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短段腓总神经功能束三维重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组织学连续断层切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短段腓总神经功能束三维重建.方法 取自愿捐献的成人约5 cm长胭窝段腓总神经,连续横断冰冻切片,片厚10 μm,切片间距0.25 mm,共切取200张切片.采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神经束变化规律,通过数码摄像系统将染色切片转化为数字图像,图像拼接获取放大100倍的二维全景图像,人工判断功能束性质,图形处理软件配准分割后,利用Amira 3.1三维重建软件实现腓总神经功能束的三维重建.结果 (月国)窝段腓总神经内部功能束可划分为感觉神经束、运动神经束、混合神经束和以运动神经纤维为主的混合神经束.其中,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间无神经束的交叉融合,神经束的交叉融合主要发生在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内部的功能束间.三维重建结果能较真实地再现周围神经的三维立体结构及其内部功能束组的三维立体行径,重建结构能单独或搭配显示,还能任意角度显示.结论 基于组织学和计算机技术,可以三维重建短段腓总神经功能束,为长段周围神经功能束的三维重建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常成人阴茎及其毗邻组织结构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正常成人阴茎及其毗邻结构的数字化可视模型,为阴茎整形修复获得手术前后形变参数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第三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建立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chinese visible human,CVH)部分连续图像,运用表面绘制的方法,对阴茎及其毗邻组织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可视化模型可清晰显示阴茎内部及毗邻结构的形态、分布特点和相互间的三维空间解剖关系。重建图像能单独或联合显示,并可进行任意径线和角度的适时三维测量。结论阴茎可视化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出该区域复杂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内部空间毗邻关系,可为成人阴茎整形修复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形态学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三维数字化可视模型,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介入手术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我所获取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连续图像,运用体绘制和面绘制重建法对颈静脉、腔静脉、心脏、肝脏及肝内静脉管道系统的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所经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位置毗邻关系,以及肝内管道系统主支的走行分布和相互间空间解剖结构关系,并对三维重建模型进行任意经线和角度的三维测量。结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三维重建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准确反映出该路径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其空间毗邻关系,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手掌筋膜间隙的断面解剖学观察及计算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Bai GY  Zhang ZZ  Ke JX  Ke J  Sun W  Pan F  Cheng CZ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0):1225-1227
目的为手掌筋膜间隙感染的手术治疗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采用新鲜人体手标本的冰冻薄层(0.2mm)断面切片,对手掌部的断面进行解剖学观察,并用计算机对手掌筋膜间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重建的三维图像比较清晰的显示了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与掌骨的立体形态、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并能与断面形态相互参照。结论筋膜间隙的薄层断面解剖和三维重建,对于手术者掌握手掌筋膜间隙的空间形态以及筋膜间隙感染和其他疾病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尺神经功能束组走行模式的三维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绍光  顾立强  邵岩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2):1358-1361,F005
目的 在组织学切片基础上,应用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重建尺神经功能束组走行的三维图象,以期指导临床臂丛与尺神经损伤后的显微修复,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手内肌功能的恢复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制作尺神经连续断面组织切片,AchE组织化学染色,将切片转化为数字图象,人工判断功能束组性质,图形处理软件配准后,采用体数据场轮廓线表面重建方法,应用VC语言编制三维图象存储构建程序,在程序中重建尺神经功能束组走行的三维图象。结果 在程序中实现了尺神经功能束组走行的三维重建。对重建的各神经功能束的外表面进行三维显示,实现人机交互的任意三维旋转、任意断面切割。通过对感兴趣的显示对象(神经干和各束组)的选择,可以在同一三维空间同时显示任意神经功能束组的立体结构,结果反映出它们的在空问位置上的结构、毗邻关系和走行。通过与显微解剖结果对照,发现其显示图象与解剖结果基本吻合。结论 构建的尺神经功能束组的三维图象,能较真实的反映束组的走行分布情况,对临床医生理解神经内部结构,设计手术方案和在术中对照束组的分布方位调整手术方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化可视技术在骨科建模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①应用“虚拟中国人”(VCH)男性3号数据集,在薄层断面图像上观察膝部及小腿主要解剖结构,应用Amira 3.1软件对膝关节、小腿主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②对明胶一氧化铅灌注的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进行连续CT扫描,观察足背动脉的分布及彼此间的吻合情况,应用Amira 3.1软件对足背皮瓣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并立体显示;③应用VCH女性1号、男性1号足踝CT扫描图像重建并立体显示其结构。④选取典型骨折患者的CT扫描图像重建并立体显示骨折情况。⑤选择典型胸椎CT连续断层扫描数据集,将断层扫描数据导入Amira3.1软件,三维重建各椎体数字解剖模型,模拟椎弓根的固定情况并立体显示。结果各薄层断面图像上可清楚地显示骨、主要血管、神经的分支和其它结构,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各自的解剖学结构特点。结论重建的图像可以提供骨关节正常三维动态解剖,为皮瓣设计、骨折分类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解剖学依据,同时为下一步虚拟手术的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数字化虚拟胰腺及其周围结构图像的三维重建,创建三维可视化胰腺解剖学,为虚拟胰腺手术及临床胰腺外科提供数字化三维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南方医科大学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VCH-F1)腹部胰腺段影像数据集,以现代看图软件(ACDSee)及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对图像进行分割,编程提取、三维重建胰腺并实现胰腺三维可视化。结果一次完成胰腺及与胰腺关系极为紧密的周围结构:十二指肠、胆总管、下腔静脉、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属支、腹主动脉、腹腔干动脉及分支、肠系膜上动脉的三维重建,并实现任意视角下的三维可视化,三维胰腺真实、立体感强,能三维可视化,以全新的胰腺三维结构反映复杂多变的胰腺外形及毗邻结构关系。结论基于VCH-F1的胰腺三维重建及三维可视化,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真实再现了胰腺及胰腺周围重要结构,是创建全新的三维可视化胰腺解剖学,虚拟胰腺手术及临床胰腺外科提供数字化三维解剖学依据的珲摁方法。  相似文献   

8.
臂丛神经显微结构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重建臂丛神经的外轮廓及其内部神经束的精细三维行径,同时探索一种臂丛神经显微结构计算机三维重建的实用方法。方法:取健康成年尸体的臂丛神经标本2例(从神经根管出口至正中神经交叉处,平均长20cm),作好标记,以女性头发作为定位线,采用连续组织切片后胆碱脂酶组织化学染色,高分辨率数码摄像系统获取二维数码信息后对臂丛神经显微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结果:三维重建真实地再现臂丛神经的三维立体结构及其内部各神经束的三维立体行径,并可显示臂丛神经中神经束的任意断面及其全长的解剖结构与相互关系,形象地展示臂丛神经内部神经束的复杂重组过程。重建结构均能单独或搭配显示,还能任意角度显示:在臂丛的五个根中,C6-C8内部神经束数目较C5、T1多。在C6-C8中,又以C7神经根内部神经束数目最多。结论:臂丛神经内部神经束结构相当复杂,相互间不断交叉重组,形成独特的神经束网络结构。臂丛神经显微结构三维重建由于采用了较为精确的定位材料和方法,三维图像显示效果较好,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面部轮廓改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面部轮廓形态异常者行多层螺旋CT头颅扫描,层厚1.0~2.0mm,应用表面投影显示法(SSD)重建三维图像,从不同旋转轴对不同改型部位的三维图像进行观察。兴趣区还可应用勾画删除技术,对图像进行切割删除处理,以便获得单独显示兴趣区的图像。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面部轮廓复杂的立体解剖结构,尤其是与毗邻结构的关系。所得重建图像逼真,可任意剖面和多视觉变换,显示颅面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和定量测量分析。结论三维CT重建技术为面部轮廓改型的手术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新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腿动脉穿支血管的三维重建方法, 为临床安全而准确地切取小腿链式穿支皮瓣提供依据。方法取新鲜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3侧(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实验室提供), 以明胶-氧化铅自股动脉灌注, CT扫描全段肢体后采集数据, 导入Mimics Research 19.0软件中对骨骼、动脉及其穿支体进行三维重建, 通过调整CT值动态显示血管层次结构和毗邻关系, 并以不同颜色显示各穿支动脉的解剖学区域, 利用Scion Image软件测量单一穿支的供血面积;三维打印小腿骨骼及血管模型用于直视观察;标本解剖以三维重建的穿支血管参数规划解剖入路, 以穿过深筋膜处外径≥0.5 mm的穿支为测量对象, 观测穿支的数量、血管蒂长、外径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T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小腿动脉及其穿支血管、微细血管的三维结构, 以及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与毗邻结构的三维关系等。打印的三维模型可直观地观察穿支血管的层次和穿支间的吻合关系。3侧小腿标本动脉发出穿支(22±4)条, 血管蒂长(46.7±18.3) mm, 穿支血管外径为(0.8±0.3) mm, 单穿支分布面积为(38.2±10.7) cm2...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tested the validity of a quantitative in vitro nerve-tension-measuring technique, by correlating the tension measurements with 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 assessments of nerve regeneration. Initially, harvested nerves were used in vitro to determine a K value for lateral displacement in this tissue. Next, this value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tension of nerve repair, following 0-, 3-, 6-, and 9-mm resections of nerves in groups of rats. After quantifying the nerve tensions following excision and repair, the authors determined a sciatic function index to evaluate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axon diameter in the animals. Functional recovery was significantly impaired in animals with elevated measurable tension (9.04 +/- 0.74 g in a 6-mm defect, 27.76 +/- 8.86 g in a 9-mm defect), compared to animals with no or 3-mm excision and measured tension of 3.3 +/- 1.09 g or less. Increased tension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axon diameter. This study succeeded, therefore, in quantitatively relating the elements of measured nerve tension, nerve gaps, functional nerve recovery, and morphologic regeneration. Quantification of nerve tension by lateral displacement in vivo offers a possible solution to clinical management of nerve gaps, when the choice between primary repair and nerve grafting is not a clear on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鼠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纤维的再生.方法 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正常对照组(n=12),实验组大鼠通过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6个月后,在吻合口近端和远端分别截取10 mm的供体神经(L4VR)和受体神经(L6VR),在L6VR延续的盆副交感神经(PPN)和阴部神经(PN)分别截取10 mm的神经.正常对照组大鼠分别取相应节段的L4VR、L6VR、PPN和PN神经.标本经石蜡包埋切片并行甲苯胺蓝染色,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L6VR、PPN、PN神经纤维数量.结果 实验组大鼠横断面可见新生的有髓神经纤维,L4VR、L6VR、PPN和PN的神经纤维数量分别为1602.2±75.7、1037.9±123.6、817.0 ±52.2、510.4±29.1,吻合口远近端神经纤维通过率为64.8%,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相应的L6VR、PPN、PN神经纤维数目比率分别为70.2%、68.9%和62.2%.结论 大鼠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后体神经能够长入并替代内脏神经.  相似文献   

13.
14.
跨面神经移植及舌下神经在面瘫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感染、外伤、面部肿瘤手术等原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出现面部表情功能丧失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引起功能和美学上的并发症,临床称之为面瘫。对于它的治疗,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各种治疗方法效果不一。而对于神经移植物在国外的研究和使用较多,国内这方面的资料较少,下面就其在面瘫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了解面神经的角神经解剖位置,为皱眉肌、降眉肌及降眉间肌去神经化手术寻找最佳入路提供安全保证.方法 对10具(20侧)成人新鲜尸头标本行甲醛血管灌注固定后.在10倍手术放大镜下显微解剖,寻找面神经颧支与颊支的分支,确定角神经,观察其与周围血管的位置关系,并追踪角神经到皱眉肌、降眉肌及降眉间肌的入肌点,照像留存.结果 ①按照角神经的形成及分支将角神经分为Ⅰ、Ⅱ、Ⅲ型.颊支形成复杂的吻合网后又开始形成集中向内眦方向走行,形成单一的角神经,并接收从眼轮匝肌中穿出的颧支,称为角神经Ⅰ型(20%,4/20侧);颊支吻合网与颧支吻合网在"四肌间隙"中形成1支角神经,称角神经Ⅱ型(20%,4/20侧);在"四肌间隙"中形成角神经为上下2支时,称为角神经Ⅲ型(60%,12/20侧).②3种类型的角神经在下眶部都走行于眼轮匝肌支持韧带的下方,在内眦部走行于眼轮匝肌支持韧带的内侧,并与内眦血管伴行.③角神经在内眦韧带水平上方2.19~4.28 mm即有分支进入降眉肌或降眉间肌.角神经有反折支进入上唇鼻翼提肌,最上入肌点距内眦角下方垂直距离为6.89~9.38 mm.结论 在内眦水平线上方2.19 mm至下方6.89 mm的范围内、眼轮匝肌支持韧带的内侧,对角神经进行失神经手术,是最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Use of nerve conduits in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Strauch B 《Hand Clinics》2000,16(1):123-130
Studies on nerve conduits for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have concentrated on the manipulation of various conduit materials to avoid sacrificing native nerve in the clinical situation.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available nerve growth-stimulating factors, the focus is shifting experimentally toward molecular biologic manipulation, with the addition of these materials as substrates within the conduit. The clinical use of conduits has concentrated on the use of autogenous tissue, with a few examples of polyglactin (PGA) mesh and silicone. Ultimately, as yet, conduit material does not seem to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outcome. Substrate manipulation has not yet had clinical application. An important problem that remains, both experimentally and clinically, is overriding the size of the maximal gap that can be bridged successfully, as well as obtaining good functional sensory and motor recovery, compared with the use of nerve grafts. Advances in molecular biology may reveal further details about the nerve growth phenomenon, the precise sequencing of the substrate materials that are effective in promoting nerve growth, and when they should be applied. 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may provide additional biologically stable materials that have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growth-enhancing agents or factors into the lumen of the conduit.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s describe use of the nerve stimulator in conjunction with a percutaneous exploring needle to achieve peripheral blocks accurately and without injuring the nerve. The nerve stimulator allows accurate nerve blocks without causing paresthesiae and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anesthetic. This technique decreases the possibility of nerve injury.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移植神经长度对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至2010年于我院行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治疗臂丛损伤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其中17例需要做神经移植.通过检测肱二头肌肌力与体重指数(BMI)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17例患者的总体有效率82.4%,移植神经长度以及BMI与屈肘功能恢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臂丛损伤患者尤其是全臂丛损伤患者中,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的临床疗效不受移植神经长度以及B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