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测定高血压病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 ,旨在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选择高血压患者 10 2例 ,年龄在 35~72 ( 5 8 3± 3 6)岁 ,男 61例 ,女 4 1例。依据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 (CAS)组 ,颈动脉正常 (CN)组。高血压病入选遵循 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 ,并经实验室及其他相关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2 方法 :( 1)颈动脉粥样硬化测定 :由同一医师应用B型超声 ,探头频率 7 5MHz ,对受试者双侧颈动脉测定 ,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  相似文献   

2.
由于脑血管检查技术的迅速发展 ,颈内动脉病变已明确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1]。我们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内动脉 B超的检查 ,以探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价值。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脑梗死共 40例 ,男 3 3例 ,女 7例。年龄 55~ 82岁 ,平均 6 9.2岁 ,均经头颈 CT或MRI证实为颈内动脉供血区的脑梗死。对照组为正常健康老年人 ,40例 ,男 2 9例 ,女 1 1例 ,年龄 56~ 74岁 ,平均 6 8.7岁。1 .2方法 :两组均行双侧颈动脉 B超检查 ,包括动脉内径 ,内膜厚度 ,残腔内径测量 ,粥样硬化斑块检测及…  相似文献   

3.
笔者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2 D- CDFI)检测了94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及80例同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血管,以探讨2 D- CDFI检测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4例心脑血管病患者均为2 0 0 2年3月~2 0 0 3年3月间住院患者。男5 8例,女35例。年龄5 0~91岁,平均6 4 .2 0±7.6 5岁。其中冠心病组( A组) 36例,诊断依据1979年WHO诊断标准;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 B组) 18例,诊断参照1999年WHO/ 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脑梗死组( C组) 2 3例,诊断根据1995年第4届全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日益关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我们于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6月采用高频超声对 3 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 ,以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冠心病组 3 6例 ,年龄 5 8~ 76岁 ,平均 64± 5 .2岁 ,男 3 1例 ,女 5例 ,均接受冠脉造影并达到美国CASS诊断标准 :冠脉左主干狭窄≥ 5 0 %和 /或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任何一支狭窄≥ 70 %。对照组 40例 ,年龄 5 5~ 78岁 (平均 63± 4.6岁 ) ,其中 18例经冠脉造影为阴性 ,2 2例为无心脑血管病史 ,无胸闷、心悸…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高频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已广泛用于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近年来 ,国内外文献报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超声测得的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1] 。本研究采用高频超声对 62例施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颈动脉进行了观察 ,以探讨超声颈动脉病变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体表窗口的可行性。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1 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住我院心内科治疗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的 62例患者 ,其中男 2 9例 ,女 33例 ,年龄45~ 79岁 ,皆患有高血压病 ,排除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脂血症、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变化,随机选择89例30岁~84岁人群,平均年龄57岁,男69例,女20例进行超声检测和临床生化指标测定。选择20人作对照,年龄45岁~72岁平均年龄58.5岁。结果超声检测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1例,男33例,女18例;高脂血症32例,男22例,女10例;高尿酸血症20例,男11例,女9例;高脂血症同时伴有高尿酸血症5例,男3例,女2例。对照组20例,血脂、血尿酸均在正常范围,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例,为男性,有吸烟饮酒20年以上。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高脂血症、血尿酸水平成正相关。血脂、血尿酸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是临床上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狭窄,本文收集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资料,探讨彩超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0月4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0岁。临床均有高血压,血脂、胆固醇均不同程度增高,其中16例患有糖尿病。经CT或MRI检查36例患者有基底核腔隙性梗死灶或/和大面积脑梗死及软化灶。1·2方法超声检查使用Sequoia512、HP-IP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  相似文献   

8.
大量研究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为此 ,我们对 1999年 6月~ 2 0 0 0年12月收住院的 12 6例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 ,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互关系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将 12 6例住院患者按病情分为 3组 :1单纯高血压病组 (P- EH组 ,38例 ) :男 2 6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5 8±10岁。 2高血压病合并心血管病组 (EH- C组 ,5 8例 ) :男 42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6 0± 6岁 ;其中心肌梗死 16例、稳定性心绞痛 2 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18例。 3…  相似文献   

9.
吕玲环  王星等 《山东医药》2001,41(19):25-26
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及脑中风等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发病率越来越高 ,且具有年轻化趋势 ,病情发展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CAS)斑块形成。我们应用彩超对 2 4 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颈动脉粥样硬化 ( CAS)斑块检测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 1 74例 ,女 72例 ;年龄 39~ 85岁 ,平均5 3.5岁 ,≤ 5 9岁 71例 ,≥ 60岁 1 75例。伴高血压 1 5 6例 ,高血脂 1 2 1例 ,冠心病 97例 ,糖尿病 5 3例 ,脑中风 5 1例 ,其它 46例 ;部分伴有 2种或 2种以上疾病。应用美国产 SONOS- 1 5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早发冠心病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132例早发冠心病患者应用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情况,并进行随访,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早发冠心病患者平均2年随访期间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以及再发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73例(55%)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59例(45%)未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患高血压比例、冠心病家族史、患糖尿病比例以及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0.01);两组疾病临床表型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特征无差异(P〉0.05)。两组介入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期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及再发心绞痛事件分男11为0、2和12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分别为0、1和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明显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9.4%比7.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颈动脉超声阳性(OR=5.22,95%CI为1.34~lO.25,P=0.005)是早发冠心病介入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发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  相似文献   

11.
在老年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同时又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大动脉顺应性降低是老化的常见表现 ,是老年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应用超声技术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观察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第一组 :选择在本科住院病人中 60岁以上 ,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的 40例 (其中男 3 6例 ,女 4例 ,年龄 60~ 76岁 ,平均年龄 66 9岁 ) ;第二组 :60岁以上临床诊断高血压病人40例 (其中男 3 3人 ,女 7人 ,年龄 60~ 87岁 ,平均年龄 69 7岁 ) ;第三组 :60岁以下排除临床心脑血管疾病 2 0例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高血压患者78例,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量血压、体重指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脂、血糖、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行颈部血管B超检查,比较3组间上述临床生化指标及颈动脉血管B超检查结果;同时根据HbA1C水平,9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被分成两组,进一步比较颈动脉血管B超检查结果。结果:①血清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3.76±4.83)mg/L及高血压组(2.21±3.73)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8±2.85)mg/L,P0.05];②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80.00%:62.82%:40.00%,P均0.001);③HbA1C≥6.5%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bA1C6.5%组的(86.21%:68.75%,P0.05)。结论:糖尿病及高血压均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HbA1C≥6.5%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更高,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应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低密度脂蛋白亚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利用梯度凝胶电泳方法 ,检测了 8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 37例健康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颗粒大小 ,并探讨其与颈主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颈AS组为 1998年 5~ 12月在我院就诊和住院的经复式超声确诊的颈AS病人共 81例 ,男 42例 ,女 39例 ,平均年龄 (6 1 8± 10 8)岁 ,颈动脉狭窄程度 14%~ 99% ,平均(5 3 8± 2 2 3) %。颈动脉狭窄程度 >5 0 %者为重组 ,男 2 0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6 2 5± 11 2 )岁 ,颈动脉狭窄程度≤5 0 %为轻组 ,男 2 2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6 1 4± 10 9)岁。颈动…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185例T_2DM患者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1.5mm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分别设为良性组和阴性组。卡方检验初步筛选T_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影响因素然后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185例T_2DM患者超声检查结果阳性112例,阳性率为60.54%,斑块主要位于颈总动脉窦部,超声表现为强回声、等回声或低回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高血压,有高脂血症T_2DM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年龄60岁,无高血压,无高脂血症T_2D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109、1.252、2.146。结论 T_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斑块主要位于颈总动脉窦部,对于高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高危人群临床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及脑中风等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具有年轻化趋势,病情发展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我们应用彩超对24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174例,女72例;年龄39~85岁,平均53.5岁,≤59岁71例,≥60岁175例.伴高血压156例,高血脂121例,冠心病97例,糖尿病53例,脑中风51例,其它46例;部分伴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尿酸 (UA)浓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明显相关。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一、资料与方法89例高血压病患者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痛风 )分为三组。内膜增厚组 :2 9例 (男 2 5例 ,女 4例 ) ,年龄 5 1~ 81(6 5 0± 6 6 )岁。内膜斑块形成组 :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 ,年龄 5 3~ 79(6 6 3± 6 5 )岁。管腔狭窄组 :30例 (男 2 4例 ,女 6例 ) ,年龄 5 5~ 80 (6 8 2± 6 1)岁。各组间年龄差异无显著性。应用美国Acuson 12 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  相似文献   

17.
晚近的实验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某些病原体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文意就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可能关系进行分析。4686例受检对象 ,男 31 37例 ,女 1 5 4 9例 ,年龄 2 2~ 88岁。研究中分别经高分辨B型颈动脉超声仪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 ,以及采空腹静脉血经乳凝免疫法检测HbsAg阳性率。尔后分析HbsAg阳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相关关系。结果 :在 4686例对象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 2 8%( 1 2 94例 ) ,HbsAg阳性 (包括乙肝病毒携带者 )检出率为0 .9%( 4 0例 )。分析显…  相似文献   

18.
成年人心脏瓣膜冠状动脉造影4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1 1月~ 2 0 0 0年 1 1月 ,我院对 41例年龄≥ 40岁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 ,术前常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 ,以了解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1例患者中 ,男 1 8例 ,女 2 3例。年龄 40~ 67岁。40~ 49岁 7例 ,5 0~ 5 9岁 2 3例 ,60~ 69岁 1 1例。病程 1 .5个月~ 40年。心功能分级 : 级 3例 , 级 2例 , 级 35例 , 级 1例。心脏 B超(惠普 2 5 0 0 )检查 :左房内径 5 .72± 0 .97cm,左室内径 5 .43± 1 .1 9cm;单纯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2003 ̄2004年来我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共72例(男68例女4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分为正常昼夜节律组,即杓型组(n=37,男35例女2例)和异常昼夜节律组,即非杓型组(n=35,男33例女2例)。对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右侧颈总动脉(RCCA)、颈内动脉(RICA)内膜中层厚度(IMT)、管腔内径(D),并计算各自的IMT/D值,测定右侧颈动脉分叉处(RBIF)的IMT,观察并记录双侧颈动脉系统斑块的大小、数量。结果(1)两组年龄(Age)、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全天平均收缩压(24hMSP)、全天平均舒张压(24hMD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的RCCA及RICA的IMT、D、IMT/D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右颈动脉分叉处IMT,非杓型组明显高于杓型组(P<0.001)。(3)两组总斑块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但多发性斑块检出率非杓型组显著高于杓型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相关,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提示可能存在更严重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0.
国内动态     
高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19·该文探讨了炎症标记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01-04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2例(男110例,女92例),年龄(60·2±12·4)岁。其中合并糖尿病45例(22%),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合并感染、免疫系统疾病及肿瘤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 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血清hsCRP定量检测。根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是否合并糖尿病及吸烟情况分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