBG (200 nmol/L,0.5 mL);Bz-ATP组即正常大鼠腹腔注射P2X7受体激动剂Bz-ATP(1 mmol/L,0.4 mL)。采用腹壁撤退反射(AWR)和内脏运动反射(VMR)分别检测大鼠的肠道痛觉敏感性,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肠道组织与背根神经节(DRG)中P2X7受体的蛋白表达量。应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NBS模型组VMR幅值显著增加(P<0.05), DRG中的P2X7受体蛋白表达量无变化,而肠道组织中的P2X7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TNBS模型组相比,给予P2X7受体拮抗剂BBG后VMR幅值显著降低(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乙酸模型组AWR显著增高(P<0.01),VMR在结直肠压力为20、40、60、80 mmHg (1 mmHg=0.133 kPa)时分别升高59%、60%、91%、99%(P<0.05);与乙酸模型组相比,给予P2X7受体拮抗剂BBG后,AWR降低52.78%(P<0.01), VMR在结直肠压力为20、40、60、80 mmHg时分别降低51%、46%、68%、66%(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z-ATP组AWR显著增高(P<0.05)。 【结论】 P2X7受体激动剂显著增加大鼠的肠道痛觉敏感性,而在IBS模型大鼠全身给予P2X7受体拮抗剂能够显著降低肠道痛觉敏感性,同时P2X7受体在IBS模型大鼠肠道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加。这些结果表明,肠道P2X7受体在IBS肠道高敏感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并提示在IBS的临床治疗中,应用P2X7受体拮抗剂可能将显著降低IBS的腹痛等不适症状,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P2X7受体作为IBS临床治疗的潜在药物作用靶点,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爱霞  卢晶  谭梦霞 《西部医学》2020,32(11):1594-1598
【摘要】目的 探讨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P2X3受体在神经病理痛(NP)大鼠疾病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与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K)的相关性。方法 60只大鼠采用体质量排序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2X3受体拮抗剂组、P2X3受体激动剂组4组,每组各15只。采用坐骨神经缩窄性损伤法建立NP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不结扎。建模成功大鼠假手术组14只、模型组12只,分别鞘内注射20 μL无菌生理盐水;P2X3受体拮抗剂组12只,鞘内注射10 μL无菌生理盐水+10 μL A 317491;P2X3受体激动剂组13只,鞘内注射10 μL无菌生理盐水+10 μL ATP。评估各组大鼠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检测各组术后7、14 d DRG中P2X3受体、p 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系数法分析P2X3受体与p p38MAPK的相关性。结果 模型组术后患肢出现明显痛觉过敏体征,P2X3受体激动剂组更为严重,P2X3受体拮抗剂组有所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2X3受体拮抗剂组、P2X3受体激动剂组术后1 d PWTL较术前缩短,且术后1~14 d保持平稳(P<005);与模型组比较,术后1~14 d P2X3受体拮抗剂组PWTL均延长,P2X3受体激动剂组均缩短,但模型组、P2X3受体拮抗剂组、P2X3受体激动组仍短于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P2X3受体拮抗剂组、P2X3受体激动剂组术后1 d开始MWT降低,且分别于术后14、7 d降至最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术后1~14 d P2X3受体拮抗剂组MWT均升高,P2X3受体激动剂MWT均降低,但模型组、P2X3受体拮抗剂组、P2X3受体激动组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P2X3受体拮抗剂组术后7、14 d DRG中P2X3受体、p 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2X3受体激动剂组均升高,但模型组、P2X3受体拮抗剂组、P2X3受体激动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术后7、14 d DRG中P2X3受体相对表达量与p 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P<0001)。结论 DRG神经元P2X3受体激活参与促进NP大鼠疾病发生和进展,且P2X3受体激活可促进p38 MAPK磷酸化量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致内脏高敏感化大鼠在结肠扩张刺激时大鼠腹直肌肌电变化,并观察骶髓后联合核(dorsal commissural nucleus,DCN)和脊髓后角中P2X4和P2X7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为探讨IBS内脏敏化的神经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旋毛虫感染大鼠建立IBS大鼠模型,并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实验共分4组:正常大鼠无刺激组,正常大鼠结肠扩张刺激组,IBS大鼠无刺激组,IBS大鼠结肠扩张刺激组。采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方法,将P2X4和P2X7受体分别标记,观察其在骶髓后角及DCN核团上的表达变化,并同步测定大鼠腹直肌肌电变化。结果 IBS结肠刺激组大鼠腹直肌肌电变化、大鼠骶髓后角及DCN核团中的P2X4和P2X7受体表达较正常大鼠对照组及IBS未刺激组均显著增强。结论 P2X4和P2X7受体可能是IBS致内脏敏感性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P2X7受体介导的星状胶质细胞膜的非选择性离子通道开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异丙酚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日龄Wister大鼠大脑皮质培养出原代胶质星状细胞,细胞在含马血清培养液中生长,15~20 d后初代培养形成单层细胞融合.用0.25%胰蛋白酶消化,接种于含有20%小牛血清培养液的35 mm Corning培养皿中,4~5 d后为实验期.通过RT-PCR法证实星状胶质神经细胞膜P2X7mRNA的表达.根据实验分组,分别加入BzATP 300μmol/L,异丙酚8 μmol/L或者80 μmol/L,并设对照组和假实验组,记录30 min,采用动态图像摄影电子显微镜和Hoffmann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膜非选择性通道开放及形态学改变.结果细胞外BzATP 300μmol/L激活的P2X7膜受体诱导细胞非选择性离子通道开放的数量在不含Ca2+/Mg2+的细胞培养液组明显多于含有Ca2+/Mg2+的培养液组(P<0.001);异丙酚8 μmol/L或80μmol/L均不能完全抑制由BzATP 300μmol/L所激活的P2X7受体诱导的非选择性离子通道的开放(P<0.05),这一作用与剂量大小无关.结论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异丙酚不是P2X7受体拮抗剂,异丙酚降低中枢神经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的浓度与P2X7受体介导的星状胶质细胞膜的非选择性离子通道开放无关.  相似文献   

17.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DRG神经元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华  阮怀珍  蔡文琴  吴喜贵  张金海 《重庆医学》2007,36(11):1051-1052,1054
目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段L4~L5节段DRG神经元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损伤2d组和损伤7d组,分别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在2d、7d后按照组化方法常规取材、切片、染色,观察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段DRG神经元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损伤2d组、损伤7d组DRG神经元P2X3受体阳性神经元百分比率分别为31.73%、35.26%、42.93%.坐骨神经损伤2d后DRG神经元P2X3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坐骨神经损伤7d后DRG神经元P2X3受体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段DRG神经元P2X3受体表达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2X7受体在匹罗卡品致癫痫大鼠海马中的动态表达与分布。方法: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癫痫 持续状态大鼠模型,于癫痫发作后第1,3,7,14,28天取大鼠海马,Western印迹检测P2X7受体蛋白表达,免疫组织 化学分析P2X7受体在脑组织海马各区的分布。结果:大鼠腹腔注射匹罗卡品(33.9±12.3) min后出现双侧前肢阵挛伴后 肢站立。P2X7受体蛋白表达在癫痫发作后1 d开始上调,3 d后逐渐下降,第7天时表达达到最低,随后持续上调至 第28天,其中1,14,28 d时P2X7受体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 果显示P2X7受体在海马各区均有分布,癫痫发作后在海马DG和CA3区表达趋势与蛋白表达一致,而在CA1区表达无 显著变化。结论:P2X7受体在癫痫持续状态大鼠中的表达变化呈时间依赖性和空间分布差异,P2X7可能参与慢性癫 痫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2X7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诊断价值及在炎症反应中作用。方法以骨关节置换病人滑膜组织为对照组(n= 2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为病例组(n=25),qRT-PCR法检测骨关节置换病人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P2X7受体 相对表达;特异性敲低P2X7受体的小分子干扰RNA干扰P2X7受体研究其对炎症细胞因子分泌作用;ELISA检测炎症细胞因 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水平。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P2X7受体水平明显高于骨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滑膜组织 P2X7受体水平,其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P2X7受体水平与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 IL-1β、IL-6、IL-8水平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扰P2X7受体后明显抑制MH7A滑膜细胞的IL-1β和IL-6分泌。 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P2X7受体水平升高,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诊断价值,阻断P2X7受体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 分泌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P2x受体亚型在大鼠逼尿肌不稳定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P2x受体亚型mRNA在大鼠正常和不稳定逼尿肌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逼尿肌不稳定大鼠(detmsorinstability,DI)模型,设正常对照,以β-actin为内参照,RT-PCR检测P2X受体各亚型在膀胱中的表达变化.结果DI大鼠和正常大鼠逼尿肌中未检测到P2x6受体mRNA;P2x1、P2x5和P2x7受体亚型mRNA表达降低;P2x2、P2x4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P2x3未发现明显变化.讨论DI大鼠逼尿肌内P2x受体部分亚型mRNA表达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