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欧美各国已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已逐步成为心内科、心外科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半年来笔者为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脉搭桥手术,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54岁。活动后心慌气短半年余伴下肢浮肿1月。查体:两肺呼吸音清晰,下肺呼吸音低。HR 72次/分钟,律齐,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可闻及2/6级SM,向颈部传导;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3/6级DM;两下肢浮肿,压之凹陷。ECG:广泛性的ST-T改变,V1-3倒置,左心室…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ing,CABG)~([1]),无论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术后多会出现血糖升高~([2])。本文总结分析CABG术围手术期有效控制血糖对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CABG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4年10月浙江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的麻醉管理。方法 38例患者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采用丙泊酚、七氟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复合全麻,常规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压(IBP)、中心静脉压(CVP)。术中使用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麻醉过程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麻醉的关键是完善术前准备,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心肌氧供和氧耗平衡。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OPCAB)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CABG)围术期心肌损伤程度 ,探讨OPCAB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5 0例病人分为两组 ,A组 2 0例 ,为CABG组 ,B组 30例 ,为OPCAB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后即刻、术后 2 4h、72h、16 8h取静脉血标本 ,分别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和CK MB活性 ;另外记录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OPCAB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较体外组短 (P <0 .0 1) ,而且房颤的发生率较低 (P <0 .0 5 )。CABG组与OPCAB组cTnI、CK MB的术前水平相似 ,而术后即刻、术后 2 4h、72h均较OPCAB组明显升高 (P <0 .0 5或 0 .0 1)。结论 :与CABG相比 ,OPCAB的心肌损伤较轻 ,心肌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马波  孙丽 《辽宁医学杂志》2002,16(4):206-206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肺部并发症是术后的主要并发症 ,因此 ,呼吸功能的维护是术后处理的关键。本文通过对 38例病人的临床观察 ,认为术后积极有效的肺部体疗法可预防肺部并发症。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科 1998年 10月至2 0 0 2年 7月共 38例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7.
1 文献来源 Serruys PW, Morice MC, Kappetein AP, et 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versus coronary-artery bypass grafting for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N Engl J Med, 2009,360(10):961- 97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血压的影响,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2年对上海市城镇居民在外就餐情况的调查研究,选取资料收集齐全的有效人群共502人进行分析.结果 502人中有26.5%的居民患有高血压,女性高血压患者明显高于男性(38.4% vs 22.6%,P<0.05),并且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加.BMI偏低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0.5%、20.0%、31.5%和54.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57,95% CI:1.161 ~2.463).结论 BMI增加与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冠脉搭桥术(CABG)是现代医疗史上的一大创举,随着微创外科和冠脉外科手术器械的发展,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以其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输血少、住院时间短及医疗费用低等优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术式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心外科医生所接受。我院自2005年5月--2009年12月共开展15例OPCAB,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1例,分为康复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康复治疗组实施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15 d的6 min步行试验(6-MWT)和生存质量指标(SF-36)。结果①康复治疗组总并发症发生率[9.52%(2/21)]低于对照组[45.00%(9/2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康复治疗组心理健康、躯体功能、疼痛、社会功能、活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康复治疗组住院时间[(7.51±2.34)d]明显短于对照组[(12.32±4.26)d],6-MWT[(496.7±73.0)m]明显长于对照组[(304.2±45.1)m],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临床对比研究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兰 《四川医学》2010,31(9):1393-1395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方法研究组57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15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无1例发生心绞痛,3例术后38h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对照组7例术后24h出现心律紊乱,频发室早。其余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随防6~36个月,研究组心绞痛消失,疗效满意;对照组术后2例13个月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心律紊乱,频发室早。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安全、有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心脏创伤小,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 :2 6例冠心病患者接受CABG ,术前心绞痛 (CCS)Ⅰ级 2例 ,Ⅱ级 7例 ,Ⅲ级 13例 ,Ⅳ级 4例。 2 4例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G ,2例非体外循环下施术。除 1例左乳内动脉 (LIMA)纤细血流不足改用大隐静脉外 ,2 5例采用LIMA与前降支搭桥 ,人均搭桥 3.2支。结果 :2 5例术后随访 6~ 30个月 ,2 4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 ,1例心绞痛Ⅰ~Ⅱ级。低心排术后死亡 1例。结论 :CABG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完全再血管化和围手术期处理是CABG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es grafting,CABG)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接受单纯CABG的患者共288例的术前、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CABG术后在机械通气(FiO2>45%)或面罩加鼻导管供氧(氧流量6 L/min)条件下,PaO2低于[102-(0.33×年龄)]mmHg者,确诊为低氧血症。结果 288例CABG患者中,78例(27.08%)发生术后低氧血症。CABG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史(OR=8.531,95%CI 3.136~23.210)、术前急性心肌梗死史(OR=3.351,95%CI 1.539~7.296)、术前糖尿病(OR=3.108,95%CI 1.439~6.713)。结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史、术前急性心肌梗死史、术前糖尿病是CABG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 (冠脉 )旁路移植术 (OPCABG)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 :将 36 2例行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分为 OPCABG组 (n=1 5 2 )和 CCABG组 (n=2 1 0 ) ,分别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 ,或建立常规体外循环 ,心脏停跳下完成冠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 ,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血管桥数无差别 ,OPCABG组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房颤和肺不张的发生率显著低于 CCABG组 (P<0 .0 5 ) ,呼吸机支持时间、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显著低于 CCABG组 (P<0 .0 5 )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出血量、输血量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OP-CABG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可缩短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微创冠脉搭桥手术临床应用和效果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不停跳微创冠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心包深部牵引线、冠脉内分流器及吹雾器行不停跳搭桥术。结果:30例全部使用左侧乳内动脉,搭桥1-4根;平均手术时间161min;术中平均失血320ml。1例在术中改为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术后24h平均引流量380ml,平均输血或血制品320ml;4例术后在手术室内拔管,ICU机械辅助通气平均时间为4.2h;ICU监护时间平均12.6h(8-20h);术后平均住院12.5d(8-19d)。1例术后2周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住院死亡率3.3%。术后随访1-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不停跳心脏微创搭桥术创伤小、安全、经济、临床效果好,适用于单支、多支冠脉病变和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杰  黄河  杨天德  陶军  吴悦维  李永旺 《重庆医学》2008,37(17):1904-1905
目的 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68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小剂量芬太尼、异丙酚、异氟烷复合全身麻醉,持续监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及动脉血气,部分患者监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每搏量、平均肺动脉压.结果 全组共搭动脉桥18支、静脉桥116支,同期行室壁瘤切除3例,瓣膜置换30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围术期发生低心排5例、呼吸衰竭1例、肾功能不全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4例,1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3例患者并发低心排死亡,死亡率5.89%;结论 术前尽量改善心功能并给予充分的镇静,降低心肌耗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的关键,可降低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静脉压及动脉血气,部分患者监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每搏量、平均肺动脉压.结果 全组共搭动脉桥18支、静脉桥116支,同期行室壁瘤切除3例,瓣膜置换30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围术期发生低心排5例、呼吸衰竭1例、肾功能不全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4例,1例 者于术后第3天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3例患者并发低心排死亡,死亡率5.89%;结论 术前尽量改善心功能并给予充分的镇静,降低心肌耗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是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的关键,可降低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静脉压及动脉血气,部分患者监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每搏量、平均肺动脉压.结果 全组共搭动脉桥18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内动脉(IMA)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制备方法及吻合方式。方法:1998年7月-2001年4月本科共施32例CABG,27例采用左乳内动脉桥材与左前降支(LPDA)吻合。结果:随访1-28个月,3例发生急性IMA闭塞死于术中,1例术后2dIMA堵塞猝死,余28例临床效果。结论:规范化的IMA制备、吻合方法是保证IMA桥质及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移植血管的选择中,内乳动脉因为其移植10年后仍有高达95%的通畅率而成为首选,而且病人的生存率较高,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桡动脉因其1年高于95%的通畅率近年渐被广泛使用,胃网膜右动脉在移植3-4年后的通畅率大于90%,腹壁下动脉1年后的通畅率能达到80%。其他可被选择的旁路血管包括人造血管可在特殊情况下有条件地使用。在选择旁路血管时,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年龄、临床状况和手术类型等多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及脑梗死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2003年6月-2013年6月我科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159例,其中男性118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为(67.0±7.5)岁,回顾性分析颈动脉狭窄及脑梗死对行CABG后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和生存率的影响。结果随访146例,随访率93.6%,随访时间6~120(46.3±25.3)个月,10例术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其中2例脑出血,8例脑梗死。17例死亡(4例因脑部并发症,1例因食管癌,1例因肺癌,11例为心源性),平均死亡时间为术后41(4~72)个月。不同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术后近期和远期脑卒中发生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合并脑梗死病史的患者术后脑卒中发生率及生存率与无脑梗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不会影响CABG后近期及远期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生存率,但远期脑卒中的发生率及生存率较无脑梗死病史患者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