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重感染是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尽管目前针对严重感染发病机制的认识有很大进展,治疗效果有较大提高,但严重感染的病死率仍然维持在38%~46%[1].严重感染时微循环灌注发生紊乱[2],此时微循环功能障碍与预后相关,死亡患者微循环功能障碍更加严重且不易纠正[3-5].因此,改善微循环功能障碍是严重感染治疗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致重症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菌群的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76例,分析感染创面的菌群分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创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有22例发生创面感染,感染率28. 95%,22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62株,G-菌46株,占74. 19%; G+菌14株,占22. 58%;真菌2株,占3.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休克为导致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充分了解重症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发生因素,分析感染菌群的分布,制定相应防护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全身性感染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常见临床综合征,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AKI)是全身性感染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严重全身性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AKI的罹患率分别为19%和51%[1].肾脏支持治疗的开始与结束研究(BEST-kidney研究)报道,全身性感染是ICU患者发生AKI的最常见原因(约占47.5%)[2].近期研究表明,与其他病因相比,感染相关AKI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病情进展更迅速,肾脏损害更严重,ICU病死率更高[2].现对近年来感染相关AKI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重症感染一直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而且近年来发病率仍在上升,为了降低危重感染患者的病死率,许多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就近年来在重症感染的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伤后严重感染甚至脓毒血症是威胁重症创伤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研究认为免疫抑制是导致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感染的主要原因[1 ] ,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笔者观察严重开放骨折患者伤后早期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水平与其伤后单核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 DR (HLA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是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研究报道[1-3],脓毒症发病率以每年1.5%~9%速度增长,严重脓毒症病死率高达30%~50%,降低脓毒症导致的死亡是目前临床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而高血糖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4-5],严格控制脓毒症患者的血糖可降低其病死率[3,6]。近年来,研究显示[7-10],  相似文献   

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严重创伤、重症感染、休克和大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各种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高达50%~90%[1-3].  相似文献   

8.
朱宏泉  许庆林  刘勋华 《临床荟萃》2006,21(24):1773-1774
重症肌无力反拗危象是重症肌无力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见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多发生在患者胸腺瘤切除手术后,以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为诱因。患者在服用胆碱能和(或)类固醇药物期间突然对药物失效,导致患者出现全身肌肉无力。特别是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严重危及生命的症状。及时地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是抢救该类患者生命的一个重要措施。我科近3年来成功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方法抢救了8例因重症肌无力反拗危象导致呼吸肌麻痹、周围性呼吸衰竭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FURS)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并发重症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26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病例资料,术前预先放置或不放置双J管,分析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及重症感染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6. 4±18. 5) min,住院时间(3. 7±1. 4) d,术后发热病例12例(3. 7%),重症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为1. 5%。患者均救治成功,无重症感染、不良反应及死亡患者。结论术前未控制感染和术中肾盂内高压是术后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和及早抗感染、抗休克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严重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管向东  陈敏英 《新医学》2008,39(3):149-151
1 引言 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是导致MODS的主要病因之一.感染所引起的脓毒症年发生率有持续增长的趋势,主要原因包括人口的老龄化,介入性治疗及有创性监护设备的增多,滥用抗生素致使耐药菌增多,肿瘤、糖尿病,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严重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可达30%~50%,美国的严重感染死亡患者位居病死率的第10位,是非冠心病ICU中首要的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重症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仍在上升.国内外学者为此做了大量研究.实质上重症感染的概念主要是指严重脓毒症和/或脓毒性休克,其治疗原则也不外乎为以下几个方面:(1)去除病因和诱因;(2)维持内环境稳定;(3)维持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避免医源性损伤;(4)对其并发症进行治疗;(5)营养和代谢支持;(6)中西医结合治疗;(7)整体化护理.  相似文献   

12.
CVVHF在10例重症肺炎合并ARDS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疾病袭击后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或类型.原因以重症肺部感染多见,也是导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最直接原因.其临床特征包括呼吸频速和窘迫,进行性低氧血症;X线摄片呈现弥漫性肺泡浸润.救治非常困难,据2004年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第4期报道救治成功率为40%.本院近3年内在这类重危患者中采用包括持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VVHF)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作者将本院近3年应用CVVHF治疗10例重症肺炎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探寻其临床疗效和对炎症反应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入住ICU>48h的62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方法分析其医院感染情况及其高危因素.结果 9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5.2%,感染例次147次,例次感染率23.7%.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铜绿假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严重基础病、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ICU环境合理布局、加强病房管理和消毒、灭菌、隔离工作,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脓毒症是由细菌感染进入血液循环引发的炎症介质释放,导致组织器官功能损伤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等急重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亦是ICU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早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对提高重症脓毒症患者生存率意义重大~([2])。乳酸(LAC)是监测机体氧代谢和全身灌注的重要指  相似文献   

15.
重症监护病房创伤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创伤由于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ICU患者易发生各种继发感染,导致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达4%~87%~([1-2]).院内获得性感染在ICU中越来越普遍,并且院内感染的病死率较高,据报道院内获得性感染死亡率是20%~70%~([3-4]).  相似文献   

16.
中心ICU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和探讨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流行病学情况、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旨在为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防治提供依据和策略建议.方法:通过院内感染监测系统,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132名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病原菌以及药敏情况和部分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为228例,感染发生率为20.1%(228/1132);患者发生感染部位前3位分别为肺部感染77.2%(176/228),血液感染8.8%(20/228),泌尿道感染7.8%;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前3位为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VAP)日感染率为41.6%,留置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日感染率为14.6%,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11.O%;感染患者病情严重,主要为肺部疾病(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呼吸衰竭)37.7%,脑部疾病(脑出血、脑梗死、脑挫伤)35.9%:分离出病原菌224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病原菌构成前3位分别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2.3%(50/224).真菌21.4%(48/224),鲍曼不动杆菌18.1%(40/224).结论:中心ICU患者病情严重,侵入性操作多,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多,真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所占比例也升高,且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对于重症感染患者应当积极地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马斯平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重症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6例恶性血液病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发生严重感染时用马斯平治疗,观察其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46例中痊愈23例,显效13例,进步3例,无效7例,临床有效率为78.3%,细菌总清除率为66.4%,且毒副作用小.结论马斯平是恶性血液病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发生重症感染时初始经验治疗一线用药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重症创伤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严重创伤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检验结果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从该医院ICU住院重症创伤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4 810株病原菌中,统计出肺炎克雷伯菌为533株,占分离细菌的11.08%。在分离的53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61株分离自严重创伤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主要分离自痰液和尿液标本。感染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达到100%。结论该医院住院重症创伤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尿路感染,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重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收治的267例重症患者进行研究,对比有无感染的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67例重症患者中,共2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8. 6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见、占52. 17%,其次为泌尿系统、占30. 43%;感染者原发疾病以脑出血最多见、占26. 09%,其次为脑梗死和颅脑损伤、各占21. 74%;在感染的致病菌上主要见于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占比较高,分别为30. 43%、17. 39%。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在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创伤性操作(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意识状态、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使用呼吸机、留置导尿、留置胃管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上述因素均为诱发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发生最高的为呼吸道,其次是脑出血;临床应加强对重症患者的整体护理,推荐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医源性感染的主要类型,给患者及医疗照护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最常见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1-2]。文献[3]报道,VAP发生率约为9%~27%,病死率高达20%~70%[4],超过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重症脓毒血症等医源性感染[5]。据统计[6],VAP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